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及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docx
-
资源ID:65435097
资源大小:348.2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及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docx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及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一、国内医疗器械产业持续高速增长,器械消费的占比和国产化率仍然不足 我国器械消费相较海外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2017年市场规模已达4050亿美元,体外诊断、心脏病学和影像诊断为前三大领域。在全球市场中,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时间早,对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要求较高,市场需求以新产品的升级换代为主,市场规模庞大,增长稳定;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医疗器械市场,产品普及需求与升级换代需求并存,近年来的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018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5304亿元,占比全球器械市场的17.62%,但从器械消费水平来看,我国医疗器械的消费规模仅占整体医疗市场的1/4左右,相较海外平均40%以上的器械消费、欧美日发达国家50%左右的器械消费水平,我国器械消费仍有明显提升空间。 随着人们健康需求日益增加,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17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为4050亿美元,同比增长4.6%,预计2024年销售额将达到5945亿美元,2017-2024年间复合增长率(CAGR)为5.6%。 2018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总规模约为5304亿元。2014-2018年国内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CAGR)为20.02%,远高于全球增速。 医疗器械的细分市场众多,从目前的进口替代程度来看: 医疗设备:监护、超声领域的国产替代率相对较高,其中国产龙头迈瑞的监护和超声在国内市占率分别达到50%和10%左右,但CT、MRI、DSA、软镜等领域国内仍处于外资主导; 高值耗材:心血管市场中,心脏支架市场国产品牌市占率约80%、基本已完成进口替代,但起搏器和电生理市场仍为外资主导;骨科市场,近年来国产企业在创伤、脊柱、关节领域的国产化率不断提升,其中创伤领域的国产化率较高但小企业众多、市场分散,运动医学和关节仍需进一步的产品创新来提高国产化率;人工晶体是眼科手术中的常用耗材,目前仍是外资主导; IVD:生化市场的国产化率较高;血球市场基本形成日本希森美康和迈瑞两家为主的格局;发光和血凝市场的国产化率较低,其中发光的市场规模大、外资企业形成的技术和品牌壁垒较高,国内新产业、安图、迈瑞等企业在逐步突围。 整体来看,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根据国产化率水平可划分为三类。(1)基本完成进口替代:在监护、支架、创伤、生化市场基本已完成进口替代,但从企业数量来看,创伤和生化领域的企业数量众多、仍有集中度提升空间。(2)逐步向高端客户群突破,国产化率稳步提升:国内在超声、脊柱、关节、血球、发光领域与外资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国内诸多企业正处于产品线向高等级医院切入的阶段。(3)外资主导,国内仍需创新投入:在CT、MRI、DSA、软镜、起搏器、电生理、运动医学、人工晶体等领域,国内仍然处于外资主导阶段,且各领域面临的竞争均为全球各细分领域的巨头。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国产化率是未来推进带量采购、DRGs等各种降费举措的关键,国内有能力供应且国产化率较高的产品,其带量采购的降价幅度也更为明显,进口产品仍占主导的细分市场其议价降价的幅度则较为有限,这也对国产器械行业的创新研发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产业布局缺少整体规划 以天津市为例,天津市医疗器械产业布局总体上存在着分布零散、关联度不高、缺乏统一管理以及尚未形成集约化发展等问题。全市现有2个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是滨海新区产业园,它拥有6万平方米的孵化器基地和近10万平方米的转化基地,硬件设施及配套产业政策相对完善。二是北辰产业园,其规划用地面积8.79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3.33平方公里。未来将以“医药制药”“医药制药设备和医疗器械制造”“医药科研中试成果转化”三大版块为发展核心。在园区规划前期的产业选择中,规划人员对园区所处地域特征、资源发展现状以及相关产品发展现状调研不清,导致在产业布局规划中出现产业定位不清、关联度不高、产业链断层、集聚效应不明显、产业选择相互重叠等问题,造成核心区土地、人力资源的浪费及园区缺乏自我循环发展能力等困境。 (二)产学研未有效形成合力 天津及周边城市拥有医疗器械相关科研机构20余家,占全国总数近三分之一,如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原子能研究院、航天部二院等机构,聚集了许多全国知名的领军人物。此外还有多所著名高校,如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许多高校均设有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这为天津医疗器械行业人才储备提供了保障。再加上天津有数十家三级甲等医院,这些都为医疗器械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雄厚的技术支持。然而,天津市医疗器械产业在近年的发展过程中,没有与强大的智力资源、临床资源充分结合,造成研究与市场脱节,使得科研资源没有在产品、产业上体现出来,没有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 (三)企业法制和质量意识淡薄、诚信意识欠缺 企业对产品质量承担主体责任,产品质量的好坏,企业是关键。然而当前有些企业,片面追求利润,重销售、轻生产,法制和质量意识淡薄:有的企业在法制和质量管理上投入很少,甚至没有专职的法务部门或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关注法律法规、行业动态,对于新标准、新规定反应迟缓;有的企业为了减少成本,刻意降低产品的质量标准;有的企业不能按照事先经审批备案的生产工艺组织生产加工,擅自更改工艺流程或技术参数;也有的企业虚构、伪造生产记录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这些行为都对企业的产品在质量安全上造成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