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装配式建筑现状、日本经验对我国意义及中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分析.docx
-
资源ID:65434862
资源大小:845.9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日本装配式建筑现状、日本经验对我国意义及中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分析.docx
日本装配式建筑现状、日本经验对我国意义及中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分析 一、日本装配式现状 近年来,日本装配式住宅市场保持平稳运行,自09年金融危机以来平均每年新建13.5万户,常年稳定占到全部新建住宅的15%左右,这个数字与我国“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提出的到2020年的目标类似。但历史上日本装配式住宅占比最高时是1992年的18%,大幅低于我国方案提出的到2025年占比30%的目标。 日本对装配式建筑的认定标准非常严格,日本建筑中心对装配式住宅的认定要求为单体预制率超过三分之二,且主要结构部分(墙、柱、地板、梁、屋面、楼梯等,不包括隔断墙、辅助柱、底层地板、局部楼梯、室外楼梯等)均为工厂生产的规格化部件,并采用装配式方法施工。实际上日本普遍使用预制构件和住宅部品,公寓建筑考虑到成本经济性,大量采取装配式和传统现浇相结合的混合工法,而这类住宅虽然采用了装配式技术,但由于预制化程度达不到装配式住宅的认定要求,因此并不纳入统计口径。 截至2019年,新建装配式住宅中钢结构、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比例分别为88%、9%和3%。这与非装配式住宅产生鲜明的反差,19年非装配式结构中有66%为木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其他建筑结构分别占30%,3%和1%。对于同种结构,采用装配式还是非装配式主要还是取决于经济性。虽然平均而言装配式每平米建设费用要高于非装配式,但工厂化生产提升了建设速度,这非常适于大企业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强化盈利能力。 从建筑性能角度考虑,一般而言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出色的耐火性,广泛用于中高层公寓,钢结构由于在高温时强度下降,因此多用于中低层公寓和独栋住宅的建设,重钢结构(厚度大于6mm的钢框架)通过采用较厚的结构件减少了支柱的数量,因此可以带来更大的使用面积,轻钢结构和木结构由于强度限制,多用于建设独栋住宅。 非装配式住宅与之正好相反,去年由木结构建设的独栋住宅占非装配式全部新建住宅的一半以上。但整体而言,建设最多的还是公寓类住宅,19年占比达到51%。 造成这样的结果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日本装配式快速发展的阶段(1955-1973)正是日本经济腾飞、城市化进展显著的时间窗口,装配式在城市获得了大量市场;另一方面,当前的日本由于老龄化问题加剧,在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人口分布较为稀疏,市场较小,难以形成较强的规模优势。非装配式住宅的分布与装配式类似,但集中度相对低一些,原因是非装配式木结构住宅分布较为分散,这与其平均建设成本较低,更加适应小规模建设有关。 1991年泡沫经济破裂标志着日本经济的拐点,同时,由于房屋户数早已超过家庭户数,叠加老龄化、少子化问题日趋严峻,日本住房市场开始呈现下滑态势。然而通过30多年的努力,装配式几乎消除了廉价形象,整体而言装配式的跌幅并不如整个住宅市场来得剧烈。1991年后装配式产业的发展呈现2大特点:一是业务长期负增长;二是企业结构性分化加速,1973年收入规模最靠前的4家龙头装配式住宅供应商(积水、大和、松下、三泽)中,只有2家实现了营收规模的跨越式提升。 二、日本经验对我国意义 2016年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从目标规划、标准规范、部品产业等多个维度提出了要求,这与日本的发展经验具有相似之处。站在目前的时点看,鉴于我国工业体系已经非常成熟,这相较于60、70年前的日本是巨大后发优势,可以预期我国装配式将维持快速发展。 从政策上判断,我国于2016年开始采用装配式新建建筑面积占全部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作为政策目标。在日本,类似的工作于1966年启动,这段时间正是装配式发展最快的时间段。据住建部统计,2018年全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达到2.9亿平方米,较2017年增长了81%,占房屋新开工面积的比率达13.85%。展望今后的发展,随着装配式相关标准和评价体系的逐渐完善,增速可能会随之下降,但正如日本的情况,装配式技术在整个建筑行业会得到极大渗透。 持续提升。从日本的情况来看,2018年日本装配式住宅市场CR5超过80%,这与工厂生产依赖规模经济有直接关系。目前我国装配式行业集中度已经有抬头迹象,以钢结构为例,2018年钢结构上市公司收入占全国钢结构总产值的比例为5.2%,较2015年增长约1个百分点。未来随着行业规模扩张和城镇化推进,龙头效应将逐步显现。 钢结构天然具有装配式属性,只是目前我国大部分钢结构建筑达不到认定为装配式钢结构的条件,2018年我国装配式重点发展地区只有10%的装配式建筑为钢结构,与之对比,日本装配式住宅中钢结构的比例接近90%。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装配式钢结构,住建部19年工作要点首次单独提及开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试点,疫情期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也采用了轻钢结构,为全社会做出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钢结构建筑规模的提升也有利于消解我国钢铁产能过剩的问题,有利于供给侧改革。 日本住宅部品产业的工业化发展使得装配式住宅整合了内部装修和家具设备,提升了集成化程度。而这些本来作为装配式产业链上的配套产业在完成了工业化改造之后,具有了向非装配式住宅供货的能力。 三、中国装配式建筑情况 当前,日本、美国、瑞典等国的建筑工业化率在都在70%-80%,而我国建筑工业化率仅有5%。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建筑业仍处在非常低的工业化水平。同时,我国的城镇化率不到60%,相比美国和英国的80%、日本的90%尚有较大空间。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是发展的大趋势,建筑业仍将是最为受益的行业之一,而建筑工业化率也将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得到快速的提升。 2020-2026年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未来前景展望报告数据显示:住建部出台“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明确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积极推进地区达到15%以上,鼓励推进地区达到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