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建筑机构优秀PPT.ppt
第十章建筑机构第一页,本课件共有48页第一节多高层枢架结构的组成和布第一节多高层枢架结构的组成和布置置 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将将29层且层且高度不大于高度不大于28m的建筑物称为多层建筑,功层及以上或房屋高度的建筑物称为多层建筑,功层及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大于28 n:的建筑物称为高层建筑。目前,多层建筑多采用混合的建筑物称为高层建筑。目前,多层建筑多采用混合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层建筑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高层建筑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构、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一、多高层建筑常用结构体系一、多高层建筑常用结构体系 多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应使结构受力合理、材料耗费少、多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选择,应使结构受力合理、材料耗费少、施工方便,而结构体系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建筑物的高度。目前,施工方便,而结构体系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建筑物的高度。目前,多高层建筑结构承重体系分为枢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多高层建筑结构承重体系分为枢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枢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和筒体结构体系等。枢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和筒体结构体系等。1.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 (扮利、架结构是由竖向构件柱子与水平构件梁通过节点连扮利、架结构是由竖向构件柱子与水平构件梁通过节点连接而成的,一般由枢架梁、柱与基础形成多个平面框架作为接而成的,一般由枢架梁、柱与基础形成多个平面框架作为主要的承重结构,各平面枢架再通过连系梁加以连接而形成主要的承重结构,各平面枢架再通过连系梁加以连接而形成一个空间结构体系,可同时抵抗竖向及水平荷载,如一个空间结构体系,可同时抵抗竖向及水平荷载,如图图10-1所所示。示。下一页返回第二页,本课件共有48页第一节多高层枢架结构的组成和布第一节多高层枢架结构的组成和布置置框架结构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结构构件类型少,设计、计算、施工框架结构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结构构件类型少,设计、计算、施工都比较简单的特点,但由于枢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其侧向刚度小、水平都比较简单的特点,但由于枢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其侧向刚度小、水平位移较大,因此建筑高度会受到限制。位移较大,因此建筑高度会受到限制。框架结构是多层及高层办公楼、框架结构是多层及高层办公楼、住宅、商店、医院、旅馆、学校以及多层工业厂房采用较多的结构体系,住宅、商店、医院、旅馆、学校以及多层工业厂房采用较多的结构体系,适用于适用于10层以下的建筑,最大适宜高度为层以下的建筑,最大适宜高度为40m。(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按照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按照施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现浇整体式框架、装配式框架和装配整体式框架三种。框架、装配式框架和装配整体式框架三种。现浇整体式框架。这种框架的承重构件梁、板、柱均在现场浇现浇整体式框架。这种框架的承重构件梁、板、柱均在现场浇筑而成。其优点是结构整体性好、刚度大、抗震性好、平面布置灵筑而成。其优点是结构整体性好、刚度大、抗震性好、平面布置灵活,构件尺寸不受标准构件的限制,较其他形式的框架节省钢材等。活,构件尺寸不受标准构件的限制,较其他形式的框架节省钢材等。缺点是需耗用大量模板,现场工程量大,工期长,北方冬期施工要缺点是需耗用大量模板,现场工程量大,工期长,北方冬期施工要求有防冻措施等。该框架适用于使用要求较高、功能复杂、对抗震求有防冻措施等。该框架适用于使用要求较高、功能复杂、对抗震性能要求很高的高层框架结构房屋。性能要求很高的高层框架结构房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页,本课件共有48页第一节多高层枢架结构的组成和布第一节多高层枢架结构的组成和布置置装配式框架。这种框架的构件全部或部分为预制,然后在装配式框架。这种框架的构件全部或部分为预制,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就位,通过预埋件焊接连接形成整体。其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就位,通过预埋件焊接连接形成整体。其优点是节约模板、缩短工期,可以做到构件的标准化和定型优点是节约模板、缩短工期,可以做到构件的标准化和定型化,能加快施工进度和提高工业化程度,还可以大量采用预化,能加快施工进度和提高工业化程度,还可以大量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缺点是预埋件多,总用钢量大,框架整体应力混凝土构件。缺点是预埋件多,总用钢量大,框架整体性较差,不利于抗震,故不宜用于地震区。性较差,不利于抗震,故不宜用于地震区。装配整体式框架。这种框架是将预制梁、柱和板在现场安装就位后,装配整体式框架。这种框架是将预制梁、柱和板在现场安装就位后,再在构件连接处局部现浇混凝土,使之形成整体。它兼有现浇整体式框再在构件连接处局部现浇混凝土,使之形成整体。它兼有现浇整体式框架与装配式框架两者的优点,既可节约模板和缩短工期,节省预埋件,架与装配式框架两者的优点,既可节约模板和缩短工期,节省预埋件,减少用钢量,又保证厂节点的刚度,结构整体性较好。缺点是增加厂现减少用钢量,又保证厂节点的刚度,结构整体性较好。缺点是增加厂现场混凝土的二次浇筑工作量,且施工较为复杂。场混凝土的二次浇筑工作量,且施工较为复杂。(3)结构布置原则。结构布置原则。房屋开间、进深尽可能统一,使房屋中构件类型、规格房屋开间、进深尽可能统一,使房屋中构件类型、规格尽可能减少,以便于设计和施工。尽可能减少,以便于设计和施工。上一页下一页 返回第四页,本课件共有48页第一节多高层枢架结构的组成和布第一节多高层枢架结构的组成和布置置房屋平面应力求简单、规则、对称及减少偏心,以使受力更合理。房屋平面应力求简单、规则、对称及减少偏心,以使受力更合理。房屋的竖向布置应使结构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避免结构房屋的竖向布置应使结构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避免结构刚度突变。同一楼面应尽量设置在同一标高处,避免结构错层和局刚度突变。同一楼面应尽量设置在同一标高处,避免结构错层和局部夹层。部夹层。为使房屋具有必要的抗侧移刚度,房屋的高宽比不宜过大,一为使房屋具有必要的抗侧移刚度,房屋的高宽比不宜过大,一般宜控制般宜控制H/B=1.2la,纵筋连接构造如,纵筋连接构造如图图10-9所示。当上、下柱中纵筋直径或根数不同时,纵筋连接构造如所示。当上、下柱中纵筋直径或根数不同时,纵筋连接构造如图图10-10所示。当纵筋直径大于所示。当纵筋直径大于28 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3)框架柱箍筋应为封闭式,箍筋最小直径和最大间距要求与一般柱相框架柱箍筋应为封闭式,箍筋最小直径和最大间距要求与一般柱相同。当柱中全部纵筋的配筋率超过同。当柱中全部纵筋的配筋率超过3%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间距不应大于距不应大于l0d(d为纵筋的最大直径为纵筋的最大直径),且不应大于,且不应大于200 mm,最好焊接,最好焊接成封闭式。当柱每侧纵筋多于成封闭式。当柱每侧纵筋多于3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但当柱的短边不但当柱的短边不大于大于400 mm,且纵筋根数不多于,且纵筋根数不多于4根时,可不设复合箍筋。根时,可不设复合箍筋。(4)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当纵筋受压时,箍筋间距不应大柱纵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当纵筋受压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于l0d,且不应大于,且不应大于200 mm;当纵筋受拉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当纵筋受拉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5d,且不应大于,且不应大于100 mm。箍筋弯钩要适当加长,以绕过搭接的。箍筋弯钩要适当加长,以绕过搭接的两根纵筋。两根纵筋。3.框架的节点构造框架的节点构造 (1)中间层中节点。中间层中节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48页第三节多高层枢架结构的构造要求第三节多高层枢架结构的构造要求1)框架梁上部纵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框架梁上部纵筋应贯穿中间节点(或中间支座或中间支座),如,如图图10-11所示。所示。2)框架梁下部纵筋伸入中间节点范围内的锚固长度应根据具体情框架梁下部纵筋伸入中间节点范围内的锚固长度应根据具体情况按下列要求取用况按下列要求取用:当计算中不利用其强度时,伸入节点的锚固长度当计算中不利用其强度时,伸入节点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不应小于12d。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应锚固在节点内。钢筋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应锚固在节点内。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如,如图图10-11(a)所示所示;当柱截面较小而直线锚当柱截面较小而直线锚固长度不足时,可采用将钢筋伸至柱对边向上弯折固长度不足时,可采用将钢筋伸至柱对边向上弯折90o的锚固形式,的锚固形式,其中弯前水平段的长度不应小于其中弯前水平段的长度不应小于0.la弯后垂直段长度取为弯后垂直段长度取为l5d,如图,如图10-11(b)所示所示;框架梁下部纵筋也可贯穿框架节点区,在节点以框架梁下部纵筋也可贯穿框架节点区,在节点以外、梁中弯矩较小区域设置搭接接头,搭接长度应满足受拉钢筋外、梁中弯矩较小区域设置搭接接头,搭接长度应满足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要求,如的搭接长度要求,如图图10-11(c)所示。所示。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压强度时,伸入节点的直线锚固长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压强度时,伸入节点的直线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度不应小于0.7l。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48页第三节多高层枢架结构的构造要求第三节多高层枢架结构的构造要求3)框架柱的纵筋应贯穿中间层的中间节点,柱纵筋接头应设在节点框架柱的纵筋应贯穿中间层的中间节点,柱纵筋接头应设在节点区以外、弯矩较小的区域,并满足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要求区以外、弯矩较小的区域,并满足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要求(ll=1.2la)。在搭接接头范围内,箍筋间距应不大于。在搭接接头范围内,箍筋间距应不大于5d(d为柱中较小纵为柱中较小纵筋的直径筋的直径),且不应大于,且不应大于100 mm。(2)中间层端节点。中间层端节点。1)梁上部纵筋在端节点的锚固长度应满足以下要求梁上部纵筋在端节点的锚固长度应满足以下要求:梁纵筋在节点范围内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梁纵筋在节点范围内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且伸过柱中心线不小,且伸过柱中心线不小于于5d,如,如图图10-12(a)所示。所示。当柱截面尺寸较小时,可采用弯折锚固形式,即将梁上部纵筋当柱截面尺寸较小时,可采用弯折锚固形式,即将梁上部纵筋伸至柱对边并向下弯折伸至柱对边并向下弯折90o,其弯前的水平段长度不应小于,其弯前的水平段长度不应小于0.4la,弯弯后垂直段长度不应小于后垂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5d,如,如图图10-12(b)所示。所示。2)梁下部纵筋至少应有两根伸入柱中,伸入端节点范围内的锚固要梁下部纵筋至少应有两根伸入柱中,伸入端节点范围内的锚固要求与中间层中节点梁下部纵筋的锚固规定相同。求与中间层中节点梁下部纵筋的锚固规定相同。3)框架柱的纵筋应贯穿中间层的端节点,其构造要求与中间层中节点框架柱的纵筋应贯穿中间层的端节点,其构造要求与中间层中节点相同。相同。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48页第三节多高层枢架结构的构造要求第三节多高层枢架结构的构造要求(3)顶层中节点。框架梁纵筋在节点内的构造要求与中间层中节点梁顶层中节点。框架梁纵筋在节点内的构造要求与中间层中节点梁的纵筋在节点内的构造要求相同。的纵筋在节点内的构造要求相同。柱内纵筋应伸入顶层中节点并在梁中锚固柱内纵筋应伸入顶层中节点并在梁中锚固:1)柱纵筋在节点范围内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柱纵筋在节点范围内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a,且必须伸至柱顶,且必须伸至柱顶,如如图图10-13(a)所示。所示。2)当顶层节点处梁截面高度较小时,可采用弯折锚固形式,即当顶层节点处梁截面高度较小时,可采用弯折锚固形式,即将柱筋伸至柱顶,然后水平弯折,弯折前的垂直投影长度不应小将柱筋伸至柱顶,然后水平弯折,弯折前的垂直投影长度不应小于于0.5la。弯折按方向可分为两种形式。弯折按方向可分为两种形式:向节点内弯折。弯折后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向节点内弯折。弯折后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12d,如,如图图10-13(b)所示。所示。向节点外向节点外(楼板内楼板内)弯折。当框架顶层有现浇板且板厚不小于弯折。当框架顶层有现浇板且板厚不小于80 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柱纵向钢筋也可向外弯人框架时,柱纵向钢筋也可向外弯人框架梁和现浇板内,弯折后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梁和现浇板内,弯折后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12d,如图,如图10-13(c)所示。所示。(4)顶层端节点。顶层端节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48页第三节多高层枢架结构的构造要求第三节多高层枢架结构的构造要求1)柱内侧纵筋的锚固要求与顶层中节点的纵筋锚固规定相同。柱内侧纵筋的锚固要求与顶层中节点的纵筋锚固规定相同。2)梁下部纵筋伸入端节点范围内的锚固要求与中间层端节点梁下梁下部纵筋伸入端节点范围内的锚固要求与中间层端节点梁下部纵筋的锚固规定相同。部纵筋的锚固规定相同。3)柱外侧纵筋与梁上部纵筋在节点内为搭接连接。搭接方柱外侧纵筋与梁上部纵筋在节点内为搭接连接。搭接方案有两种案有两种:一是在梁内搭接,二是在柱顶部位搭接。一是在梁内搭接,二是在柱顶部位搭接。梁内搭接。钢筋搭接接头在梁的高度范围内解决,即搭接接头沿顶梁内搭接。钢筋搭接接头在梁的高度范围内解决,即搭接接头沿顶层端节点外侧及梁端顶部布置,如层端节点外侧及梁端顶部布置,如图图10-14(a)所示。此时,搭接长度所示。此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不应小于1.5la,其中伸入梁内的柱外侧纵筋不宜小于柱外侧全部,其中伸入梁内的柱外侧纵筋不宜小于柱外侧全部纵筋的纵筋的65%;梁宽范围以外的柱外侧纵筋宜沿节点顶部伸至柱内梁宽范围以外的柱外侧纵筋宜沿节点顶部伸至柱内边后向下弯折边后向下弯折8d后截断后截断;当柱有两层配筋时,位于柱顶第二层的当柱有两层配筋时,位于柱顶第二层的钢筋可不向下弯折而在柱边切断钢筋可不向下弯折而在柱边切断;当柱顶有现浇板且厚度不小于当柱顶有现浇板且厚度不小于80 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梁宽范围以外的外侧柱筋时,梁宽范围以外的外侧柱筋可伸入现浇板内,其长度与伸入梁内的柱筋相同。梁上部纵筋应可伸入现浇板内,其长度与伸入梁内的柱筋相同。梁上部纵筋应沿节点上边及外侧延伸弯折,至梁下边缘高度沿节点上边及外侧延伸弯折,至梁下边缘高度(梁底梁底)截断。截断。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48页第三节多高层枢架结构的构造要求第三节多高层枢架结构的构造要求柱顶搭接。钢筋搭接接头在柱顶范围内解决,即搭接接头沿柱顶外侧柱顶搭接。钢筋搭接接头在柱顶范围内解决,即搭接接头沿柱顶外侧布布置,如置,如图图10-14(b)所示。此时,搭接区段基本为直线段,梁上部纵所示。此时,搭接区段基本为直线段,梁上部纵筋下伸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筋下伸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7la;当梁上部纵筋配筋率大于当梁上部纵筋配筋率大于1.2%时,时,弯人柱外侧的梁上部纵筋除应满足以上规定的搭接长度外,宜分两弯人柱外侧的梁上部纵筋除应满足以上规定的搭接长度外,宜分两批截断,其截断点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批截断,其截断点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20d。柱外侧纵筋伸至柱顶后。柱外侧纵筋伸至柱顶后宜向节点内水平弯折后截断,弯后水平段长度不宜小于宜向节点内水平弯折后截断,弯后水平段长度不宜小于12d。该方案适于梁上部和柱外侧钢筋较多且浇筑混凝土的施工缝可以设在该方案适于梁上部和柱外侧钢筋较多且浇筑混凝土的施工缝可以设在柱上部梁底截面以下时使用。柱上部梁底截面以下时使用。(5)框架节点内的箍筋设置。在框架节点内应设置水平箍筋,以约束柱框架节点内的箍筋设置。在框架节点内应设置水平箍筋,以约束柱纵筋和节点核心区混凝土。节点箍筋构造应符合相应柱中箍筋的构造规纵筋和节点核心区混凝土。节点箍筋构造应符合相应柱中箍筋的构造规定,但间距不宜大于定,但间距不宜大于250 mm。对四边均有梁与之相连的中间节点,节。对四边均有梁与之相连的中间节点,节点内可只设置沿周边的矩形箍筋,而不设复合箍筋。点内可只设置沿周边的矩形箍筋,而不设复合箍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十四页,本课件共有48页第三节多高层枢架结构的构造要求第三节多高层枢架结构的构造要求当顶层端节点内设有梁上部纵筋和柱外侧纵筋的搭接接头时,节点内的当顶层端节点内设有梁上部纵筋和柱外侧纵筋的搭接接头时,节点内的水平箍筋应符合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的构造要求,即其直水平箍筋应符合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的构造要求,即其直径不小于径不小于d/4(d为搭接钢筋的较大直径为搭接钢筋的较大直径),间距不大于,间距不大于5d(d为搭接钢筋的为搭接钢筋的较小直径较小直径)且不大于且不大于100 mm。二、抗震设防的框架结构构造要求二、抗震设防的框架结构构造要求 1.框架梁的抗震构造要求框架梁的抗震构造要求 (1)梁截面尺寸。梁截面宽度不宜小于梁截面尺寸。梁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 mm,且不宜小于柱宽的,且不宜小于柱宽的1/2;梁截面的高宽比不宜大于梁截面的高宽比不宜大于4,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2)梁内纵向钢筋。梁内纵筋应符合下列要求梁内纵向钢筋。梁内纵筋应符合下列要求:框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配筋量的比值,一级不应小于框架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配筋量的比值,一级不应小于0.5,二、,二、三级不应小于三级不应小于0.3。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配置两根通长纵筋,一、二级框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配置两根通长纵筋,一、二级框架不应少于架不应少于 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筋中较大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框架不应少于三、四级框架不应少于 12。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十五页,本课件共有48页第三节多高层枢架结构的构造要求第三节多高层枢架结构的构造要求一、二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筋直径,不宜大于柱一、二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筋直径,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梁内纵筋的接头。一级抗震时应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梁内纵筋的接头。一级抗震时应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二、三、四二、三、四级抗震时,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也可采用焊接接头或搭接接头。级抗震时,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也可采用焊接接头或搭接接头。接头位置宜避开箍筋加密区,位于同一区段内的纵筋接头面积不应接头位置宜避开箍筋加密区,位于同一区段内的纵筋接头面积不应超过超过50%;当采用搭接接头时,其搭接长度要足够。当采用搭接接头时,其搭接长度要足够。(3)梁的箍筋。梁的箍筋。框架梁两端需设置加密封闭式箍筋。箍筋加密区的长度,加密框架梁两端需设置加密封闭式箍筋。箍筋加密区的长度,加密区内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区内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10-3采用。当梁端纵筋配筋率采用。当梁端纵筋配筋率大于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相应增大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相应增大2 mm。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 mm和和20d(d为箍筋直径较大值为箍筋直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和20d,四级,四级不宜大于不宜大于300mm。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十六页,本课件共有48页第三节多高层枢架结构的构造要求第三节多高层枢架结构的构造要求非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非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倍。箍筋必须为封闭箍,应有箍筋必须为封闭箍,应有135o弯钩,弯钩平直段的长度不小于箍弯钩,弯钩平直段的长度不小于箍筋直径的筋直径的10倍和倍和75mm的较大者。的较大者。2.框架柱的抗震构造要求框架柱的抗震构造要求 (1)柱截面尺寸。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柱截面尺寸。柱截面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300 mm,柱,柱的剪跨比的剪跨比 宜大于宜大于2,截面长边和短边之比不宜大于,截面长边和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0 其中,柱的剪跨比其中,柱的剪跨比 ,式中,式中Mc为柱端截面的组合弯矩为柱端截面的组合弯矩计算值计算值(取上、下端弯矩的较大值取上、下端弯矩的较大值),Vc为柱端截面的组合剪力计为柱端截面的组合剪力计算值,算值,h0为柱截面有效高度。为柱截面有效高度。(2)柱内纵向钢筋。柱中纵筋应符合下列要求柱内纵向钢筋。柱中纵筋应符合下列要求:柱中纵筋宜对称配置。柱中纵筋宜对称配置。当截面尺寸大于当截面尺寸大于400mm时,纵筋间距不宜大于时,纵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柱中全部纵筋的最小配筋率应满足柱中全部纵筋的最小配筋率应满足表表10-4的规定,同时每的规定,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十七页,本课件共有48页第三节多高层枢架结构的构造要求第三节多高层枢架结构的构造要求 柱中纵筋总配筋率不应大于柱中纵筋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一级且剪跨比一级且剪跨比 2的柱,每侧纵筋的柱,每侧纵筋配筋率不宜大于配筋率不宜大于1.2%。边柱、角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产生拉力时,柱内纵筋总面积边柱、角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产生拉力时,柱内纵筋总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应比计算值增加25%。柱纵筋的连接要求与梁相同,但应避开弯矩较大的位置和柱端箍柱纵筋的连接要求与梁相同,但应避开弯矩较大的位置和柱端箍筋加密区。筋加密区。(3)柱的箍筋。柱的箍筋。框架柱的上下两端需设置箍筋加密区。柱箍筋加密区的框架柱的上下两端需设置箍筋加密区。柱箍筋加密区的范围、加密区内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范围、加密区内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表10-5采用。采用。框框支柱、剪跨比不大于支柱、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以及一、二级抗震设防的框架角柱,应沿的柱,以及一、二级抗震设防的框架角柱,应沿柱全高加密。短柱由于主要是剪切破坏,因而需要在柱全高范围内加柱全高加密。短柱由于主要是剪切破坏,因而需要在柱全高范围内加密。密。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十八页,本课件共有48页第三节多高层枢架结构的构造要求第三节多高层枢架结构的构造要求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 mm,二、三级,二、三级不宜大于不宜大于250 mm和和20d(d为箍筋直径较大者为箍筋直径较大者),四级不宜大于,四级不宜大于300 mm。至少每隔一根纵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至少每隔一根纵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采用拉筋复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筋并钩住封闭箍筋。采用拉筋复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筋并钩住封闭箍筋。柱箍筋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一、二级框架柱不应大于柱箍筋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一、二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0倍纵筋直径,三、四级框架柱不应大于倍纵筋直径,三、四级框架柱不应大于15倍纵筋直径。倍纵筋直径。上一页 返回第二十九页,本课件共有48页图图10-1框架体系框架体系返回第三十页,本课件共有48页图图10-2框架结构的柱网布置框架结构的柱网布置(a)内廊式内廊式;(b)跨度组合式跨度组合式返回第三十一页,本课件共有48页图图10-3承重框架布置方案承重框架布置方案(a)横向布置横向布置;(b)纵向布置纵向布置;(c)纵、横向布置纵、横向布置(预制板预制板);(d)纵、横向布置纵、横向布置(现浇板现浇板)返回第三十二页,本课件共有48页图图10-4剪力墙体系剪力墙体系返回第三十三页,本课件共有48页图图10-5框架一剪力墙体系框架一剪力墙体系返回第三十四页,本课件共有48页图图10-6筒体结构体系筒体结构体系(a)实腹筒实腹筒:(b)空腹筒空腹筒返回第三十五页,本课件共有48页图图10-7筒体结构体系的类型筒体结构体系的类型(a)框筒框筒;(b)框架核心筒框架核心筒;(c)筒中筒筒中筒;(d)多筒体多筒体(e)成束筒成束筒;(f)多重筒多重筒返回第三十六页,本课件共有48页表表10-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最大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适用高度返回第三十七页,本课件共有48页表表10-2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适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用的最大高宽比返回第三十八页,本课件共有48页图图10-8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返回第三十九页,本课件共有48页图图10-9纵筋搭接连接示意图纵筋搭接连接示意图返回第四十页,本课件共有48页图图10-10上、下柱纵筋直径或根数不上、下柱纵筋直径或根数不同时纵筋搭接连接示意图同时纵筋搭接连接示意图返回第四十一页,本课件共有48页图图10-11中间层中间节点梁纵向钢筋中间层中间节点梁纵向钢筋的锚固与搭接的锚固与搭接(a)直线锚固直线锚固;(b)弯折锚固弯折锚固;(c)节点外搭接节点外搭接返回第四十二页,本课件共有48页图图10-12中间层端节点梁纵向钢筋的中间层端节点梁纵向钢筋的锚固锚固(a)直线锚固直线锚固;(b)弯折弯折hiii固固返回第四十三页,本课件共有48页图图10-13顶层中间节点柱纵向钢筋的顶层中间节点柱纵向钢筋的锚固锚固(a)直线锚固直线锚固;(b)向内弯折锚固向内弯折锚固;(c)向外弯折锚固向外弯折锚固返回第四十四页,本课件共有48页图图10-14梁上部纵向钢筋与柱外侧纵梁上部纵向钢筋与柱外侧纵向钢筋在顶层端节点的搭接向钢筋在顶层端节点的搭接(a)位于节点外侧和梁端顶部的弯折搭接接头位于节点外侧和梁端顶部的弯折搭接接头;(b)位于柱顶部外侧的白线搭接接头位于柱顶部外侧的白线搭接接头返回第四十五页,本课件共有48页表表10-3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返回第四十六页,本课件共有48页表表10-4框架柱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框架柱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筋百分率返回第四十七页,本课件共有48页表表10-5柱箍筋加密区长度、箍筋最柱箍筋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大间距和最小直径返回第四十八页,本课件共有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