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体育院校与艺术院校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异同分析.docx
中图分类号: G80-05密级:公开UDC:700 学校代码:10094硕士学位论文(专业学位)高等体育院校与艺术院校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异同分析The analysis of talent cultivation of dance performance professiona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研究生姓名 :王璐指 导 教 师 :刘志红 教授专业学位类别:体育硕士 专业学位领域:体育教学论文开题日期:2016年10月30日二一九年五月二十三日中图分类号: G80-05密级:公开UDC:700 学校代码:10094硕士学位论文(专业学位)高等体育院校与艺术院校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异同分析The analysis of talent cultivation of dance performance professiona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研究生姓名 :王璐指 导 教 师 :刘志红 教授专业学位类别:体育硕士 专业学位领域:体育教学论文开题日期:2016年10月30日II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高等体育院校与艺术院校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异同分析,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确认(签名):年 月 日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年 月 日II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需求,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影响下,文化之间的融合越来越丰富。由于社会需求的促使,产生了一门新兴的艺术体育艺术,这门艺术形式的出现受到了各个阶层的欢迎,也逐渐形成了一个新兴的体育文化领域。舞蹈表演专业在体育院校的开设取得较高的欢迎度,舞蹈表演专业得到空前繁荣与发展,从艺术专业院校向综合类大学、师范大学和体育院校的发展趋势来看,舞蹈表演专业已步入成熟的发展时期。我国的舞蹈表演专业按其行政归属和专业建设可分为专业舞蹈艺术类院校、综合类院校中的舞蹈学院(系)、体育院校中的艺术系(舞蹈表演专业)。当然,一个学科专业,怎样定位舞蹈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构建好课程设置,来真正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索的问题。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院校和艺术院校舞蹈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就业前景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了以下结果:(1)从培育人才结构上看,体育院校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艺术院校以培养高级表演人才为主。(2)从培养规格上来看,体育院校以培养专业性、实践性、实用性的人才为主,培养规格较为全面;艺术类院校注重技能的培养。(3)从课程设置上看,体育院校公共课开设比例较高,人文课程开设较少,应当加强艺术修养类课程的设置;艺术类院校课程开设不均衡,课程过多的集中在专业训练,课程理论知识有所空缺。(4)从就业前景上看,体育院校的毕业生多数在中小学、艺术培训班从事教师职业;艺术类院校的毕业生除了从事教师职业外,很多在文化宫、艺术馆从事艺术指导工作,艺术类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广度上高于体育院校毕业生。关键词:高等体育院校与艺术院校 舞蹈专业 人才培养IIIAbstract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and the needs of society,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abundan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culture and great prosperity. As a result of these demands, a new art, sports art, was welcomed by all classes and gradually became an emerging field of sports culture. Professional dance performance in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open to achieve higher popularity, dance performances for professional unprecedented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from the professional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normal university and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fessional dance performance has entered mature period of development.Our professional dance performance according to its administrative ownership and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professional dance dance academy of art college,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department),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arts (dance performance). Of course, a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 how to locate dance professionals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build good curriculum,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e real is a problem worthy of further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This paper US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Delphi metho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expert interview method and comparative method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our country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art academy of dance professionals training objectives, training specifications, curriculum employment prospects for research analysis, obtained the following results:(1)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ivating talent structure,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ultivate compound talents, and the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ultivate senior performance talents.(2)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ining standards,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ultivate professional, practical and practical talents, and cultivate a comprehensive standard. Arts colleges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kills.(3)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rriculum setting, the proportion of public courses in sports colleges is higher and the humanities courses are less open, so the setting of arts training cours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re is an imbalance in the curriculum of a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 are too many courses focused on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courses is not available.(4)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ment prospects, most graduates of sports institutions are teacher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art training courses. In addition to being a teacher, the graduates of a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more likely to work in the cultural palace and art galleries than those in sports colleges.Key words:Higher sports universities and ar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ance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目 录中文摘要III英文摘要IV前言81 文献综述8 1.1 国内研究现状91.1.1 体育艺术类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方案91.1.2 体育艺术类发展理论研究101.1.3 两类院校舞蹈表演专业课程设置101.1.4 体育艺术舞蹈表演专业发展现状111.1.5 体育艺术舞蹈表演专业发展建议111.2 国外研究现状112 研究对象与方法122.1 研究对象132.2 研究方法132.2.1 文献资料法132.2.2 专家访谈法132.2.3 问卷调查法132.2.4 数理统计法142.2.5 逻辑分析法143 结果与分析15 3.1 两类院校舞蹈表演专业开设时间比较分析163.1.1 体育院校舞蹈表演专业开设时间163.1.2 艺术院校舞蹈表演专业开设时间173.2 体育院校舞蹈表演专业与艺术类院校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比较分析183.3 两类院校舞蹈表演专业培养规格比较分析213.4 两类院校舞蹈表演专业课程设置233.4.1 两类院校舞蹈表演专业课程类型比较233.4.2 两类院校舞蹈表演专业公共理论必修课比较分析233.4.3 两类院校舞蹈表演专业技能必修课比较分析253.4.4 两类院校舞蹈表演专业选修课分析273.5 两类院校教师对当前舞蹈表演专业的评价分析293.5.1 调查样本分析293.5.2 对目前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态度293.5.3 教师对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专业知识及能力结构的态度293.5.4 教师对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类型的态度303.5.5 对本校舞蹈表演专业开设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303.6 两类院校舞蹈表演专业办学实力分析313.6.1 学生对于两类院校舞蹈表演专业的评价323.6.2 学生对本校的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了解程度323.6.3 学生对于知识及能力结构的培养的看法323.7 两类院校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333.7.1 教师对于本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态度333.7.2 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333.8 体育院校与艺术院校形成两种不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因素剖析353.8.1 艺术院校和体育院校的领导结构不同353.8.2 艺术院校和体育院校的导向不同353.8.3 体育院校与艺术院校招生来源、招生规模及就业方向不同35结论与建议36参考文献36致谢37 39附录3940IX前 言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各个方面都迫切需要大繁荣、大发展,舞蹈表演这一专业名称首先在1954年由北京舞蹈学校提出,这所学校是北京舞蹈学院的前身。这一专业在艺术院校的发展,是紧跟国家发展的脚步而努力成长起来的。目前艺术院校的舞蹈表演专业发展已趋于成熟,但也有新的问题出现,比如舞蹈教育的基础普及不够完善。因此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首次出现了舞蹈表演专业,这是体育院校和艺术院校舞蹈表演专业的招生前提,随后各个体育院校和艺术院校纷纷设立舞蹈表演专业。体育院校中舞蹈表演专业的课程,起初借鉴了艺术院校,例如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表演专业的培养方案。虽然解决了燃眉之急,但是符不符合在体育学院中的发展呢?显而易见会有不合适之处。光有了艺术院校的舞蹈类课程,不能没有体育方面的课程吧,那么就再加上体育类的课程。舞蹈表演专业初期在体育院校中的发展可谓是模糊不清、糊里糊涂,属于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的艰难困苦的发展起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体育学院舞蹈表演专业的发展也逐步走向成熟,大的问题已经逐步解决,小的问题也在不断的改进。社会需求越来越高,让学校的培养方案一再的优化和精细,这才使得学生们在社会上逐渐拥有一片立足之地。这些都是吸收了前人们的辛苦经验,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才使得体育院校的舞蹈表演专业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两类院校暨体育学院和艺术院校的舞蹈表演专业都是相同的叫法,不同的培养方案,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各有各的闪光点和特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能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还是以引导、辅助、协同为主,不断提升学生的接受性及自觉性。两类院校把舞蹈表演专业培养方案设计的合理、科学是办好该专业的前提。选择国内24所权威体育类和艺术类院校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比方法,对两者的招生来源、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就业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发现两种不同类型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与不足,重点分析两类院校舞蹈表演专业中存在的问题,摸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艺术类舞蹈表演专业培养的平坦而光明的路径,为国内舞蹈表演专业的专业化、系统化发展进行有益的尝试及探索,从而推动两类院校专业学科建设发展。1 文献综述1.1 国内研究现状目前,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以“舞蹈表演”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舞蹈表演专业是2012年新增设的专业,这类的文献相对较少。由于舞蹈表演专业成立时间较短,针对体育院校中舞蹈表演专业体系设立的研究不够严谨和科学。为区分艺术院校与体育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差异,通过搜索引擎在CNKI、百度文库及万方数据中心查找百余篇文献资料,对论文相关内容进行归纳如下:1.1.1 体育艺术类舞蹈表演人才培养方案河北体育学院蓝涛、孔宁宁、赵乾琦在面向就业体育艺术系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再研究一文中指出:为了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对学生的培养是以学生成为表演、教学、训练编创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而课程设置则是删减掉重复的课程,并新加入了乐理知识及艺术概论等相关课程,对选修课及必修课的比例进行优化,有效增加了学生自觉学习的比率。考核形式则是以学生的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为主,优化后将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灵活、及时、实时的评价。社会实践能力则在原有的实践活动基础上,新增加了公益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感。这四项的优化改革,为学生今后在就业上提供坚实的知识和实践平台。温州大学体育学院郑霞、赵康杰,沈阳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刘颖,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郭希、翟廷立、李芳、罗元翔、胡雪、庞洁等人提出:体育院校艺术类人才存在专业定位模糊及目标不够清晰等问题,很难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这就需要整合、优化、提炼出适合体育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其次还提出: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不符合。目前艺术理论和技能课程所占比重大,体育类课程比例小,两者融合的课程较少。再次从师资上提出:师资质量参差不齐,迫切需要学科带头人,从而引领专业发展。最后从教材上提出:部分特色教材数量较为缺乏,艺术与体育兼容的教材相对较少。现阶段体育与艺术融合的现状,各个体育院校专业建设的发展侧重点不同,但是终究都是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课程设置的丰富,培养方案的优化,也为增加学生就业机率提供帮助。北京体育大学段博雅从体育舞蹈专业视角,选择首都体育学院与北京体育大学进行对比,对其体育舞蹈专业存在的方向性问题进行分析。分析发现,首都体育学院成立晚于北京体育大学,而且早些年的时候还分属于不同的院系管理。其次是两所院校的培养目标也是不相同的。有些学者从艺术体育人才的角度分析体育艺术的相互融合发展趋势,并从艺术体育人才的界定、艺术体育人才市场的需求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其内容进行研究,与其他文献是相同的内容,不同的叫法。综上所述,学者们应用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体育艺术类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整合,归纳培养目标、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实践经验及提炼出适合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及社会需要的培养方案。并促使学生从自身发展的角度上快速适应社会竞争。1.1.2 体育艺术类发展理论研究研究者们提出:体育艺术类专业的建设,发展势头是好的,但是出现了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轨、专业定位不清晰、课程设置冗杂、教学资源缺失或重复、师资队伍质量层次不齐、缺乏实践经验、就业发展模糊等问题。还有一些研究学者们提出:应遵照注重理论和技能两方面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提高教学、教材质量的专业建设思路。体育艺术表演与舞蹈表演这两个专业具有共性和个性,既可以相互交融,又可以单独发展。因此,体育艺术类专业建设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对艺术与体育进行了较好的融合,但出现的问题多在于培养方案的不明确,课程设置在体育与艺术之间模糊不清,重复设置。对此,应以学生就业角度方面考虑,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1.1.3 两类院校舞蹈表演专业课程设置朱佳滨,王丽莉,王春霞等在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表演专业课程构建初探中阐述:课程比例的设置是对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关键一点,课程比例设置的原则要对应学生培养方案,并且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朱奕在舞蹈表演专业类课程改革模式分析中提到:任何专业的实践提升都必须以课程设置为基础,才能够对学生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教学效果。相关领域学者提到:从专业发展趋势来看,学科的体育特征变得越来越少,而艺术类课程所占比例开始提升。并没有实现体育与艺术的相融合,一定要找出关键点,充分发展体育与艺术交融的优点,从而带动出一条体育艺术类特色课程发展之路。综上所述,虽然课程设置上体育与艺术已开始相互融合,课程设置比例仍然有些不均匀。针对这一问题,整合归纳现有课程比例,突显特色课程。从实践视角来看,体育院校的艺术课程设置还需要进行持续的探索,以便于找到适宜在体育院校开设的特色课程,从而提升教学课程设置的适应性与实践性。1.1.4 体育艺术舞蹈表演专业发展现状有研究者提出:舞蹈与体育有着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都是运用身体来运动,不同点是舞蹈用身体表达出来的情绪情感的宣泄释放,体育则是用身体锻炼出健康。随着体育与舞蹈呈现出逐渐融合趋势,不同院校的不同对象开始出现不同的表象,体育更趋向于艺术,而舞蹈则更趋向于竞技,两者会逐渐向一致性方向发展。还有研究者提出:国内14所开设舞蹈表演专业的体育院校,只有上海体育学院存在舞蹈编导专业。虽然开设了舞蹈表演专业,但是还在摸索中前进。其次是培养目标上不清晰,专业定位不明确。综上所述,研究者们目前对体育院校舞蹈表演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较少,并且所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解决方法多集中在培养方案改革优化。1.1.5 体育艺术舞蹈表演专业发展建议学者陈芳提出:从学科发展视角来看,体育艺术专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找准学科定位是发展的基础及前提,并将其界定为艺术学体系,以便于能够让其有明确的普及范围及对象。学者郭希提到:每一个专业建设的发展都是经过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前提必须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体,既要符合学生学习水平又要符合社会需要。综上所述,明确舞蹈表演专业发展以学生就业为主体,不断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体育与艺术交叉共融的特色,既要保持自身的发展,又要吸收外来优点,走出一条适合体育院校舞蹈表演专业的特色道路。1.2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认为课程设置一定要符合学生的自身发展,可以随时更换课程,有较强的灵活性。其课程设置的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美国学者提到:舞蹈专业设置应当以灵活性为主要特征,各州对课程目标设置有决定权,而课程目标设置大多都是按照由下至上的过程,由需求者群体决定。从课程设置来看,入学前两年以理论及文化课程为主,后两年则以教育课程为主,以便于增强其实践性、操作性。为学生引进较多专业外的课程,以扩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英国学者提出:英国的课程设置具有两个特点:1、重视学生休闲娱乐课程的设置,在加强学生专业学习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2、课程设置过程中不仅包括了舞蹈专业课程而且还包括了其他学科的教育,有利于培养综合性人才。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国外相关高等院校舞蹈表演专业课程设置的文献较少,可能由于国情不同,导致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不同。国外的舞蹈课程只是对国内课程设置的一个比较,主要还是以我们自己国家的基本情况来分析,进行我们自己特色的专业建设。 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 研究对象本文以高等体育院校与艺术院校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异同分析为研究对象。2.2 研究方法2.2.1 文献资料法以“表演、培养目标、舞蹈表演专业、课程设置”等关键词,通过中国知网检索2006-2016年相关文献2679篇,研读教育学、体育艺术概论、体育概论、艺术概论等书籍,参阅了调查样本学校舞蹈表演专业的招生简章、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等资料,以上文献为本研究的选题和论文撰写奠定了理论支撑和背景知识。2.2.2 专家访谈法选择电话访谈或面谈、邮件回馈等方式,针对两类院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及特点,有目的的请教及走访部分教育及实践领域的专家,针对高等院校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就业需求及课程设置等内容,请他们做出专业的评价及分析,获取有权威的观点和相关资料。2.2.3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对象分为学生层面、教师层面,以便于增强调查对象的代表性,重点对专业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专业技能培养、教材、师资、就业方向以及舞蹈表演专业的发展及专业调整情况进行了调查。学生问卷主要是以专业培养目标认知及体验为主,重点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课程设置、就业方向以及舞蹈表演专业发展建议和意见。2.2.3.1问卷的设计在翻阅学习多份相关方面书籍和资料的情况下,根据此次研究目的,独自策划出高等艺术院校与体育学校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异同分析调查问卷(见附录)。此份调查问卷从多层次、多视角进行剖析与调查,从而对此次论文起到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2.2.3.2问卷效度检验为确保问卷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在调查问卷起草制定后,由业界最具权威性的10位专家学者对此次问卷设计的效率及合理性、科学性进行综合评定,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意见及建议。内容及结构效率为10分。具体结果如下(表1、表2):表1 教师问卷效度表分数123122均值内容评价9.09.18.78.68.88.58.8结构评价9.19.08.98.88.78.58.82表2 学生问卷效度表分数132141均值内容评价9.19.08.88.78.68.8结构评价9.19.08.88.68.48.772.2.3.3问卷信度检验为保证调查问卷的可信度,对问卷以重测法进行了信度检验,在问卷发放之前,首先抽取50名学生和32名教师进行了问卷填答,间隔15天后,同样的问卷发给同样的调查样本再次进行填答,学生及教师两次所填问卷的信度系数分别是R1=0.83和R2=0.8,问卷可靠。2.2.3.4问卷发放与回收问卷发放主要采取现场调研、网络问答、邮件回馈等方式,向高等艺术院校及高等体育院校教师及学生发放相关问题,其中教师发放问卷32份,回收32份,有效率达到100%;学生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38份,回收率95.2%,有效率达到100%,符合论文研究的要求,可以用于论文研究使用。具体统计情况表详见表3表3 问卷发放、发放率、回收、回收率情况调查样本发放数量回收数量回收率%有效数量有效率%教师323210032100学 生25023895.22381002.2.4 数理统计法研究收集、整理和统计了专家访谈意见、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获得问卷数据后,在电子计算机上利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主要方法采用平均值、百分比、排序等,从中得出规律性数据和,并绘制表格。2.2.5 逻辑分析法 在数据文献分析及论文撰写过程中,选择归纳与演绎法、类比法、分析与综合等方式进行数据整理,以便于增强逻辑分析效果。通过两类院校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理论研究成果和社会需求进行比较研究,总结有益于体育院校中舞蹈表演专业建设的良好经验,从而为舞蹈表演专业人才综合培养提供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支撑。3 结果与分析3.1 两类院校舞蹈表演专业开设时间比较分析3.1.1 体育院校舞蹈表演专业开设时间查阅教育部普通高等本科专业目录一书中了解到,艺术院校从1954年截止到2017年艺术院校陆续开设了舞蹈表演专业,而体育院校开设舞蹈表演专业是为了顺应社会大繁荣和大发展的需要,开设时间则是集中从2001年至2014年。虽然体育院校舞蹈表演专业在师资力量、课程、组织、学科等多方面已经达到相应的指标,学科专业上的建设也在不断的走上正轨,但由于体育院校舞蹈表演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导致在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和学科所学内容的体系模式上有所欠缺,不够完善,大部分课程都是借鉴艺术学院的主要课程,所以,当前最需要解决的严峻问题是制订与完善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完善与开发适合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学科内容,使体育院校舞蹈专业的表演人才培养得到真正的发展。表4 全国14所高等体育院校舞蹈表演开设时间情况统计表专业名称学校开设时间舞蹈学天津体育学院2001年舞蹈学河北体育学院2005年舞蹈编导上海体育学院2005年舞蹈表演成都体育学院2002年舞蹈表演广州体育学院2003年舞蹈表演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舞蹈表演沈阳体育学院2003年舞蹈表演山东体育学院2004年舞蹈表演西安体育学院2007年舞蹈表演首都体育学院2010年舞蹈表演吉林体育学院2012年舞蹈表演哈尔滨体育学院2012年舞蹈表演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舞蹈表演南京体育学院2014年在2001年至2011年十年期间,我国有不少体育院校逐渐开设了有关(体育艺术方向)表演的专业,其中主要为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以及西安体育学院。与此同时,上海体育学院经过决策,设立了舞蹈编导这一专业。自2012年我国实行本科专业新目录改革的浪潮下,众多体育院校增设有关舞蹈表演方面的专业,例如2012年至2014年期间,武汉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以及南京体育学院等都已开设舞蹈表演专业。即使每所学校都开设了关于艺术类方面的专业,但他们在艺术类专业发展方向上却各不相同,具体专业特点见表4。3.1.2 艺术院校舞蹈表演专业开设时间从教育部普通高等本科专业目录中了解到,艺术学院从1954年至2001年开设舞蹈表演专业是为了国家培养输送高精尖舞蹈表演人才,和满足社会不同阶层对于舞蹈表演观赏上的需求。由于舞蹈表演专业在艺术领域中已经日渐成熟,所以在教学内容、师资力量和组织等方面已经逐步完善,学科专业建设走向成熟,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但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还有所欠缺,对课程结构体系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等方面研究的不够深入。因此,为了能够培养出专业型的舞蹈表演人才,制订合理的学科内容,调整教学体系等问题已经刻不容缓。详见表5。表5 全国10所高等艺术院校舞蹈表演专业开设时间情况统计表学校名称开设时间北京舞蹈学院1954年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2000年西安音乐学院2000年四川音乐学院2000年南京艺术学院2000年武汉音乐学院2000年天津音乐学院2001年吉林艺术学院2001年星海音乐学院2003年沈阳音乐学院2005年国内舞蹈表演专业始建于建立于1954年,经过60余年的发展,通过对时代发展要素的不断融合及吸纳,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特征。舞蹈表演专业已经不是之前的弱小的样子,而是长成参天大树,向着远方深而高的方向发展,其余艺术院校舞蹈表演专业也培养各个方面的高精尖人才,同时也将舞蹈教育普及至各个阶层。研究认为,两类院校对于舞蹈表演专业极为重视,培养目标也以水准定位高、专业技巧强、表现能力优的综合性人才为主,重点在作品的内涵性、创新性上下功夫。通过对其专业设置时间分析可知,艺术类院校要早于体育类院校,相对而言,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方面具备较完整的体系,因而具备较大的先发优势。从实践发展来看,由于体育类院校专业开设要晚于艺术类院校,因而在舞蹈表演专业的设置及开展中,大多都是以借鉴、模仿为主。这其中原因与专业开设时间和现实经验有直接关系。访谈可知,部分体育院校在设置舞蹈表演专业时,都或多或少的以艺术院校为调研对象,借鉴其发展经历及过程,并根据其发展经验及院校特征进行客观合理的设置。这也完全符合当前在学科领域间横向交流,跨界融合的大趋势。3.2 体育院校舞蹈表演专业与艺术类院校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比较分析通过收集到的各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关人才培养目标的文字表述可以看出,体育院校和艺术类院校舞蹈表演专业在培养目标上各有重点和侧重。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及调整,人们对于文化的认知得到极大的提升,对于艺术类人才和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人才需求也在加大,这就使得高等院校对人才的培养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两类院校都能够在全面了解市场需求前提下,积极做好人才培养定位,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及路径,能够用超前的意识对行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在培养人才方面向“既专又通”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不断靠拢,使培养方向有发展侧重点,并以培养全面型舞蹈表演人才为教学目标,立足人才培养需求,不断提升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及效率,以便于不断向社会输出综合性的人才。从学科设置来看,舞蹈表演专业仅仅是艺术学科体系中的二级专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专业性特征,知识技术范围也极具创新性,要想在此专业取得非凡的成就除了拥有极为扎实的基本功能外,还需要有着更为强大的创新能力及表现能力。培养目标则是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是引领各种类型学校学科建设的一个总纲要。舞蹈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新时代文化特点,并以满足社会各阶层需求为条件,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向和前进。因此,舞蹈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国家政策的有关规定,要遵守规定并在稳步中求得发展。两类院校在舞蹈表演专业推广实践中,有着极强的相似之处,如基础学科、基本理论等一般性的专业技能,两者大致处于同质情况;在舞蹈评论、写作的赏鉴能力及舞蹈种类的教、表、编的操作实践能力等方面,也都有着各自的侧重;具有较强的综合素养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地方、解放军部队专业团体、学校、培训机构就业。就目标培养而言,该专业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及舞蹈综合实践能力,以便于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从两类院校的培养方案来看,人才的培养目标存在一致性特征,都是以思想品质、基础理论及专业技能为主,以便于学生发展能够更符合逻辑思维。这一点从文字表述上呈现出高度统一。但在以下几个方面要求是不同的:面向领域不同:体育院校培养对象主要服务于各类盈利性组织机构及表演团体、健身俱乐部及中小学校等;而艺术类院校侧重培养文化宫、解放军文工团团体、艺术修养中心机构、普通院校等单位。专业定位不同:体育院校侧重于通用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艺术院校则走“精英路线”,侧重于“高级别舞蹈表演人才”的培养。教育对象能力不同:艺术院校培养人才以顶尖人才及专业舞蹈演员为主,具有“专精”特征;而体育院校则以教学、表演、编导等人才为主,具有“一专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