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过零丁洋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docx
-
资源ID:65437364
资源大小:39.38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过零丁洋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docx
2021过零丁洋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过零丁洋教案一、诗句积累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陆游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柳宗元师:这些诗句表达的是能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强烈的爱国之情。用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对国家对民族的无比忠贞之情,今天我们来认识另一位同他们一样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二、了解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时民族英雄,著名的爱国诗人。著名作品有正气歌、过零丁洋,作品集有文山先生合集。三、写作背景(多媒体展示):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当时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为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虽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从容就义。四、听录音朗诵,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把握诗歌情感(指导学生从节奏、咬字、感情、重音等方面来朗读)。五、把握全诗的意思1、诗的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2、诗的颔联两句写的是: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其中“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3、诗的颈联写的是: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重含义。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这两句也是全诗的文眼句。过零丁洋复习过零丁洋过零丁洋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注释:1.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南宋末年,诗人战败被俘,元军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途径零丁洋时,他写下了这首诗。2.起一经: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3.干戈:指战争。4.寥落:冷落,寂寞。5.四周星:周星,原指岁星(木星),古时以岁星运行纪年,所以“周星”又有周年的意思。这里“四周星”就是四周年。6.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7.汗青:史册。古代在竹简上书写,为了容易写和避免虫蛀,先用火烤竹简,使水分蒸发,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称为“汗青”。后来引申为“书册”、“史册”。诗句大意:诗人以诗明志,义正词严地回答元军对他的威逼利诱,表现出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和宁死不屈、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当年寒窗苦读,因科举而蒙朝廷重用,如今在荒凉冷落的战争环境中已经度过了四年。破碎的山河犹如风中飘絮,动荡不安的一生就像雨打浮萍。(国家灾难、个人命运浓缩在这两个对偶的形象比喻中。)在曾经兵败的惶恐滩头,曾为自己的命运惶恐忧虑,而今途经零丁洋又不由感叹自己孤苦伶仃,无力挽救国家的沦丧。自古以来,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此句慷慨陈词,直抒胸中正气,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因此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过零丁洋赏析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原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鉴赏:其一这首是文天祥被俘后为誓死明志而作。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入仕和兵败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中,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以说起。但面对这种巨变,诗人想到的却不是个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地遗憾两年前自己未能在军事上取得胜利,从而扭转局面。同时,也为自己的孤立无援感到格外痛心。我们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国破家亡的巨痛与自责、自叹相交织的苍凉心绪。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文天祥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这既是诗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精神美,其感人之处远远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