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人物形象论.doc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论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其中塑造的的很多人物到现在都耳熟能详。全文全面的描绘出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历史场景。刻画出了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他们的身上,显现出了在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下人们的“忠”、“义”、“智”等形象,生动的再现了三国时期各种人物的形象及心理,更还有描述出当时女性生存的艰难,令如今的人们得以知晓当时人们的忠义观。使得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得以体现,能够永久的流传。关键词:三国演义、形象、忠、义引言:东汉末年,群雄并立,各大诸侯割据一方。东汉王朝岌岌可危。在这乱世之中,涌现出了一批批身怀报国之心的文臣武将。他们身上都有着各自鲜明的形象特征,有抱着与汉室共存亡的忠臣、有身具游侠气息与知恩图报的义士,还有胸藏韬略、宇藏万机的智者,更有鲜明的女性形象,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组成了三国时期的人物关系网,将三国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一、忠封建社会时期,忠”是其最重要的伦理道德规范之一。而在三国演义中,对于“忠”这个问题,表现出了其自身所有的复杂性与包容性。在三国演义所塑造的400多人物形象中,“忠”这个形象在许多人物身上都有所体现。但有在每个人身上有着不同的“忠”的表达。三国演义所表现得“忠”,首先便是对气数已尽的东汉王朝的愚忠。其愚忠的表现,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便是三国演义的主旨思想尊刘贬曹。在罗贯中先生眼中,东汉王朝虽然已经油尽灯枯,气数已尽。但是在他内心深处,他还是希望有有识之士能够逆天改命,让东汉王朝重新回到巅峰时期。而这有能力的人,只能是有东汉王朝血脉的刘姓之人刘皇叔刘备。所以虽然曹操功盖千古,一统北方,成为三国鼎立中最强大的一方,但因为他是异性之人,所以曹操便成了罗贯中主要的贬斥对象。第二则主要是表现了一些在东汉王朝即将崩塌之际依然甘愿与其共存亡的所谓的“忠臣义士”。其中着重描写了王允。王允在三国演义中是最早出场的人物之一。他对东汉王朝真的是忠心耿耿,在董卓掌权之际,他利用吕布与貂婵之间的恋情,秘密召见吕布,随即策反吕布,于未央宫侧门处成功斩杀了董卓。而在李傕、郭汜叛乱杀到洛阳城下之时,为了保护年少的皇帝,王允自堕于城墙之下,用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他对东汉王朝挡的忠心。但王允自始至终也不知道,东汉王朝的衰亡并不是因为十常侍作乱,也不是因为何进、董卓专权所导致的,而是因为封建统治者无情的剥削,才导致爆发了黄巾起义。另外的典型代表还有荀彧,荀彧虽然是曹操的谋臣,但却一直以汉室臣子自居,所以曹操自称魏王的典礼,荀彧并没有去参加。后来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就是因为荀彧一直心存汉室,没有真正的归心于自己。所以逼迫荀彧服毒自尽。但据三国志记载,荀彧确实有过劝导曹操进爵国公的做法,“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或疾留寿春,以忧毙,时年五十。”1 但曹操并没有要杀了荀彧的意思。荀彧是因自己太过忧心而病故的。所以由此可见罗贯中宣扬封建愚忠的思想。第三还有公认的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他在罗贯中的笔下也具有着愚忠的思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诗圣“杜甫”的蜀相完完全全的表现了诸葛亮对于刘备的忠心。从刘备为关羽、张飞复仇起兵攻打孙吴开始,诸葛亮已经开始露出愚忠的表现。他知道,若是孙刘反目,只会让曹操渔人得利,蜀汉复兴本就希望渺茫,若是孙刘再反目成仇,那就基本没有希望了。但是,刘备当时已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失去理智,诸葛亮苦劝不成,知道天命不可违,他当时已经对蜀汉充满了失望。按照一个聪明人的头脑,在那种情况下,主公已经对其充满不满,作为谋臣,大多数都会弃之而去。但诸葛亮没有,他还是忠于刘备,并亲自起草了讨伐孙权的文书。结果大家也知道,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蜀军大败,蜀汉自此一蹶不振。同样在后主时期,面对昏庸无能的刘禅,他为了遵循自己与刘备之间诺言,还是选择忠于蜀汉,忠于刘禅,六出祁山,将一生投入到北伐大业中去,最终病逝于五丈原,为自己的一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留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3的美名。其次,三国演义之中表现得“忠”还有其他层面的含义。其中描述的最多的就是谋臣武将对于其所投靠的政治集团首脑的忠。在当时的时代理念下,一个人一旦选定了某一集团,就必须忠于该集团,否则就会受到别人的谴责。典韦在曹操被张绣背叛后,用生命掩护曹操逃走,许褚一直在曹操身边担任护卫的角色,任劳任怨。他们都是在曹操的提拔之下才得以出人头地,所以他们忠于曹操,忠于自己的选择,为曹操一统天下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孙吴的壮大也离不开周瑜、鲁肃等文人武将的尽心尽力。诸葛亮与诸葛瑾兄弟二人,因为他们所选择的政治集团不同,所以即使他们是亲兄弟,在政治利益面前,他们也都各为其主出谋划策,为自己所在的政治集团谋取利益。当刘备为关羽、张飞复仇攻打孙吴之时,诸葛瑾自告奋勇,前往刘备营中求和,孙权也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信任,“孤与子瑜,有生死不易之盟;孤不负子瑜,子瑜亦不负孤。昔子瑜在柴桑时,孔明来吴,孤欲使子瑜留之。子瑜曰:弟已事玄德,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其言足贯神明,今日岂肯降蜀乎?”4 而并没有因为诸葛瑾与诸葛亮的关系而有一丝一毫的怀疑。最后还有刘关张兄弟三人之间的兄弟情义所产生的忠义。他们三人之间的忠又与上述所表现得忠有所区别。他们三人原本互不相识,但因为“桃园三结义”成为了异性兄弟。因义生忠,而三人又忠于彼此之间的兄弟情义。所以关羽在被困无奈降于曹操之际,也是“降汉不降曹”,并与曹操约定三事,一旦得知刘备消息,就会立刻离开,哪怕曹操对关羽各种优待,也改变不了关羽对刘备的忠心,由此衍生出了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故事。而刘备在关羽被孙吴所杀,张飞被害后凶手又投奔孙权而举兵伐吴,无一不在表现兄弟三人之间的忠义。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臣忠于君,君亦忠于臣的关系,而并不是单纯的臣子对君主之间的忠。但无论是许褚、典韦对于曹操的忠,亦或是关羽、张飞与刘备的兄弟情义之忠,还有周瑜、鲁肃对于孙吴集团的忠,都是作者所提倡的。三国演义正是因为具有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愚忠,对自主选择的政治集团的效忠以及刘关张三人之间的关于兄弟情之间的的义忠,所以他才表现出了其独有的包容性与复杂性。义“义”贯穿了三国演义整本书的始末。是三国演义这本书的主要思想。所以,三国演义中还塑造了许多具有江湖义气的人物形象。我们以关羽为例,来形象的探讨一下三国演义中对于“义”的描写。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5,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就已经拉开了三国演义关于“义”的描写。而在许许多多的人物中,关羽身上的“义气”最重,也是全文中最重“义”的人物。清末毛宗岗点评三国演义中有“三绝”,其中关羽就被冠以“义绝”的称号。可以说,关羽的一生,与“义”密不可分!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刻画刘关张三兄弟之间的兄弟之情。其中对关羽义气的描写更是入木三分。这也导致在后人看来,三国演义中关羽个人的义气之深重。鲁迅先生曾言:“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欲显刘备之宽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6关羽的出场就已经与“义”相结合。与刘备、张飞第一次见面,关羽介绍自己之时曾言:“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这足见关羽是一个正义感很强的江湖人士。他看不惯世间的不平,在其羽翼未丰之时,就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具有江湖人士的侠义之气。曹操在征徐州之时,将关羽困在了下邳。当时,刘备、张飞已被曹军冲散,只剩下关羽一个人困兽犹斗。关羽初始的想法是为在走投无路之际杀身成仁,以身报国,但是曹操对关羽的神勇赞叹不已,有意将关羽纳入帐下,于是,在张辽的劝说下,关羽与曹操达成了“约法三章”。其一,只降汉帝,不降曹操;其二,与刘备俸禄,不得骚扰二位夫人;其三,若得知刘备消息,千里万里,便当辞去。这三约更是将关羽的“义”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一条表现出了关羽的忠义无论如何,只降汉帝,以汉朝的子民自居,与曹操无关,第二条更是在长兄刘备不在的前提下,尽力照顾好长兄的夫人;第三条在得知长兄消息的情况下,不论多远,也要立刻前往,这形象的表现出了关羽对于兄弟之间情义的重视。正是因为有了这三约,罗贯中才能在后续的章节里描绘出关羽对于“义”之坚守,正是因为有了这三约,才有了后续将关羽之义弘扬光大的精彩情节,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三约,后人才能认定关羽为重情重义之男子汉,才有了毛宗岗先生认定的“义绝”,才有了“阵斩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等一系列三国演义中精彩的情节。在关羽身属曹营的时间段内,关羽依旧没有忘记自己与刘备、张飞之间的兄弟之情,他一直都很尊敬自己的二位嫂嫂,在刀斩颜良后,曹操夸其为“将军真神人也”,给予其极高的称赞,关羽也没有居功自傲,反而言及自己的义弟张飞,极其夸其武力,“于百万军中取敌方首级如同探囊取物一般”,曹操赐予关羽的锦衣玉袍,关羽着于衣底,表面依旧穿着旧袍。为了极力笼络关羽,曹操赐予关羽赤兔马,关羽大喜,但是关羽的喜却是若得知刘备消息,骑着赤兔马能够更早的见到刘备。这种种都足见关羽对于兄弟之情的珍视。就连枭雄曹操也禁不住叹言:“关云长真义士也!”还有一件更能表现关羽义气无双的事情,那就是“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了。在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八十三万大军溃败而逃之际,关羽奉命于华容道伏击曹操,在与曹操狭路相逢,曹军已无路可逃,几乎束手就擒之际,关羽听了曹操声泪俱下的陈词、看到曹军的惨状,想起当时曹操对自己的恩情,心生怜悯,违抗军令,放曹操归去。这放虎归山的行为,在战场上因私废公,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事情,要知道,关羽在临行前可是立下军令状的,若擒不回曹操,愿领军法,可以说是用性命在回报曹操的恩情了。有人会说,诸葛亮正是因为关羽会放曹操走,才让关羽去华容道伏击,因为当时三国鼎立的天下大势还未显现,北方的安定还离不开曹操,但是关羽不知道,他是冒着被杀的风险放走曹操的。所以后人才会赞叹关羽这种有恩报恩,为了偿还恩情不惜自身性命的侠义行为。所以,关羽的“义”涵盖了多重含义,其中既包括了自身的兄弟之义,自己内心的正义,以及对国家的忠义,正是这些义气全集中于关羽一人之身,才成就了关羽义薄云天的美名。蔡东藩在后汉演义中对关羽用这么一首诗来评价关羽:“赤胆忠心誓报刘,越江讨贼死方休;东吴不念东风惠,万古江潮咽恨流。”7同样,对于兄弟之间的义气,刘备张飞在这一方面做的也丝毫不差。“古城聚义”,张飞在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之后,误以为关羽已经投降了曹操,成了曹操的走狗,见面便直接挺枪直刺关羽,而在听完关羽的解释以后,心里还是深有怀疑,要让关羽杀了追兵以表其心。七对刘备的两位夫人坦言:“忠臣宁死不受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8可见在张飞心目中,忠义的地位不容动摇。另外,在关羽败走麦城,被孙吴所杀之后,张飞的悲伤与愤怒都被作者刻画的入木三分。打骂兵士,终日买醉,最终浑浑噩噩,于睡梦之中被刺杀。一代英雄就此落幕。而刘备更是不听劝阻,举蜀国之力,讨伐孙吴,意在替两位义弟报仇雪恨。最终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蜀国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实力,自此走向了衰亡。这些都足以说明在作者眼中对于“义”的看重。三国演义中“义”作为重要的行为准则,也对三国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智在中国古代战争中,对战争影响最大的不是其军事实力的强弱,而是双方统帅者与谋士之间的智慧对抗。我国古代文化推尚智慧,在战争中“以少胜多”的例子比比皆是。孙子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之上者也。”9在三国演义中,诸侯割据,群雄并起,罗贯中刻画了一系列拥有者超人智慧的谋士来表现其对智慧的看重。三国之中,魏国的实力最强,究其缘由,无怪乎得益于曹操。曹操不仅具有雄才大略,拥有着独特的个人魅力,而且他是一个拥有着聪明智慧的掌权者。他最大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它能够识人分明、唯才是举。首先,在他眼里,不论来投的人出身如何,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可以在曹操那里谋得一官半职。像郭嘉、程昱、荀攸等就是这样成为曹操手下谋士的。另外曹操也善于发现人才,比如他拔于禁、乐进于行伍之间;而在刘备被吕布打败无奈投奔自己之后,却称刘备为当世英雄,进而演化出“煮酒论英雄”10的佳话。还有曹操对从敌对阵营里的人才也是非常看重的,他手下的很多将才都是从敌对阵营里投靠或者招降过来的,比如贾诩,以前是张绣一方的,后来随张绣一起投靠曹操,成了曹操前期的五大谋士之一;再比如文武双全的张辽,以前是吕布手下的一员猛将,后来也被曹操吸收进自己阵营里,成为曹操手下“五子良将”之一;而不得不说的就是曾经在袁绍手下干事的陈琳,在一篇檄文里将曹操和他的祖宗十八代都骂了个遍,而曹操知道他有才,所以在打败袁绍后并没有杀他,而是收为己用。其次,曹操也具有宽厚的一面。官渡之战,他打败袁绍之后,搜出了不少手下官员与袁绍的私信,但他不但没有杀掉那些人,反而当众烧掉了那些书信,从而使手下一大批人幸免于难,更加坚定地拥护曹操。最后,曹操用兵律法严明,讲究法制,当自己的座驾受惊踩踏百姓麦田之后,他也能做出“割发代首”的举动。正是因为曹操的智慧,他明晓人才对于战争的重要性,他对于人才无比的看重与礼贤下士,得到了众多的文人谋士的争相投奔。所以曹操才得已成为三国之中实力最强的一方。在其帐下,谋臣武将的比例也是孙刘远远无法比拟的。而在蜀国,撑起蜀国半壁江山的不是刘备,也不是关羽、张飞等一干勇猛的武将,而是在罗贯中笔下足智多谋,拥有着超乎于常人智慧的诸葛亮,作为三国演义中着墨最多的人物形象,罗贯中将其塑造成了一个完美的人物。“卧龙凤雏,二者得一者可安天下”,11这是三国名士司马徽对诸葛亮的赞美之词。而在奇才并出的三国时期,这句话的含金量可想而知。这也是对诸葛亮的智慧极端的赞美。诸葛亮的“智”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呢?其一: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就自比于管仲、乐毅,虽然栖身在草野,但却对天下大势了然于胸。所以才能在刘备三顾茅庐时,讲出具有雄才大略、震烁古今的“隆中对”来。其二:当时天下群雄并起,而诸葛亮却偏偏选中了没什么势力的刘备作为主公,在他的心里,谁是名主,谁是奸臣,谁是枭雄,谁是豪杰,他心中早有定论。其三:在三国持续不断的战争中,刘备从一个势力微小的小人物,逐渐发展成为后来三国鼎立之中的一国。在这其中,诸葛亮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智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当时曹魏势大,曹操统一全国的野心昭然于众诸侯心中,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诸葛亮力主刘备联吴抗曹,于赤壁一战,大败曹操,为后来三国鼎立的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以及后来曹操败退时对曹操的伏击,无一不显现出诸葛亮超人的智慧。其四:诸葛亮一生之中有很多对手,从曹操时期的荀彧、程昱至曹丕、曹睿时期的司马懿;从吴国前期的周瑜、鲁肃至吴国后期的吕蒙、陆逊,每一位都是当时享誉盛名的谋士。而诸葛亮在与他们的交锋中,没有一次落于下风,这当然有作为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夸大,但另一方面,也是从侧面反衬出了诸葛亮的聪慧之处。其五:一个人聪慧与否,也有一部分原因表现在其文学方面的造诣方面。诸葛亮在蜀汉后期,六出祁山,北伐曹魏,而其在临行前向后主刘禅辞行的文章,更是千古留名。“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12这充分表达了陆游对诸葛亮的肯定,诸葛亮的“智”可见一般。另外,还有许多事迹在表现着诸葛亮的“智”。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舌战群儒、“孔明借东风”、三气周瑜、空城计、七擒孟获、木牛流马、八阵图等等例子举不胜举,诸葛亮古今第一智者的名号就此确立。刘备可以从一个没什么势力的小诸侯成长为后来的三国鼎立中的一国,诸葛亮的智慧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清末毛宗岗在读了三国演义后,对书中的“三绝”是赞不绝口。而诸葛亮就被冠以“智绝”的名号,被认为是“古今贤相中第一奇人”,这充分说明了诸葛亮的“智”以及他独特的个人魅力。蜀国拥有者智慧近乎于妖的诸葛亮,而在孙吴,也有着诸葛亮的一生之敌周瑜。在三国演义之中,周瑜可以说是少数能与诸葛亮在智慧、谋略方面一较高下的人物。直到现在,也有不少人将他们俩相提并论,并称为“一时瑜亮”。周瑜在年少之际就表现出了他的聪慧。周瑜的家族处于江淮一带。在周瑜还很年轻的时候,袁术在江淮一带很有势力,所以周氏家族不免要与袁术有所交融。而袁术听闻周瑜乃是“江淮之杰”,于是向让其作为自己的将领,但是周瑜觉得袁术不会有所成就,所以没有答应袁术。后来袁术率先称帝,遗笑于各路诸侯,被曹操所剿杀,也证明了周瑜识人的正确性。另外,周瑜与曹操一样,在国家大事方面,永远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这也是智慧的体现。周瑜担任的吴国大都督职位,无人不服,只因为周瑜为人宽宏大度,很少计较个人恩怨,将国家大事永远放在心中第一位,所以得到了很多将领的拥护。这其中不得不说的就是周瑜与程普的恩怨了。程普也是东吴的将领,资历很高,他认为自己的才能在周瑜之上,但是官职却只能做到将领,无法成为统帅,所以一直对周瑜心有不服,处处与周瑜做对,欺辱周瑜。但周瑜为了东吴的安定,处处忍让与程普,不与其计较。他知晓,如果自己与程普闹翻,只会让曹刘有机可乘。后来经过几次重大战役,程普对周瑜的才能心悦诚服,也被周瑜的宽宏大度所折服,其后来与人说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13。这充分说明了周瑜的冷静的头脑与宽宏的胸怀。在三国演义中,周瑜的智慧集中体现在了赤壁之战一役。在赤壁之战之前,曹操先后灭吕布,破张绣,败袁绍、袁术,定辽东,基本统一了整个北方,携胜势席卷天下,只需打败东吴,便可实现真正的大一统。但是在赤壁,曹操碰到了周瑜,在周瑜的精密部署下,利用蒋干施行的“反间计”、用黄盖实行的“苦肉计”、庞统所献的“连环计”,这一计连一计,环环相扣,都是周瑜在幕后直接操控,正因为这样,曹操八十三万大军溃败而逃,曹操自己也险些连自己也回不到许昌。这导致在后续的几年内,曹操都没有南下的实力,为东吴以及刘备发展自身的势力赢得了充分的时间。在这之后,“三国鼎立”的格局基本实现,曹操想要一统天下的梦想也宣告破灭。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尊刘贬曹是正统思想,罗贯中也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写完了三国演义。在罗贯中的笔下,诸葛亮的可以说是谋略滔天的存在,已经被神化了。但是,赤壁之战这样奠定了后世基础的重大战役,其统帅者却是周瑜,用计者也是周瑜,即使罗贯中强行加进去不少显示诸葛亮智谋的片段,但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周瑜。从战前的准备,整体的战役部署,战争的进行动态,都是周瑜一手操控的。由此可见,周瑜的智慧已经达到了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也无法抹杀的程度。“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14词圣苏东坡也被周瑜的智慧所折服,在生涯暮年,作了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用以来赞叹周瑜的智慧。四、三国女性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对于女性的描写少之又少,这主要是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男权至上论的影响。但在出场甚少的几个女性人物身上,也表现出了女性形象对于三国历史推动的影响。在三国演义里出场的女性人物,基本最后都以悲剧形象收尾。貂蝉是出场最早的女性人物,他帮助王允离间吕布与董卓的关系,并最终成功的利用吕布杀死了董卓。但这之后,她就基本没有再出现过,消失于读者的眼线之中。民间对于貂蝉的结局有好几种说法,有随吕布自杀的说法,有成为曹操歌女的说法,还有被曹操送于关羽的说法,但无论是哪种说法,貂蝉的命运都是悲剧的。这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很大的关系。貂蝉的出场就是一场阴谋,为了离间吕布与董卓,当她成功了之后,这个人物形象也就没有在存在的必要了。她符合罗贯中的道德观,女性就是为了政治服务的,当她完成了或者失去了自身的使命后,她就该离开历史舞台。所以在罗贯中塑造貂蝉这个人物的时候,她就注定以悲剧形象收场。甄宓,在历史上是一个才女。她在九岁的时候就自己读书识字,为此她的哥哥很不解,问她相当女博士吗?甄宓回道:“听说古时候贤惠女子,都学习前人的经验,用来借鉴。不读书,拿什么借鉴呢?”相士刘良曾为其看相,直言:“此女贵不可言!”除此之外,甄宓还有过救助乡里的举动,并且在历史上,她还是一位很著名的孝女。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光辉女性形象,在罗贯中笔下,她的形象比之貂蝉还有所不如,她的一生所扮演的角色也就只有战利品了。罗贯中没有描写她动人的智慧与高尚的品德,其甚至都没有花费更多的笔墨去描写她,罗贯中对甄宓的态度可谓是不言而明了。可以说,唯一陪伴甄宓一生的也就只有她自身的美貌了。在三国演义里,甄宓唯一能被提及的也就是曹植为其所作的洛神赋了。她与貂蝉有所同,她们都是悲剧的人物形象,但她们也有所不同,貂蝉是为政治阴谋而服务,她则完全成为了战争的慰问品。三国演义中唯一一个有着自身个性的女性形象当属孙尚香了。从其出场开始,罗贯中就花费了一定的笔墨。作为孙权的妹妹,她有着一定的权力来主导自身。但她在关乎自己一生的婚姻大事面前,她还是只能屈从,任由周瑜与孙权摆布,下嫁给了年长自己三十二岁的刘备。后来孙刘反目,她又只能自己一个人抱着孩子,默默回到江东,此后再没有描写其的笔墨。这样一个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最后也逃不脱悲剧命运的束缚。这些女性都生动的表现了三国演义之中被扭曲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之下女性生存的艰辛,他们只能作为政治的工具,时代的附属品的悲惨命运值得现在的人们深思。参考文献:1、(清)李宝嘉著,三国志,智苑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2、杜甫著,杜甫诗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3、诸葛亮著,段熙仲 闻旭初编校,中华国学文库.诸葛亮集,中华书局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4、罗贯中著,三国演义,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5、罗贯中著,三国演义,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6、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7、蔡东藩著,蔡东藩说中国史:后汉演义,中国工人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8、罗贯中著,三国演义,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9、孙武著,汪京编著,孙子兵法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10、罗贯中著,三国演义,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11、罗贯中著,三国演义,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12、陆游著,杨义编著,宋诗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13、(清)李宝嘉著,三国志,智苑出版社,2007年3月第1版。14、苏轼著,曾枣庄主编,苏东坡词全编,四川文艺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