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岗位需要下高校体育课程引入快乐体育研究 不明.docx
-
资源ID:65730637
资源大小:19.75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职业岗位需要下高校体育课程引入快乐体育研究 不明.docx
摘要: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引入快乐体育的理念,并在快乐体育的理念下审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快乐体育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相辅相成,是解决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有效途径。快乐体育有助于转变教学思想观念,有助于进一步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新体系和课程评价体系,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关键词:课程改革 快乐理念 高校体育,职业岗位0前言高校体育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关系到高校体育的效果,因此要把握住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指导思想和课程内容,坚持健康第一,树立快乐体育的观念,加快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1解读快乐体育快乐体育是指学生在心境自然、开朗的环境下,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达到自觉而快乐地进行体育锻炼,同时也是从终身体育和个人发展需要出发,从感情入手,对学生进行的健全人格教育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快乐的参与学习,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快乐体育就是健康的体育运动、阳光的体育运动。快乐体育是一种理念,是使学生形成比较稳定的参与体育运动的世界观,是体育教育的目的和手段、内容和方法的主体,具有一般导向功能,在体育教育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快乐体育运动是按照教育和体育的规律与特点,针对学生的成长发育、生理、心理、文化科学知识等的不同层次,按照统一的规范、内容、标准、要求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运动,关注一切学生的体质健康,而非体育特长生或爱好者的体质健康,关注学生健身的整个过程而非健身的最终结果,契合了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育改革之路。有助于目前独生子女克服孤僻、自私、自傲、冷漠、脆弱等不足,体现了体育教育的针对性,符合当前教育的现实需要。2高校推行快乐体育的必要性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备受关注,近几年,大学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而大学体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对体育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如推行选项课、公选课、注重理论教学,成立专项体育俱乐部,实施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等,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在减少,超胖学生的比例在迅速增加,大学生的视力不良率高达83%。在这种背景下,快乐体育可以有效地改善学生的运动方式,它为学校体育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和创新理顺了思路,指明了方向。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每一位家长的迫切愿望,也是素质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更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1。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素质和精神面貌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健康素质和精神面貌,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需要。快乐体育的实施不仅能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的意志品质。所以开展快乐体育是当务之急,是非常必要的。3快乐体育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关系3.1快乐体育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快乐体育和高校体育课程都是把“健康第一”作为共同的指导思想,并且达到一个共同的理念,即“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两者的培养目标、实施对象和途径、实施手段和活动项目上都具有相同点。从培养目标上分析两者基本一致,目标是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实施对象、途径、要求和项目基本上是不谋而合,两者的本质目标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所以实施的对象是学生;实施途径都是依托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间操、课余体育训练和各种体育竞赛等;关于实施要求都是积极地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政策要求展开,要保证课时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要广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要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器材,要保证体育安全,等等。快乐体育的开展离不开体育课程内容的教学,而体育课程内容的质量又影响着快乐体育的开展。二者的工作开展是相互促进的,是“合二为一”的。3.2快乐体育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优势互补快乐体育运动虽然不等于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但是两者并不矛盾。两者工作的开展应该体现出各自的优势,做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快乐体育运动是体育课的延续,有利于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开展快乐体育运动,就要与体育课程的教学相结合,在立足上好体育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才能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运动。只有在课堂教学上使学生体验了运动的乐趣,才能大大提高学生课外活动的积极性。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就是要重视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自制能力,从学生对健康的实际需要出发,精选和丰富课程内容,注重各个课程内容的联系,找出适合大学生的体育课程。快乐体育运动可以弥补体育课课时少、课堂运动负荷不够等缺陷。学生在体育课上系统地学习运动技术,培养运动技能,我们可以把体育课归纳为“学”,而快乐体育则体现了 “用”,利用课余时间,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身体锻炼,达到“学与用”的有机结合,以共同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快乐体育具有多元性,在家庭、学校、社区形成“三位一体”,场地、器械比较充足,开展的体育项目比较多样2。这样快乐体育弥补了学校体育课的缺陷,促进了学生的对体育的兴趣,逐渐地养成“健康第一、快乐运动”的习惯。3.3快乐体育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互为目的和手段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是实现快乐体育的手段。快乐体育的实现需要学校、政府、社会团体、家庭以及其他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学校体育无疑是实现快乐体育的关键所在,只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让学生体验了运动的乐趣,才能让他们树立终生体育的意识。家庭在快乐体育中也担负着重要责任。父母的健康观、体育理念、锻炼习惯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政府和其他社会各界在经费投入和宣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快乐体育目的的实现离不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因此,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是快乐体育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障。 从某种意义上说,快乐体育又是实现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前提和手段。学生体质下降,锻炼的人数减少,超胖学生的人数增加等说明了青少年体质在下滑。这也正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亟待解决的问题。新世纪开始的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直面这一难题,并一直在苦苦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但青少年体质的下滑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体育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但学校体育应该在增强学生体质中担负起自己的重任。面对这一重任,快乐体育运动理念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指明了方向,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快乐体育的实施是解决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一种有效途径。4快乐体育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启示 4.1明确体育培养新目标,加快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最终目的让高校体育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引领下,通过快乐体育来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和谐健康发展,改变过去以项目为教学目标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高校要加快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摒弃过去旧体育“重竞技能力,轻健康指导”的教学观念,确定“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新体育观。高校体育在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健康人才方面有了明确的方向。4.2加快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新体系和课程评价体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十分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指导下,建构新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首先要更新调整竞技项目的课程内容,逐渐改革纯竞技式的、成人化的运动项目的教学,选择体育课教学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获得体育能力的长期效果和短期效果。其次,要增加实用且健身的民族传统体育、现代生活体育、娱乐体育和乡土体育内容,选择体育课教学内容要体现出兴趣性和实用性。再次,要更新和充实体育课理论内容,选择的内容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的心理需求。最后,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快乐体育理念反对机械的模式化课堂教学,提出了快乐体育课,提出了校内活动、社会实践、自我体验和自我发展的多种课程实施途径,一般以课外活动小组、运动俱乐部、社会体育团体、家庭和社区体育等形式出现,在完成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其独立完善的人格、发展其个性和能力方面将起到特殊的作用。以前的体育课程评价内容单一、方法单调,存在很多弊端。新时期体育课程改革应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应建立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即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学习态度、个性品质、合作关系、发展潜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为目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以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方式。在评价的方法上既注重终结性评价,也注重过程性评价,即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的自评和互评3。在评价的内容上既包括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又注重对学生态度和心理行为的评价。总之,应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顺应以人为本、以素质为中心的快乐体育理念的要求,使青少年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4.3以快乐体育为前提,课程改革与创新要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学校体育在倡导快乐和张扬个性,照顾兴趣和爱好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忽视学生体能锻炼和吃苦耐劳等意志品质方面培养的倾向,结果导致学生体能素质下降,肥胖比例增加。因此,对学生体质健康担负重要使命的学校体育,在进一步加大体育课程改革力度,注重学生兴趣、爱好娱乐、人文教化、终身体育和掌握运动技术等目标教育的同时应大力强调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在课程内容安排上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重视选择具有一定运动负荷,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以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增强体能,从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把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的练习课时数编入教学大纲中,并在体育课中进行测试,测试成绩计入学生学期体育成绩和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以促进学生体质的全面发展。体育理论教育应突出对学生终身受益的体育科学知识的传授。吸收国内外最新的健身理论,不断充实教材内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体育健身的最新知识,并结合现代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讲理论课,力求突出实效性、针对性、指导性和长远性,让学生认识到参与体育运动已不再是一种单纯增强体质的手段,而是为身心健康、延长生命、获得快乐、提高生活质量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活动4。4.4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改革与创新要结合地方体育特色体育也是一种文化。学校作为传播文化的主要阵地,对传播我国优秀的体育文化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国地缘广阔,各地区都有自己鲜明的地方体育文化资源,这些都是我们在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中能够纳入到我们课程内容的好素材。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十条指出: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汲取世界优秀文化体育,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因此,高校在体育课程建设时应该重视对当地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发掘与整理,在保持其“本真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传承并有所创新与发展,使这种当地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地方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走进课堂,不仅可以丰富学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教学内容,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与掌握,对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和实现快乐体育的目的有着积极 的促进作用,也为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做出了贡献。5结语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作。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改革与创新应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为前提,找出适合当代大学生的体育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大学生的身体、心理等方面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参考文献:1黄健武.体育课程改革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22谢静月.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整体改革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73李召明.浅析高校体育课程改革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1.64姜志明,朱伟,索海洋,王军涛.问题与思考: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未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