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信息化建设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doc
护理信息化建设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护理信息化建设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护理信息化建设特点以及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分析我市的10所医院230名妇产科护理人员调研问卷的问卷调研结果,判定护理信息化建设的认可率为96.09%。结论:护理信息化建设在妇产科护理中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提升妇产科护理工作质量。关键词:护理信息化建设;妇产科护理;临床实践 想要完成妇产科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具有很强的工作专业性以及临床实践能力。分析分析疾病症状表现以及发病病因,确定治疗方式,了解护理工作进行期间的注意事项。很多妇产科护理工作在进行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具有果断的判断能力以及良好的护理操作能力。很多护理知识内容和护理操作技巧需要护理人员通过实践进行掌握。而护理信息化建设,为妇产科护理工作的进行提供了契机,可以更高质量地完成对妇产科护理工作任务。护理信息化建设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广泛,例如病历图像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妇产科护理的信息化教学以及妇产科护理的信息化管理。应用信息资源解决了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下文对具体的信息化应用方式进行论述。1. 信息化在妇产科护理应用妇产科护理内容复杂,通过信息化资源的应用,可以将妇产科护理内容进行整合,将护理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一方面完成对患者病历资料的收集,另外也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数据库搜索文献资料。对病例图像进行真实的判断,制定精准的护理计划。近年来,医疗事业大力发展,患者的医疗期待也随之升高。妇产科的患者敏感性强,护理工作进行期间需要保证护理的私密性。这需要护理人员掌握疾病知识,了解沟通技巧。1.1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护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可以让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的疾病知识,完成对护理工作操作模式的改革。应用信息数据,收集病例图像、音频材料。针对传统的妇产科护理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完成查缺补漏。建立护理信息数据库,将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内容进行记录,为护理工作管理提供充沛的资源保障,弥补护理工作中的不足,提升护理工作效果。护理人员对妇产科护理的临床问题进行分析,对护理问题进行假设,进而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典型问题也能利用信息化资源进行解决,加强护理人员对护理操作模式的认知,建立信息平台完成,信息的交流和共享。1.2优化培训路径护理的信息化也让妇产科护理的教学培训工作水平得到提升。为了保证妇产科护理管理水平,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教学培训。护理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了培训管理效果。它为妇产科护理提供了信息化的教学管理路径。使得教学内容更加深刻、教学问题也更为突出的表现。信息化教学环境变化性强,教学管理期间,护理人员可以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制定护理方案。完成对护理问题的循证。妇产科护理讲授课堂的讲授知识被很好的保存,网络课程给予妇产科护理人员更好的学习便利性。有效的调节了护理工作以及护理培训人员之间的时间冲突。护理的信息化建设为培训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培训人员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布置教学任务,护理人员也能在平台上进行问题交流和护理思考。通过收集数据、查阅资料、联合讨论方式确定妇产科护理中的难题,制定解决方案。护理信息化资源的合理应用,也让妇产科护理培训工作的培训路径变得更加丰富。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将妇产科的护理管理问题进行展示。构建妇产科护理培训模型,将护理知识以图片、PPT、音频、图像的方式进行展示,保证培训的连续性。这也使得抽象的护理工作概念变得更加清晰。妇产科的护理工作人员需要了解产妇的分娩过程、高危妊娠发现的原因及症状表现,对新生儿的急救方式进行分析。了解新的临床问题,巩固操作知识内容。而护理的信息化建设也使得妇产科护理工作培训拥有更多的资源保障。1.3降低护理纠纷事件(1) 建立隐私保护路径,妇产科护理进行期间,护理人员会窥探到病人的隐私。隐私泄露对患者和医院造成严重的影响,增加医疗纠纷事件出现的概率。护理的信息化建设增加了妇产科病人的隐私保护安全性,将妇产科病人的性生活状况、家庭婚姻状况录入病历系统,未经允许,其他人员难以获得妇产科病人的病患资料,这对妇产科病人的隐私进行了很好的保护。增加了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可靠性,尊重了妇产科病人,更好的完成了对她们的信息保护。(2) 护理记录的规律性,妇产科护理工作人员工作期间,需要做好护理记录。包括妇产科病人的体征病情数据、临床数据、异常数据。由医疗人员制定医疗方案,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产妇的待产记录、产程图是妇产科的重要记录,保证记录的规律性,更便于医生进行决策。以高龄产妇为例,高龄产妇在待产期间具有很高的分娩风险性,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对产妇信息数据的记录,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期间需要监测新生儿的胎心率,如发现胎心率缓慢,就需要产妇进行吸氧,避免新生儿窒息状况出现,但是记录的疏忽会影响整个操作过程。护理的信息化建设护理记录变得更有规律,便于医生的查询,也为患者提供更加可靠的护理条件。1.4妇产科护理人员对护理操作风险进行预测提升妇产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护理工作属于一项重要的服务类工作,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准和个人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具备专业的工作技能以后,妇产科护理人员才能更加高效的完成护理操作任务。妇产科患者的症状复杂,存在妊娠合并症以及产后并发症等疾病。护理人员想要更好的完成护理任务,就需要加大对产妇的护理观察力度,提升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操作技能。在发现病发症状以后,才能更好的对并发症状进行控制,避免错过最佳的处理时机。以妇产科护理中的分娩护理为例,产妇的分娩和胎儿的尺寸存在很大的关联,胎儿的尺寸过大会使得会阴发生撕裂状况。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信息或资源对护理分娩问题进行预测,有预见性的预测护理风险因素,减少纠纷事件出现的概率。1.5掌握患者信息 护理工作进行期间,护理人员可以更为精准的掌握病人信息,了解病人的心理、家庭、性格、孕育知识的了解状况。结合对产妇信息的掌握建立针对性强的护理工作路径。保证分娩顺畅,让胎儿健康、产妇安全是每一个妇产科室的工作愿景。掌握患者信息才能将这一工作顺利完成。对产妇各个阶段的信息进行记录,出现异常状况后也能制定紧急方案,完成对产妇的救治。2. 结果将护理信息化建设应用在妇产科管理工作当中的必要性进行问卷调研,将我市10所医院230名妇产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所有问卷均被完全回收。其中221名护理人员认为护理信息化建设对妇产科护理工作有着极高对应用价值,人数占96.09%。3. 讨论妇产科护理是一门专业性强的学科,护理知识内容复杂,操作注意事项很多。为了保证妇产科护理工作的整体水平,需要做好护理培训管理工作。分析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有针对性的建立妇产科护理管理方案。护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妇产科护理服务质量,对产妇的分娩信息进行记录,对产妇异常及时反馈,保证产妇的安全性和胎儿的健康。信息化的应用也让护理模式的操作可行性更高,规范的护理流程以及科学的护理路径是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完善方向。信息化建设为妇产科护理工作提供良好支持。参考文献:1付文君, 张连琴, 赵珂,等. 产科病房信息化一级护理质量控制系统的应用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 23(11).2廖碧珍.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慕课建设探讨J.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5(12):1192-1195.3吴迎华, 海新霞, 郑豫珍. 信息化建设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及体会J. 中国数字医学, 2014, 9(7):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