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序言优秀PPT.ppt
第一讲序言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77页第一讲第一讲 序言序言l一、历史、历史学、历史科学以及历史学一、历史、历史学、历史科学以及历史学的学科结构的学科结构l二、世界史学的发展二、世界史学的发展l三、世界历史、世界历史的分期、世界历三、世界历史、世界历史的分期、世界历史的演进史的演进l四、世界历史发展的两个方面四、世界历史发展的两个方面纵向发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展和横向发展l五、世界古代史的研究对象与特点五、世界古代史的研究对象与特点l六、学习世界古代史的意义、方法六、学习世界古代史的意义、方法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77页阅读阅读:l下编下编:l第九章第九章:古代世界由分散到整体的古代世界由分散到整体的趋势趋势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77页一、历史、历史学、历史科学以及历史学一、历史、历史学、历史科学以及历史学的学科结构的学科结构1、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一是指过去的事一是指过去的事(过去事物活动的过程过去事物活动的过程):“本来的历本来的历史史”(客观存在的历史)(事件、事物、事态、事情等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人类的历史)雇佣劳动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雇佣劳动现象)这座房子的历史不长(物体)医生要了解病人的病史(个人身体状况)历史的经验(历史事实的认识和总结)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77页史史、事历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指史家要秉“中正”记事,即要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甲骨文的“史”常作人名,指记事的史官;金文”史”事”分开,史指史官,事同吏是一个字,指办事的官 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77页二是指对过去的事的记载二是指对过去的事的记载:“非本来的历史非本来的历史”(“写的历史”)“载体”、“中介”、“史料”如:读历史,上历史课,具体的历史著作(史记、宋史)等孟子离娄上:“晋之乘,楚之梼杌(taowu),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第一,文字,图象和语言;文字:档案、帐册、公文、契约、书信、日记,乃至书籍、文章、文学、艺术作品。图象和语言:如口头叙述、录音、图画、照片、电影、电视、光盘、数码等 第二,实物;如遗址、墓葬、建筑、器物等 第三,现实生活中历史的东西,如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知识、认识能力、认识方法和认识技术等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77页三是指人们意识中的过去三是指人们意识中的过去:(主观认识的历史)如:“历史是对过去的回忆”历史的三个层次历史的三个层次:历史历史(过去的客观存在的历史过去的客观存在的历史)历史历史(史料史料)历史历史(人们的历史认识人们的历史认识)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77页l英语历史(history)一词与故事(story)一词共同源出希腊文historia,意为“一个人的调查记录”。l汉语的“历史”是历和史两个单音节词的合成词,汉许慎说文解字云:历,过也,传也。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综合概括:“对过去的事情所做的客观的记录”。l黑格尔:“中国古代只有记录而没有历史”。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77页l2、历史学、历史科学、历史学、历史科学l历史学历史学(史学史学):以历史以历史(过去的、本来的、客观存在过去的、本来的、客观存在的历史的历史)为认识对象为认识对象(经过中介经过中介)所形成的一门学问所形成的一门学问,即一种知识体系。l历史科学历史科学:以客观历史以客观历史(社会历史现象和过程社会历史现象和过程)为研为研究对象并揭示其内在规律究对象并揭示其内在规律,即为历史科学。即为历史科学。lWhy:l第一第一,它的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历史它的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历史;l第二第二,它的任务是求真它的任务是求真,即揭示事物、现象间的内在因果联系即揭示事物、现象间的内在因果联系和事物、现象发展运动的规律。和事物、现象发展运动的规律。l历史科学的四个层次历史科学的四个层次:历史意识历史意识历史知识历史知识历史学历史学(知识知识体系体系)历史科学历史科学 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77页l实在是我们自己改造过的实在。这个实在里面含有无数人造的分子。实在是一个很服从的女孩子,他百依百顺的由我们替他涂抹起来,装扮起来。“实在好比一块大理石到了我们手里,由我们雕成什么像。”l历史是可以随心所欲给人打扮的洋娃娃。胡适 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77页相关文献对历史学的定义:这是一门研究这是一门研究事件事件(影响国家和民族的事件影响国家和民族的事件)的的编编年纪录年纪录之学科之学科,它奠定于对原始它奠定于对原始史料史料的考证基础的考证基础之上之上,并对这些事件的缘由做出解释并对这些事件的缘由做出解释.新不列颠百科全书新不列颠百科全书History定义定义 史学是通过利用史学是通过利用史料史料来研究和描述人类历史的来研究和描述人类历史的学科。它包括人们占有史料、认识历史以及历学科。它包括人们占有史料、认识历史以及历史研究、历史编纂的史研究、历史编纂的理论和实践。理论和实践。尹达尹达中国史学发展史中国史学发展史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77页l3 3、历史学的学科结构、历史学的学科结构l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将历史学的分支学科归纳为三大部类:l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按研究的空间范围划分,有世界史、国别史和地区史;按研究的时间跨度划分,有通史、断代史;按研究的历史活动领域划分,有经济史、社会史、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科技史、文化史、宗教史等等专门史。l以历史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以历史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史料学。历史资料包括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碑史料与风俗习惯等;以文字史料为研究对象的史料学包括:目录学、版本学、辨伪学、校勘学、辑佚学、考据学、训诂学等;以实物史料为研究对象的史料学,主要指考古学。l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主要是史学史和史学理论(包括史学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77页二、世界史学的发展二、世界史学的发展l1、古代史家的视野、古代史家的视野记录以他们生活的地区为中心的他们心目中的世记录以他们生活的地区为中心的他们心目中的世界。具有世界眼光的史书界。具有世界眼光的史书:司马迁司马迁(前前145145前前90)-90)-史记史记:记述了当时中华民族所知的那个世界的历史。在史记中,全书的主体是汉天子统治之下的中国。此外,司马迁记述了朝鲜,越南、印度以及中亚,西亚各国的历史,并在大宛列传中记载了中国人最早得到的关于西方世界的信息。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77页l希罗多德希罗多德(约前约前484484425)-425)-历史历史:记述希波战争中希腊人的胜利,除了希腊外,涉及两河流域、波斯,北非,黑海沿岸,意大利等许多地方。希罗多德的历史,就是当时希腊人已知世界的历史。l波里比阿波里比阿(约前约前204204122),-122),-通史通史:罗马征服迦太基、希腊、小亚细亚、波斯、埃及后所作,因此是一部罗马征服史,一部罗马世界的通史。他写道:“在今天这个时代,历史可说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罗马和迦太基发生的一切与亚洲和希腊发生的一切密切相关,所有各种事件,最终只归于一个结局。”波里比阿已有比较明确的世界比较明确的世界历史发展的整体观念历史发展的整体观念。实际上,波里比阿所写的通史是一部当时罗马与地中海沿岸其它地区的国际关系史。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77页l此外,西方还有:l波息多尼阿波息多尼阿(约公元前135 51年)历史历史,起自公元前144 年,迄于公元前82年。l狄奥多罗斯狄奥多罗斯(约公元前9021年)世界史世界史,记述了北非,两河流域、黑海沿岸、阿拉伯,希腊、罗马等地的整个古代世界的历史,但中心是希腊文明史。l尼古拉尼古拉(约公元前 1世纪)世界史世界史。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77页l2、中世纪史家的看法、中世纪史家的看法l打破从前以世界作为背景和以地理上的文明中心为中心的世界打破从前以世界作为背景和以地理上的文明中心为中心的世界史格局史格局,开始致力于构筑所有人所有民族都包罗的在上帝目的开始致力于构筑所有人所有民族都包罗的在上帝目的下规划的世界通史下规划的世界通史-基督教史学。基督教史学。l圣圣奥古斯丁奥古斯丁(公元354430)-上帝之城:奥古斯丁认为天下地下具有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这两座城原为一体,因为人类有罪,才分开成为两种城,人类历史终极目标就是到达上帝之城。在种观念支配下,历史的过程不再是人类的目的,而是上帝的目的的实践。在奥古斯丁看来,人类是一个整体,整个人类朝着上帝规定的目标行进,所有民族无一例外地都加入这一行进过程。奥古斯丁世界历史观已不再是世界背景的记述,而是历史探索的中心所在。中世纪的基督教编年史家致力于把奥古斯丁的两城学说付诸构筑世界历史的实践。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77页l奥罗修斯奥罗修斯(约公元380420)-反世俗的历史:记述了自创世迄于公元410年的世界历史。奥托(约11141158)年代记;博叙埃(16271704)世界历史通义;卡尔梅特(16721757)教俗世界史均属此类。普遍采用基督教纪年方法和亚述波斯希腊罗马四大帝国的分期法 l中古欧洲的所谓世界历史中古欧洲的所谓世界历史,实际上是起自上帝创世实际上是起自上帝创世,以希伯来为以希伯来为序幕序幕,以欧洲为主体的基督教世界的历史以欧洲为主体的基督教世界的历史l中古亚洲伊斯兰历史学家也受宗教意识的支配中古亚洲伊斯兰历史学家也受宗教意识的支配,他们心目中他们心目中的世界的世界,实际是伊斯兰教传播所及的世界实际是伊斯兰教传播所及的世界,其周围地区其周围地区,不过不过是这个世界的化外而已。是这个世界的化外而已。如塔巴里(838923)所著历代先知与帝王年代记,伊本赫勒敦(13321405)所著阿拉伯人、波斯人及柏柏尔人史,其内容是以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诸国为主体。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77页l古代的和中世纪史家的局限古代的和中世纪史家的局限:首先是地理知识上的局限首先是地理知识上的局限;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其附近的北非等等 其次是民族或宗教意识上的局限。其次是民族或宗教意识上的局限。历史学家把属于本民族的或属于同一宗教地区的历史作为历史的主体或中心,忽视或蔑视即使已有所知的异族或异教地区的历史。于是或以罗马为中心,或以汉帝国为中心,或以基督教世界为中心,或以伊斯兰教世界为中心,以及如是等等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77页l3、近代史家的努力、近代史家的努力l具有近代意义的世界历史著述开始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和稍后的启蒙运动时期。l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人文主义史学人文主义史学:反对反对以以“上帝教会上帝教会”为中心为中心,提出提出“人是万物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尺度”,致力于记载和探索人类本身的活动致力于记载和探索人类本身的活动,揭揭开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发展的序幕。开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发展的序幕。l萨贝利科萨贝利科(14361506,威尼斯历史学家)著著恩恩奈阿德奈阿德记述了古代到16世纪的世界历史,是具有近代意义的世界史著述的开端,特点是一反欧洲中世纪史学的神本思想,开始把世界历史理解为一个世俗的、以人为本的演变过程。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77页l鲍杜安鲍杜安(15021573年,法国史学家)在世界史世界史的结构的结构一书中,继承和发扬了波里比阿的世界史理论,通过以地理条件和历史之间关系的研究,认为世界史应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加以认识,注重历史在时空和内容上的普遍性和联系性。l让让博丹博丹(15301596年,法国政治思想家,法学家,近代资产阶级主权学说的创始人,著国家论共和六论或译作共和六书)在易于易于理解历史的方法理解历史的方法,把历史划分为人类史、自然史、神明史,指出人类史应以人为其主题,“它叙述的是在社会中导致人类生活变动的人类种种行为”。但他仍没有摆脱神学的束缚,博丹仍然承认上帝毕竟是万事万物的起点和终点。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77页l“启蒙时期启蒙时期”(18世纪初至法国革命的爆发)-理性主义史学理性主义史学:标志着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确标志着近代资产阶级史学的确立立。l伏尔泰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理性主义史学学派的创始人,他突破了中世纪传统的以基督教为中心的世界史体系,而且突破自古以来传统史学以局部世界为全部世界的局限,试图勾划一幅新的、完整的世界历史图景。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77页l伏尔泰伏尔泰著风教通义-近代意义上第一部真正的世界史著作。该书从纵的方面说,伏尔泰废洪水创世之说,从他当时认为最远古的中国讲起。从横的方面说,他跨出欧洲的狭隘范围,把欧、亚、非、美几个大洲的国家和民族都写入历史。伏尔泰的风教通义开创性地运用比较方法,从全球的宏观角度来纵横考察人类的文明史,而且扩大了历史研究的范围,综合研究作为整体的人类历史的各个方面,提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统一性,伏尔泰认为历史研究除了政治军事外,还包括诸如宗教、哲学、文艺、科学、礼仪以及风俗习惯等内容,即体现人类文明成就的一切内容。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77页l维柯维柯(1688-1744,意大利伟大的哲学家、语文学家、美学家和法学家,代表作有新科学、普遍法及论意大利最古老的智慧等):l开创了把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结合起来研究的方法。在其社会学著作新科学中称“发现了真正的荷马”,并以古代希腊社会研究的成果来考察荷马及其史诗创作;l建立了历史发展的观点。认为历史是循序渐进的发展的,认为每个民族发展都要经过神承认上帝对历史发展的最终掌握;l第一个比较系统地提出关于世界历史发展共同规律的思想。在新科学中,探讨人类是如何从原始野蛮状态发展到现代探讨人类是如何从原始野蛮状态发展到现代社会的文明人社会的文明人,世界历史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及其在进步发展过世界历史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及其在进步发展过程中具有哪些共同规律。程中具有哪些共同规律。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77页l赫尔德赫尔德(17441803年,德国启蒙运动最著名的史学家):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自然界历史的延续,世界历史是一个循着自然规律发展的客观过程。所述及世界历史的起源年代非常邈远,上溯到太阳系、地壳的构成,动物界与植物界的生长。赫尔德进而指出,世界历史是一个整体,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各民族和社会都是循着演进的规律向前发展的。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77页l康德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从从世界主义者角度看世界通史观念世界主义者角度看世界通史观念(1784年),认为世界历史是在矛盾冲突中步履蹒跚地向前迈进的,人们在社会上的互相对抗的秉性乃是自然促使人们将自己的能力充分发展的手段,即人具有组成社会和促使社会解体的双重倾向。正是这种互相冲突激发了人的能力,“这样,历史就迈出了从野蛮到文明的第一步”。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历史在这种矛盾冲突中,经历一个从不文明到文明,从不完善到理想完美的发展过程。在这里,康德说明了“恶”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77页l格特尔格特尔(17271799年,德国哥延根大学历史学家)提出一系列编纂世界史的重大问题:“世界史应当怎样面局?什么内容可以写入世界史?它的各部分怎样安排才能各得其所,恰到好处?各部分之间是怎样的一种联系?怎样确定时间断限?各部分的历史应怎样分析?”格特尔先后提出了八种不同的关于世界史编纂的看法,在史学上被认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77页l施吕策尔施吕策尔(17351809年,“世界史之父”)-世界史:施吕施吕策尔十分强调世界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策尔十分强调世界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从宏观的角注重从宏观的角度来对它加以考察。度来对它加以考察。施吕策尔严厉批评了中世纪式的传统的世界史体系,现时代编纂的世界史必须具有新的精神,新的意义。他认为那种具有新的精神,新的意义的世界史,不是世界各民族历史的简单汇编,而是“人类的历史”,“是迄今为止只为哲学家所撰写的那种新型的历史”,它真正目的是要说明“地球和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是怎样从过去演进到现在的”。他把世界史作为一个整体的发展过程来加以考察,认为波斯帝国以后已显露了世界史的整体特征,但他更重视美洲的发现在世界史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因此他把美洲的发现作为整体世界历史的开端。在他的思想中,已初步对认识到新大陆的发现结束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状态,世界史开始走上了整体的发展道路。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77页l十九世纪上半叶十九世纪上半叶-西欧中心论西欧中心论:十九世纪上半叶,西欧的急速进步冲昏了西方人的头脑,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大力宣扬西欧诸民族地域人种的优越,把西欧一隅的进步视为整个世界历史发展过程。l黑格尔黑格尔(1770.8.27-1831.11.14德国哲学家),在理论上系统阐述西欧中心论西欧中心论,他把世界分为新旧两个世界,认为新世界不属于世界历史范围,“新世界里发生的种种,只是旧世界的一种回声,一种外来生活的表现而已。”于是,武断地将美澳两洲的历史排除在世界历史之外。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77页l兰克兰克(1795.12.21-1886.5.23,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客观主义史学创始人,主要著述:拉丁和条顿民族史英国史法国史教皇史等。)l史学思想:重视原始资料的利用和考辩;重视政治史;认为历史可以认识,但不能完全认识。史学特点:不做价值判断,照实直书;采用“内证”和“外证”相结合的史料批判方法对史料进行严格考证;广泛运用语言学、年代学等学科的知识;恪守政治传统,以政治史为主;主张西欧中心论。l西欧中心论:以种族优越论为理论基础以种族优越论为理论基础,将西欧中心论推向了更高点。他认为拉丁和条顿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体,而且他们自古以来一直是世界历史发展舞台上的主角,亚洲诸民族的历史发展是迟钝和静止的。兰克晚年编著、身后由其弟子据遗稿补足的世界历史7卷,是一部以拉丁、日耳曼六大民族为主体的世界史。后来,世界历史编纂学中西欧西欧中心论中心论又演化为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欧洲中心论或欧美中心。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77页l4、现代史家的贡献、现代史家的贡献l背景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惊醒了西方人关于种族优越的理想美梦,西欧中心论和欧洲中心论受到了挑战。对资本主义前景暗淡的忧虑促使一些西方史学家对前一个世纪的历史信念提出疑问,因而开始以新的眼光对待欧洲历史以外的历史和西方文明以外的文明。另一方面,随着西方史学向专门化的发展,对各国、各地区、各时代、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日益深入缜密的研究,也必然要提出在此基础上对人类历史进行综合考察的问题。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77页l(1)形态学派历史学家形态学派历史学家:lO.O.施本格勒施本格勒(Oswald(OswaldGottfriedGottfriedSpenglerSpengler 188018801936,1936,德国历史学家和哲学家德国历史学家和哲学家)-)-西方的西方的没落没落(1917);(1917);他论证了历史的发展是遵循生物生长的自然法则,认为每一种文化注定要没落,西方文化正处于暮色之中,它将成为大规模生产和实利主义的牺牲品。lA.J.A.J.汤因比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Arnold Joseph Toynbee 188918891975,1975,英国历史学家英国历史学家)-)-历史研究历史研究(1934),把世界历史看作是多种文明的生长和衰灭的历史,而非单一文明发生和扩散的历史,这是对“欧洲中心论”的突破和否定 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77页l汤因比汤因比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文化形态学说文化形态学说”l历史研究单位历史研究单位-文明。文明。汤因比认为:以往历史研究的一大缺陷,就是把民族国家作为历史研究的一般范围,“历史研究的可以自行说问题的单位既不是一个民族国家,也不是另一极端上的人类全体,而是我们称之为社会的某一群人类。”他抛弃了传统史学中的国别史与断代史的概念,而代之以一个个文明(或社会)。文明是具有一定时间和空间联系的某一群人,可以同时包括几个同样类型的国家。文明包含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其中文化构成一个文明社会的精髓。l文明的数量文明的数量-26-26个。个。汤因比把6000年的人类历史划分为21个成熟的文明:埃及、苏美尔、米诺斯、古代中国、安第斯、玛雅、赫梯、巴比伦、古代印度、希腊、伊朗、叙利亚、阿拉伯、中国、印度、朝鲜、西方、拜占庭。俄罗斯、墨西哥、育加丹。其中前6个是直接从原始社会产生的第一代文明,后15个是从第一代文明派生出来的亲属文明。另外还有5个中途夭折停滞的文明:玻里尼西亚、爱斯基摩、游牧、斯巴达和奥斯曼。汤因比承认西方文明也只不过是这类文明中的一个而已,从而疏离了西方传统史学中的“西欧中心论”的陈说。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77页l文明的历史继承性。文明的历史继承性。文明出现的时间有先有后,文明和文明之间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或称“亲属关系”,就像几代人生命的延续,每一个文明或者是“母体”,或者是“子体”,或者既是母体又是子体。l文明的可比性。文明的可比性。文明又都是可以进行比较的。首先,从时间上看,文明社会最多只不过三代,历史进入文明阶段也不过刚刚超过6000年,而人类历史至少已有30万年。两者相比,文明的历史长度只占整个人类历史长度的2,因此,在哲学意义上,所有文明社会都是同时代的;其次,从价值上看,如果与原始社会相比,所有文明社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如果同理想的标准相比,这些成就又都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所有文明社会在哲学上又是等价的。l文明起源于文明起源于“挑战与应战挑战与应战”。汤因比分析了第一代六个文明的起源,得出了文明的产生是对一种特别困难的环境进行成功的应战的结果。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77页l文明生长的尺度。文明生长的尺度。汤因比认为,文明都经历起源、生长、衰落、解体和死亡5个发展阶段,并不是所有文明都是能顺利成长壮大的,事实上,有些文明流产了,有些文明则在它们生长的早期就停止了,这显然是因为挑战过量而致。在他看来,文明生长的尺度应当是,在一系列的挑战和应战的过程中,场所发生了转移,即从文明的外部环境移入到文明的内部。在这种逐渐升华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决能力”,才是文明成长的标志。文明生成的过程最终归结为这个社会内“自决能力”的不断增长,而这正是由那些富有创造性的少数人所促成的。l文明衰落的原因。文明衰落的原因。汤因比认为,文明衰落的原因是“自决能力”的丧失。l文明的解体。文明的解体。大一统帝国间歇时期大一统教会民族大迁移。l西方文明的前景。西方文明的前景。汤因比反对斯宾格勒对西方文明的发展前途所持的悲观论调,认为只要处理得当,西方文明可以避免解体的命运而且可以保持活力,继续发展。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77页l汤因比的历史理论简析汤因比的历史理论简析:l汤因比的历史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西方史学的两个趋势:一是19世纪传统的叙述型历史已转向整体型、分析型历史;二是非西欧地区的历史得到了更多的重视。l在对文明起源的解释上,汤因比注意到了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注意到了社会发展过程中主体的能动作用,提出了挑战与应战的理论,比斯宾格勒高明,也比传统的种族论和环境论大大前进了一步。l两个致命缺陷,一是过分强调了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作用;二是忽视了挑战应战过程中物质因素的存在。l汤因比看到科学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问题,注重道德的进步和人类自身的完善,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他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夸大了宗教在历史上的重要性。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77页l汤因比用他的文明衰落理论硬套其他文明的历史,是不符合事实的。但他在晚年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指出仅用一个西欧模式并不能说明一切问题,还应再加一个中国模式或犹太模式,并对中国的未来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从汤因比的理论和体系中,也可以看到当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强调潜意识和直觉的作用。但他仍然认为人的理智和良心是高于一切的。l在对西方前途的解释上,汤因比也与斯宾格勒不同,他认为西方文明虽然发展到了顶点,但还没有理由说它已走向死亡。西方将来的命运如何,取决于西方人能否面对挑战进行成功的应战,能否解决那些事关西方文明生存的各种问题。这种比较乐观和现实的态度,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时代和西方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77页l(2)宏观世界史研究流派宏观世界史研究流派:巴勒克拉夫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世界中的历史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斯斯塔夫里阿诺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全球通史。用全球观点考察。用全球观点考察和撰写世界史和撰写世界史-全球史观全球史观l“全球史观全球史观”的背景的背景:是二战后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是二战后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深刻的变化,世界历史由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的转变过程中世界历史由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的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出现的: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两极格局的出现,世界历史的发展从以欧洲为中心转向非欧地区;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出现;国际政治经济联系的越来越密切。以全球观点而不是以西方观点来考察世界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要求显得尤为迫切。英国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夫首倡的“全球史观”对世界史研究的“重新定向”具有开拓性的意义。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77页l巴勒克拉夫的巴勒克拉夫的“全球史观全球史观”:l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1955年),首次提出“全球史观”的思想;当代史学主要趋势当代史学主要趋势(1976年),明确阐明“全球史观”,提出“今天历史学著作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全球性”,世界史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立全球的历史观即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这样才能抛弃西欧中心论的偏见,“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一切民族的建树”;当代史导论当代史导论是贯穿巴勒克拉夫“全球史观”理论和方法的经典之作。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77页l对对“欧洲中心论欧洲中心论”的批判。的批判。l巴勒克拉夫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结构的巨大变化中看到,长久以来一直支配各国关系的欧洲均势时代正在为全球政治时代所取代。他认为,世界上每个地区的每个民族和各个文明“都处在平等的地位上,都有权利要求对自己进行同等的思考和考察,不允许将任何民族和文明的经历只当作边缘的无意义的东西加以排斥”。在对1898-1905年的东亚形势进行考察、研究之后,巴勒克拉夫指出,随着欧洲优势的衰退,亚非地区以一种新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的前沿,“亚非在世界上相对地位的提高,这种改变几乎肯定是我们时代最为重要的革命”。巴勒克拉夫在努力撼动“欧洲中心论”在西方历史研究中统治地位的同时,也对亚非国家历史研究中“民族主义冲动”所能促成的“思维境界的褊狭”提出了警告,尽管他乐观地肯定它们“已经汇入历史研究的主流”,但仍然坚持说:“归根到底,亚非的历史学如果想要结出丰硕的果实,就必须像欧洲的历史学一样,置于全球的背景之中”。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77页l巴勒克拉夫关于历史研究的“全球性”观点,不仅要求恢复社会历史进程的本来面目,在此基础上强调历史研究应有的从事实出发的研究思路和价值取向,而且将之应用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这对当时“欧洲中心论”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欧美史学界来讲,是有开先河之意义的。l重视整体与局部、中心与边缘的关系。重视整体与局部、中心与边缘的关系。l“全球史观”构建了一种具有整体性的全球历史发展的框架结构,它不仅关注世界整体发展中各部分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而且也十分重视社会结构各层面的有机联系和彼此依存注重世界各地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77页l从横向结构看,“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决不只是综合已知的事实,或根据其相对重要性的次序来排列的各个大洲的历史或各种文化的历史。相反,它是探索超越政治和文化界限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也就是说,在研究世界历史时,不仅要陈述人类历史如何由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社会形态的更迭、发展,也要阐明世界各地区间由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和由彼此分散到合为整体的历史进程,这才能真正反映当代世界的社会变革和政治格局。l从纵向层面看,总体把握当代世界的各种基本结构及其变化,并注重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国际关系等诸多因素在当代社会变迁中的综合影响和作用。巴勒克拉夫主编的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一书中,对自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1975年的世界历史作了宏观考察,展示了各地区不同的文明和全球文明时代的历史面貌,阐释了世界各地区文明由彼此隔绝、交汇融合到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从而确立了一种客观的世界史认识体系。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77页l全球史观全球史观指的是从整个地球的角度来考察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理论和方法,其着眼点和思考对象是整个地球和整个人类,而不是某一个固定的国家或地区,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进行的整体的和系统的思考,即考察某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的历史,也是以整个人类的发展和历史进程为大背景。斯氏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它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l主要缺陷主要缺陷:l第一,在总的倾向上,仍然以欧洲尤其是西欧为世界历史的中心,把欧洲以外的地区视同陪衬;l第二,没有把世界历史作为一个由分散发展为整体的过程,分区分国的编列体系在专题专章的记述中依然可见;l第三,忽视物质生产是历史发展的基础,因而也就难以从最根本方面探索和阐明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规律和趋向。现在学习的是第42页,共77页l全球化的理论探讨对全球化的理论探讨对“全球史观全球史观”构成的理论挑战构成的理论挑战:l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政治乃至文化全球化把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相互依存关系,全球化理论研究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并对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挑战,而对于历史学的挑战尤其咄咄逼人。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历史学的任务应该是对这种现实的到来给予令人信服的说明。“全球史观”的主要特征已经不再仅仅体现为对非西方国家历史公正阐释的追求,不再体现为将欧洲还是将亚洲置于近代以来世界历史核心地位的权衡,而是体现为一种新的世界历史诠释体系构建,体现为对“西方中心论”和原来意义上“全球史观”的双重超越。这种超越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观察历史的视角,要求对对历史问题作跨学科探索。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77页l“地方化地方化”或或“本土化本土化”对对“全球史观全球史观”的要求的要求:l“地方化”或“本土化”问题要求全球范围的思想和产品必须适应当地的客观环境。我们要做到既不脱离世界史坛的主潮,更不脱离中国史学的历史与现实,而是将其纳入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广阔背景中去认识和思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不是去适应强势文化国家的全球化模式,以及这一模式在史学领域中所体现山的种种规范;也不是去抵制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拒绝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中的积极内容;而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自觉地构建有中国风格和特点的新的世界史研究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不能因强调“全球性”,而失去了“民族性”或“时代性”,以至放弃了我们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话语权。一方面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不加分析地简单套用“全球史观”等外国史学的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要从中国史学的传统和现实出发,有选择地、批判地借鉴和吸收。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才能科学地理解“全球史观”。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77页l(3)(3)苏联科学院苏联科学院多卷本世界通史世界通史:以社会经济形态作为划分历史阶段的标准,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重视被压迫、被侵略民族的历史,并且力求在物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探讨历史发展的规律。l缺点:它没有完全从“欧洲中心论”的陈旧观念中摆脱出来,仍然以欧洲历史的分期决定世界历史的分期。在这个分期的框架之下,它按社会经济形态依次发展的模式分述各民族、各国家和各地区的历史,以此突出客观历史规律的统一。关于历史如何发展为世界历史的问题,在全书中不占主导地位,因而没有得到作为一个学科主题应当得到的全面和高度的重视。现在学习的是第45页,共77页l5、中国史家的探索与贡献、中国史家的探索与贡献l(1)(1)古代史学古代史学:自司马迁后,班固汉书始,所修正史都属中国断代史。l撰写本国史的同时,记叙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但详于本国,薄于“蛮夷”;l以人为本的历史以人为本的历史,以“纪传体”为主,记述的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l没有形成系统的世界史研究现在学习的是第46页,共77页l(2)(2)近代史学近代史学:扩大视野到整个世界l林则徐-四洲志(包括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和历史);l魏源-海国图志50卷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以及船械制造等,是当时东方国家中最为详备的列国志式的世界史地巨著。但“万里一朔,莫如中华”l徐继畲-瀛环志略对各国的史地沿革,社会演变,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但“坤舆大地,以中国为主”,而万方对中国则仰之如辰极 l19世纪后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历史家-从外国历史寻求变法或革命的借鉴,所写外国历史多偏重于各国之治乱兴衰,目的在于说明变法和革命是国家强弱存亡之关键。在西方近代史学的影响下,已开始对中国中心论的传统史观提出异议,力斥“中华外夷”乃千年之谬论。但据以编写的外国历史的蓝本多半直接间接地出于西方学者之手,也没有能够用变革的思想编写综合性的世界历史。现在学习的是第47页,共77页l(3)(3)现代史学现代史学:l周谷城-世界通史(三册,1949),开始把世界历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和研究,认为写世界历史应该诸区并立,重视各个地区的相互交往、相互渗透、相互竞争,但又不排斥某一时期以某一区域为重点;l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1962),整体史观。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综合性的世界历史著作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综合性的世界历史著作。它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以时间的延续为经,以地区的分布为纬,比较系统地叙述了整个世界从人类的起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历史 现在学习的是第48页,共77页l中国世界古代史学发展简况:l1、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是我国世界古代史学的发展期;l2、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后期是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的衰危期;l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至八十年代末是中国世界古代史学的复兴繁荣期;l4、八十年代末至今是我国世界古代史学的稳定发展期和大胆探索期。现在学习的是第49页,共77页三、世界历史、世界历史的分期、世界历史的三、世界历史、世界历史的分期、世界历史的演进演进l世界历史世界历史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这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主要任务主要任务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历史,运用相关学科如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成果,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揭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向。现在学习的是第50页,共77页l关于世界历史的分期关于世界历史的分期:l以社会形态嬗变为依据的历史分期法以社会形态嬗变为依据的历史分期法:古代史、近代史、(当代)现代史,其中,古代史又分为上古史和中古史(中世纪)-四阶段分期法四阶段分期法。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分期法:原始社会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十月革命后新时期 l以人类文明形态的演变作为历史分期的主要依据以人类文明形态的演变作为历史分期的主要依据:采集文明、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l以全人类一体化历史发展过程的阶段性作为世界以全人类一体化历史发展过程的阶段性作为世界史的分期标准史的分期标准。以全人类的历史发展作为考察对以全人类的历史发展作为考察对象象,着重研究各个地区、国家、民族和文明类型着重研究各个地区、国家、民族和文明类型之间的联系、交流与碰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