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及中国IVF行业发展背景及行业分析.docx
全球及中国IVF行业发展背景及行业分析 一、发展背景 不孕症为生殖系统疾病, 特征是在经过12个月或更长时间经常性未有避孕的性行为后仍未能临床怀孕. 全球不孕症患病率从1997年的11%上升至2018年的15.4%, 预计2023年将上升至17.2%, 美国的不孕症患病率预计从2018年的16%增加至2023年的17.9%, 而中国的不孕症患病率预计从2018年的16.0%增加至2023年的18.2%. 2016年至2023年中国及美国不孕率统计 婚育年龄后移促使发病率抬升, 年龄是影响女性生育能力的主要因素. 将35岁定为女性生殖高龄的分界线. 当女性年龄35岁以后, 其自然流产风险开始显著增加, 妊娠率和活产率开始显著下降, 各种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不断上升. 随着年龄的增加, 女性生育力下降, 不孕症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 各年龄段不孕症发病率 目前治疗不孕不育的方式有三种, 其中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率最高, 达40%60%. 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前提下, 医生会根据不同原因引起的不孕症给出不同的方案治疗. 目前超过20%的不孕不育夫妻必须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治疗. 全球按地区划分辅助生殖服务市场明细(单位:十亿美元)中国辅助生殖服务市场规模(单位:十亿美元)及渗透率 成功率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患者年龄是影响成功率的重要指标. 大于35岁的女性, 随着年龄的增加, IVF累计妊娠率和活产率会降低, 流产率会增加. IVF治疗最合适的年纪为2339岁, 对于35岁以上的高龄女性, 年龄每增加1-2岁, IVF胎儿的活产率降低10%, IVF胎儿的流产率增加10%, 累计妊娠率降低约10%. 小于35岁的女性每个IVF治疗周期的活产率为33.1%, 3537岁为26.1%, 3840岁为16.9%, 4142岁为8.2%, 4344岁为3.2%,大于44岁为0.80%. 换句话说, 小于35岁女性平均需要治疗3个周期才能活产一次, 4142岁女性平均需要治疗12个周期才能活产一次, 而44岁以上妇女平均需要100个周期以上才能活产一次. 各年龄段IVF治疗周期的活产率 从IVF取卵周期来讲, 中国IVF取卵周期数大量增长, 从2014年的39万个增加至2018年的68.4万个, CAGR为15.1%, 预计2023年增长至132.6万个. 美国IVF周期总数由2014年的18.36万个增加至2018年的约23.44万个, 复合年增长率为6.3%. 预期2023年, 相关数目将达到30.43万个. 中国进行的IVF取卵周期总数(单位:千个)美国进行的IVF取卵周期总数(单位:千个) 日本渗透率最高, 澳洲、欧洲次之, 美国渗透率最低. 每百万15-44岁妇女消费周期日本最高(2万), 澳洲(1.4万)、欧洲(中位数1.1万)次之, 美国较低(3千), 从试管婴儿占新生人口数量来看, 日本最高(5.54%), 澳洲(4.37%)、欧洲(中位数3.87%)次之, 美国较低(1.95%). 各国总生育率情况 15-44岁育龄妇女随着生育率下降、老龄化等因素增速下滑明显, 生育主力数量下滑成不争事实, 日本与中国尤为明显. 各国15-44岁育龄妇女随着生育率下降、老龄化等因素增速皆呈现下滑趋势, 步入2010年后的中国15-44岁育龄妇女数量呈现负增长趋势, 与日本情况最为接近. 1960-2035各国15-44岁育龄妇女每5年CAGR各国高龄育龄妇女(35-45岁)占比 二、市场供需情况 IVF行业渗透率提升共性在于:(1)不孕高发人群上升:生育率下降、婚育年龄后移推动发病率提高及人均治疗周期量提高, 实际上是积累未来消费人群;(2)支付能力提升:个人消费能力提升, 外加政府支持、商保完善提升带动辅助生殖接受程度提升;(3)消费可及性提高:政策的放开与人均拥有机构数量的提高提升消费可及性. 中国辅助生殖服务市场受到政府的严格监管, 牌照限制下供给受限. 2007年国家卫计委下放辅助生殖机构审批权到省级卫计委, 各省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规划设臵, 随后迎来了中国辅助生殖机构的小高峰. 中国辅助生殖机构从2007年的95家增至2018年的498家, 随后卫计委暂缓审批辅助生殖中心牌照. 2007-2018年全国获批中心数量 目前行业供给能力参差不齐, 龙头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中国目前机构的平均处理周期为1376个周期. 2018年, 中国仅有23家辅助生殖服务提供了超过5000个IVF取卵周期. 以IVF取卵周期来计算, 2018年前5名、前10名与前20名提供者分别占市场19%、26%与36%, 也就是说行业头部4%的机构占据行业接近40%的市场份额, 96%机构占据行业60%的市场份额. 2018年中国辅助生殖服务市场竞争格局 辅助生殖市场本质上为区域竞争市场, 因此切入合适的区域市场是获客的基础. 分各省份来看, 目前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竞争程度激烈, 消费能力较高, 公立医院较为强势, 而部分内陆地区竞争格局相对空白. 根据不同地区的竞争格局不同, 竞争者应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