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生活适应问题.doc
摘要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了解的20位农村随迁老人的走访调查与深度访谈,从而对随迁老人的城市适应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了农村随迁老人在城市适应中存在一些问题。以农村随迁老人的精神健康出发点,了解随迁老人在当下对城市生活的日常适应情况,从而探究随迁老人城市适应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随迁老人适应城市生活的影响因素,指出随迁老人能否加快适应城市生活,与个人、家庭、社会层面都息息相关;随迁老人自身要积极主动适应城市生活,子女要关注随迁老人的情感需求及精神关爱,社区吸纳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为随迁老人服务,挖掘社区资源,致力于帮助随迁老人适应并融入城市。同时可以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关系,提高社区人民的凝聚力。关键词:农村随迁老人;城市适应;社会工作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in-depth interview of 20 rural elderly people in daily lif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rban adaptation of the rural elderly,and finds out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urban adaptation of the rural elderly.Starting from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elderly moving with the countryside,this paper understands the daily adaptation of the elderly to the urban life at present,and then probes into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rban adaptation of the elderly with the reloca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adaptation of the elderly to the urban life,and points out that whether the elderly adapt to the urban life with the reloc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dividual,family and social level.The elderly should actively adapt to urban life,their childre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emotional needs and spiritual care of the elderly with the relocation,the community absorbs social workers to use the concept and method of social work to serve the elderly with the relocation,excavate community resources,and devote themselves to helping the elderly adapt to and integrate into the city.At the same time,it can enhance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and improve the cohesion of the people in the community.Key words:rural elderly;urban adaptation;social work目录摘要I一、绪论1(一)研究背景1(二)研究意义1(三)研究方法2(四)研究内容2(五)农村随迁老人相关理论概述21.社会支持理论22.优势视角理论23.继续社会化理论3二、随迁老人城市生活适应的调查情况3三、农村随迁老人城市适应的存在的问题4(一)生活的不适应以及心理压力41.新旧生活冲突42.内心孤独惆怅5(二)家庭成员添加,生活思想碰撞51.生活习惯52.教育理念5(三)缺少社会支持网络61.交往范围狭窄62.易被社区组织忽略6四、关于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社会融入的策略思考6(一)促进适应异乡生活,协助调整心理状态71.走进城市新生活72.疏散坏情绪,维护心理健康8(二)维护家庭和谐关系,促进和谐发展91.帮助家庭成员相互适应92.缓解代际矛盾9(三)重构社会支持网络,全面加强社区建设101.扩大交往范围,构建社会网络102.加强组织建设10五、结语与反思11附录13III一、绪论(一)研究背景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也带动了农村老年人随子女向城市的流动,一个特殊的群体出现了农村随迁老人。“随迁老人”也被称为“进城老人”,是指跟随子女来到城市并在城市生活的有农村户籍的老年人。农村随迁老人由于长期在农村生活,离开自己长期生活的环境,城市适应问题关系到个体晚年的幸福以及和谐社区的建设,随迁老人的城市适应问题值得关注。本研究认为随迁老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老年人,从农村来到城市,以前的邻居、朋友远离城市,在适应城市生活的过程中会面临困难,主要表现为精神上的孤独,有失落感,一些随迁老人甚至有不良的情绪,已往的研究对随迁老人的精神健康状况有一些涉及,但从随迁老人自我精神健康出发关注其城市适应的研究较少。(二)研究意义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社会适应问题涉及到许多层面、受许多因素影响,小到个人、家庭大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所以说对于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社会适应问题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第一,理论意义。首先,我选择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社会适应问题课题进行研究,是因为在目前看来,人们很少关注老年人群体的流动迁移等问题,把关注都放在青壮年、儿童领域,这就导致了人们缺乏对随迁老年人群体社会适应以及融入方面的理论研究。研究随迁老人这个课题,可以更加清楚的帮助我们去认识和了解随迁老人群体,充分的完善老年人社会化的理论体系,拓宽研究领域。第二,现实意义。在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人口的流动日益频繁、并且老龄化进程迅速向前推进的时代大背景下,家庭规模由大变小,少子家庭由少增多,许多农村随迁老人在这些主客观因素的互相作用下,不得不选择跟随子女,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城市生活。这就导致了农村随迁老人的数量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大城市里面农村随迁老人这一群体成为了让人们不容忽视的存在。然而社会对于此类老人群体的关注程度不够,相关保障工作也不能保证及时跟进,再加上农村语城市生活不一样的医疗成本,农村随迁老人对新的城市生活不适应问题是大范围存在的,农村随迁老人城市适应关乎到老年人自身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和睦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因此,我们要对农村随迁老人城的现状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对随迁老人的现状进行实际的分析,真正的对他们产生帮助,促使他们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并融入城市生活,增加老人们对适应新生活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让每一个老人都能够安享晚年。(三)研究方法使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半结构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各种期刊报纸以及互联网的搜索检索方式,查阅了有关社会工作、农村随迁老人、老年人城市生活以及老年人养老问题等相关的专家学者著作,并对这些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借鉴和相关思考,找到了自己的文章切入点,完成了整个文章的内容架构。运用调查法,在调查的过程中去了解随迁老人这一群体在实际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具体需求,来确定社会工作介入的方法和重点。选择半结构访谈法,在访谈过程中记录对随迁老人的问题以及老人的具体回答,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深入,能够系统的向社会工作介入随迁老人这一课题提供经验和实际的案例。(四)研究内容本文主要是对农村随迁老人的城市社会适应这一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完成基础架构,并结合在调查和访谈老人中的归纳总结,了解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社会适应的现状,梳理出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社会适应及融入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根据问题给出几点相应的策略思考,虫儿,加快推进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生活的适应进度,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确保随迁老人的身心健康。(五)农村随迁老人相关理论概述1.社会支持理论社会支持网络是指个人在与其他人的接触中获得社会的支持,这些支持使得个人可以维持本来的社会身份,并且能够获得外界对自我情绪的支持,对物质的援助以及对社会信息的获取。以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来看一个人所面临的环境越艰巨和困难,那么他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就越强大。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社会支持在日常实际生活中起着缓冲的作用。对于随迁老人来说,社会网络资源相当不充足,老人们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也没有。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帮助随迁老人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解决他们的文化适应性问题。2.优势视角理论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优势视角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运用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的观点思考案主问题时,并不是要刻意忽略其痛苦或是不足之处,而是期待以另一种角度出发,协助案主以另一种态度去思考自己的问题与改变的机会,使得问题对于案主或其他人较不具威胁性,当危险性降低时,案主与他人愿意解决问题的动机便会提高。社工要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发现农村随迁老人中的优势,提高老人的自信心,促使他们积极面对困难。3.继续社会化理论继续社会化是人们在经历了儿童期、青少年期的社会化后继续进行的社会化过程。继续社会化是一个人全部社会化历程的一部分。人们经过儿童期、青少年期社会化,只是进入社会的开始,其社会化程度尚不完全;还要不间断地学习,才能使其社会化程度逐渐完全起来。继续社会化的起点,一般以人们经济上的独立、人格上的独立为标志。在继续社会化开始阶段,人们会遇到许多的复杂问题。继续社会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进一步接受社会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经验;在再生产社会经验、创造新文化的过程中,接受新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模式。在现代社会中,后一个方面尤为重要,这既是一个学习和接受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对于随迁老人来说,继续社会化就是对城市新生活的一个认知和适应发展过程。二、随迁老人城市生活适应的调查情况本研究通过走访调查,从随迁老人自我出发,探究随迁老人在城市适应中产生的问题,分析随迁老人在自我态度,家庭因素以及社区等方面产生了不同问题,从而探索相关的有效途径,来加快农村随迁老人适应城市生活的相关进程。为了深入观察和了解随迁老人的情况,在聊城市某社区随机选择了20位随迁老人,其中男性7位,女性13位,以半结构访谈的方式进行深入访谈,观察和了解随迁老人的日常生活状况、自我个性特征、休闲时间的安排、以及儿女对随迁老人精神关爱程度、随迁老人自己的人际交往情况等。本次调查时间主要集中在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月15日。选取这个时间段的主要原因是有充分的时间去跟老人们进行走访和访谈。对象选取的是社区中的的部分农村随迁老人群体,在进行访谈之前,都与老人们进行了事情沟通,确定了老人们的具体意愿,征得了老人们的同意。并保证访谈对话除了在学术中应用外,不会存在泄露情况,身份信息也会被隐去。作为社工,辨识出需要帮助的随迁老人群体,与他们接触拉近与老人的关系,消除与老人的戒备心理。跟老人成为“朋友”,这个是最主要的前提。下面是调研中老人们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中,老人在5060岁的有7人,;6170岁的有9人,7180岁的有4人,前两个年龄段分布人数较多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这两个年龄段的老人,他们大多身体还硬朗尚且不需要子女照顾,同时他们又可以帮助子女照料家庭。在本次调查中,男性老人有7人,而女性有13人。我们可以看出在随迁老人中女性群体的需求量要大于男性群体。三、农村随迁老人城市适应的存在的问题有许许多多的农村年轻人,因为城市生活的便利,交通以及生活资源的丰富,选择离开自己的家乡而来到大城市进行发展。同时年轻人在适应融入新生活方面,由于年纪较轻、观念更新,文化程度也比较高等种种优势,接收新事物对他们而言不算困难。但是对呀他们的父母来说,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老人在生活习惯,语言沟通,人际交往以及文化程度,价值观念等方面,与生活在城市里面有明显的差异。因此,随迁老人在跟随子女来到城市生活后,他们的不适应会在面对新环境中表现的尤为明显,进而困难和问题也就随之而来。通过整理调查走访资料和自己在调查访谈时的体会,梳理出以下几个农村随迁老人在城市生活中遇到的基本问题。(一)生活的不适应以及心理压力1.新旧生活冲突人的生活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对于老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农村的老人由于常年生活的农村,很多行为习惯都已经固定,去了城市以后很难适应。在对随迁老人的走访调查中发现了许多关于老人的习惯问题,比如: 农村的老人在农村老家生活大半辈子,说的都是当地的方言,大部分根本不会说普通话,而且大多老人都没上过几年学,认识的文字非常有限。来到城市以后,小区里的人都是来自天南海北,想要很好的交流就得说普通话,这对农村的老人来说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农村老人在农村一般都有一个自家的院子,而且院子都比较大。大多老人都喜欢在自家院子里种点菜,或是养些花和鸟,抬头就可以看到蓝天和树。去了城里以后,大多老人每天的活动空间就是家里的三室一厅,如果出去一是腿脚不方便,二是稍微远点就很容易走丢找不到回家的路。生活在农村的老人,大多的日常生活习惯是吃过早饭以后,如果地里有活就去地里,没活时就是去村里溜达,几个老人聚在一起,坐在墙角晒个太阳,聊聊家常,说说过往,或是几个人围起来打个牌、下盘棋。去了城里以后,大多老人只能是躺在沙发上看会电视,看累了就睡会觉,睡醒了接着看,每天很无聊。而这仅仅是农村老年人对于生活习惯需要做出的改变,近几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智能的生活时代,而随迁老人本就生活在农村地区,发展较为落后,进入城市简欧票啊生活中,如何学习使用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智能工具也成为了老人的一大难题,比如智能手机的使用,新家庭中新一代家居用具的使用,平时日常生活出行公交车的上下路线,以及老年人出门买菜购物的付款方式,这些在城市中习以为常的东西,都是老年人以前无法接触的。正是因为既要对形成的习惯加以改变,又要学习新的东西,增大了老年人的心理负担并产生了消极情绪,对生活的陌生感加强,归属感下降。2.内心孤独惆怅随着年龄增长,不管是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还是心理机能,都是一个日渐衰退和弱化且不可逆的过程。城市生活环境和农村生活环境的巨大反差,以及在语言沟通,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多方问题,都让背井离乡来到陌生城市生活的老年人,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很难去适应城市的新生活。对于老人来说,城市里的生活在物质方面可能会更富裕,但在精神方面老人们也就更匮乏。大多数的农村随迁老年人都过着两点一线或者是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从家到菜市场,从家到学校再到菜市场,老人每天都在围绕着子女孙辈儿打转,若是在碰上家庭矛盾与子女意见不合,本来就单调的生活,再加上无法诉说的委屈,孤独苦闷等情绪就会让老年人的心情日益下降。在对周围的随迁老人进行调查和访谈的过程中,有些老人透露出自己产生了想重新回到农村的想法,说是自己一个人太孤独了,没办法与子女长时间相伴,连聊聊天的时间都保证不了,但同时也想为子女添一把力,感到自己非常纠结。(二)家庭成员添加,生活思想碰撞1.生活习惯家庭作为农村随迁老人,在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场所基本单位,对于促进随迁老人社会事业融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农村随迁老人出道城市的生活中,家人是老人接触最多的对象,因此对于老人来说自我家庭关系是否和睦融洽是直接关系到老人们是否能够比较好的去适应城市生活这一难题的。在这一方面,采访到的随迁老人都有自己的发言,很为苦恼。老人和子女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矛盾是没有办法避免的,本来老年人在生活方式,消费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与当代年轻人就有着很大的差异,再加上长期生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的各种琐事中,摩擦和矛盾也就同时发生了。比如在生活方式上,适应并习惯早睡早起的老年人与晚睡晚起的年轻子女对于时间的认知也就不同;饮食上老年人的一日三餐缺一不可,而年轻子女什么时候饿了什么时候吃饭的观念让老年人甚为苦恼;在消费习惯上,受勤俭持家等观念影响的农村老年人,精打细算过日子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无法理解年轻人月光族,且花钱大手大脚没有存钱观念的行为等等诸如此类的矛盾在接触越多之后显现的也就越多。2.教育理念农村随迁老人进入城市与子女又或者是孙辈儿生活在一起,生活习惯方式不同再加上自我个性的对抗,那么代际矛盾就会产生。另外,有一有大部分农村随迁老人进城都是为了帮助子女照顾孙辈,那么在对第三代的教育理念上,子女和老人的意见也时有不合。子女希望能够培养孩子自己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而大多数老年人因为心疼等心理都会进行帮忙。受隔代亲的影响,有一大部分老年人对于下一代是过分溺爱的。等等诸如以上的分歧和矛盾还有很多,更别说家庭中较难相处的婆媳关系,亲子关系等等,都让随迁老人融入家庭面临困难。一位随迁老人e这样说道,亲孙子这么小,他自己平时碗都端不动,我一口一口的喂他也是怕他噎到了,我是为孩子好。我儿子就说我,不让孙子自己吃饭,说我宠着他,没大没小。你说这么小的人,我亲孙子,能不宠吗?就充分体现了这个问题。(三)缺少社会支持网络1.交往范围狭窄随迁老人从农村来到城市,远离了原来的邻居和朋友,远离了原来自己玩的好的圈子,直接打破了社会的网络支持。对于他们来说,无法避免的要经历在社会化的这一过程,同时也需要卖出去,重新建构社会支持网络。但是由于老人的语言文化程度观念都与城市群体有所出入,直接就造成了农村随迁老年人的交往不畅以及无法加入当地交往圈的难题,对老年人的自信心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并使老年人越来越依附于自己的子女和家庭,无法完成走进社区,走进社会的过程。这群老年人的普遍问题就是缺乏与当地同辈年老年人的交流与沟通,缺少朋友。2.易被社区组织忽略因为生活习惯的差异,随迁老人来到城市社区后,总会出现一些融入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小区原有居民对随迁老人缺乏了解,双方的误解更是进一步加深。老年人一直生活在社区过程中,这种矛盾和误解也会更加明显,甚至鄙视随迁老人成了“想当然”。社区对随迁老人的不作为,一方面使得社区缺乏对小区内随迁老人具体情况的了解,无法采用一些手段来促进老人加快融入本社区,同时也会加剧当地社区居民与随迁老人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社区的和谐发展。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一位随迁老人向我们叙述,关于楼道垃圾的问题,就曾与小区居民产生过矛盾,人们想当然的把乱扔垃圾当成了我们这群人做成的事情,也不听我们解释。四、关于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社会融入的策略思考对于农村随迁老年人来说,适应城市社会并融入城市社会是一个长长期发展的过程。对于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大大优于老年人的年轻人,也是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新环境新生活的,更何况是对于老年人,而且是从来没有接触城市生活的老年人。在调查采访了20位随迁老人,并总结的老人在各方面各层次的相关问题之后,对如何促进老年人城市生活适应这一问题的策略采取了思考。(一)促进适应异乡生活,协助调整心理状态1.走进城市新生活随迁老人来到城里,文化程度、语言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都与城市生活有所出入,老人们要做的就是磨合自我的日常习惯,通过磨合来与城市生活接轨。同时要学习城市生活的相关知识,以便适应城市新生活。就像在问题中咱们提到的,对于老年人来说,相对于陌生的城市生活,老年人如何进行学习呢?对于社工来说,最基础的就是要帮助老年人学习城市行为方式,并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在了解城市生活这一方面,社工可以鼓励老人多走出去,走出家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行为以及自我需求报名参加社区里举行的活动;而在对于老年人来说较为困难的语言沟通方面,关于普通话的学习,手工可以联合社区举办普通话辅导班来帮助不不不会说普通话的老人学习普通话,可以帮助老人下载一些可以学习普通话的软件,并帮助老年人学会使用,在零零散散的时间可以自由的学习。在普通话的学习方面,社工可以给老年人制定计划,划分阶段。可以让老年人先学会一些生活中频次较高的普通话,在不耽误日常交流的情况下有精力再进行深入学习。同时社工也可以找寻帮手,比如通过寻找志愿者这种方式使老人减弱在城市的沟通障碍。另外,对于随迁老人来说,最熟悉的就是家人,家人在对于随迁老人适应生活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社工要做的就是联合家庭的力量,帮助老年人制定相关计划,熟悉城市新生活。帮助老年人熟悉家门口的交通路线,学习交通规则,像老人需要常去的超市、菜市场、学校、公交站等等,同时帮助老年人学习智能手机和能用到的一些软件,例如手机中的导航软件可以帮助老年人辅助老年人认路回家。家人的鼓励和陪伴对于老年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像老人练习普通话,老人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或者说老人寻找伙伴等一系列行为都是需要家人的鼓励与陪伴的,这些都是老人更好的学习适应城市生活的方式。同时,社工也要链接社区,帮组社区调动资源,搭建起相关的平台和基地,以此来为随迁老人的城市适应生活提供有利条件。首先社区可以和社工进行结合组建专门为农村随迁老人群体服务的志愿组织,并招募志愿者;其次社区可以采取一帮一一带一模式,让先来到城市适应的较好的一部分随迁老人,带领着后来到城市还无法独立适应生活的老人,学习如何更好地去适应新生活学习新知识,并且可以在这一过程中互相交流各自的经验和体会,因为随迁老人都有着相同的境遇,那么他们的心境也会较为相似,在沟通过程中可以极大的疏散他们的不良情绪;另外社工要督促社区及时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老人们通过共同的兴趣爱好聚集在一起,加入书法或者是舞蹈等团体,这也是老人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建设与老年人相关的文化设施加强营造合适的氛围促随迁老人的文化发展。2.疏散坏情绪,维护心理健康社工要帮组老人疏散不良情绪情绪,协调老人的心理状态。同时社工也要鼓励老人在发现靠自己不能适应城市新生活时,要积极寻求外界帮助,比如像社工以及社区工作人员以及相关工作组织,都可以寻求帮助。对于有需要的老人社工可进行个案帮助。对于随迁老人,社工要采取热情的态度,并且积极倾听老人的需求,站在老人的立场上解决问题,并且鼓励老人分享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情感,不断的对老人给予支持鼓励,让老人敞开自己的心扉,找到老人存在的的基本问题,并运用专业的知识理论给予对策。在帮助较为严重的随迁老人解决问题时,社工要鼓励老人自己下决定,提高老人的问题解决能力,社工可以采取优势视角理论,积极的挖掘随迁老人的自身优势以及潜能,从根本上相信老人能够积极的去适应城市新生活。社工同时也要与老人的家庭成员进行沟通与联络,让家庭成员体会到老人从家乡来到陌生地方生活的压力和困难,鼓励家庭子女对老人给予关心和理解,并且对老人能够从家乡来到城市帮助自己和照看孩子表达出自己的感谢,对老人进行赞美和认同 ,让老人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是被需要的一份子。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老人要持尊重的态度,与老人进行日常生活大小事务上的沟通与交流,保证一天当中与老人的相处时间。同时社工也要与老人说明,体谅子女在外工作养家的不容易。双方的互相理解和支持,能够让老人充满对生活的希望,可以友善缓解老人的消极情绪 ,保证老人的心理健康。对于社区而言,社工需要做的就是和社区一起协助社区养成良好的氛围状态,大力支持友好互助,友爱和谐的社区文化。社工可以在和社区组织合作的前提下,举办一些志愿活动,邀请随迁老人参加,让老人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使随迁老人产生自我认同感;。通过活动开展等方式帮助老人去结交、认知更多兴趣相投的朋友社,并且能够了解和积极实现社区的优秀文化。社工要积极发动义工上门看望老人,发放老人的礼物,对老人进行积极的关爱探访,和老人们聊聊家常谈谈心 让老人们由内而外的感觉到被呵护,被需要,感受到人们对他的关爱以及理解。(二)维护家庭和谐关系,促进和谐发展1.帮助家庭成员相互适应对于随迁老年人和子女生活在一起造成家庭矛盾的根源多来自于老年人和子女之间的观念不同以及性格和习惯方面的不同。当老人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特别是子女已经成家,由于家庭成员的增多,比如女婿媳妇等成员的加入时,家庭人员增加,性格更加不同,那么生活在一起的老年人和年轻人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容易变得紧张。家庭关系融洽与否,关系到随迁老人的生活适应情况,对于社工来说,如何帮助老人提高家庭的氛围,建立起良好的家庭成员互动模式,并且屏蔽掉家庭中的不和谐因素,是帮助老年人适应生活的积极条件。社工要与家庭成员进行一定的了解,可以协助家庭成员制定计划,通过互换身份等小游戏来体谅双方的不容易,通过约法三章的规则制定来达到制约双方的目的。同时,社工可以联合社区,组建家庭关系协调组织,帮助一部分无法自我调节的家庭,随迁老人也可以加入其中。一方面可以解决部分家庭的矛盾纠纷,协调随迁老人的家庭关系,促进老人的城市融入;另一方面,也是给了随迁老人一个可以展示自我能力以及融入社区的平台,激发老人积极的情绪,一举多得。 2.缓解代际矛盾由于老年人和子女的不同社会环境,在老年人来到城市生活,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后,代际矛盾会越发明显,比如人们常说的婆媳矛盾,以及孩子的养育问题等等,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缓解随迁老人与子女之间的代际矛盾。社工要做的,就是要让老人们明白科学的育儿道理,往前看,而不往回走,帮助老人学习如何科学正确地对待孩子。社工可以帮助老人,通过电视手机观看的方式,学习科学养娃,与家庭成员沟通,在日常生活中有了矛盾之后,双方要冷静下来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明确双方都是为了孩子好这一主题,并进行反思和学习。同时社工可以联合社区,通过社区举办育儿主题活动,把老人们集合起来,通过讲座和活动的方式让老人们明白如何正确的对待孩子的一些问题,做到既关爱又不溺爱。老人可以照顾孙辈,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对孙辈好,但不能越过父母管理教育好。同时大家也可以选一个老人作为领头人和监督人监督大家一起正确关爱孩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三)重构社会支持网络,全面加强社区建设1.扩大交往范围,构建社会网络老人们背井离乡来到城市,与原来认识的朋友已经没有联系,因为对城市新生活新社区没有熟悉感老人会对此产生不适以及情绪低落等问题。学会沟通是最重要的,交流是建立社会人际网络人际网络不可或缺的基本步骤 。社工需要协助随迁老人和家庭成员建立正确的倾诉和沟通模式,使得随迁老人能够增强他的倾诉能力,并且能够提高老人沟通能力,加强与其他居民的日常交流帮助老人增强诉说意识,同时能将此运用于对社区居民的交流。对于家庭来说老人对于家庭的依赖往往会比较大,要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确保家庭的交流倾诉能够正常的运行,才能够使老人养成良好的习惯。社工首先要做的就是准备社区内随迁老人的档案,其中包括老人的基本情况以及家庭情况,并及时将档案进行更新。并且链接外部资源,推荐一部分随迁老人群体,加入集体活动以及部门小组活动,以此来扩大老人们的交际圈。同时在社会网络的建构上要积极组建团体,例如组建老年人活动班作为老人们的交流平台,通过轻松愉悦的氛围的营造,缓解老年人的紧张尴尬情绪。同时在随迁老人组织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可以帮助老人适当接触其他外来群体以及本地老人群体,加深老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归属感。在活动的参加过程中,农村随迁老人能够借此活动机会和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结交新朋友;也可以在活动中找到并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提高自我幸福感;同时通过举办向如何健康养生,如何防止电信诈骗,如何防止上当等社区组织活动还可以提高老人的防御能力,让随迁老人能够认识到自身安全并加强措施。对于有能力的随迁老人来说,也可以建议老人加入组织建设,为组织争光添彩。2.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在社区的发展与过程当中,社区的组织建设是极为重要的为了让农村随迁老人能够更好更快更积极地适应城市新生活,社工必须要联合社区加强社区的组织建设,避免了农村随迁老人在社区当中却没有组织监管的问题。一方面社工可以与社区进行联合,选择合适的志愿者组建团队,帮助老人,专门为农村随迁老人进行服务,而同时社区也要摸查清楚关于农村随迁老人的厄基本情况,例如人数,家庭情况等等与志愿者进行交接,方便下一步工作。这些志愿者的服务内容可以涉及文明劝导老人物业,服务老人,对老人进行科学普及新知识,以及对老人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等多重方面,帮助解决随迁老人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大小问题。另一方面对于社工来说,要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建设,结合当地本社区随迁老人的基本情况,结合实际,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和理论技能,根据随迁老人在生活中所产生的需求,为老人提供更专业帮助。社工也要提升老人对自己的知晓度,可充分利用社区报刊、广播等宣传,让老人知道社工,有困难可以想到社工。另一方面社区可以制定相关计划,在摸清楚老人们的基本情况之后,将来到社区时间较长的,对城市生活较为适应的随迁老人集中起来,并且带动后来到社区,对城市生活较为不适应的老人共同发展和进步,鼓励老人群体组建相关的休闲娱乐小团体,并且吸引本地群体加入,加强外来老人群体与本地城区群体的沟通与交流,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五、结语与反思通过对20位农村随迁老人的走访调查与深度访谈,从而对随迁老人的城市适应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了农村随迁老人在城市适应中存在一些问题。以随迁老人的身心健康为出发点了解随迁老人当下对城市生活的实际适应情况,探究随迁老人城市适应存在的问题,指出随迁老人能否适应城市生活,与个人、家庭、社会层面都息息相关。最后,关于农村随迁老人城市社会融入有一定的思考:一是需要老年人自身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适应异乡生活,二是需要子女主动关怀老人,发挥家庭的情感慰藉功能。三是社区需要全面高自身建设以及服务水平。同是关于随迁老人的城市融入问题,还有一些建议。随着我国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国家提出了许多政策改革来帮助老年人解决他们的困难。特别是关于医疗方面。像新农合医保等措施的实施,极大地缓解了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同时对于农村随迁老年人来说,没有城市户口就没有办法在城市相关医院进行对应的报销程序,希望国家能够尽快统一农村和城市老年人的医疗保障措施。保障老年人能够在晚年得到一个平安。 另外关于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希望国家能够尽快促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积极机构养老的发展进程,使得农村老人在没有五险一金以及养老保障的同时,也能够得到相应的养老补偿,保障老年人的老年生活。参考文献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3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4陈盛淦随迁老人的城市适应问题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3):59-625赵婕农村随迁老人城市融入的社区性机制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45-49 6刘庆,陈世海随迁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析:基于深圳市的调查J中州学刊,2015(11):73-797高德.进城老人生活建控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间北大学,2015附录调查中随迁老年人相关部分问题回答记录问题:来到这儿跟儿女们相处的怎么样啊? 老人a:我到了这里跟儿媳妇吃饭口味不一样,儿媳妇嫌我吃饭口味重,生活习惯差别很大,拖地扫地什么的也弄不干净,做家务也都得按照他们的要求来干,我自己在老家的时候都没人敢这么要求我,人都老了,到现在了还得学着干活,真是气死人了。我也住不惯这里的房子,又窄又小的,感觉特别闷。 老人e:年轻人的做法我一点都看不惯,儿子,儿媳妇花钱都大手大脚的,我呢,又特别的节约,过日子不就应该节约点吗?儿子、儿媳还总是嫌我说的话多,逛商场,逛超市就嫌我唠叨。唉,最主要的是关于我孙子的事,感觉她非要我对着干一样,天天都跟我吵架,我还不能太过分。唉。问题:你是怎么安排你的空余时间的? 老人b:平常最主要的一件事就是忙着带孙子,带孙子这件事我虽然高兴,但也是非常累的。别的就是做做家务啊,家里没人的时候做点饭啦,什么活能干就干什么活,尽量让儿子,儿媳妇轻松一点。如果儿媳妇回来的时候她就看着孩子,我自己没事干就看看电视。 老人d:送孙子上学去了,呆在家里没什么事干,就去附近的广场,休闲区逛一逛,跟着别的老人学着跳广场舞,也有锻炼身体,跟别人一起下象棋,聊聊历史。 老人a:我就不一样了,我没什么文化不识字,平常也就看看别人打牌,我还不会打也就看着,不然就和小区里熟悉一点的老人聊聊天,聊一下那个超市的菜便宜,哪里的肉好吃。 问题:你平时和同小区的人交流的多吗? 老人f:跟别人能说到一起的少,见面打招呼什么的还比较多。和小区里本地的老人交往少,见面了也就打个招呼,没什么好说的。 老人h:我小区里有好多跟我一样从农村来城市里帮忙做家务,做饭,照顾孩子的。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也经常聊聊天,因为都是在农村来的,我平常没事干的时候也会找他们去说说话,打打牌什么的。但是如果孩子们放假了,跟我在一起的朋友就会回家,弄的我也想回农村老家了。老人h:平时儿子和儿媳工作也特别忙了,本身条件不是特别好,找保姆的话费用特别大,再说保姆肯定没有自己家人照顾的用心,怕小孙子生下来了没人照看,所以就把我接了过来帮着他们照顾孩子,本来以为等孙子上幼儿园就可以回去的,但是回去了小孩子又没人接送了,所以又不能走了。刚来的时候肯定走到哪都不习惯,做个饭不仅要用天然气灶,还要开那个抽油烟机,上哥厕所还要用抽水马桶,感觉还没有在农村好。咱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啥都不清楚,孩子们又担心遇到骗子或者迷路,时常叮嘱不让我乱跑去别的地方也不让我走远,平常没什么事的话一般都是在家里待着。 老人g:城市生活环境确实比农村好啊,买啥超市都能买到,很方便。可是总觉得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老窝,还是自己农村的家好,院子大、地方宽敞,出门街坊邻居也都认识还可以一起聊天、打牌问题:你在城市这边呆的感觉怎么样?老人j:我的记性不好,出门坐公交老是找不到正确的站下车,要不是里孩子忙需要我帮忙带孩子,我也不愿意离开我老家来这城市里,我这把老骨头呀, 老人k:比较遭罪,在农村生活习惯了,忽然让我在城市这里呆着,太不适应了,跟家里跟儿子儿媳呀,也有很多矛盾。哎,生怕哪天就把我赶出家门喽。老人b:在城市生活也不错,认识了很多,跟我一样的,老太太一起在广场跳舞啥的,我觉得也很不错。老人k:没有参与过社区活动,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