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建筑陶瓷行业市场现状分析.docx
2020 年建筑陶瓷行业市场现状分析一、建筑陶瓷行业产业链概述1、产业链整体概述建筑陶瓷行业的上游行业包括矿物原料、釉原料的原材料开采及加工业、各类辅料的生 产制造和陶瓷加工设备,下游行业为建筑装修装饰。原材料方面,由于我国矿物原料、釉原 料等原材料供应充足,开采、加工企业较多,原材料供应充分,市场竞争也较为完全。生产 设备方面,我国的陶瓷生产设备包括压机、窑炉、球磨机器等都实现了国产化,并且国内陶 瓷生产设备厂家实现了出海,在生产设备方面摆脱了受制于人的状态。上游原材料和机械设 备的易得使得陶瓷砖的生产进入壁垒不高,行业内生产企业众多,加之陶瓷砖产品花色和规 格导致 SKU 众多,加之质量较大、运输半径比较短,需求分布广泛,给了众多中小产能存活的机会,行业市场空间巨大。建筑陶瓷行业产业链图谱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上游成本结构建筑陶瓷行业上游原材料包括砂坭、化工材料、包装材料等。砂坭主要指超白水洗球土、 钾钠砂、钾钠长石、温白砂等,化工材料主要指硅酸锆、亚光釉、坯体添加剂、全抛釉等。成本构成来看,单项材料或能源占比均不到 15%,合并口径看原材料的成本占比为 34.14%, 能源成本占比为 24.90%。2020 年 H1 中国建筑陶瓷主要企业成本结构分布情况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3、下游需求推动精装房渗透率提升,工程渠道释放红利。近年在政策鼓励、房企利润空间、消费习惯改 变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精装房开盘数快速提升的同时渗透率迅速提升,2019 年我国精装房开盘套数达 326 万套,2020 年受特大卫生事件影响有所下降。精装房趋势下,建筑陶瓷行业 B 端业务增速显著加快,成为细分领域里的高增长赛道。2016-2020 年中国精装房开盘套数及增长率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建筑陶瓷市场现状地产政策收紧+供给侧优化改革,陶瓷行业供给有所紧缩。2017 年起,在下游房地产宏观政策持续收紧+行业供给侧优化改革下,建筑陶瓷产量开始下行。2018 年国产陶瓷砖总产量跌破百亿平方米至 90.11 亿平方米,2019 年继续走低,同比下降 8.7%至 82.25 亿平方米,2020 年受益大板等行业发展稍有上升,提高到 85.74 亿平方米。2011-2020 年中国建筑陶瓷产量及增长率资料来源: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企业格局2015-2020 年我国建筑陶瓷规模以上企业数量逐年下降,主要原因是建筑陶瓷产业准入门槛较低,长期以来行业整体发展方式较为粗放。早期我国建筑陶瓷生产能力扩张迅速,导 致行业产能结构性过剩,存在节能减排难、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创新不足、企业平均规模小 等问题,低端产能过剩而高端产能不足。在环保严规和地产调控收紧双驱下,小企业陆续被 淘汰出局或沦为优秀头部企业的代工厂,行业参与者数量减少,但行业整体经营效益不降反 增,市场竞争走向有序化。从产能结构性优化角度看,行业落后产能持续出清,致使行业总 体利润率水平有所改善。2015-2020 年中国建筑陶瓷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变化资料来源: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3、营收状况从企业营收看,收到市场出清影响,规模以上企业不断减少等影响,营收状况在 2016 年-2018 年逐年下降,2019 有所回暖。根据数据,2018 年中国建筑陶瓷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大幅下降,为 2993 亿元,较 2017 年减少 1170 亿元,2019 年中国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079 亿元,同比增长 2.87%。2014-2019 年中国建筑陶瓷规模以上企业营收状况资料来源: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4、地区分布就地区分布情况而言,我国建筑陶瓷砖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和江西等地区,总和占比 超 70%。其中福建省占比位列第一,约为 35%左右。2020 年中国陶瓷砖产量主要地区占比分布情况注:数据为 2020 年 8 月数据资料来源:中国建材联合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5、运行状况我国建筑陶瓷整体产能过剩,受政策和市场影响,自 2015 年起我国建筑陶瓷市场逐步出清,大量中低端生产力加速被淘汰,受此影响,建筑陶瓷行业整体景气度不高。生产制造 逐步偏向绿色和智能化,随着岩板行业逐步出现,行业的高利润和定制型特点吸引大量资本 和企业进入,建筑陶瓷行业整体回暖。2013-2019 年中国建筑陶瓷生产线情况资料来源:粤港澳大湾区传统优势制造业国际化路径研究,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建筑陶瓷市场结构1、市场分类建筑陶瓷品类丰富,装饰属性强,品牌属性较弱,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更重要。建筑陶瓷根据材质、形制等方面的不同,可细分为内墙砖、抛光砖和仿古砖等,总体来看各有优劣。 从消费者使用角度来讲,建筑陶瓷产品属性更侧重于装饰性,功能性较弱,消费者更看重瓷砖或材料的花色、质感和个性化,相对于装饰性,其品牌辨识度较低,厂家需要有很强的市场敏锐度,随着市场流行趋势的变动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中国主要建筑陶瓷分类状况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产能结构就细分行业结构来看,产能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大板成行业主要发展推动力。根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数据显示,近三年, 陶瓷砖产能由 136 亿平方米降至 123 亿平方米, 下降 9.6%,其中, 抛光砖生产线减少 330 条,降幅达到 67.76%;内墙砖生产线减少 188 条, 产能下降 19.06%;外墙砖生产线减少 113 条,产能下降 29.59%;仿古砖生产线减少 227 条,产能下降 28.85%;大板生产线增长 8 倍;陶瓷瓦产能增长 30.5%。2018-2020 年中国建筑陶瓷细分行业生产线变动四、建筑陶瓷竞争格局从行业格局来看,2019 年我国瓷砖行业主要划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如马可波罗、蒙娜丽莎、欧神诺等全国瓷砖龙头占企业总数的 2%左右;第二梯队例如嘉达陶瓷、顺辉陶瓷等品牌约 200 家,占据业内企业总 8%左右;第三梯队为中小型陶瓷企业,占据企业总数88%,价格灵活性强但技术相对落后。然而随着中小企业近年由于政策、供给侧改革等因素不断承压,行业龙头依靠规模优势来控制成本,并新建产线争夺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注:占比为数量占比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从房地产开发商 500 强首选品牌的投票数据来看,马可波罗、蒙娜丽莎和欧神诺位列房地产企业首选建筑陶瓷品牌前三名,市场份额超过 50%。高品质建筑陶瓷品牌仍然处于市场前列,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2018-2019 年度 500 强开发商首选建筑陶瓷品牌率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五、建筑陶瓷趋势分析1、政策改善行业产能过剩陶瓷行业环保限额收紧,准入门槛提高,促进供给。建筑卫生陶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 限额等政策对新建陶瓷砖生产企业及产线做出了严格的要求。目前国内陶瓷行业处于“高端市场竞争不足,中端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低端市场供大于求”的状态,准入门槛高标化有望显著改善国内陶瓷市场低端产能过剩现象。2、消费升级带动行业受益国内消费升级显著,产品需求高端化。根据中国居民消费升级报告(2019 年)披露, 全国居民消费升级综合指数从 2013 年的 0.341 攀升至 2019 年的 0.37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同频增长,居民消费力稳步提升。消费者对瓷砖产品的要求从对质量及功能性的需求提升到了对个性化、美观化的要求,因此同质化严重的低端陶瓷产品逐渐被淘汰, 定位于中高端市场的陶瓷企业或将受益。3、岩板等大板成行业驱动力自 2019 年蒙娜丽莎首次在国内实现超大规格陶瓷岩板的独立生产后,岩板的高利润率和家具定制化功能吸引陶企纷纷投建岩板产线。据陶城报统计,截至 2021 年 6 月国内已有超 150 条岩板生产线,若按照投产工期为 300 天/年,日产 7000-10000 平方米产能匡算,国内岩板产能已达 3.15-4.5 亿平方米/年。岩板行业的快速扩张成为陶瓷行业回暖的中坚力量,随着岩/大板行业持续发展,我国建筑陶瓷行业或将一改颓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