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事件师德师风心得十篇.docx
张桂梅事件师德师风心得十篇张桂梅事件师德师风心得1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精神力量在支撑张桂梅同志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撑起了一片蓝天,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我想是因为她心中始终牢记“我是一名中国党员!”正因为如此, 张桂梅同志对党无限忠诚和热爱, 她牢记初心使命, 心甘情愿为民奉献一辈子. 也正因为如此, 她毅然决然选择了贫困山区教育事业, 用她饱含深情的伟大的“爱”去帮助贫困山区女孩实现人生的梦想!张桂梅同志践行初心使命, 以责任担当实现了人生的超越. 正如张桂梅同志所说:“如果说我有追求, 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 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 那就是党和人民!”我想,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张桂梅同志, 她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她心系困难群众, 投身教育扶贫, 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 诠释了一名员的初心和使命, 是我们人民教师的骄傲;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 是我们基层员的骄傲. 的确, 我们要走群众路线, 就必须情系群众、一心为民;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 落地落实、做事做实. 张桂梅同志, 始终冲在最前线, 敢与时间赛跑, 敢和病魔抗争, 竭尽全力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 托举起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 我们也一样扎根山区农村, 面对的一样是贫困的孩子, 他们也一样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学知识、学科学, 我们一定要接过老教师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 用心来工作, 用心来教书. 记住, 这里更需要我们!张桂梅事件师德师风心得2通过参加这次报告会, 我从宣讲团对张桂梅先进事迹的宣讲报告中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她平凡而伟大的精神境界, 在我们临县华坪居然还有这样一位伟大而平凡的人, 这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张桂梅“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 华坪县女子高中的创办者, 华坪县孤儿院院长, 少年丧失母亲, 青年丧父, 中年痛失丈夫, 两次肿瘤手术, 癌细胞转移到肝脏, 身患重病却始终坚持上课这就是我对她最初的了解, 或许很多人对张桂梅的了解都只停留在这, 或许很多人都不理解, 难道她不要命了吗?她究竟为了什么?但是随着宣讲的不断深入, 随着心灵一次又一次的震撼. 我找到了答案, “她是一名员”她是那些贫困山区孩子求知的“指路牌”更是130多名孤儿的“妈妈”. 我为我之前的想法感到羞愧, 作为一名党员张桂梅一直在平凡的岗位, 干着不平凡的事, 在磨难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腰杆, 生活的磨难没有击垮她, 病魔更没有让她倒下, 她担负起了一个伟大母亲的责任. 她用赤诚的爱心托起了无数孤儿和困难女子的人生梦想, 这一刻我打心眼里敬佩她, 她无愧于“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等一身荣誉.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写照, 也是张桂梅的写照, 30多年来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 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 她没有子女, 生活节俭, 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三元以内, 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的工资接济困难学生, 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 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奉献给学生和孤儿, 这些事迹正如他所说的, 如果我是小溪, 就流向沙漠, 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绿洲. 正是因为她的淡泊名利, 不求回报, 才造就了一片“绿洲. 物质固然重要, 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 而是精神品质, 张桂梅老师的崇高精神犹如一棵苍天大树, 供人们歌颂, 更是我们党员学习的楷模. 张桂梅事件师德师风心得3假如今年的你39岁, 丈夫病故、父母离世、无儿无女、身处异乡, 你是选择庸庸碌碌虚度剩下的人生, 还是在奋斗之中书写新的人生华章?39岁的张桂梅选择了化悲痛为力量, 扎根小城华坪20余载, 把一个员的初心和使命通过爱心倾注到当地的教育事业之中, 带领1600多名贫困女学生走出大山, 撒播下希望, 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了新时代的“小城大爱”故事. 爱心. “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为孩子们多做点事. ”朴实无华的语言下, 蕴含着张桂梅对山区贫困学生最深沉的爱. 她把家访当常态, 10余万公里的山路被踩在脚下, 成为1500多户家庭走访的“垫脚石”, 为的就是减轻“山里人出趟门不容易”的负担, 了解到每一个学生最真实的情况, 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 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 我们就是要把一颗爱心融化在群众的心田, 尤其是对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 要通过日常生活、交往, 和他们建立友情, 从心底打破隔阂, 详细了解掌握他们的真实意愿, 在千方百计解决实际困难中, 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坚定. “党员在, 女高就有办下去的希望. ”刚刚成立之初的华坪女高, 师资紧缺、学生家底薄, 被认为是一所“绝对办不下去的学校”. 但张桂梅却不信这个“邪”, 带着8名教师, 其中6名党员, 佩戴党徽上课, 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 把党员教师们内心的澎湃激情转化为坚定信念, 造就了独特的丽江华坪“女高精神”, 华坪女高也逐渐成为当地学生、家长向往的学校, 教育教学成绩日渐显著. 张桂梅和学校的党员教师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成功需要无比坚定的信念, 我们要从她身上汲取精神养分, 对于选准了的方向、认准了的事, 要敢抓敢管、敢作敢为,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奉献. 面对接踵而至的各项荣誉, 张桂梅始终保持着入党之初的那份初心, 把自己微薄的工资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收养孤儿, 把70多万元的奖金全部捐献给贫困山区, 一条洗得褪了色的牛仔裤、一件很老气的花衬衫、一双旧旧的黑皮鞋、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 是伴随她多年的“行头”, 生活十分清苦. 她所有的心思都奉献给了自己最热爱的教育事业. 对她来说, “让最底层的百姓看到希望, 让所有的孩子享受教育的公平”, 奉献理所应当. 面对“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为中华民族谋幸福”的历史使命, 我们要以张桂梅这样的榜样为标杆, 对标对表, 学习她们身上无私奉献的品德与情怀, 立足本职岗位, 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干劲, 不讲条件、不计得失, 一心一意干好每件工作,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 一点一滴的做出我们的贡献. 张桂梅事件师德师风心得4教育是国之大计, 党之大计,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教育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育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对一个国家来说教育是一件大事, 对一个家庭来讲更是一件大事. 由于家庭因素及其他原因, 一部分适龄儿童无法正常入学, 对上学的渴望也只能是一种奢望, 但张桂梅, 一个62岁的老太太, 瘦弱多病、无家无子, 却用行动让1645名贫困女孩迈向了大学之路, 实现了华丽转身, 她就是人间的“天使”. 做好一件事情并不难, 难得是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对张桂梅来说, 她这一辈子都在为贫困孩子的教育操心和操劳, 为建立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面对旁人的不解、质疑甚至是谩骂, 她都不予理会, 牢记自己的初心, 勇挑教育的重担, 为改变贫困山区教育落后面貌, 尤其是女孩受教育程度低的现实情况, 她四处奔走, 拉赞助, 搞募捐, 最终在她的不懈努力之下免费女子高中成立了, 这不仅仅是一所学校, 而是无数贫困女孩改变命运的希望之门, 在她的辛勤付出之下, 女子学校取得了可喜成就. 张桂梅, 由一名普通的中学老师, 义务当政府新建的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 再到云南省华坪县女子高中党总支书记、校长, 这一个个身份的转变和叠加, 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称谓的改变, 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身患疾病的&39;她, 面对当地组织的关心和照顾, 都化作了她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努力贡献的动力, 她不为名利, 不图回报, 只为让每一位贫困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她用一双勤劳的双手撑起了贫困孩子未来的天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张桂梅用自己的教育初心, 通过19年的努力实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 她知行合一, 身体力行, 用行动向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课, 是用行动让贫困女孩华丽转身的“天使”. 张桂梅事件师德师风心得5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 她的先进模范事迹, 充分体现了一名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 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 她没有生儿育女, 却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学生和华坪儿童福利院50多名她是党的十七大代表, 集“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等荣誉于一身, 多次受中央、省、市、县表彰, 但是她没有骄傲自满, 始终视自己为一个平凡的人, 把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铭刻在了平凡的工作岗位和繁琐的工作中. 孤儿的“校园妈妈”、她30年如一日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平凡事业中,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工作, 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 坚守三尺讲台. 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尽职尽责的精神, 钻研学校教学和管理, 身体力行, 教学成绩突出.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 她的事迹平凡而伟大, 思想朴实而闪光, 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员的时代风采. 张桂梅同志的精神充分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体现了一名普通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具体落实到了自己的事业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 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和执着追求. 她不是英雄, 但是她用朴实、真实、感人的事迹赢得了人们对她的敬重. 她在以下几个方面所彰显的精神内涵, 深刻地感动了我. 用她的话说就是“如果说我有追求, 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 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 那就是党和人民”, 她始终坚定理想信念, 她热爱党, 热爱人民, 更热爱贫困山区的人民, 为了办好女子高中, 她锲而不舍, 历尽艰辛, 但始终坚信, 依靠就能办成事, 就能成就她的梦, 办一所女子高中的梦, 让无数个贫穷的女孩子圆大学的梦, 她要通过培养女大学生来促进我们贫困山区脱贫, 促进现代文明建设, 让孩子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改变人生. 她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党员干部, 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党, 奉献给了人民, 奉献给了她热爱的教育工作和学生. 作为一名员, 我们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 怀着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 发扬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端正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 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张桂梅事件师德师风心得6张桂梅的事迹感动每个人, 为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 这个活着的榜样, 她顽强拼搏、不屈不挠、无私奉献、善良慈爱、她全心全意投入教育事业、慈善事业的精神让我们钦佩. “俯首甘为儒子牛”是鲁迅先生的写照也是张桂梅的写照. 人们常不解的问她:这样做有什么目的, 有什么好处?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坚强?张老师总是笑着说:“如果我有追求, 那就是我的事业:如集我有企盼, 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 那就是党和人民”. 她没有生育自己的儿女, 却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 那些失去父母的贫苦孩子在她的身上感受到了母爱, 分享着人间最美好的亲情. 她一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 用真爱点亮了那些无依无靠的孩子们的希望之光, 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爱的奉献之歌. 她就是华坪县民族中学教师兼“儿童之家”福利院院长张桂梅. 向传递真爱的使者张桂梅学习为主题的“感恩行动”在迅速掀起, 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张桂梅为何与“感恩”产生联系, 她的感恩情怀源自何处?从她的人生轨迹中找到了答案. 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 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 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 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 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精心研究, 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因材施教, 进行素质教育, 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 教学成绩突出;她没有子女, 生活节俭, 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元以内, 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 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 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 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 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 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 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 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 精心引导, 细心照顾, 使他们戒除了网瘾.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 她的先进模范事迹, 充分体现了一名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 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 张桂梅同志参加工作30多年来, 爱岗敬业, 无私奉献, 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她身患多种疾病, 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 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 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精心研究, 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因材施教, 进行素质教育, 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 教学成绩突出;她没有子女, 生活节俭, 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元以内, 而拿出自己绝大部分工资接济困难学生, 给没有学费的学生垫交学费, 带患病的学生去看病, 天冷了给他们添置衣被, 把母亲般的慈爱全部献给学生和孤儿;她不仅生活上关心学生, 而且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健康的业余爱好, 从各个方面无微不至地关爱他们, 与迷恋网络的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 精心引导, 细心照顾, 使他们戒除了网瘾. 华坪县民族中学的学生和华坪儿童之家福利院的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校园妈妈”、“张妈妈”. 张桂梅为之苦苦追求的梦想一天天成为现实, 她让伟大的母爱在奉献中不断延伸. 她和许多人一样, 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 幸运没有垂青她, 不幸之神却与她如影随行:花季年华丧失母亲, 青春年华痛失丈夫, 两次肿瘤手术, 癌细胞转移到肝脏. 磨难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 磨难没有使她消沉, 病魔没有使她倒下. 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 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 认真辅导学生. 几次晕倒讲台上, 领导要她住院治疗, 她放下学生, 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 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 她还毅然出任孤儿院院长. 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张老师的话“如果说我有追求, 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 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 那就是党和人民”. 张老师的生命价值观非常清晰. 我们学习她, 首先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作为一个党员, 张老师放弃了进条件好的学校任教的机会, 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学校, 一身病痛的张老师教学上几十年兢兢业业, 承担学校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女生工作, 妇女工作, 语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务工作. 除了住院没向学校请个一天病事假, 教学成绩突出, 她说:“为了民族贫困山区的教育, 即使倒在讲台上, 长眠于华坪的沃土之中, 也无怨无悔”. 吃苦在前, 那里最需要就到那里, 无私奉献, 张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我们学习她, 学习她爱生如子. 她虽然没有孩子, 可是她却是许多孩子的妈妈. 精心教育学生, 辅导学生, 中午、晚上看着学生睡觉, 给学生盖被子. 学校学生和孤儿院50多个孩子, 住院她陪着, 给他们送饭, 付医药费, 资助学生读书, 自己连洗衣机都没有. 她将爱播洒进孩子们的心田. 我们要认真学习张桂梅同志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大家决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 立足岗位, 开拓进取, 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为打造文化旅游名市, 构建和谐大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要认真学习张桂梅同志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牢记宗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优秀品质;学习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崇高境界;学习她热爱生活、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的优良作风;学习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我们学习她的精神品质, 有利于在社会主义经济大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物质固然重要, 可是决定我们生命价值的东西不是物质, 而是精神品质.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要牢记使命, 教书育人, 培养一大批对国家发展有用的人才, 这些人才, 首先必须是政治上过硬的, 必须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 他们才能肩负历史的重任. 我们教育工作者, 如果没有过硬的政治思想, 学校德育建设的落实就是一句空话. 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就会出问题!这是很危险的, 学习张老师的事迹, 很有现实意义. 作为一名战斗在大理市太邑山区的教师, 我决心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 立足岗位, 开拓进取, 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为打造文化旅游名市, 构建和谐大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张桂梅事件师德师风心得7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 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张桂梅数十年如一日, 坚韧执着励精图治, 勤俭节约无私忘我, 不忘初心献身扶贫, 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的初心和使命. 坚韧执着励精图治. 丈夫去世后, 张桂梅只身去了祖国西南边陲的贫困山区从事教育工作, 并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 在任教期间, 她全身心投入教学, 为贫困的学生和简陋的学校出钱出力, 又当老师又当母亲, 不留余力的细心照顾着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生活起居, 为了学生们能够走出大山, 她励精图治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免费女子高中, 她主动带头免费为学生们补课, 因操劳过度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长期拖着病体就算腹部长了肌瘤, 也忍痛站在讲台上, 只为孩子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除此之外, 她还义务担任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 成为了54名孤儿的母亲. 她十年如一日, 从未退缩, 从不言弃. 天道酬勤, 在她的不断努力和坚持下, 孩子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 她的到来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一生. 勤俭节约无私忘我. 张桂梅在贫困山区任教期间, 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中. 在学校里, 学生没有钱吃饭, 她拿自己的钱给学生;学生没有衣服穿, 她拿自己的衣服给学生;学生生病需要看病, 她带学生看病并自己掏医药费. 总之, 只要学生们缺什么只要她有, 她都能解决. 在儿童之家, 她义务成了众多孩子的“妈妈”, 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昼夜的照顾着几个月大的孩子, 为了维持儿童之家, 她把自己有的能用的都拿出来给孩子们用, 并利用空余时间到处筹措资金. 然而她不是万能的, 她自己并不富裕, 她只舍得吃馒头青菜面条, 衣服也是好心人给的, 她省下来的钱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业中, 自己未留下一分一毫. 不忘初心献身扶贫. 张桂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 她深知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 她曾说:“只要还有一口气, 就要站在讲台上”, 她不忘自己的初心, 并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 扶贫先扶智, 为了贫困山区的教育, 她心系群众, 勤俭节约, 帮助困难学生, 带学生看病, 给学生添置衣物, 对贫困家庭进行家访, 为孩子们争取学习机会. 她前前后后为山区的孩子们为慈善和教育事业投入了100多万元, 其中包括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给她治病的钱, 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 并无怨无悔.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 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实现我们的目标, 需要英雄, 需要英雄精神. ”张桂梅巾帼不让须眉,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尽显巾帼英雄本色.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人的初心和使命. 她这种坚韧执着励精图治, 勤俭节约无私忘我, 不忘初心献身扶贫的英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在此也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化作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实际行动. 张桂梅事件师德师风心得8学习张桂梅同志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 她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 坚持家访11年, 遍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 行程十余万公里. 她长期拖着病体工作, 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体, 换来女子高中学生学习的好成绩. 她不遗余力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 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 用实际行动铺就贫困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圆梦之路. 多年来她一直住在学生宿舍, 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 陪伴学生学习生活. 她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潜心育人的敬业精神和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 学习张桂梅同志执着奋斗、无私奉献的至诚情怀. 她心怀大我, 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节俭, 却把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款10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贫困山区教育中. 长期义务兼任华坪福利院院长, 多方奔走筹集善款, 20年来含辛茹苦养育136名孤儿, 被孩子们亲切称呼为“妈妈”. 她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福利事业, 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以德施教的仁爱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师者大爱. 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 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 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 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自觉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 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 珍视教师职业荣誉和肩负的职责使命, 始终保持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 将满腔热忱献给党和人民教育事业. 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 积极投身教育扶贫, 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努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 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活动, 要将学习活动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相结合, 与庆祝第36个教师节相结合, 通过组织专题学习、集中研讨、座谈交流等方式, 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及报刊、展板橱窗等宣传阵地, 线上线下和校内校外联动, 迅速掀起学习张桂梅同志的热潮. 要把学习活动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 引导和教育师生厚植家国情怀, 要深入宣传张桂梅同志先进事迹, 大力弘扬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赤诚情怀, 进一步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张桂梅事件师德师风心得9张桂梅创办女子高中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众多适龄失学女孩的上学问题, 帮助她们走出闭塞的村落, 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梦想. 可当无法保障学生安全的时候, 何谈追逐梦想?对此, 为保障新招收100名学生的安全, 张桂梅便带着全校的女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教室, 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简易“宿舍”, 白天教学, 晚上休息. 同时, 又安排学校里的男老师在教学楼的楼梯间搭起“木板床”, 轮流值守校园安全工作, 全体教师为学生筑起了安全保障第一关. 当张桂梅决心要创办女子高中之时, 便知其一路坎坷, 在这样的环境里, 全校仅有的17名教职员工中有9名相继辞职离开, 100名学生有6名提出转学, 这些情况让创办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维艰的张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贫困家庭女孩?免除学杂费的办学制度?女子高中能否办得下去?面对社会上的质疑声, 张桂梅鼓励大家:“留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员, 只要党员在阵地就在, 女子高中这块教育扶贫阵地一定守得住. ”张桂梅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有追求, 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期盼, 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 那就是党和人民. ”所以, 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 她也没有放弃建立女子中学的决心. 2008年9月, 在张桂梅老师的不懈努力下,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下, 全国惟一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华坪女子中学终于顺利成立. 张桂梅事件师德师风心得10那是大约20年前的一天. 山路边坐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 她手里拿着镰刀, 身边放着一个破草筐, 呆呆地望着另一座山头. 张桂梅看见了, 走过去问她:“你怎么了?”女孩回答:“我想读书, 但是家里没钱, 给我订婚了, 收了彩礼要让我嫁人. ”张桂梅找到女孩的父母试着劝返, 说:“你们只要把孩子交给我就行, 学费生活费都不用你们管了. ”可即使这样, 女孩的母亲仍坚决不同意孩子回校读书, 甚至以死相逼. 张桂梅无奈, 只好把女孩留了下来. 怎么样才能救救这样的女孩子呢?这个难题久久萦绕在张桂梅心头. 当时的张桂梅, 已经是华坪县出了名的“好老师”, 还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的院长, 是数十名孤儿的“妈妈”. 当老师, 张桂梅发现“女学生读着读着就不见了”. 她们不读书的理由多种多样:为了给弟弟交学费, 姐姐被父母勒令退学回家干农活或外出打工;因为收了彩礼, 十几岁的小姑娘也要准备嫁人了. 当“妈妈”后, 张桂梅又了解到儿童之家孩子们的身世, 他们的母亲有的因杀死家暴的丈夫而获刑, 有的因落后错误的分娩观念而死亡, 留下孤苦无助的孩子. “培养一个女孩, 最少可以影响三代人. 如果能培养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 大山里的孩子就不会辍学, 更不会成为孤儿. ”一个现在看来依然有些“疯狂”的想法在张桂梅心中越来越清晰:“我想为这些大山里的女孩建一所免费的高中!”为了这个“疯狂”的梦想, 她开始四处奔走筹款, 风吹雨淋, 被冷落, 被唾骂, 却只筹得一两万元. 直到2007年, 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 赴京参会期间, 一篇题为“我有一个梦想”的采访报道让更多人理解了张桂梅的女高梦. 2008年, 在中央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下, 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挂牌成立. 这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 华坪女高首届共招生100人. 她们大都来自山区, 多数没有达到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 还有一些孤儿残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父母残疾的学生和下岗职工子女. 但只要是女孩, 只要还想上学, 华坪女高都向她们敞开怀抱. 三年后, 她们中有96人坚持到最后参加高考, 全部考上了大学. 自2011年有首届毕业生以来, 学校综合排名连续10年位列丽江市一区四县榜首.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 如有不慎侵权, 请联系作者删除, 谢谢!第 24 页 共 2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