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新修订授课同步教案上册五篇.docx
九年级语文新修订授课同步教案上册五篇课堂教案设计的基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系统的方法是指把对象放在系统当中,从系统习。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1变色龙一、复习旧知二、研读课文1、奥楚蔑洛夫的“新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明确:在小说中共出现了四次。第一次:小说开头。新的军大衣是奥楚蔑洛夫身份和地位的标志。第二次:听说“这好像是将军家的狗”,借口天气热,脱大衣,以“脱大衣”掩盖自己的狼狈。第三次:听到人群中有人肯定是将军家的狗,奥楚蔑洛夫为自己的言语的冒犯而恐惧不已,吓得浑身发抖。因而又要巡警给他穿上大衣。第四次:小说结尾。“裹紧大衣”。奥楚蔑洛夫担心丢掉官职,因此他不寒而栗,情不自禁地要“裹紧大衣”。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将奥楚蔑洛夫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卑劣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2、文中还有一个细节描写手指头,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其作用。这一细节描写,反映了赫留金的遭遇,一开始它是赫留金用来要挟狗主人的资本,要求赔偿的本钱;但当有人说狗是将军家的时,手指头又成了冒犯名种狗的罪证。总之,这两处的细节描写,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主人公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本性跃然纸上。3、三次提到法律有何作用?第一次在第七段,赫留金提出法律根据,反映了底层人民机敏的一面,是作者讽喻沙皇的“法律”对人民的压迫。第二次在第十二段,赫留金引用法律为自己辩护,接着抬出“当宪兵”的兄弟,通过人物语言揭露沙皇法律的实质是:宪兵就是法律,对沙皇法律的又一次尖锐讽刺。第三次在第十七段,从侧面揭露法律在统治阶级眼里,不过是一纸空文,说明法律的虚伪。总之,三提法律,不仅交代了时代背景,而且深化了主题,使小说的主题不仅仅停留在对一个小警官的揭露上,把矛头直指沙皇的专制统治。4、再联系围观的群众和当时的环境,可以看出俄国社会的哪些弊病?对围观群众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愚昧,也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病苦。社会环境的冷清、萧条,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写照,交代了“案子”发生的社会背景。三、归纳小说主题:变色龙通过对见风使舵、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也揭示了小市民阶层麻木、庸俗、愚昧的社会病苦。四、分析人物形象1、你认为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自己所创作的人物肖像。明确: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专横的沙皇警察,但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变色龙。他专制蛮横、欺凌百姓,对上则趋炎附势、献媚讨好,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2、人物形象具有怎样典型性和概括性?奥楚蔑洛夫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成为某类人物的代名词,是因为这一形象高度的典型性和概括性。作者在描写这类人物的时候,抓住了他们的共性,通过提炼、概括和总结,并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法,加以突出,使这类人物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像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守财奴葛朗台,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公,吴敬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的范进,都是这样的人物。3、自然界中的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而奥楚蔑洛夫几次变色又是为了什么?奥楚蔑洛夫之所以几次变色,是因为他不敢得罪权贵,哪怕仅仅是权贵家的一条狗。这样的一个小官僚,面对一般群众的时候,他往往会摆出一副官架子,如他一出场,穿着新的军大衣,在众人面前“严厉”的表情,一个拿腔作调、作威作福的小官僚形象毕现;而面对权贵,却是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这样的人物是当时社会的必然产物。4、作者通过奥楚蔑洛夫的言行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当时沙皇统治的俄国,经济落后,思想保守,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而作为这样一个国家机器上的小零件,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小官僚,为了生存,不得不用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空间。这样的人物虽然可恨,但作者批判的锋芒其实更多地是指向当时腐朽专制的社会,指向孕育这种奴性人格的土壤。5、社会意义变色龙,现在多比喻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含贬义。在俄语中,这个词的含义是“反复无常的小人”、“见风使舵的小人”。小说用它来讽喻那种狡猾善变、出尔反尔的人。用变色龙作标题,不仅揭示了要鞭挞的对象,富有讽刺意义,而且形象生动,非常恰当。现在“变色龙”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人物形象,这一名词已成为见风使舵的小人的代名词。五、探究写作方法:1、小说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明确:运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突显人物性格。奥楚蔑洛夫的几次变色,都是通过他与大家的几次对话来表现的,而他见风使舵、谄上欺下的性格特点,正反映在他的话语里。如巡警说这不是将军家的狗时,他先问“你拿得准吗?”听到肯定的回答之后,他赶紧表态“我也知道。将军家里都是些名贵的、纯种的狗;这条狗呢,鬼才知道是什么玩意儿!毛色既不好,模样也不中看,完全是个下贱胚子。”而当厨师证实这是将军哥哥家的狗时,“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好一条小狗”其嘴脸变化之快,真令人瞠目。而他无耻之极的奴性性格也由此而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运用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几次脱大衣、穿大衣的动作,都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尴尬,为下面态度的转变做铺垫。再如“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了眉头”,“咳”“拧”等动作,都形象地表现了奥楚蔑洛夫在百姓面前装腔作势、官气十足的丑态。而当得知这是将军哥哥家的狗时,立刻“整个脸上洋溢着动情的笑容”,真是媚态百出。这些动作和神态描写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性格。2、作为一篇讽刺小说,它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哪里?夸张。讽刺小说往往离不开夸张,本文也是如此。在短短的时间里,随着狗的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发生了五次变色。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比。奥楚蔑洛夫面对狗主人的身份的变化,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态度,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一会儿痛骂小狗是“疯狗”“下贱胚子”,一会儿又夸小狗“名贵”“伶俐”,前后矛盾,对比鲜明,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使小说的喜剧效果更加突出。文章最后写到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请设想一下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后去了哪里?要求设计的情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_继续去别的地方搜刮民脂民膏。_又遇见了一起类似狗咬人的案件,又做出了相同的处理,或者处理得更圆滑了。_去找普洛诃尔套近乎。_去将军家邀功请赏,在此之前到首饰店索要一些金银珠宝,一并送给将军。_“买”一只小狗送给将军的哥哥。_去赫留金工作的首饰店寻点儿麻烦。_去纠集一批地痞流氓准备殴打赫留金。续写: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后发生的事,100字以上。用上下面的词语:洋溢荒唐伶俐无缘无故异想天开无精打采参考:奥楚蔑洛夫处理完狗咬人事件后,满心欢喜地向前走,迎面走来将军的哥哥和他“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先生,您是不是丢了一条狗?唉!这小家伙差点让人给糟了,赫留金无故咬他,要您赔偿他一笔钱,真是异想天开!是我训斥了他一顿。那混蛋只好溜了。那小狗已让您家厨师普洛诃尔领回去了。我也正想到您府上去,不想在这儿遇到您了”伊凡泡影,无精打采地呆立在冷风中六、课后作业1、完成同步导学19课;契诃夫的其他小说:万卡、一个官员的死、装在套子里的人等。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2变色龙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变色龙”的表面意思和象征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人物对话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3、情感目标: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人物对话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2、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说起人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其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二、明确目标(一)、了解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二)、学习运用精彩的对话刻画人物,理解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三)、进一步理解和学习运用对比进行讽刺的写作方法。三、简介作者和背景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他的短篇小说,采取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犀利的笔锋直刺罪恶社会,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恶,抨击反动统治,批判黑暗的现实。2、背景简介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四、字词注音逮住()逮捕()五、朗读课文1、听读课文,概括内容明确:小说讲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2、完成以上表格,理清情节。分类变化次数狗的主人对狗的评价对赫留金的态度1不知是谁野畜生、疯狗、弄死肯定被狗咬了2像是将军的小狗是钉子弄破的,鬼东西3不是将军的下贱胚子受了害,绝不能不管4是将军的名贵、娇贵的狗混蛋,怪自己不好5不是将军的野狗、弄死算了(不予表态)6将军哥哥的不赖、怪伶俐的早晚要收拾3、据本文的情节,课文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巡逻时发现了一桩案子“狗咬人案件。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第627段):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这是案件的发展和高潮。第三部分(第28、29段):案件处理结果:小狗被人带走,受伤者反遭到恐吓。这是故事的结局。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几个趣味数字:6次判定5次变化4次写军大衣3次提到法律2次写到围观群众1次环境描写六、研读课文1、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中,是怎样判定的,态度有哪些变化?明确:五次变化形成强烈的对比。第一次:不知狗的主人是谁。宣判:弄死狗,狗的主人要罚款。第二次: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宣判:狗无辜,赫留金讹诈。第三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宣判:狗是下贱胚子,赫留金受了害,要教训狗的主人。第四次:巡警说说不定是将军家的狗。宣判:狗是娇贵动物,赫留金受斥责。第五次:将军家的厨师说没有这样的狗。宣判:“野狗”“弄死”。第六次:厨师说这是将军哥哥的狗。宣判:小狗“怪伶俐”,赫留金遭辱骂。2、奥楚蔑洛夫的态度是围绕什么而变化的?明确:围绕“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化。4、师生讨论分析,完成板书,形成结论。变:对狗的评价和看法,因狗的主人不同而变。不变:本性,即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七、课后作业1、同步导学;2、尝试画一幅奥楚蔑洛夫的肖像画。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理解生字词。2、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3、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变化,把握寄托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4、能有感情地诵读、准确地背诵全诗,品味语感。过程与方法:1、以诵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由此进入情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2、抓住关键语句,发挥想象,细心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意象的含义。3、边读、边想,讨论提问,把握诗歌的情感历程,分析诗歌主题。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理解诗歌中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突破方法:图片展示祖国大好河山,教师激情范读,学生深情朗读,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运用的意象,深切理解是人寄托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历史责任感。教学难点:(1)探究诗歌中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2)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突破方法:从文学常识“什么是朦胧诗”入手,从鉴赏的角度学习本诗,运用诵读、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法:2、激情导入法:3、合作探究法: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你能说出几句表达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的古诗吗?生:汇报师:祖国,一个普通的词语,却能唤起人们心底真挚而深切的情感,却能成为中华儿女咏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那质朴而厚重的情感吧。二、检查预习:师:为了更好地走进这首诗,我们先来明确一下问题:(一)、积沙成塔:干瘪疲惫簇新迷惘绯红喷薄笑涡熏黑隧洞胚芽二、学以致用:(二)、用以上词语中的两个或更多个说话。(三)、交代目标:1、了解舒婷和朦胧诗。2、理解积累词语。3、理解诗的意象,品味诗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4、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诗。5、培养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感情,增强历史责任感。(四)、了解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五)、了解朦胧诗:朦胧诗:是指成长于“_”时期,备受生活的冷落与嘲弄的青年诗人创作的诗歌。他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象征和意象化,蕴含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朦胧诗的特点:构思上,强调内在思维。表现手法上,追求意象化,往往象征、暗示、通感等并用,将生活扭曲变形,借以表现诗人“心滤”的现实。三、整体感知,梳理结构:1、教师范读课文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学生活动仔细聆听教师的范读,感受诗作的抑扬顿挫及诗人的感情变化。点拨这首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所隐含的情感基调则是由沉郁、凝重到欣喜、明快。2、自读课文:整体感悟诗歌,思考经历了_之苦的诗人,在本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的。提示:诗人抒发了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感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一些具体事物如“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胚芽”“笑涡”“起跑线”等。3、齐读课文,思考:如果按情感基调来划分,本诗该如何来划分结构?提示:该诗第一节表现祖国贫穷、落后的历史;第二节表现人民的痛苦和希望;第三节展示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第四节再次强调我与祖国的血肉关系,表现诗人献身祖国的热望。其中第一、第二节风格沉郁、凝重、低缓,第三、第四节欣喜、明快激越。四、品读课文:1、体会意象所表达的感情,把握作品的朗读方法:学生活动自读第一小节,分组讨论老师的问题。(1)本节出现的意象及修饰语所用的定语有哪些?取得了怎样的效果?(2)该节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应以怎样的感情基调来朗读?师提示:选取的意象是“老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运用的修饰语是“破旧、熏黑、干瘪、失修、淤滩上的”;给人贫困、落后的感觉。该节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以深沉、悲痛的感情基调来朗读。2、理解朗读其余三个小节,思考问题(1)第二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2)第三节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来表达这种感情的?(3)第四节,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学生活动可自由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巡回并参与。总结:(1)第二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飞天”是宗教传说中的能在天空中飞舞的神,在民间备受尊崇,寄托了百姓对生活的企盼。(2)感情色彩由悲哀愁苦变为欣喜、亢奋,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显示祖国摆脱束缚,蒸蒸日上的状态。(3)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上有所加强,诗的感情达到了高潮。五、赏读课文:“我”仅指作者一个人吗?“我”与祖国是一种什么关系?提示:我不仅指自己,还指在当时和祖国同经磨难的一代人。我与祖国唇齿相依、血脉相连、不可分割。六、美读课文:根据你的理解,融入文章情景,声情并茂的美读全文,读出作者情感美和人格美。(女同学读一节,男同学读二节,男女同学齐读三四节。)七、拓展延伸:我们欣赏了当代女诗人舒婷的朦胧诗代表作之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中有许多意象,下面就以“我是你”的句式仿写一组意象来表达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可以交流,可以合作,把它写出来,每人仿写一句话。教师指导引路,如:我是你发梢上的蝴蝶结,时时刻刻展示你的风姿。学生交流:我是你天空中的一只小鸟,时时刻刻搏击着风雨我是你衣服上的一枚钮扣,永远倾听你心脏的跳动我是你南海中汹涌的波涛,伴你走过昨天和今天我是你南国的一棵木棉树,代表了你的伟岸与挺拔我是你大海中的一叶风帆我是你火红的紫荆花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让一位学生边听边记录,整理成一首诗,然后配乐朗诵,把这首诗作为礼物献给我们亲爱的祖国。八、教师小结:读诗必须用心灵去读,才能读出真情,才能更好地把握好作品的内在思想意义。今后同们伟大的祖国。九、畅谈感受:学过本文,你最想说点什么?请用“通过学习,我想说。”的句式来表述十、布置作业:1.背诵全诗。2.课后练习三题。3.利用你选择的意象(一个或多个)完成一首诗歌,表达你对祖国的挚爱深情。4.课下阅读舒婷的其他作品,体会作者的情感。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4敬业与乐业复习上节课的字词导入。(一)提问:本文从文体上看,既是一篇演讲辞,更是一篇议论性较强的文章。也就是议论文。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它通常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构成。那么什么叫“论点”?什么叫“论据”?什么又叫“论证”呢?举例引导:(举班上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做例子)小丘同学学习怎么样?-讨论的问题小丘同学学习认真,成绩好!-你的看法,观点小丘同学上次月考成绩总分760分,排名第一。-依据,事实(二)像上例中,你对某一个问题所持有的看法或观点,在议论文中,就叫做“论点”。用来证明你的观点的材料和依据,就叫做“论据”。而运用那些材料和依据来证明你的观点的过程和方法,就叫做“论证”。(板书议论文三要素)(三)文章标题为“敬业与乐业”,那么,它是讨论关于什么问题的呢?试找出文中相关语句。(对职业应采取怎样的态度)(课文第5段: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要敬业与乐业。)(四)认真朗读课文,思考:1.文中除了谈论“敬业”与“乐业”外,还谈论了什么问题呢?(有业)(课文第3段: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2.根据作者先后所谈论的问题,将全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第一层(1-5)有业;第二层(6-7)敬业;第三层(8)乐业。(五)赏析第一层:仔细朗读(15段)1.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找了哪些材料依据?(1)孔子的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2)百丈禅师的故事:“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2.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其用意是什么?“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3.请你再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1)可以谋生,使自己在经济上独立,人格上自尊;(2)使自己的身心有所安顿,不至于无所事事、烦闷无聊;(3)从业过程中的困难,挫折,烦恼,是对意志和品性,能力和才干的锻炼;(4)有创造性的成就,更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六)课时小结1.本节课时,主要是通过学生身边的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2.领会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引导论证“有业之必要”的。初中九年级语文教案5敬业与乐业教学重点与难点:1.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乐业),把握论证方法。2.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交流。2.教学录音及设备。3.小黑板(出示字词与课内思考练习题)。(一)赏析第二层:仔细朗读(67段)1.假设是你,你打算怎样来证明“要敬业”这一观点?(学生讨论)2.本文作者梁启超先生又是怎样证明的呢?他提供了哪些依据?(1)朱子的话;(2)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的例子;(3)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4)木匠与政治家,挑粪工与军人;(5)曾文正,庄子,孔子的话。3.思考:这些依据有什么特点?可以大致分成几类?明确:第一类(1)和(5)都是名人名言;第二类(2)(3)(4)都是实际的事例。(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明白论据的两种类型: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二)再次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证明这一论点的?明确:(1)什么是“敬”-主一无适便是敬(2)为什么要“敬”-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3)怎样“敬”-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三)拓展延伸我们常说,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假如把“学业”当成是你的“业”,那么,学习了本节课后,你认为该怎样“敬业”?(学生讨论)(四)课时小结1.本节课时着重研讨作者论证“敬业”的过程。2.引导学生明白议论文论据的两种基本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