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看儿童文学翻译 4.22.doc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Title: Skopostheorie in the English-Chinese of Childrens Literature题目:从目的论看儿童文学翻译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专 业 英 语 一、查阅中外文献资料目录,所查阅的中外文献资料不得少于8篇1吴艳晖.浅谈儿童文学翻译的策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10)2张道振.论儿童文学翻译思想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03)3姜海清.翻译学中的功能主义目的论J.社科纵横.2005(06)4徐德荣.儿童文学翻译刍议J.中国翻译.2004(06)5张锦兰.目的论与翻译方法J.中国科技翻译.2004(01)6吴可.中西隐喻文化及文学翻译的隐喻存在J.江西社会科学.2006(10)7朱娥.仿拟的修辞特色及翻译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8潘平亮.翻译目的论及其文本意识的弱化倾向J.上海翻译.2006(01)9周觉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述评J.求索.2006(01)10李娟.浅谈儿童文学的翻译J.晋中学院学报.2005(04)11潘艳红.目的论研究在中国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03)12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200413Baker,Mona.In Other Words: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200614Bassnett,Susan,&Lefevere,Andre.Constructing Cultures.201015Bolinger,Dwight,Sears,Donald A.Aspects of Language.2007 二、文献综述目的论(Skopstheorie)是德国功能翻译主义学派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是由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提出来的。目的论认为“目的决定手段”,即翻译策略的选择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不同的翻译目的可能会导致对同一文本的不同翻译。同一词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虽然概念相近,但内涵意义则不一定相同。译者在无法直译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意译,只有达到了翻译目的、满足了目的语读者需要的翻译才能称得上好的译文。这就打破了传统的“理想的翻译应该是目的语和原语在概念内容、语言形式对等”的观点。该理论主要有三大法则构成,即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目的原则即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其翻译目的,即“目的决定方法”,翻译目的决定翻译行为及合适的翻译方法。连贯性原则要求译文被读者所接受和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和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忠诚原则即原文与译文间存在语际连贯,也就是忠实原文。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y)是德国功能主义理论的核心,Skopos是希腊语,意为“目的”。在翻译领域中,“目的”包含三个层面: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目的,比如谋生;译文为在目标语环境中要达到交际效果的目的,如启发读者;使用特定翻译策略或程序的目的,如为体现原文结构而采用直译法等。然而目的论一般指的是第二个层面,Skopos这一术语通常用来指译文的目的(张道振),即译文在目标语文化中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是翻译目的论的核心部分。翻译目的论主要有三大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性法则及忠实性法则。目的法则是首要法则。诺德的书中曾指出雷斯和威密尔所说的:无论什么翻译,最高规则都是“目的准则”(姜海清)。根据这一准则,翻译行为由行为的目的决定,也就是“目的决定手段”。那么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和策略。“特定翻译任务的目的要求的可能是意译,可能是直译,也可能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其他策略,这都依翻译所服务的目的而定(吴可)。”连贯性法则指的是在目的语文化中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译文要有意义,即语内连贯,能让接受者理解。忠实性法则指的是译文与原文要保持语际连贯,在译文交际目的达成及译者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译文要忠实于原文。“篇际一致从属于篇内一致,篇际一致和篇内一致又都从属于目的准则(朱娥)。”这说明译文所要达到的目的成为翻译过程的主要标准,因此目的论更强调的是目标语,目标读者和目标语文化这三者,并且注重满足目标读者,实现目标语在目标语文化中与目标读者的和谐关系的达成。翻译目的论对我国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具有深远的影响。潘平亮指出,目的论既有规定性又有描述性的特点,对处理翻译问题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根据我国儿童文学界的划分,儿童文学主要是供6至12岁的儿童阅读欣赏(徐德荣)。6至12岁的儿童,抽象逻辑思维开始,但仍然带有具体形象性,对韵律和节奏依赖性程度仍然高。翻译目的论提倡将译文目标读者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在这一理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便是受众译文预期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周觉知)。”那么在儿童文学翻译中,译者就需要考虑目标读者儿童的背景知识及需求等。儿童文学翻译的目标读者是儿童,这是儿童文学翻译与其他翻译的最大不同之处。根据徐德荣,儿童文学翻译的特定交际环境是翻译文本与儿童读者构成了一个译者通过译作给儿童讲故事这样的语境。根据目的法则,儿童文学翻译在“讲故事”这样的语境中应该要达成让儿童听懂读懂故事并从中得到教育,获得娱乐的交际功能。要实现此功能,儿童文学翻译必须符合儿童的心理,年龄,性格,认知,审美特点。潘艳红强调“童趣的再现是儿童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在语言层面上,要具体做到选择适合儿童读者接受的词汇和表达,要求儿童文学翻译译者在遣词造句上选用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感,口语化的词汇和表达,提高译文的可接受性和趣味性,从而实现译者与儿童读者特殊的“讲故事”与“听故事”的交际功能。儿童文学形式以故事和对话情节居多,会出现大量动词。因此,英语动词的汉译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交际效果。因而研究探讨儿童文学翻译中的言说类动词汉译具有一定意义。优秀的儿童文学译作为儿童成长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激发儿童对文学的热爱及兴趣,是他们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今市场上儿童文学译本繁多,但是同时诸多译本令人大失所望。一是,由于当今的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得不到应有重视和认可,处于边缘化地位。目前为止尚未完整的理论体系用于专门指导儿童文学翻译。二是,儿童文学翻译有着其自身的特点,而从事儿童文学翻译的作者都是成年人,尽管他们都尽量贴近儿童的思维特征和理解水平在翻译的过程中,但是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其自身成年的认知水平的影响。Newmark和Peter认为,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是翻译目的论的三个重要部分,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指导符合读者期待的译文产生。这三个原则的关系是:目的原则是首要原则,忠实原则与连贯原则都服从于目的原则,同时忠实原则服从于连贯原则。如果翻译的目的要求改变原文功能,译文的标准就不再是保持与原文文本的语际间的连贯,如果翻译目的要求语际不连贯,则连贯规则就不再有效。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宏观上取决于翻译目的的要求。如果翻译目的要求译文再现原文的特点、风格,那么忠实规则与目的规则相一致,否则译者可以更多地发挥主观能动性。Baker和Mona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译文期待及译文的交际目的,在目的指导下进行翻译实践。翻译应当以目的语读者为导向,使原语在目的语情境和文化中,按目的语读者的期待方式发生作用,以使译文的遣词造句更准确、更有针对性。翻译目的主要可以分为三类:译者的基本目的、译文的交际目的、特定翻译策略需要达到的目的,这里通常指译文的交际目的。译者应从目的语读者的需求出发,确定翻译目的,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连贯原则。连贯原则要求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语内连贯是指译文必须能让读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中产生意义,应该与读者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交际习惯等相一致,因此译者要考虑到目的语读者对不同文化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翻译是信息传递的过程,原文本是信息提供者,译者依据目的原则进行语言加工并将信息提供给读者,这一过程中要遵循连贯原则,才能使读者更好地接受原文内容,从而实现信息传递的目的。3.忠实原则。忠实原则要求原文和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即忠实于原文,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取决于译文的目的和译者对译文的理解。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表达原文含义,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完成信息传递任务,但又反对逐字逐句对照,过于严格地按照原文进行翻译。翻译目的论下忠实原则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对等原则”,它提倡翻译效果优于原文,译者可根据原文进行模仿或创造,使原文的形式和功能符合目的语文化要求。通过翻译目的的引导和翻译连贯的约束,灵活的忠实于原文。学生签名: xxxxx 2010 年 3 月 20 日三、指导教师审阅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