郊区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地分析研究.doc
-_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研究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迫于条件限制,他们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家中,随之产生了一 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这些滞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 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缺少来自父母正确的教育和引 导,思想道德教育往往处于真空状态,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 题,有的留守儿童还会做出道德败坏的行为,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本文 首先对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德育不仅关系到他们自 身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我国教育质量和人才的培养。教育是现代化建设也是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更是薄弱的一环,解决好农 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 农村留守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绪论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在逐年增加,据全国妇联调查数据,目前中国农村留 守儿童总数已经超过 6000 万,占全部农村人口的 28.29%,他们正处于身心发 展的关键时期,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一个完整融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学习 环境,以及父母老师的正确引导,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他们因父母常年外 出务工,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品行、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 题原本就是一个难题,教育的关键在于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农村的思想品德教 育问题的解决难度更大。虽然这一问题的解决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情况不 乐观,需要我们花更多的功夫解决。(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选题依据 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密不可分,城镇化 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他们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只得 将子女留在农村,随之产生了一部分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近几年陆续报 道出的农村留守儿童自杀,犯罪等案例使人们对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感到担忧, 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研究。 2.研究意义“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能否-_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的兴旺。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状况令人堪忧,本 文从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出现问题原因以及解决对策着手, 力求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做出理论上的贡献。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巨大,是 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柱,他们的道德水平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 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二)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相关概念的界定1.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一般指父母双方或一方进城务工,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而被留在农村生活和教育,需要他人照顾的 14 周岁以下的孩子。本文的研究对象是 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 2.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指为了帮助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对其有组织有计划 的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1。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就是针对农村留守 儿童实施特殊的、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2。目录目录摘 要.1 关键词.1 绪论.1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2 1.选题依据.2 2.研究意义.2 (二)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相关概念的界定 .21.农村留守儿童.2 2.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2 一、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4 (一)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实施状况 .4 1.家庭的德育施教情况.4 2.学校的德育施教情况.4 (二)农村留守儿童自身的道德状况 .5 1.道德行为失范.5 2.价值观扭曲.6 3.心理状况堪忧.6 二、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7 (一)家庭因素 .7 1.留守儿童缺乏健全的父母的关爱.7 2.父母因工作压力无心顾忌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7-_3.监护人教育方法不当.8 (二)学校因素 .8 1.学校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8 2.教师对德育课的本质认识不够.8 3.学校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关爱.9 (三)社会因素 .9 1.道德教育的公平性较低.9 2.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不够重视.9 3.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10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对策.10(一)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道德教育 .10 1.在孩子身上注入足够的情感和关爱.11 2.家长要加强自身的道德教育.11 3.家长应掌握正确德育的方法.11 (二)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 .12 1.将德育放在首位,坚持德育优先的原则.12 2.学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12 3.学校要关心并尊重留守儿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12 (三)政府应积极承担在留守儿童德育方面的责任 .13 1.加快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工就近就业提供渠道.13 2.政府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13 3.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问题.13 结束语.13 参考文献.14一、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一)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实施状况1.家庭的德育施教情况 人类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 相互关联并且应有效地结合在一起3。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 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是儿童 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家长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 师,所以家长对儿童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家庭德育是指在家庭社会环境中, 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施加无意识的影响或有意识的教育, 把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意识、政治观念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_家庭德育的核心是品德教育。由此可见,家庭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儿童良好的思 想品德的养成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家庭教育观念一般会出现两种类型,一是溺爱型,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基 本都是隔代监护,即由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因为隔代的主客体之 间存在血缘关系,加之父母不在身边,使祖辈对孙辈的溺爱大于教育,对孩子 的日常行为不做严格的要求,孩子怎么高兴就怎么做,不愿给孩子施加其它压 力,生怕孩子受委屈。这种溺爱无形中导致孩子养成了许多不好的习惯,如: 好吃懒做、跋扈嚣张、以自我为中心等,一旦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便会怨 恨祖辈,甚至对祖辈拳脚相向。加之,眼看别人家的孩子都有父母的陪伴,更 会加剧内心的不平衡感,不仅怨恨自己的监护人,更会怨恨在外辛苦打拼的父 母。另一种监护观念就是放任型,这种监护观念在亲朋监护上表现得更为明显。 由于亲朋与孩子不存在直接的血缘关系,所以他们更多的是关心孩子的饮食起 居,身体健康,只要在自己的监护下吃饱穿暖,健康安全,只图能够给孩子的 亲生父母一个交代,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道德品质,日常行为习惯等问题不闻 不问,导致孩子就像脱缰的野马,有的孩子认为自己是没人关心、疼爱的野孩 子,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消极堕落,内心封闭。 2.学校的德育施教情况 学校教育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所接受的各种教育的活动。学校教育是教 育的主要阵地,从踏进校园那一刻起,学校教育在我们一生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教育中的“教”字,不仅仅是教知识,还包括教能力,教做人做事,“育”则 强调的是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 的,即教师,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除了教课本知识外,还要 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然而,我国一直存在教育不平衡的问题。我国幅员辽阔,由于地区经济社 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历史的原因等,中国的教育存在着不均衡发展的状况。农 村留守儿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产物,其受教育状况更是不容 乐观4,城市里的孩子往往都能享受到很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但是农村 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缺乏,在思想品德教育这门课程上没有专业的老师,往 往由其他科任老师代替,这些教师自身对思想品德教育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 并且没有认识到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农村中的教师年龄一般来说偏大,他们 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相对比较落后。另一方面,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卷面成绩,把学生卷面成绩的高低作为考核学生的唯一 标准,往往忽略学生的情感状态和心理需求。这样的学校教育往往难以帮助学 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的德育效率低下也成为了一种必 然。-_(二)农村留守儿童自身的道德状况1.道德行为失范 道德行为是人的思想品德的外在表现和综合反映,也是衡量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的根本标志5。道德行为也称伦理行为,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讲,它指在 一定的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即道德 行为和不道德行为。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在道德实践活动方 面的引导,容易做出对他人或社会不利的行为: (1)不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一种高尚的美德,是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只有行为举止文明,待人礼貌才能同样 得到他人的尊重。一些农村留守儿童举止不文明,不礼貌,经常表现为:欺负 弱小、诋毁老师、破坏公共财物、言语辱骂他人,旷课,逃学,这些都是不文 明、不礼貌、不尊重他人的表现。 (2)违纪违法行为。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要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相对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违法乱纪现象更加严重, 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各种不良诱惑。家庭教育的缺 失,导致他们日常不良的行为习惯没有得到及时的矫正,从而发展成违法违纪 行为,如:小偷小摸,赌博,打架斗殴,聚众闹事,甚至吸毒贩毒等,他们漠 视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社会的法律法规,单靠学校的力量很难改变这种现状。 2.价值观扭曲 价值观是人们以自身的需要为尺度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的观念系统。通俗 地说 ,就是人们认为什么事物最重要,最有意义, 最有价值的看法。价值观作为一种观念系统, 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或调节作用, 使之指向一定 的目标或带有一定的倾向性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出现了享 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扭曲的价值观念。儿童价值观的培养和树立,离不开父母 的言传身教,由于缺少父母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养成拜金主 义、享乐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 拜金主义是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点。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 一个很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获得更多的收入,改变落后的生活现状。所 以他们就会误以为父母完全是为了金钱而离开他们,导致孩子形成拜金主义价 值观,认为金钱是万能的,渴望自己多挣钱,认为读书是没有用的,还不如早 些出门打工,因此辍学的留守儿童非常多。追求享乐主义也是多数农村留守儿 童的价值取向,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加之血浓于水的亲情,祖辈往往溺爱孙辈, 生怕他们受一点委屈,孩子犯错也不忍心批评教导,也不鼓励孩子做任何的家 务事,不愿孩子受苦受累,久而久之,让孩子滋生了一种享乐主义的观念,只 管在家当“小祖宗”“太上皇”。-_3.心理状况堪忧 儿童时期正处在人心理成型的关键时刻,若在这个关键时期,形成了不良 的心理模式,将会影响到个体未来的发展,甚至会对社会的稳定构成威胁7。 由于缺少亲情的关爱,部分农村留守儿童都有心理上的问题。 (1)内心封闭,性格孤僻 农村的留守儿童在年幼时便被迫与父母分开,无法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 顾,即使有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的照顾,但也不及父母的陪伴,因为爷爷奶 奶、外公外婆给不了他们渴望的父爱母爱,没有父母陪伴在身边的他们缺乏安 全感和归属感。他们缺乏情感的依靠,性格内向孤僻,变得不愿与他人交流或 不善于与他人交流,更多的话都是憋在心里,什么事都一个人承担,就算受了 委屈也只能一个人忍着,长期的沉默、寡言、孤独和焦虑,造就了他们封闭、 孤僻、自卑的心理。 (2)心理自卑 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富二代”、“拼爹”等已成为大多数人追 求的时尚,同时也成为伤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的一把利剑,在一些电视节目中 也时常提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贫困,因为贫穷上不了学,他们的父母在城里 干脏活,累活,受城里人的歧视等,这些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留守儿 童的生活现状和他们的艰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不仅不 能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关爱,反而会增加他们的自卑感。 (3)容易冲动,逆反心理较强 本文针对的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他们年龄尚小,正处于身心发 展的关键时期,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行为冲动,由于 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容易对周围人产生一种敌对心理,为了一点小事就 斤斤计较,总认为别人是在欺负他,一冲动就容易导致言行偏激,如:用言语辱骂他人,打架斗殴和其它暴力倾向行为。他们不服从监护人以及老师的批评 和管教,具有逆反心理,总认为老师是在针对他们、歧视他们。二、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一)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一个家庭的命运,教育子女是父母祖辈不可推卸 的责任,家庭教育的意义被看得非常重要。 1.留守儿童缺乏健全的父母的关爱 父爱母爱的失调与缺失对低龄孩子在性格的养成和德育方面的培养伤害极 大,是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很严重也很现实与普遍的问题, 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教育和引导。父母长年累月在 外面打工,有的春节回家一次,有的为了省下更多的钱好几年才回家一次,留 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得不到父母直接的抚慰和关怀,与非留守儿童相比,-_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孤独感、自卑感等情绪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得到 来自父母的足够关爱和支持,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消除这种负面情绪;相反,如 果得不到父母关爱,这种情绪就会膨胀,进而导致内化为不良行为8,这无疑 会影响到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感的培养和教育。 2.父母因工作压力无心顾忌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 父母为了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不得不外出打工,一心想为孩子提供更好 的经济条件,无暇顾忌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他们认为自己贫困是文化程 度低造成的,希望孩子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他们只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考试分 数作强调,希望他们努力学习,考高分,上好大学,找好工作,改变家庭现状, 却忽略了孩子的德育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心理和思想还不成熟,在遇到 一些德育问题时会产生迷惑和疑问,在道德是非判断上还不准确,需要父母的 从旁帮助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父母不仅是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榜样,如果缺失父母这一任老师和榜样的示范, 道德教育将大打折扣。 3.监护人教育方法不当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的教育方法和观念也需要与时俱进。农村 留守儿童大多数都在祖辈的监护下生活,这些孩子正处于思想不断更新的时代, 而在广大的农村,祖辈们仍然坚持着传统的道德观念和教育方法。所以,在道 德教育上两代人很容易产生矛盾。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长辈具有至高无上 的权威,长辈的话必须要顺从,长辈的观念都必须要接受,不能反驳,否则就 是不尊敬和不孝。一旦孩子犯错,他们更多的是打骂和责备,这种教育方法不 仅对孩子的道德教育有利,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二)学校因素学校教育对儿童思想品德和良好的个性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 是一个专门培养人的场所,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长与学校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由 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更渴望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关爱和帮助,然而受传统教育 方法和教育理念的影响,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情况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 方面: 1.学校对德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方面,受中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更加注重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 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搁置在一旁。在知识传递的背景下,学校教育强调学生 的“未来发展”,通过突出升学率,突出成绩,推动学生发展9,使当前的学 校教育越来越功利性;另一方面,我国长期以来都存在教育不平衡的问题,我 国农村地区教师资源非常匮乏,师资力量较弱。很多乡村学校根本就没有开设 思想品德课程,即使有的学校开设了这门课程,也由其他科任教师代任,明显 不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_2.教师对德育课的本质认识不够 德育本质问题实际上就是德育是什么的问题,这个命题可以细分为三个命题 :德 育实际是什么、德育可能是什么 、德育应当是什么。就德育的本质而言 ,显然 是要回答德育实际是什么10。如今,学认为这门课并不重要,许多乡村学校并 未配备专业的德育教师,这门课程往往由其他学科的教师代任,他们很难认识 到德育课的本质是什么,即使有的教师能够认识到,由于自身所处环境的限制 和自身专业知识的限制,他们也很难将这门课程真正地落实。从学生自身来说, 他们也一致认为语数外才是主科,其余的科目都是用来放松心情的,不知道这 门课程对自己的重要性。 3.学校缺乏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非常多,对于留守儿童现象,学校的老 师和领导已经司空见惯了,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普遍很正常的现象,一些留守 儿童出现思想品德道德败坏的问题也不足为奇。一旦学生出现道德败坏的行为, 学校的老师或领导通常是对他们进行惩罚,甚至体罚,不会想到去分析学生犯 错的原因,只是一味地责备与惩罚。留守儿童本身就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从 内心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帮助,而老师一味地批评会导致他们更加自 卑,孤僻,很容易对生活失去信心,变得堕落,自暴自弃。(三)社会因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 ”社会环境的好坏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养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社会道 德教育弱化,那么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将大打折扣。社会教育对留守儿童的负 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道德教育的公平性较低我国各地区教育水平发展很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家里的青壮 年都外出务工,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为了帮老人减轻负担,农村留守儿童在学 习之余还要帮家庭承担做农活的重任,这更加重了他们的身心负担,一旦他们 不堪重负,就容易出现道德失衡的问题。而城里的小孩则不一样,他们从小的 生活相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都比较优越,更不用承担农活的重任,有更多的时 间投入到学习中去,负担相对较轻。再比如,城里的学校一般都设有心理咨询 室,配备有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一旦学生有心理问题,可对他们进行及时的 帮助,并且,他们有专业的思想品德教师,又处在一个更开放和广阔的环境中, 国家定时对德育教师进行培训,因此他们在德育上更加专业,而农村的学校则 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就连专业的德育教师也很少,学生遇到这方面的问题 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2.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不够重视 中国现有 6100 万留守儿童,他们是中国最脆弱的人群。解决好农村留守儿 童的教育问题是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部门作为主角,起着-_很重要的引领作用。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加,教育问题的突出,对于政府来 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但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不是没有认识到政 府在解决此项问题中的重要性,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这些问题的解 决不是单方面的工作,需要各级部门共同配合,协调各方力量来进行,并且需 要大量的资金,面对庞大的资金,各基层政府部门也无力解决。 3.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优劣对未成年人思想品德的塑造十分重要,不良的社会环境则 会影响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我国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却忽略了农村的精 神文明建设,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正在影响着农村的青少年一代。一是赌博。 现如今的农村,赌博已成为了他们休闲娱乐的最重要的一种方式,只要在农闲 期间,大部分人都会参与赌博,一方面赌博可以放松心情,另一方面赌博也成 为了一种生财之道,越穷的地方赌得越大,成人参赌,孩子观赌的现象在农村 地区已屡见不鲜。孩子们会认为,通过赌博获取钱财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如此 一来影响学习。二是攀比之风。攀比之风已成农村之殇,特别在春节期间,许 多人在外辛辛苦苦打工一年,回来便在经济上大显身手,他们穿着时尚,吹嘘 炫耀,在语言上和行为上突出自己过得很好,有钱的秀钱财,没钱的不甘心落 后便打肿脸充胖子。孩子们只看见大人们外表光鲜亮丽,却不知道大人背后的 心酸,为了让自己也像他们一样出人头地,便渴望早早退学外出打工赚更多的 钱。三是人际关系紧张,最突出的便是婆媳关系。拒绝赡养老人,在言语上辱 骂老人甚至动手殴打老人在农村屡见不鲜,严重践踏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受大人的影响,孩子们也难以形成孝敬老人的思想。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对策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解决,关系到一代或几代人的成长与发展,关系到外出务工农民的根本利益,影响到农村教育事业的 发展,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11。这是一项长期而艰 巨的任务,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道德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留守儿童家长应该明确自己在孩 子教育中的义务和责任,在德育方面家长应该着重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在孩子身上注入足够的情感和关爱 首先,外出务工的父母要加强与子女的联系,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方 式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动态,以朋友的立场与孩子谈心、交流,摒弃 “父母供吃穿,其余靠自己、靠学校”的错误认识,同时要以身作则,在孩子 感受的范围内给予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让孩子有一种“父母虽然人不与自己 在一起,但心在一起”的感觉12,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关注的。其次,如果孩-_子犯错,首先弄清楚原因,而不是一味地责备和谩骂,这样反而会让孩子与自 己的距离越来越远。 2.家长要加强自身的道德教育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思想观念也要跟上时代的脚步。青少年 作为新兴的一代,他们在接受新的思想观念上的速度远远快于晚辈。所以,家 长们要加强学习,使自己的思想也能跟上孩子的脚步,方便和孩子沟通,拉近 和孩子间的距离。其次,家长在孩子的言行举止和思想道德上起模范作用,俗 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就要求家长自己首先要树立起 一个优秀的道德榜样,加强自己的道德教育,以身作则,锻炼孩子辨别是非曲 直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 3.家长应掌握正确德育的方法 首先,家长不能成天将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挂在嘴边,这样会引起孩子的 反感和焦虑,应多观察他们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对他们不良的思想和行为进行 及时的纠正,对孩子表现得好的地方要进行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孩子道德状况的好坏比成绩的高低重要得多。其次,可将德育生活化,充分利 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运用生活中现实的例子去感化他们, 让孩子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如果换做是自己应该怎么做,这样更具 有针对性和说服力。再次,要鼓励孩子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勇敢面对和克服 在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树立正确的理想,父母外出务工前还要教会孩 子基本的生活技能,确保父母不在身边时能够自主学习,独立生活,正确地与 他人交往。(二)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1.将德育放在首位,坚持德育优先的原则在解决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问题的过程中,学校起着主导作用,是解决农村 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问题的主要阵地。道德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只有在 德育的基础上开展其他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要全 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青少年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 不仅仅是学习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成为现代社会主义的“四有 ”新人。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一个 环节,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13。学校要将德育放在首位,帮助孩子形 成健全的人格,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让教 学真正回归到育人的目的上来。2.学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 首先,学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校风,校风具有约束力和促进力,是一种精 神力量和优秀传统,是被普遍认可的思想和行为风尚。良好的校风可在一定程 度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其次,学校要严格制定各项规章制-_度,学校的规章制度并不是用于考评,而是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行形成服务的, 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品行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和引导作用,要经常表扬道 德行为高尚的学生,并进行适度的奖励,同时,对道德败坏的行为要予以严厉 的批评和惩罚,在学校中形成高尚的道德氛围。最后,思想品德教师应在教学 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德育课延伸到社会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切身的感受 强化对德育的认识,可为学生创设德育实践场所,比如:敬老院,让学校与老 人接触,让他们明白要尊敬、爱戴老人。 3.学校要关心并尊重留守儿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学校是我国的公益事业单位,所以学校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和 学校领导要做到,关爱留守儿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对留守儿童有 歧视心理,尊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密切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了解学生 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状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扰,为他们的 成长和学习营造轻松舒适的氛围,感受到被关注和被关爱。世界上没有完全相 同的两片树叶,在学校里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 环境,他们的性格各方面都不尽相同,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 中做到因材施教,不能千篇一律,在尊重儿童差异性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 的道德教育,去发掘他们的长处和潜力,多从正面去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克服 各种缺点,树立正确的观念。(三)政府应积极承担在留守儿童德育方面的责任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仅仅依靠家庭和学校的力 量是不够的,政府各部门也应该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上承担相应的责任。 1.加快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工就近就业提供渠道 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民工问题的一部分,或者说,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民工问题派生出来的一个问题。因此,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必关注农民工问题14。政 府应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发特色产业,为 农民工就近就业提供渠道;其次,可对农民进行就业和创业培训,培养有文化、 有道德、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让他们充分利用本地特色发展农村经济。2.政府予以一定的政策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的产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农民工子女进城读书难。 教育,是民族的希望,也是一个家庭的未来。由于受户籍政策的限制,城市拒 绝向农民工提供义务教育,父母只得让孩子留守农村,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就必须打破城乡户籍界限,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管理模式,对农民工子女读书 问题进行政策上的保障和政策优惠,使孩子能够在父母的照顾下学习。 3.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为我国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基 层政府应该帮助他们解决家庭生活问题,使他们能够在城里安心工作。政府基-_层工作人员应定时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进行走访,深入到群众中去,只有深 入基层,才能实际了解到孩子们的生活问题和存在的困难,要对孩子进行心理 上的疏导和安慰,多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美好未来的 向往,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同时要学会做人,做一个有道德崇高的好孩子。除 了对他们进行精神上的慰问,还要进行物质上的帮助,尤其是家庭特别困难的 孩子,要对他们进行生活补贴,减免学杂费,减轻孩子思想上的负担,使他们 能放下包袱认真学习,成长为祖国的有用之才。结束语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本文着重对农 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采取的措施方 面做了一些分析和研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问题的解 决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是一项艰巨而费时的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各 方面的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相信,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明天会更好。参考文献1张泰来.道德教育概念之我见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6(05). 2孙娟.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研究D.2014. 3郭亚芹.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品格教育的重要性研究D.2014. 4蓝威.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公平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玉林师范学院学 报.2011(32). 5陈珊丽.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9(1). 6张进辅.论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与引导J.南昌大学学报.2007(33). 7覃艳珍.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现状与对策D. 8陈希,黎航,范海群.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学园.2015(8). 9温海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D.2013. 10张忠华.德育本质研究与反思J.江苏大学学报.2010(12). 11陈珊丽.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9(1). 12王娟.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探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3). 13董明亮.浅谈青少年教育中德育的重要性J.时代青年.2014(707). 14赵富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原因探析J.郑州大学学报.2009(42).-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