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产能过剩形成机理及化解策略研究——以山西省煤炭行业为例 (4).docx

    • 资源ID:65729296       资源大小:190.46K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产能过剩形成机理及化解策略研究——以山西省煤炭行业为例 (4).docx

    摘 要历经依赖加大投入带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各级政府开始意识到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病,并着手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因此,对于煤炭、钢铁等工业产业的产能利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的统计数据可知,自从2014年后,煤炭价格连续下滑,特别是山西这样的产煤大省,几乎所有的煤炭企业在2015年度陷入了完全亏损的状态。因此,研究煤炭产能调整,并测算产能对以煤为主产业的省份意义重大。本文从探究煤炭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如何定量测算产能过剩以及怎样应对产能过剩等方面出发,对煤炭产能过剩的界定及测算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研究,重点对生产函数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其产能过剩的定量测算方法进行修正。本文以山西省煤炭产业为实证对象,对其2007年到2017年度的山西产能利用率和产能过剩水平进行分析测算,并进行了该省十一个地区2017年度的煤炭产能利用率的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山西煤炭产业煤炭产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和山西煤炭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煤炭的产能过剩是由企业的逐利行为、基于GDP导向的地方政府发展冲动以及市场供需变动的共同作用而引起的,基于这三个方面九个维度,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量化分析,剔除价格因素等三个不容易进行预测的影响因素之后,将其他六大因素确定为后续分析研究的依据指标。在分析国家去产能整体部署和山西省去产能政策支撑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线性规划模型对山西省十一个地区在去产能导向下对各自的产能进行定位,以便于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调控各个地区产能过剩状况以提升产能效率,特别是为淘汰落后产能提供有力的理论分析支撑。从而,为各个区域的产能调控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期实现山西各大煤炭企业的健康运行。关键词:煤炭产能;产能过剩;利用效率;形成机理;影响因素AbstractAfter the high-speed economic growth brought about by increasing investment,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began to realize the disadvantages of extens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and began to adjust and upgrad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refore, higher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productivit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coal, steel and other industrial industries. However,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tatistical data of our country, since 2014, the price of coal has been declining continuously, especially in Shanxi, which is a big coal-producing province. Almost all coal enterprises are in a state of complete loss in 2015.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vinces with coal as the main industry to study the adjustment of coal production capacity and to calculate coal production capacity.Starting from explor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coal overcapacity, how to quantitatively measure it and how to deal with it, this paper makes a thorough and meticulous study on the definition and calculation method of coal overcapacity, focusing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method, and revises the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method of coal overcapacity. Taking Shanxi coal industr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ses and calculates Shanxi's productivity utilization ratio and overcapacity level from 2007 to 2017, and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al productivity utilization ratio of 11 regions in Shanxi province in 2017. On this bas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oal production capacity of Shanxi coal industry an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hanxi coal production capacity are analyz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overcapacity, the overcapacity of coal is caused by the joint action of profit-seeking behavior of enterprises, the impulse of local government development based on GDP and the change of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Based on the nine dimensions of these three aspects,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eliminating the three difficultly predictable shadows such as price factors. After the sound factors, the other six factors are determined as the basis indicators for the follow-up analysis.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overall deployment of national capacity and the support of Shanxi's capacity-removal policy,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linear programming model to locate the capacity of 11 regions in Shanxi Provin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capacity-removal, so as to regulate and control the excess capacity of each region more pertinently to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efficiency, especially to provide a powerful theoretical analysis for eliminating backward capacity. Support. Thus, it provides a new idea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regulation of each reg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healthy operation of major coal enterprises in Shanxi.Key words: coal productivity; overcapacity; utilization efficiency; formation mechanism; influencing factors目 录1. 绪论71.1 研究背景与意义71.1.1 研究背景71.1.2 研究意义81.2 研究目标与内容91.2.1 研究目标91.2.2 研究内容91.3 研究方法与思路101.3.1 研究方法101.3.2 研究思路111.4 本章小结12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122.1 相关概念界定122.1.1 产能过剩界定122.1.2 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142.2 产能过剩测算152.2.1 产能利用率152.2.2 辅助性指标152.3 国内外文献综述162.3.1 国外文献综述162.3.2 国内文献综述172.4 产能过剩的化解策略192.5 本章小结203. 山西省煤炭行业发展现状203.1 山西省煤炭产业概况203.1.1 资源状况203.1.2 山西各大煤炭企业运行状况213.2 山西煤炭产业产能过剩的测算223.2.1 煤炭产能定量测算方法的修正223.2.2 山西煤炭产业产能过剩的测算233.3山西煤炭产业产能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243.3.1煤炭产业结构单一243.3.2安全问题严重制约山西煤炭产业发展253.3.3 环境破坏日益引起重视264. 山西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形成的理论分析264.1 煤炭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264.2导致煤炭产能过剩的进一步分析284.2.1企业逐利行为284.2.2 基于GDP导向的地方政府发展冲动294.2.3 市场供需变动304.3 山西省煤炭产业产能过剩治理必要性实证分析304.3.1 描述性统计314.3.2 相关性分析314.3.3 回归分析324.3.4 多重共线性检验324.3.5 异方差检验335. 山西省煤炭行业产能及产能利用率测算335.1 测算假设335.2 测算假设合理性分析345.2.1 假设一合理性分析345.2.2 假设二合理性分析345.2.3假设三合理性分析355.3 测算模型分析365.4 测算结果分析366.结论及建议376.1 研究结论376.2 去产能的应对策略386.2.1 提升行业集中度以促进煤炭产业升级386.2.2 全面实施煤炭产业提质增效396.2.3 妥善解决职工分流安置406.3 研究展望40产能过剩形成机理及化解策略研究以山西省煤炭行业为例1. 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研究背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举世瞩目的40年高速增长奇迹。但粗放的增长让总量快速攀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环境保护、资源消耗、结构失衡等问题。特别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经济增速开始下滑,之前的高额投资与此时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让产能过剩的问题开始受到关注。2009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与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在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行业存在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情况;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适度大于需求是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有利于调节供需,促进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但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超过有效需求时,将会造成社会资源巨大浪费,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阻碍产业结构升级。为了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供给侧改革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即“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相继提出,在适度扩大需求的同时,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煤炭作为中国工业的基础性能源,其下游行业包括火电、钢铁、建材和化工等,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是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的动力源之一。但煤炭行业具有很强的顺周期性,2008年金融危机后,煤炭价格大幅跌落,之后在“四万亿计划”的强刺激下,煤炭价格回升,并于2011年底达到峰值,之后在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背景下,煤炭需求进一步下降,并受到多种资源的替代性影响,价格于2016年中达到新低。煤炭价格的剧烈波动反映出其需求的易变性,但是煤炭企业是典型的重资产企业,供给很难短时间变动,从而出现了一定时期内供给远大于需求的结构性失衡,是产能过剩的直接原因,导致了机器设备、资金等的闲置,进一步拉低经济增长,从而会陷入经济增长的恶性循环。图:中国煤炭价格指数 数据来源:Wind,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山西省是中国煤炭资源大省,煤炭产业也是山西省历年来的支柱产业,在2017年达到了峰值,山西省原煤产量占到了全国的五分之一,当年山西省GDP为1.5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占到了四分之一,尽管自2000年以来,山西煤炭行业经历了多轮结构性调整,关闭中小煤矿,淘汰落后产能,但巨额的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使得山西煤炭产能保持增长,截至2017年底,山西省共有煤矿332座,总生产能力达到8.98万吨/年,而2016年产量只有5.90万吨,产能利用率仅为69.7%。严重的产能过剩迫使煤炭价格低迷,煤炭开采企业亏损面不断加大。除此之外,由于大型煤炭企业均为国有企业,银行贷款获取的便利性导致其财务杠杆较高,盈利状况不佳也带来了相关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不断加大。就目前而言,山西省作为资源型地区,未来“煤焦冶电”为主业的产业格局不会发生重大改变。因此,研究如何化解过剩产能,帮助山西煤炭企业脱困,为山西省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源具有重要意义。1.1.2 研究意义煤炭是我国的重点支撑产业,也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并且,由于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使得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因此,研究煤炭产能过剩及其测算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通过生产函数对山西煤炭产业的产能利用率进行定量测算,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产能过剩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构建线性规划模型对各大煤炭企业在去产能导向下对各自的产能进行预测,为山西煤炭产业的生产运行、投资决策等经营管理提供客观有效的信息。并且,能够为山西省外煤炭企业的产能规划和市场预期提供现实的指导。(2)煤炭产能的过剩主要来源于投资行为的“潮涌现象”,并且得到地方政府在贷款、税收和投资导向等金融财政政策方面的支持,由此引发的大量资本涌入包括房地产、金融、电力等多种产业的资本投入,引发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因此,通过对煤炭产能过剩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能够发现产能过剩深层次的本质诱因,从而为政策干预找到合适的着力点,促进煤炭行业投资机制的完善。(3)通过构建线性规划模型对山西省十一个地区在去产能导向下对各自的产能进行预测,能够更加有针对性的调控各个地区产能过剩状况以提升产能效率,特别是为淘汰落后产能提供有力的理论分析支撑。从而,为各个区域的产能调控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期实现山西各大煤炭企业的健康运行。1.2 研究目标与内容1.2.1 研究目标以山西省煤炭产业的整体发展状况为实证研究对象,因山西省地处我国华北产煤集中的地区,属于我国产煤第一大省而具有典型代表性,所以在研究分析中能够说明我国煤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对山西煤炭产业的产能过剩进行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产能进行定量测算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然后,构建线性规划模型对山西省十一个地区的煤炭产业在去产能导向下的产能进行了定量的分析预测。最后,结合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山西省层面的中观调控政策,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分析结果,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去产能对策。1.2.2 研究内容本文研究山西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形成机理及化解策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第一章:绪论。本部分重点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论文框架及技术路线、论文创新点及不足之处。通过阐述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揭示出本课题的选题依据。通过描述研究内容及方法指明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论文创新点及不足之处则揭示了论文研究的创新价值及未来改进之处。(2)第二章: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基于本文研究的主要命题,本章一方面对论文研究所需要的理论基础做出描述,产能过剩理论及产能过剩形成理论等。另一方面,本章收集国内外关于产能过剩理论及其治理策略的有关文献,并且对有关观点进行了阐述和评析。本章有关内容的阐述构成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3)第三章:山西省煤炭行业的运行现状。本章在研究中对现阶段山西省煤炭行业的运行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本章首先对煤炭行业资源现状以及煤炭行业运行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系统的说明了产能过剩的测算方法,并且从横向和纵向的角度测算出产能过剩的数据。最后,结合当前阶段山西省煤炭行业的运行现状,提出煤炭行业运行存在的问题。(4)第四章:山西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形成的理论分析。本章在研究中从理论的角度阐述了山西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形成的机理。首先,本章从理论的角度阐述了山西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是如何形成的。其次,本章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阐述了山西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深度原因。最后,基于当前阶段山西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从实证的角度揭示出山西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测算与治理的必要性。(5)第五章:山西省煤炭行业产能及产能利用率测算。本章则重点对于山西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进行了有效的测算与合理性探究。(6)第六章:研究结论与建议。本章基于前文的研究内容归纳出相应的结论,并且提出券商直投支持活动开展的有关建议。1.3 研究方法与思路1.3.1 研究方法本文研究山西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形成机理及化解策略综合运用以下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有关产能过剩形成机理及化解策略的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揭示了产能过剩形成机理及化解策略的研究现状。并且通过有关文献的查阅对产能过剩形成机理及化解策略等有关概念进行了有效的界定。(2)实证研究法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学术界普遍做法是先对数据进行定性分析,然后在分类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了得出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本文进行了实证检验,并以煤炭行业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作为的样本数据,验证产能过剩治理的必要性。(3)定性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定性研究方法归纳当前阶段产能过剩形成机理及化解策略的有关现状。课题基于数据获取和资料收集等对获取的一手资料进行整合分析,采用定性的方法提出产能过剩形成机理及化解策略的有关建议。1.3.2 研究思路1.4 本章小结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40年的高速增长,但严重依赖资源地粗放式增长带来了以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为代表的“增长后遗症”,于是供给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即“三去一降一补”)相继提出,着力改善中国经济的发展结构,更换增长引擎。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国,特别是以山西为代表的资源型省份产能过剩问题,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本章将对相关文献进行汇总评述,以煤炭行业为主,从产能、产量、产能过剩等基本定义出发,进一步分析煤炭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以及产能过剩的测算,并最终落脚于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化解策略。2.1 相关概念界定2.1.1 产能过剩界定在界定产能过剩之前,首先需要对产能给予明确的定义。产能,即生产能力,Lawrence R. Klein(1973)认为生产能力是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如不延长工作周期、机器正常维护、工人常规休假等,所能够达到的常规产出水平;杜江等(2007)定义生产能力为全部生产性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特定技术、组织条件下,经综合权衡后所能够达到的生产或加工特定种类、特定质量的产品的最大数量。针对煤炭行业的特殊性质,监管层与学术界对于煤炭产能有着更加具体的描述。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将煤炭产能细分为设计产能和核定产能,其中设计产能是指由依法批准的煤矿设计确定、建设施工单位据以建设竣工,并经过验收合格的生产能力,核定产能是指已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正常生产煤矿,因地质、生产技术条件、采煤方法等发生变化,致使生产能力发生较大变化,经重新核实,最终由负责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的部门审查确认的产能;钱鸣高院士(2010)将煤炭产能划分为矿井产能、区域产能和宏观产能,认为单一矿井的生产规模取决于资源储备、装备、资金、科技和人才,而区域产能还会收到区域环境的显著约束,宏观产能则是指煤炭行业整体的生产能力。从时间维度上,学者也对煤炭产能进行了细分。Kavalov(2007)与Rodriguez(2008)指出短期煤炭产能取决于产业政策、开采技术、资本投入、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而由于煤炭的不可再生性,煤炭资源的储备水平及地质禀赋格局直接决定了煤炭资源的长期产能。煤炭资源作为过往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是我国能源结构的主体,其产能变化不仅会改变煤炭市场本身的供需结构,而且会随产业链传导至大多数的工业产品中,进而显著影响到中国经济。但是煤炭,作为一次能源,再生速度缓慢,面对固定存量的资源消耗,合理规划资源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学界提出了科学产能的概念。钱鸣高院士(2010)把科学产能解释为与环境容量相匹配的,具有持续发展储量,并辅以相应的科学、安全和保护环境技术,将资源最大限度开采的能力;谢和平院士等(2012)将科学产能定义为在保证一定时期内持续开发的前提下,用安全、高效、环境友好的方法将煤炭资源最大限度采出的生产能力。基于以上研究来看,学者对于产能普遍不采用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中的定义,因为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定义的本身是为了进行规范化管理,因此它需要十分准确的数字来进行产能描述,这样就意味着会有不少影响产能的因素被排除在外了,而这些因素往往是时变的,包括人力的雇佣状况、市场因素、环境因素等等。不妨设想,对于一个拥有无限储量、无限开采设备的矿场而言,虽然在满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其生产能力可以逼近无限大,但由于整个煤炭市场不景气,煤炭价格下滑,开采企业利润微薄,员工工资下降,此时是无法雇佣到与无限大的生产能力相适应的劳动力的,因而产能也不是无限大。而科学产能定义本身更倾向于指导煤炭的合理生产,理念性更强,不适用于定量分析。故综合相关学者的研究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将煤炭产能定义为在当前生产条件及市场环境下,一定时期内企业充分利用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能够达到的最大产量。该定义本身已将围观企业行为包含在内,短期来看,由于固定资产的变动较为困难,企业会根据自身的行业地位、面对的要素市场及产品市场价格,合理组合生产要素达到利润最高点;长期来看,一切生产要素都可调整,此时以价格接受者身份的厂商为例,其长期成本曲线最低点所对应的产出水平即为产能。在定义产能的基础上,厘清产能过剩的关键点在于过剩基准的选择。学术界经过较长时间的讨论后,目前对于产能过剩主要存在微观和宏观两个解释维度。周劲(2007)、韩国高等(2011)认为在微观企业的角度看,产能过剩是指实际产出数量小于其生产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形成的生产能力的过剩,而在宏观角度看,产能过剩是指生产能力超过了市场需求达到一定程度。综合多位学者的研究,本文认为:(1)产能过剩是一种阈值判断,宏观维度抑或是微观维度的失衡都需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可以称为产能过剩;(2)产能过剩两种维度的解释并不矛盾,两者结合反映了整个市场的变动,当市场需求不景气时,会导致供大于求的结构性失衡,也即宏观维度的产能过剩,此时,厂商的理性行为是降低产量、化解库存,从而导致了产量小于产能的微观维度失衡。2.1.2 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对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国内外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角度进行了充分地讨论分析,综合现有文献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企业过度投资:林毅夫等(2010)认为全社会对于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存在共识,“潮涌现象”的发生意味着大量企业和资本同时涌入某些行业,但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产品总供给难以把控,导致了产能过剩的发生;(2)政府不当干预:耿强等(2011)通过构建引入产能利用率的实际商业周期模型(RBC)进一步论证了政策性补贴会加速形成产能过剩;江飞涛等(2012)认为财政分权及以GDP增长为核心的官员晋升机制使得地方政府具有不当干预企业投资的强烈动机,通过补贴政策,导致了产能过剩;王立国、鞠蕾(2012)认为地方政府的不当干预造成的企业内部成本外部化、国有企业低成本扩张、地方政府不当干预引发的过度投资均为我国体制性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3)供给刚性与需求易变性:Joseph Eugene Stiglitz(1999)认为当经济繁荣时,企业倾向于加大投资力度,但当经济衰退时,企业或者厂商在短期内由于存在高额的调整生产要素的成本而无法及时退出,导致了产能过剩;张新海(2010)认为市场需求的易变性以及产能变化的刚性是产能过剩产生的内在原因,并借此将产能过剩细分为需求萎缩型产能过剩和投资过度型产能过剩。上述产能过剩形成的三类原因中,企业过度投资、供给刚性与需求易变性是从市场失灵的角度予以解释的,而政府不当干预则是从政府行为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对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将同时兼顾政府行为及市场中客观存在的供需结构,并经此探寻化解产能过剩的策略。2.2 产能过剩测算对产能过剩定性地分析更多是从理论层面解释形成机理及提出定性的解决方式,但对于政府或者企业进行具体决策而言,决不能仅止步于定性讨论,而需要更多的定量指标帮助。学术界对于产能过剩程度的测算尝试了多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2.2.1 产能利用率在利用产能利用率刻画产能过剩时,存在两个需要明确的关键点:(1)产能数据的选择Klein教授(1966)将每个经济周期中实际产出的峰值作为该经济周期内的产能值,该方法的隐含假设为每个经济周期内的产能值保持不变且不同经济周期峰值的产能利用率均为100%;龚刚、杨琳(2002)利用劳动力和资本存量数据,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产能做出估计;郭庆旺等(2004)采用消除趋势法、生活函数法和增长率推算法对Klein教授的峰值方法做出改善,以此得到估算的产能数据;(2)阈值的选定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产能过剩是一个阈值判断,阈值的选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往往是基于历史经验或行业普遍情况的判断。美国自1950年开始进行了多个行业的产能监测,是国际上较早开始进行产能监测的国家,拥有较为完善的监管体系和测算方法,一般认为79%83%的产能利用率水平是经济运行的合理区间,达到或者超过90%被认为是产能不足的体现而低于80%则出现了产能过剩的现象。尽管中美存在较大的经济差异,而且周劲(2007)指出不同于国内以实物量为单位的计算,美国产能利用率的测度是以价值量为基础,能够更好地解决产品多样化的问题。但目前国内学者在涉及到产能利用率问题时也普遍使用美国80%的临界值作为衡量标准。2.2.2 辅助性指标(1)存货销售额比例(I/S比例)I/S比例衡量了生产商、经销商和批发商在当前的销售速度下化解库存所需要的时间,I/S比例太高,说明市场需求疲软,供给过剩,I/S比例太低,则说明供不应求,市场紧俏,可能存在产能利用不足。周劲(2007)认为I/S比例在1.5个月左右较为合适。(2)经济效益指标产品价格、生产要素价格、企业亏损情况等与市场的供需结构相关性极强,可以从侧面辅助证明当前某个行业中是否存在产能过剩情况。2.3 国内外文献综述2.3.1 国外文献综述自从20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失业率高居不下,很多学者开始关注产能过剩及其定量测算的相关问题。KleinLR指出,生产能力是在正常生产的状态下的生产水平,而产能过剩是一种异常的经济波动,往往是经济衰退的前兆,所以,他对产能过剩完全持否定的态度,认为产能过剩必须采用严厉的措施进行控制,以免引起经济整体的下滑或萧条。Kavalov认为,煤炭是一种稀缺不可再生的资源,因其资源自身所特有的储备状况和地质禀赋决定了它的长期产能性,所以,Kavalov 认为在产能利用率方面不能完全套用其他消耗型原材料的产能利用,应当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更加详细的研究,为研究具体产业的过剩进行了方法适用方面的限制。产能利用率的定量测算最早由 Cassels提出,Cassels、Morrison 指出,产能产出即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最低点对应的产出水平,他们利用微观经济学的生产长期成本曲线和短期生产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分析入手,结合供给和有效需求,提出了产能测算的定量方法,所以,他们倾向于产能过剩是一种微观调整方面的表现,更适合当作一个微观经济学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美国20世纪 60 年代以来公布的 Wharton 指数序列采用基于产出资本比和累计净投资前一期峰值的峰值法对产能产出进行度量,是一种更加简易而便于操作的产能定量测算方法,在早期统计水平较低而数据难以获取的情况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同时也会由于数据的异常波动造成计算结果的差异较大。Foss针对电力产能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利用实际用电量与最大可能用电量之间的比率度量产能利用水平,最大可能用电量使用电力设备的产能产出来替代,但是,他在获取数据的有效性方面和数据的筛选方面没有进行过多的深入研究,因此在实际情况中,往往由于实际用电量由于生产周期性较强和产业占主导用电的差异性等影响而使得计算结果失真。Klein、Preston从生产函数的角度提出了产能产出和产能利用率的度量方法,利用实际的产出对潜在的产出偏离程度来进行产能过剩水平的测算,并提出了利用峰值进行测算产能的方法,假设位于波峰的产量代表了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进而通过计算实际的产量与峰值的趋势项值进行比较来判断产能的过剩是否存在和计算过剩的程度。Garofalo、Malhotra 利用成本函数法对美国各州制造业的产能利用率进行测度,第一次从宏观层面出发,突破了只针对一个行业或者特定企业实证研究的范畴,使得产能定量测算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可以说,从国家宏观层面的角度出发,对制造业整体作为实证研究对象来进行产能的过剩测算,是他们在方法利用领域方面的突破。Kirkley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生产前沿方法(SPF)测度了美国渔业的产能产出和产能利用率,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属于测算方法评价方面的研究,为后续在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上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同时,对方法的评价进行研究,对后续研究者在方法适用和方法优化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路径。Shaiokh、Moudud 利用协整的方法得到长期与资本存量共同变化的产出作为产能产出,进而得到产能利用率,将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应用于产能定量测算,在能够取得完整有效数据的情况下,能够得到更为精确的计算结果。2.3.2 国内文献综述针对投资体制的不合理进行产能过剩方面的研究,闻潜认为,投资率过高而消费率过低,两者形成的反差是产能过剩发生的根本原因,粗放式的经济增长依靠投资不断扩大来拉动,必然就会导致低下的经济效率,目前,我国水泥、钢铁、电解铝以及煤炭行业属于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陈明森则认为,产能过剩主要集中于传统产业的国有大型企业,关键原因是政府干预导致了市场信息的失真而使得某一产业由于政策支撑投资过度,供大于求,从而产能过剩,我国长期产能过剩的问题需要从体制完善方面进行解决,所以,他认为煤炭、钢铁和电解铝等工业产业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去产能研究应当重点关注的领域。同样地,张宁、梁金修也认为我国的产能过剩主要是投资体制不够完善和增长粗放式的产物,主要集中于国有部门掌控的能源类行业,对于民营产业而言,由于国家行政干预相对较少,它们在产能利用效率方面相对于大型国有能源类企业而言高出不少。李江涛不完全赞同投资体制造成产能过剩这样的观点,他认为,不论是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还是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产能是经济周期波动造成的,在经济衰退期发生需求不足的现象,就必然会有产能过剩发生,他的观点是,产能过剩的主要诱因是经济下行而使得部分行业的经济发展疲软导致了供过于求的情况发生,并不认同传统能源类产业的产能过剩发生可能性会比其他行业发生的可能性要大。同样,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企业对于收益的良好预期,从而导致投资“涌潮现象”的发生,这种靠投入拉动需求的现象在发展中国家较为常见,并不是我国的特有问题,所以,产能过剩本质上原因应当归结于经济周期波动的必然产物,同时,由于收益预期高出了实际的收益发生而导致投入过度进一步地的加大了产能过剩这种现象的发生和恶化。从微观和宏观层面的角度来看待产能过剩,梁志认为,当一个行业内供过于求的产品超量已经打破了市场经济良性竞争和维持的限度,很多企业开始通过打价格战来恶性竞争,就会在该行业发生产能过剩。阮正福认为,对待产能过剩的问题,应该在研究层面上有所区分,如果一个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生产,但生产能力与实际运营状况存在一定差异,属于正常的产能过剩。但是,从宏观层面的行业整体来看,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发生库存严重,企业半停产状况,那么就属于产能过剩的问题出现,需要通过调控来改善。从产能过剩的测算方面进行研究,管永芬利用统计局经济普查和企业年报等公开数据,利用生产函数法对我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进行了测算,认为我国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长期处于 75%以下,表明我国钢铁行业长期处于产能过剩状态。周劲认为美国产能利用率以价值量为核算指标更为合理,并给出了美储联公布的工业的产能利用率的临界值是 81%。张新海应用发电量等指标进行电力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进行计算,并且估算出电力行业产能利用率的临界值为 74%。袁捷敏对各类产能利用率的测算方法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一种新方法,并对我国 19922011 年二十年间制造业的 28个行业进行了产能利用率的测算。张言方综合应用动态空间模型和产能利用率指标测算了煤炭产能利用率的动态临界值,测算出 2011 年煤炭产能过剩率是 4.95%,属于相对的过剩,但是 2013 年测算的过剩率是 7.5%,超过了临界值 5%。从产能调控和治理方面入手进行研究,丁世勋认为,不论是什么行业,产能过剩都是由于投资增长过快引起的过度增长,往往与国家宏观层面的政策支持和导向关系密切,因此产能过剩的治理必须从根本上变革以从传统上通过产能扩张

    注意事项

    本文(产能过剩形成机理及化解策略研究——以山西省煤炭行业为例 (4).docx)为本站会员(温桑)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