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忠言”不再“逆耳”——浅谈批评的艺术.docx
让“忠言”不再“逆耳” 浅谈批评的艺术摘要: 批评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然而"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只有将批评运用得当,才能既不伤害学生稚嫩的心灵,又不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让批评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尤其要注重结合学生的特点,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了在班级管理中与学生个别谈话中的批评策略,以期能以艺术化的批评教育方式让学生心悦诚服,幡然悔悟,不再是忠言逆耳,让学生茁壮成长。 关键词: 老师; 批评艺术; 原则; 方法目 录前言2一、避开“审问”,变批评为表扬3二、刚柔并济,化批评为激励4三、旁敲侧击,寓批评于幽默4四、等一等,忌雪上加霜5五、想一想,忌小题大做5结语6参考文献6前言 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误国。"言语得失,小则牵系做人难易,大则连及国家兴亡,非常重要。职业学院的学生还正处在青春期,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心理现象,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创新意识强烈,但情绪尚不够稳定。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犯错在所难免。面对职业学院这一群情绪两极性较为突出的学生,如何将批评运用得当,既不让学生稚嫩的心灵收到伤害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又能让批评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是我们每位职业学院的老师不得不思考面对的问题。在此,笔者就自己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个别谈话中的批评策略,略谈几点自己的浅显认识。 教师做的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丝毫马虎不得。大声责备学生,只会导致学生情绪消沉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即使错了,也往往不敢承认,甚至于与教师顶牛,这的批评毫无效果。有时责备的声音愈小, 学生愈会仔细听,激起心中的涟漪,效果也往往愈好。所以说批评学生是一门艺术,老师在批评教育学生的时候要采用恰当的语言艺术,才能达到忠言顺耳的教育效果。一、避开“审问”,变批评为表扬 传统教育下,教师习惯了师道尊严,总会以“审问”性的口气教训犯了错的学生,而学生也总是小心翼翼地回答,在紧张的一问一答中学生根本不能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也无法让学生心服口服。犯了错的学生,心理上已经是惴惴不安,班主任应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态,只有消除了学生的防备心理,才能知道学生心中的真实想法。有时候,恰当的变批评为表扬,比直截了当的批评方式更能奏效。有一次,班上的A 同学抄袭别人的作文被我发现,A 同学平时并不算调皮,对于这一次的抄袭也着实让我有点意外。为了找到原因,找他谈话时,我先出乎意料、平心静气地表扬了他:“首先,老师知道你要求进步,想以抄袭得到高分;其次,你有较强的鉴别能力,帮助老师又选出了一篇优秀的范文;最后,你做事很认真,不仅字迹工整,而且连抄袭都能抄的一字不差。”没有“审问”的口气,没有大声的呵斥,在略显幽默的氛围中一下子缓和了原本紧张谈话的气氛。他满脸通红,却又如释重负,不用我批评,他自己就主动承认了错误。自那次谈话后,A 同学再没有过抄袭的现象,每次作文都做到字迹工整,按时递交,虽然,他的作文不算优秀,但能看出,每一篇作文都是他自己认真写出来的。俗话说:“数生十过,不如赞生一长。”用良好平等的心态、恰当的“表扬”做到“曲径通幽巧达意”,在无形当中缓解了气氛,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减弱了学生的排斥性,这样的谈话才能收获预期的教育目的。二、刚柔并济,化批评为激励 俗话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以柔克刚、刚柔并济。”批评需要鞭策同时也需要鼓励。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师生眼中屡屡犯错的学生,如果一味地对其批评,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他们继续犯错、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比如自尊心强的学生则不适合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批评教育,否则会让学生更难以接受;比如自控力差的学生则更需要老师的反复唠叨和提醒。同时由于批评本身的特点,无论采取哪种批评方式,在达到一定效果的同时,都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被批评者或多或少会产生些消极情绪。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处理是否恰当。 作为班主任,如果能运用好“张弛之道”、“刚柔并济”,往往比一味地摆事实、讲道理更能事半功倍。例如班上的B 同学是位爱打群架、上课不遵守纪律、很难管理的男生,但我发现他篮球打得不错,爱讲义气。有一次在课间活动时,他和班上的其他几位男生为了抢篮球而争抢起来,导致其中一位男生不小心跌倒,受伤去了医务室。在场的几位同学纷纷到我这儿告状。在了解事情的原委后,我把B 同学和其他几位在场的同学一并请到办公室谈话。我对着其人几位同学说:“这次B 同学犯了错,但老师知道,他平时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在我把B 同学一段时间以来为集体出的力、为某些同学做的好事一一罗列出来的同时,这些同学纷纷表示了默许:“他很讲义气”、“他体育很好”、“他经常帮我整理体育器材”同学和老师的赞许让B 同学很是感动,还主动关心并询问起那位受伤的同学。我又婉转地指出他的不足,为他分析为什么其他同学会孤立他的原因,以鼓励他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努力。一番话,让B 同学看到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也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同时又保护了他的自尊心,让他不再强词夺理,不再破罐子破摔,只要能朝着好的方向去努力,自己也能变成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学生。三、旁敲侧击,寓批评于幽默 风趣的语言是化解伤害的“保护伞”,是批评方式的软着陆。幽默是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敲门砖,幽默语言可使如湖水班沉寂的师生关系被激起千层浪花,把安静的局面打破,避免了耳提面令造成的逆反心理,避免了批评导致的不良后果,也可有效化解尴尬氛围,使学生以更加乐观积极地态度接受班主任的教导。这样的婉言艺术可以笑声代替批评,以诙谐化解尴尬,耐人寻味的话语既能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令学生幡然醒悟,又能在旁敲侧击中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直言“攻击”的伤害。 比如班上的C 同学,每次看他的作业都头大,他总爱把字写得细细小小,看起来很费神,每次在作业批改时我都会写上对字体大小的要求,但总不见效。正好有一次他到办公室交作业本时,我就随口说了一句:“C 同学啊,你的字真该增增肥了,要不然,老师这近视眼镜就要换成放大镜了。”没想到,一席话让他噗嗤一声笑起来,他很爽快地回应道:“知道了,老师,我下次一定写大点。”更让我吃惊的是,我发现一段时间过后,C 同学的字真的有了很大的进步。幽默有着独特的语言魅力。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老师的批评他根本不屑一顾,不痛不痒,错误一犯再犯。寓批评于幽默,学生全然明白,更能收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说话有学问,批评也艺术。无痕的批评艺术,高明却不高深。新时代下的班主任,应该不断探讨和追求婉言的艺术,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掌握好批评的时机和火候,怀着“孺子可教”的信念,避免批评对学生造成的恶意中伤和赤裸裸的伤害,以有分寸的批评让学生感受到藏在严峻外表下深沉、炽热的爱,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四、等一等,忌雪上加霜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训斥和责骂一个对自己的错误已经认识的孩子,只能损坏他的自尊心,甚至使其悔改之意荡然无存。"有时候学生犯错,只是一时的疏忽而造成的,并不是有意而为之。有些上进心强的学生在犯错之后,常常懊悔不已,如果教师再批评他,则会让学生更痛苦,更自责。这时,如果教师对他所犯的错予以谅解,那么学生会感到教师对他的理解,以后他将会尽量做到谨言慎行。尤其是对那些做错了事,但事后主动认错的学生,教师不可再不依不饶地去教训他,否则就会失去民心,以后谁还原意来与你交心呢?这时不妨赞扬他敢于承认错误的勇气,并帮助他找出犯错的原因,并寻找改正的方法。所以在学生犯错的时候,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能谅解的尽量给予谅解。五、想一想,忌小题大做 老师批评学生要遵循就事论事的原则:一是对事不对人,当学生犯错时,主要是批评他这种错误的行为而不是某个学生,指出学生错在哪里,今后应该怎么做;二是不搞秋后算账,不要把以前和这次没有关系的错误拿到一起来讲,翻出过去的错误,否则只会让学生觉得你喜欢用老眼光看人,认为你是揭老底、算总账,认为批评不是为了改正而是为了整人。这样不仅不会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反而会适得其反。因而在批评学生时,尽量要做到"就一事论一事""就一个问题谈一个问题"。结语 总之,语言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老师要针对对象的思想、认识、态度、情感和个性等状况和特点,讲求语言的真实性、准确性、针对性、生动性、情感性,掌握好恰当的批评艺术,增强语言感染力。只有这样,老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才会让忠言不再逆耳, 能够让学生更乐于克服不良的行为,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使其积极向上, 茁壮成长。参考文献1古国滔. 让忠言不再逆耳浅谈班主任的批评艺术J. 中华少年,2016,01:236-237. 2方凤桃. 忠言也可不逆耳教师批评艺术例谈J. 当代教研论丛,2014,No.00303:106-107. 3凌希平. 让“忠言”不再“逆耳”浅谈班主任批评艺术J. 新课程(中),2015,No.32203:23. 4袁中星. 如何让忠言不再逆耳浅谈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的一般性原则J. 学周刊,2015,No.24202:17. 5赵淑琴. 让“忠言”不再“逆耳”浅议批评的艺术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No.1460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