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oc
浅析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李绘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一、摘要:在过去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大学生们语言学习能力的培养,大量地向他们讲解语法和词汇,而忽视对他们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就是明显的只重视语言现象而忽视语言文化特征的表现,这不仅不能使大学生们达到务实的学习目的,更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帮助他们掌握英语这门课程。为此,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联系方面出发,阐述了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深层次地探讨了文化导入的内容以及它具体的应用方法。关键词:文化导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重要性;内容;方法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应用 大学生们在学习目标语言时,不仅仅局限于掌握课本中的各项知识点,而且还要注重目标语言的基本的文化背景。了解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可以提升大学生们对所学语言的深入掌握程度,为学以致用打好坚固的基础。英语的学习也不例外。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提倡并鼓励学生们多钻研目标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背景,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且可以避免用本国的语言习俗去衡量目标语言的使用环境。大学生多加探索并帮助他们理解目标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少让他们走弯路,如:用自己的母语以及所在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国外的文化相区别,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和应用语言的习惯,为日后的交流做好功课。 在大学英语第四册第一单元“Big Bucks the East Way”的讲授时,教师便可以结合美国的文化习俗来讲,比如说美国人培养孩子,重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注重从小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并且对其负责任,过分依赖父母的孩子是不正常的。这和中国的父母培养孩子的方式截然相反。在有了当老师这样的讲解后,学生们清楚并接受课文中“Doing part-time jobs” might be away to avoid the idignity of having to ask for money.”的理解。(二)清楚分析词语文化内涵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词语的支撑,因此,掌握好词语的内涵至关重要。在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单词发音的同时,还应该向学生们加入相应的词语文化内涵的教学,帮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其内涵的词语,提高学习的兴趣。比如说,在学生对词语的文化内涵一无所知时,读到“He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这一句时,学生们会一头雾水,根本无法弄清楚句子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在结合老师深入讲解的词语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学生们才能弄明白句子所表达的是忠诚和光明正大的意思。小句子里反映出大问题,在学习目标语言时,老师词语文化内涵的引导,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三)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 社会语言是社会文化的外在表现,社会文化具有地域性。来自不同地域的人,在同种语言交流中,由于社会文化的不同,有些文化表达的方式,可能会为人们习惯性接受,也很可能是人们谈话中所禁忌的。因此,对于所学语言的文化习俗和人们的价值观念的了解,会有利于达到交流目的。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注重目标语言的社会习俗和价值观的文化,比如:在中国,在和人见面的时候,问候语往往是:“你去哪里呀?”“你吃饭了吗?”在谈话中,对于别人的实际年龄、婚姻状况,甚至工资收入都可以问。另外,中国人的自谦之词比较多,谦词是一种习惯性的礼貌表达方式,例如:当比人夸奖你文采好时,中国人往往会略带些自我批评地回答:“没有,都是些浅薄之词,不足挂齿。”这些在西方国家的文化习俗中,却截然相反,尤其是年龄和个人工资问题都属于个人隐私,是人们特别忌讳的话题。相对于中国人来讲,西方人还比较敢于自我表现。例如:当你夸她如何读优秀时,她会很愉快地接受你的赞美,并且很自然地说“谢谢。”这就是中西方价值观的区别所在。如果学习目标语言时,跨越了目标语言所在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会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所以,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加入相应的文化导入,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文化区别意识,会更有利于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完成。三 、如何巧妙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文化导入(一)通过对比,加深印象文化比较法是指学习者通过对母语的表达习惯和目标语言的对比,借此更加清楚两种语言的各种差异,并且培养自己能够跨越不同文化的差异,进行有效地学习的方法。例如:当教师在讲大学英语.精读第1册第5单元“A Miserable, Merry Christmas”,这一课时,可以采用这样的引入,可以先让学生讲一下自己所料的圣诞节习俗,然后老师再以幻灯片的形式打出西方国家的圣诞习俗,如:神奇的圣诞老人、精心布置的圣诞树、圣诞卡片、悬挂床头的长筒袜、圣诞大餐以及平安夜等等,让学生既全面了解西方的圣诞习俗,又能和自己的过节方式结合,提高兴趣。然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说一说,中国人过圣诞节的方式,并且分析比较西方圣诞节和中国传统的春节的异同,并尝试总结一下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的结果。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同学们会畅所欲言,积极回答,从而在无形中加深了对圣诞节的理解。(二)讨论探究法在目标语言的学习中,应用讨论法能有效地发挥文化导入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法是指让学生通过母语和目标文化的对比,并且归纳文化差异的表现内容,两进行深度的思考。通过分析目标语言的表达特点,更加清楚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比如说: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以问题引入,让同学们讨论:“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target language culture?” “Whats your opinon abou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mother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Whats the outstanding feature of the target language?”教师通过大量相关联的提问,能够提高学生们分析会和探索语言的文化的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选用一些跟文化相关的主题,如 “Examining stereotype” , “Culturalidentity”, “ Cultural shock”, “ Proverbial value”等并运用 “ Just a cultural minute 或者 Real interview的形式展开讨论。这不仅能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钟展示自己,还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目标语言的学习和运用。(三)问题融合,激励探索在大学英语的实际课堂中,融合法也是通用的一种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事先备好的语言材料与目标语言的文化相结合,语言材料如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辅助目标语言的文化习俗、词语典故和历史事实等。例如, 大学英语.精读 第2册第4单元“My First Job”这一课的学习时,老师就可以采取融合法的教学方法,课前理解并分析该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是关于西方求职面试的各种方式。在正式讲解课文之前,老师可以以问题的形式进行铺垫,例如:What do you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 ?让学生们积极回答,然后老师继续问:What will a person do in order to get a job?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能力,通过课文中的句子进行回答。如:(1)I saw advertised in local newspaper a teaching post(2 ) I applied, fearing as I did so (3 ) a letter arrived, asking me to go to Croydon for an interview.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同时,不知不觉加深了对课文内容及课文结构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增长些对求职知识的了解,如:可以通电子邮件的方式,或者可以去期刊报纸上去寻找就业渠道。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积极地参与全课堂,还能加深对课堂内容的学习印象,更重要的是还能提高教师课堂的授课效率。(四)情景模拟法模拟法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具体操作是由教师先创情景,然后组织学生分角色应用英语进行表达,以还原语言日常应用的具体场景,加深对所学内容以及文化习俗的掌握。这一方法,要求学生多所学内容充分掌握。所以,教师通过这一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点的掌握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自信心。三、结语综上所述,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学习与文化学习更是紧密相连的,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更具有很大的教学价值。它不仅有助于大学生们学到更多的他族文化的知识,帮他们更好地理解目标语言的文化内涵,更有助于提高他们学习外语的能力和水平。参考文献1余丽华文化导人在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J中国英语教学,2004“)t1251262高建红大学英语教学语言背景导人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5,19(2)t141-33朗文当代英语词典M(最新修订版)北京朗文出版公司·世界圉书出版公司19934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杜,20025秦晓晴文秋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口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51586翟泉傻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M上海:复且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