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书愤高二上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

    • 资源ID:65457757       资源大小:42.29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书愤高二上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

    书愤高二上册语文教案设计书愤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陆游及其诗歌创作。2、深刻领悟这首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3、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教学重点:1、了解陆游及其诗歌创作。2、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教学难点:1、深刻领悟这首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2、感受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第一节一、导入: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念念不忘被金兵占领着的中原领土,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写了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的爱国情怀是何等的执着、真挚!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陆游,体会他那感人至深的爱国情怀。二、诗人及背景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陆游是一个高产的作家,其诗作今存9000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陆游的诗歌为什么主要表现渴望恢复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这与他的家世和经历有莫大的关系。首先看陆游的家世:陆游出身于一个爱国家庭,父亲陆宰,有坚定的民族立场,常常谈论国难国耻至痛哭流涕,饭都吃不下。由于家庭的关系,陆游从小接触的都是爱国人士。再看看其经历:陆游出生的第二年就碰上了靖康之变,跟随家人颠沛流离,他在国难中诞生、成长直至逝世。这样的家世,这样的经历,促使他产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英雄志愿。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并且在政治上一再打击排斥陆游。在山阴闲居了6年的陆游,看到“扫胡尘”“雪国耻”的志向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三、诗意理解:1、学生自读诗文,把握诗歌节奏,教师作诵读技法指导。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结句降调)2、诗意的讲解。3、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诗文。四、诗歌赏析: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1、“世事艰”指什么?直接道出诗人早年经历的辛酸与坎坷;也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阻挠北伐,使诗人抗金复国的历程是如此的艰难。这也是诗人“愤”的根源。2、“中原北望气如山”的正确语序是什么?这句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通过这句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北望中原气如山”欲图收复失地。诗人以为驱逐侵略者,收复失地,指日可待。这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早年的形象:雄心勃勃、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爱国青年。小结:追述青年时的豪情壮志。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1、颔联写到了两次战斗,是哪两次?一次是在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一次是大散关失而复得。2、诗人写这两次战斗是要表明什么?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也表明了诗人渴望北伐,恢复中原,向往着火热的战斗生活。这也是上联“气如山”一个表现。3、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用了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抗金场面,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小结:描绘当年两幅气壮山河的抗金场面。首联、颔联:回顾往事,抒写渴望北伐的英雄气概(叙事)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1、颈联是写过去还是眼前?眼前。2、“塞上长城”实际上是运用了一个典故,一个什么典故?诗人用这个典故有何作用?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你)自毁汝(你的)万里长城。”表达了诗人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决心。3、这一联中的“空”字和“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由于投降派把持朝政,“塞上长城”只能“空自许”,诗人的豪情壮志付诸东流。一个“空”字形象地写出诗人因宏伟志向无法实现而产生的那种沉重的失落感。一个“已”字生动刻画出诗人壮志未酬,岁月蹉跎的悲愤之情。这种“愤”多么强烈,多么令人痛心疾首,扼腕长叹。小结:感叹生平抱负未得施展,却早生华发。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我们结合出师表的内容来看,诗人为什么大力赞赏出师表?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诗人以此自勉的精神。2、诗人在尾联运用这个典故有什么用意?暗讽统治者是“阿斗”,朝中又没有诸葛亮;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小结:包含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颈尾两联,回到现实,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慨。五、拓展: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有哪些可“愤”之事?这些“愤”的根源是什么?所愤之一:“愤”于金人占我河山。所愤之二:“愤”于投降派把持朝政,朝廷“主和”,阻挠北伐。所愤之三:“愤”于壮志难酬、请缨无路。(诗人年轻时认为自己就像万里长城一样,可以抵挡千军万马。可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壮志难酬、请缨无路。)所愤之四:“愤”于岁月蹉跎,年华空老。(早年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已两鬓斑白,祖国山河依然破碎,广大人民依然受难。)所愤之五:“愤”于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无人领军。这五“愤”的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六、本诗主要表现手法。对比手法: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自以为是“塞上长城”,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源就是朝廷的主和派,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书愤诗词鉴赏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诗的前四句是回顾往事。“早岁”句指隆兴元年(1163)他三十九岁在镇江府任通判和乾道八年(1172)他四十八岁在南郑任王炎幕僚事。当时他亲临抗金战争的第一线,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以下两句分叙两次值得纪念的经历:隆兴元年,主张抗金的张浚以右丞相都督江淮诸路军马,楼船横江,往来于建康、镇江之间,军容甚壮。诗人满怀着收复故土的胜利希望,“气如山”三字描写出他当年的激奋心情。但不久,张浚军在符离大败,狼狈南撤,次年被罢免。诗人的愿望成了泡影。追忆往事,怎不令人叹惋!另一次使诗人不胜感慨的是乾道八年事。王炎当时以枢密使出任四川宣抚使,积极擘画进兵关中恢复中原的军事部署。陆游在军中时,曾有一次在夜间骑马过渭水,后来追忆此事,写下了“念昔少年时,从戎何壮哉!独骑洮河马,涉渭夜衔枚”(岁暮风雨)的诗句。他曾几次亲临大散关前线,后来也有“我曾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的诗句,追写这段战斗生活。当时北望中原,也是浩气如山的。但是这年九月,王炎被调回临安,他的宣抚使府中幕僚也随之星散,北征又一次成了泡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十四字中包含着多么丰富的愤激和辛酸的感情啊!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陆游不但是诗人,他还是以战略家自负的。可惜毕生未能一层长材。“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夜读兵书)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自许为“塞上长城”,是他毕生的抱负。“塞上长城”,典出南史·檀道济传,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前投愤怒叱:“乃坏汝万里长城!”陆游虽然没有如檀道济的被冤杀,但因主张抗金,多年被贬,“长城”只能是空自期许。这种怅惘是和一般文士的怀才不遇之感大有区别的。但老骥伏枥,陆游的壮心不死,他仍渴望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干一番与伊、吕相伯仲的报国大业。这种志愿至老不移,甚至开禧二年(1206)他已是八十二岁的高龄时,当韩佗胄起兵抗金,“耄年肝胆尚轮囷”(观邸报感怀),他还跃跃欲试。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书愤练习题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书愤”的意思是。“书”的意思为。2.本诗由两个侧面组成:一方面是诗人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诗人悲愤心情。3.诗的前四句主要是,写了与两次振奋人心的战役的胜利,抒发了自己。4.诗的后四句主要是,写了,也暗含了。4.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一句与辛弃疾的“可怜白发生”的情感一句相似。B.“早岁那知世事艰”中“那知”一词隐含着对年轻时不知世事艰难的自责。C.“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和“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着,悲愤也愈是强烈。因而这首诗歌既热情奔放,又深沉悲怆。D.陆游始终坚持抗金,即使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成为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

    注意事项

    本文(书愤高二上册语文教案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1107088****qq.com)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