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doc

    • 资源ID:65729452       资源大小:3.77MB        全文页数:3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doc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本科毕业论文 UNDERGRADUATE THESIS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论 文 题 目:姓 名: 李娇娇 学 院: 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专 业: 小学教育 年 级 、 学 号: 2014级、140090017 指 导 教 师: 步进 江苏师范大学教务处印制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培养单位。本人签名: 年 月 日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论文(设计)“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 ”是本人在校期间所完成学业的组成部分,是在江苏师范大学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本人特授权江苏师范大学可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书籍、数据库保存,可采用复制、印刷、网页制作等方式将论文文本和经过编辑、批注等处理的论文文本提供给读者查阅、参考,可向有关学术部门和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呈送复印件和电子文档。本毕业论文无论做何种处理,必须尊重本人的著作权,署明本人姓名。 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摘 要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发展主要依托语文课程资源。教科书的四大系统的内容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学生的水平,进而影响全民的素养。本文选取以下两个版本的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的四大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是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简称“苏教版”),共二册。二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教育部统一编写的义务教育教科书(简称“部编本”),共二册。通过比较研究笔者发现,两个版本教科书在四大系统,即:范文系统、助学系统、知识系统、练习系统方面存在一些差异,部编本相比苏教版有很多创新之处,比较突出的有:范文系统中选文的体裁倾向儿童诗;练习系统中注重口语交际情境性;助学系统中泡泡语的使用。最后,笔者在根据部编本四大系统特点的基础上,从教师角度总结,如何更好地使用部编本教科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提出建议。关键词:部编本;四大系统;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Four Systems Between the First Grade Textbooks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Edition and the Jiangsu Education Edition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basic education, Chinese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ts development relies mainly on Chinese curriculum resources. The content arrangement of the four major systems of textbooks determines to a large exten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determines the level of students, and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people.This article selects the following two versions of the primary school Chinese first grade textbook of four system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ne is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textbook of Jiangsu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called "Su teaching edition"), a total of two copies. The two is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textbook compiled by 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which is compil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referred to as "edited by the Department"), with a total of two volumes.Through comparative study, I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versions of the textbooks in the four systems, namely: the model system, the guidance system, the knowledge system and the practice system.Compared with the Jiangsu education edition, there are many innovations in the Ministry edition, which are more prominent: the genre of the selected text in the model system tends to be children's poetry; the practice system pays attention to the situational language of oral communication; the use of bubble language in the guidance system. Finally, on the basis of the four system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nistry edition, the author summarizes from the teacher's point of view, how to better use the textbook of the Ministry edition 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Chinese literacy.Key Words: Ministry of education edition; four systems;Jiangsu Education Edition;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xtbooks目 录摘要-IAbstract-目录-IV一、绪论-1(一)研究缘起-1(二)研究综述-1(三)研究内容-4(四)研究思路与方法-4二、范文系统的比较分析-5(一)体裁:部编本选文倾向儿童诗-5(二)题材:部编本偏向儿童内心世界-8三、助学系统的比较分析-10(一)提示语:部编本灵活使用“泡泡语”-10(二)插图与图像:无实质变化-11(三)附录:部编本稍有增加-12四、知识系统的比较分析-14(一)汉语拼音:部编本加强整合-14(二)识字与写字:部编本识字方法多样化-15(三)口语交际:部编本中交往类占主要地位-17(四)阅读:部编本重视段落意识和阅读量-18五、练习系统的比较分析-22(一)课后练习:部编本出现选做题-22(二)单元练习:部编本口语交际功能突出-23六、余论-26参考文献-2728一、绪论(一)研究缘起基础教育教科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教科书集中体现了国家的教育理念,它规定了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语文教科书是语文课程的核心资源,教科书的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学生的水平,进而影响全民的素养。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在几次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经历了很多变化,如今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取代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成为江苏省小学指定教科书。两种教科书的变化必然带来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教师教学方法的更新,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本研究选取以下两个版本的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一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教育部统一编写的(简称“部编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是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的(简称“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两套教科书之所以作为比较研究对象,第一是因为他们使用范围较普及,且先后江苏地区使用;第二是因为他们都是具有极强的代表性,能发映出我国最新的教育理念。一年级是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研究此阶段的语文教科书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科学合理的教科书有助于引导学生了解语文,初步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进而更加适应小学语文学习,提高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论文对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四大系统进行比较研究,从四大系统角度了解发现部编本的创新之处,总结从中获得的启示和思考,从而能更好帮助教师准确地把握部编本在四大系统方面的优势所在,来进行更好教学工作。(二)研究综述首先是核心概念的界定,语文教科书和语文教材。语文教材分为泛指和特指,泛指是指一切对别人的语言文字修养产生影响的书面的和非书面的材料。特指的语文教材是指学校里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上所使用的材料。其中包括纸质材料,如:教科书、习题册等。还包括非纸质性材料如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它们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教材系统。狭义的语文教材即语文教科书,它是根据教学大纲和课表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语文课本。 曾天山.教材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40.本文所进行比较研究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就是专指狭义的语文教材即语文课本。在进行文件检索时,笔者分别使用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两次检索,将其两次所得数据相加作为本文所指的“小学语文教科书”所得的结果。在中国知网平台上,使用“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主题,共搜集到硕博论文504篇,其中近十年487篇;相关核心期刊论文1521篇,其中近十年574篇; 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上,使用“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主题,共搜集到硕博论文409篇,其中近十年379篇;相关期刊2842篇,其中近十年2012篇;在读秀学术搜索上,使用“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主题,共搜集到硕博论文435篇,其中近十年397篇;相关期刊4440篇,其中近十年3013篇。从以上数据中得知,对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研究,一直是众多学者和教师的研究热潮。鉴于部编本教科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因此笔者分别使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和“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主题,对上述文献进行二次检索。通过对已查阅到的文献进行分析,关于检索结果中与本文密切相关的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1.单版本教科书的研究单版本语文教科书是指经相同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即选择单套语文教科书进行内容结构的分析主要有:(1)苏教版教科书的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苏州大学硕士张盐亚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习作系统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陆娟娟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分析与应用研究。这两位分别都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作为研究对象,但是选取语文教科书四大系统中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习作系统、插图进行分析研究,没有宏观的概括苏教版教科书的四大系统的整体内容体系。(2)人教版教科书的研究浙江师范大学硕士谢志红的我国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结构比较研究,选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通用的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作为分析文本,运用文本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综合进行研究,揭示出随着历史的发展,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结构以及语文知识、语文技能以及相关的思想品德教育要素在纵向维度上发生的变化。(3)部编本教科书的研究关于部编本教科书研究的硕博论文暂无,相关核心期刊总计1000多篇,笔者整理了与本文密切联系的有:曹媛抓新意,求创新用好一年级部编本教科书,这篇文章的内容是由教研员从不同角度进行撰文,记录了他们的所闻所感总结而成,提出了围绕“汉字素养、阅读素养、交际素养”的学期教学目标。并且在如何引导一年级学生完成身份转变、融入语文学习情境给出具体建议。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亮点及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主编答本刊记者问中,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陈先云在采访中指出部编本教科书的几点变化:第一,原来的“入学教育”改为“我上学了”,识字和拼音的编排顺序改变了。第二,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第三,课外阅读课程化。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中,从总体上指出部编本的总体特色和七个创新点,笔者整理出与一年级语文教科书有关的内容如下:首先是部编本编写理念的突出特色:一是强调立德树人;二是“接地气”;三是“守正创新”;四是力图贴近当代小学生的“语文生活”。在编排体系上的创新之处为:第一,部编本将拼音和识字的顺序做了改变;第二,部编本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读”板块;第三,部编本拥有更加灵活的单元结构体例。2.多版本教科书的研究多版本语文教科书是指,经由不同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科书。既包括单套,也包括多套。华东师范大学硕士陈怡(2010)的人教版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比较研究和华东师范大学史玲玲(2008)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中,都使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对教科书的编写理念进行比较研究,并且二者都采取顾黄初的观点把语文教科书内容结构分为四大系统,即从选文系统、助读系统、知识系统、练习系统,进行依次逐一比较两套教科书的异同之处,并且在比较过程中使用表格便于直观展示。不同的是前者将研究内容分为三个板块,增加了对教科书编写体系的研究,并且依次从小学的低、中、高三个年级比较其异同;后者从纵向的角度梳理了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编写的历史轨迹,除此之外,北师大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采用的是先学习100个左右的汉字,再学拼音,与如今的部编本的编排方式相近。3.对语文教科书内容结构的研究以叶立群等位代表的一批学者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将教科书作为一个整体,分为了几大系统。教科书结构指的是教科书有哪几部分哪几种形式组成的,主要是分为知识系统、选文系统、助读系统、练习系统。顾黄初、顾振彪总结了当代语文教科书的编写经验,并以此为依据,把教科书从内部分为选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和导学系统四大系统。 综合可知,学者对于教科书的内容结构论述,角度多样。尽管其侧重点不一样,但是他们都认为教科书的几大部分是必须的,即包括选文系统,助学系统、知识系统、练习系统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和明显进步,教科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逐渐成为国内课程改革关注的范畴之一。从这些文献中,笔者发现虽然关于不同版本小学语文教科书研究的论文很多,但是几乎都是对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语文教科书的单一侧面进行的研究,或是围绕这三版语文教科书的比较研究,关于部编本与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的硕博论文暂无,只是有部分期刊介绍了部编本的几个亮点,没有细致地比较两套教科书的异同。基于这方面研究的缺乏,笔者对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在四大系统方面进行细致地比较分析,在对比中发掘部编本教科书的创新之处,以及其对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积极意义。(三)研究内容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是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的四大系统,因此论文将重点从两套教科书的四大系统,即范文系统、助学系统、知识系统、练习系统这四个方面对两套教科书进行细致比较,了解两个版本教科书的差异,从而发现部编本教科书的创新之处和其变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的意义。(四)研究思路与方法首先,运用文献法.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本研究运用此方法,围绕“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大系统”、“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大系统比较分析”和“部编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对已有相关研究进行搜集、梳理。了解前人关于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研究成果:语文教科书编写理念及对教科书内容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界定本研究的相关核心概念,为教科书各内容结构及要素中的分析类目奠定基础。其次,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及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和前人研究成果等相关资料,构建分析框架,对两套教科书的范文系统、助学系统、知识系统、练习系统进行统计。运用频数统计法,结合频度,以此来完成各部分要素数量的统计和分析,揭示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找出部编本的变化情况,得出结论和解释。最后,针对教科书在四大系统方面的创新之处,为教师如何使用部编本教科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出建议。二、范文系统的比较分析范文系统,指的是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选文标准或选文原则选取的课文系列,它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语言材料。课文是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的主要凭借。课文的选择和加工,决定教科书的质量。 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8.(一)体裁:部编本选文向儿童诗倾斜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小学阶段的课文体裁丰富,一年级教科书中,选文的体裁有故事、儿歌、诗歌、散文、童话、寓言等形式。由于一年级进行汉语拼音学习,所以上册的课文篇目较少,部编本一年级全册共计课文35篇。苏教版共计课文36篇。以下是部编本和苏教版一年级课文的体裁统计情况:表1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课文体裁数量统计情况儿童诗儿歌童话散文寓言连环画故事古诗文包诗记叙文其它部编本74861131022苏教版26761062123 表2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课文体裁比例统计情况儿童诗儿歌童话散文寓言连环画故事古诗文包诗记叙文其它部编本20%11%23%17%3%3%9%2%06%6%苏教版6%17%19%17%3%017%5%3%6%7%从表1、2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一年级部编本教科书在课文体裁上和苏教版有很多相似之处。两套教科书课文体裁丰富多样,兼顾了选文的多样性和代表性,体裁集中于童话、儿歌、散文和诗歌,且以童话为主,其中苏教版的故事体裁次多,部编本中儿童诗有绝对的优势。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选文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识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3.尤其是符合了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与儿童的经验世界、情感世界和想象世界相联系。部编本选文对于寓言、童话、故事等体裁的文章,其中尤以童话为主,亦符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学习目标。部编本和苏教版在课文体裁分布上有相同之处,但也有更多的不同之处。其中部编本与苏教版的不同之处在于:1.部编本教科书坚持选文的典范性和适切性苏教版中的课文很大一部分还是未经沉淀的时文,多数是由教材组编写的,如给刘洋阿姨的信、小雪花、小河与青草,文章缺乏了时代沉淀下的美感,算不上经典美文,并不切实贴合一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相比较而言,部编本的课文选文更具有经典性、科学性。一年级大部分选择了蕴含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极具童真的儿童诗或散文。课文文质兼美、语感鲜明、文化底蕴广阔、体裁多样,既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又能启迪学生智慧启迪、熏陶感染学生情感。选文内容有叶圣陶、金波、方素珍等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更收录了日本童谣诗人金子美玲、俄罗斯的巴乌姆美莉的作品,作品的经典性和审美价值更高。除此之外,部编本第一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根据我们伟大的祖国改写,原文刊载于人民日报。从报刊中收录课文,不拘泥于选文的来源,这正能够体现语文课程资源的多样性,生活处处有语文,更凸显了语文的工具性价值,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切实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长和学习需求。2.部编版聚焦核心素养,选文向儿童诗倾斜苏教版选文中,儿歌占有大量比例,儿歌是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是学生可以有节奏的哼唱、吟唱的儿歌,这其实为后来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埋下了弊端的种子,学生升入中高年级后,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已经不是难事,但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仍然是一项有挑战性的任务,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对课文的情感理解存在着个体差异。另一方面,一年级学习儿歌过多,儿童习惯了儿歌的朗读韵律和节奏,形成一种朗读定势,一旦接触到新的体裁的课文,学生的情感把握不准确,无法准确地切换成正常的朗读形式,仍以读儿歌时“吟唱”的朗读态度对待,那么久而久之,“唱读”的坏习惯也就由此产生。而“唱读”又会反过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准确的情感体验,因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部编本相比苏教版课文,其儿童诗的比例有明显提高,占比达20%。有助于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方式,儿童诗以其天然的贴近儿童心理的优势,能够打动学生心灵,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美学大师朱光潜认为“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给孩子一个有诗的童年,有益于提升儿童的人文素养,有助于他们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朱光潜.诗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35.儿童诗文字短小精悍、语言精致又富有韵味,充满童趣,高度凝练地表现儿童生活和内心世界,体现儿童特有的趣味和情调:天真,热忱,活泼,敏捷,任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把儿童潜在的想象力发展为创造力。儿童诗蕴含着强大的美育功能,儿童诗的引进,能够促进建设开放、活力富有美感的语文课堂。如一年级下册第四课,儿童诗大还是小: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有时候,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更多的时候,我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这篇儿童诗大还是小,课文从小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在“穿衣服、系鞋带时”说“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大”,后来在“够不着门铃、找妈妈时”又说“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小”,两处的反差,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学生阅读时产生疑惑,从而激发阅读兴趣。文中“更多的时候、盼着”都表现出了“我”对快点儿长大的渴望,尽管有时候,“我”不希望自己长大,但长大后的神秘充满诱惑,更加吸引着“我”,我心中虽有矛盾,最终却有抉择。这篇儿童诗,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易懂,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是极富有哲学意味和教育意义,使孩子们在阅读时感知成长的奥秘,文中“我”的纠结,不也正是小学生的内心想法吗?这篇儿童诗以“快点长大?”和“不要长大?”的鲜明对比,唤起学生内心的相同的情感体验,并在潜移默化中使孩子们联系现实,懂得如何“变大”。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可以通过以读促悟,以读促思的方式,结合生活体验,请同学们说出,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儿童诗给学生一个自由表达内心世界,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平台,是小学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体裁。教师应该积极拥抱变化,适应部编本教科书的特色,如范文系统中,儿童诗的比例提高,教师应该发现儿童的创造力。目前市面上的儿童诗大多是成人写的,但孩子是儿童诗的主角,难道孩子不可以写自己的儿童诗么?孩子显然可以写,但是需要教师帮助引导,指导学生正确的写儿童诗的方法,有时儿童随口的天真想法加以整理就是一则优美的儿童诗了。如朵朵(五岁)回到地面:“要是笑过了头,你就会飞到天上去。要想回到地面,你必须做一件伤心事。”这是只有五岁的孩子写的儿童诗,却让很多人感慨唏嘘,儿童是富有创造力的“诗人”。一年级小学生六、七岁,教师平时应注重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奇思妙想的语言创意。另一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0.对于新教师而言,应该保持谦虚认真的态度,认真研究部编本教科书的特色,开放思想,大胆创新,积极研究课堂教学新模式。积极探索儿童诗进课堂,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情趣,将语文课堂变成学生感受美、想象美的过程,变成美的享受。(二)题材:部编本偏向儿童内心世界题材是产生和表现主题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选文题材内容应更贴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加适应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涉及社会文化的各种方面,促进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理解世界。部编本教科书选文题材按照主题划分单元,上册有描写自然的,有关于想象的,有儿童生活,也有观察。下册主题丰富,有关于儿童的心愿、伙伴、家人,也有关于夏天,好习惯,问号的,更加侧重于以儿童为中心。笔者根据对一年级课文的题材归类,得出了以下四大类:儿童与生活、儿童心理、儿童与社会关系、儿童与自然。表3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课文题材数量统计情况儿童与生活儿童心理儿童与社会关系儿童与自然、科学部编本108710苏教版1131111表4 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课文题材比例统计情况儿童与生活儿童心理儿童与社会关系儿童与自然、科学部编本29%22%20%29%苏教版31%9%30%30%通过上表3、4数据可以发现,两个版本的一年级课文题材都是以儿童为中心而辐射。不同的是苏教版偏向从儿童向外辐射,如苏教版的“儿童与自然、科学”以及“儿童与社会关系”的题材最多,较关注儿童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探索,指导学生社会化的发展。而部编本偏向由儿童向内辐射。就儿童心理题材而言,部编本的选文所占比例明显比苏教版来得多,儿童心理包括儿童心愿、儿童想象。其中反映出儿童的内心世界和思维变化,尤其以儿童内心世界的感情居多,唤起儿童的情感体验。如大还是小、我多想去看看、一个接一个、怎么都快乐等,反映出儿童对成长的疑惑,对自己的认识、心中的奇思妙想、和天真的好奇,均属于展现儿童真实世界的题材,唤起儿童的共鸣。笔者通过比较两个版本的范文系统发现,部编本的范文系统安排要更加合理,在一年级幼小衔接阶段,课文的选文符合儿童的审美需要和内心成长需要。题材注重学生内心的体验,选取的儿童诗都是表达儿童内心世界的纯真、质朴而又不乏创造性。无论是在体裁还是题材方面,都表现出了高度的人文关怀,不再将目光着眼于一堂课儿童学到的具体知识,而是真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体验。教师应用恰当的话可以“活”化课堂,儿童诗、儿歌的比例增加,学生不再是课文外的旁观者,不再是课堂的附属者,而是主角,是真切的体验者。儿童诗说的就是儿童,就是他们自己。让儿童更有共鸣,更加想要表达所思、所想、所感。部编本的选文体现了对儿童的尊重和重视,也体现出对审美的追求,语文课程资源丰富多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优秀的文学作品或者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中汲取课程资源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改变。三、助学系统的比较分析教科书的助学系统是指为了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自学能力的一系列材料,部编本与苏教版一年级教科书中的助学系统包括提示语、课文插图、作者介绍、附录等。笔者从提示语、图表和附录这三个方面来比较两套书的助学系统。(一)提示语:部编本灵活使用“泡泡语”部编本教科书的助学系统形式灵活多样,“泡泡语”的广泛使用是其最大特点。“泡泡语”是指在教科书中出现的用曲线围起来的一些字,因其形状像“泡泡”,因此称之为“泡泡语”。“泡泡语”的使用历史已久,人教版和苏教版教科书中,都曾出现过泡泡语。相较而言,苏教版教科书的助学系统,提示语即“泡泡语”相对较少。部编本的“泡泡语”不拘泥于课后练习中,而是在教科书中灵活展现,在不同的板块发挥着不同的价值。1.在课文中根据学生学习时可能产生的需要,用“吐泡泡”的形式,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或进行某一方面的学习引导,理解词句和课文主要内容。(1)引导学习,理解词语如一年级下册第六课树和喜鹊,在课文第二段:“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的孤单下面使用“泡泡语”:“读了第一段,我知道了孤单的意思”。这篇课文是一则童话,讲述了一棵树和一只喜鹊一开始很孤单,后来因为有了伙伴的陪伴而快乐起来。本篇课文的中心词是“孤单和快乐”,一年级小学生对“快乐”这个词很熟悉,很容易想到同义词“”高兴、幸福”。但是对于“孤单”的理解会有难度。此时课文在此处设置“泡泡语”,引导学生结合上文理解,“孤单:就是一个人,没有人陪伴,就会感到孤单。”一方面交给学生学会把词语放在句子中理解意思,并且学会联系上文猜测词语的意思;另一方面,泡泡语的提示,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主要表达情感,更好的深入理解课文意思,体会童话中人物的心境和情绪变化。再如:第十四课要下雨了,在课文第六段:“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的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后面增加了一个“泡泡语”:“读了这一段,我知道了闷的意思”。学生容易结合本句理解,因为“闷”,所以要出来透透气,所以“闷”就是不透气的意思。这个提示语教会学生把不熟悉的字词放在整个句子中理解,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2)提出问题,启发思考一年级下册第十七课动物王国开大会在课文最后一段设置“泡泡语”:“看来,把时间、地点说清楚很重要啊!”这个提示语放在了课文最后,而本篇课文又是一则小故事,帮助学生在看完故事后懂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本与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科书四大系统的比较研究.doc)为本站会员(温桑)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