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61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研究.docx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研究以海南省什忽村为例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伴随着的养老问题不容小觑,而且由于农村资源限制,保障制度不完善,其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比城市更为严重。本文首先对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查阅文献等方法对养老模式做了综合评价,并且主要以海南省什忽村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地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提出了较为完善的空巢老人养老模式的对策及建议。关键词:空巢老人;老龄化;养老保障Summary:Present price segmen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social aging degree of deepening, more and more empty nest old man, with the pension problem to be reckoned with, and because the rural resource constraints, security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 empty nester pension problem is more serious than the city. This article first to our country rural empty-nest elderl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reasons for the through methods such as questionnaire survey, interview, literature mad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the pension model, and mainly shia and village of hain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local empty-nesters pension problems put forward a more perfect mode of empty-nest elderly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keywords:Empty nesters; Ageing; Old-age security一、 引言(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研究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社会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也发生了急剧变革,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传统思想逐渐被人们忽略。特别是80后、90后逐渐占据了社会的主导,思想活跃,不再固守传统耕种生活方式,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上都是年轻人。现在,仅靠土地,获得收入已经难以持家,而外出务工是改善生活条件的主要出路。越来越多的农民为了生存离开家乡进城务工,一是不愿意离开家乡这个“根”;二是人进城而户口不进城,基本养老保障、住房保障和医疗保障问题基本无法解决,不如留在家乡踏实。 同时,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使得人民平均寿命普遍提高,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上升,使得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也在不断加剧,而在农村尤甚,空巢老人逐年增多。 独生子女政策,也进一步增加了空巢老人的出现。尽管农村生育第一个女孩的夫妻可以有条件的生育第二个子女,但出现双女户的比例约在50%。在农村,女儿们出嫁后,由于传统习俗,这部分老人也成为无人照看的空巢老人。据统计,全国老龄人口已达1.6亿,城乡“空巢老人”比例分别为49.7%和38.3%。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预期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据专家预计,到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或将达到90%,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1。海南省什忽村124人口中,有3个五保户,超过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超过10人,这些老人,全都没有买养老保险,只买医疗保险,每个月上交150元医险费用。由于本寨年轻农民(重点是45岁以下的农民)纷纷进城务工,近30人成为空巢老人。空巢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逐渐衰退,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对他人需求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心理上也就越来越弱,对养老服务需求也日益迫切。“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而完善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体系成为当今社会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课题。2、 研究意义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而在人口众多的农村老龄化趋势更加明显,而且相比城市,农村老人的身体和智力老化速度更快,而经济发展、医疗水平相对城市仍然落后,社会保障体系仍然不健全,大多数老人仍然主要依靠子女提供养老服务。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农村留下了行动不便的老人,有的村甚至成为了老人村。论文将分析农村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存在的问题,为地方政府而至中国政策研究者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空巢老人的服务对策和建议,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_1,2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现实意义和借鉴指导意义。(二) 文献综述 关于“空巢养老”,国内外都有大量的研究文献。目前世界上跟踪研究“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最主要的研究成果是“居家养老 ”。1、国外研究进展 经研究工作者发现,居家养老是最普遍的方式,符合老人们的心理需求。特别是欧美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经过研究摸索,逐渐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居家养老模式和相关配套体制。 F Peng,NN Jiao(2010)提到在欧美国家,比如日本拥有完善的福利政策和人性化的社会服务。面对老龄化问题,日本的老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建设,老人福利设施与用品开发,护理体系的完善和护理人才培养等逐步健全。有关老年人福利的政策及法律出台,使老年人的养老、保健、护理等福利政策逐步完善并体系化。另外,在国外老人可以享受到人性化的社会服务。在老年福利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老人的意见、选择和习惯,使政策更具人性化,同时,一些国家重视老年福利和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很多大学都开设老年福利专业。老人护理教育也自成体系,培养了大量各个层次的专业护理人才,使老人能得到更好的照顾护理。 2、国外研究进展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学者纷纷加入到研究者行列,希望通过研究,找到适合我们国情的解决老龄化问题,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办法。多数学者认为,我国的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是一个新问题,还处在研究的初级阶段,因为我们城乡 二元制结构亟待破解,我们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亟待完善,我们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亟待系统化。尽管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随着农村的深刻变革,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一定会得到逐步改善。 郝耕(2014)认为养老问题是直接关系我国和谐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又是养老问题的重中之重。如果他们的生存环境依然得不到改善,生活得不到保障,必将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最终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因此,解决好这一弱势群体的养老问题,将大大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乃至城市化进程,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杨珞(2010)指出在当下的社会,核心家庭日益增多,大家庭进入小家庭,家庭规模缩小、功能减弱;社会流动越来越快,大量年轻人忙于工作和事业,往往无暇顾及父母,导致许多家庭存在“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涉及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 刘李妍,张瑾燕(2013)提出随着改革开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空巢老人已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特殊群体。相较于城市空巢老人而言,农村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已被颠覆,并且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普遍不完善,机构养老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本文旨在引导思考如何让农村的空巢老人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三) 研究的方法1、 访谈 通过对农村空巢老人访谈调研,包括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地政府正在积极采取的措施,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社情的空巢老人养老模式。2、 调查问卷 通过发放问卷对信息在镇的空巢老人问题进行详细调查。3、 文献查阅 通过查阅图书馆、互联网和中国知网上的著作、资料和期刊文章,整理分析相关文献,获取相关研究信息,而后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分析和梳理,作为本研究最基本的资料。二、 空巢老人定义(一) 基本概念1、 农村空巢老人 农村空巢老人,指的是家里小孩不在身边的农村中老年人,他们缺少关爱,生活寂寞,因为儿女长时间不回家,家庭如同空巢一般,令人心酸,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当子女们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极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空巢老人现象不容忽视3。2、 人口老龄化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老龄问题包括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而老年人问题与老龄化问题相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一般把有关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看作"老年人问题",把有关老年人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称为"老龄化问题",这是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范畴来认识老龄问题4。(二)农村地区主要养老模式1、家庭养老家庭养老是指对老年人物质生活的需要、日常生活的照料和精神生活的慰藉,完全依靠家庭来满足,也是目前我国养老比例最大的部分。家庭养老是一种环环相扣的反馈模式。在经济供养上,家庭养老是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以家庭为载体,自然实现保障功能,自然完成保障过程。父母养育儿女,儿女赡养父母,这种下一代对上一代予以反馈的模式在每两代之间的取予是互惠均衡的,在家庭单位_3袁金霞.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9,(3):15-18.4蔡玮娟.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内形成一个天然的养老基金的缴纳、积累、增值以及给付过程5。2、 土地养老 土地养老即土地换低保,就是把你手中的土地给政府开发利用,他每月发你点钱,直到终身。“土地养老”是农村养老的另一道重要防线。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流动,许多留守老人继续耕种土地,成为目前农村主要的劳动力之一。随着年事渐高、身体渐弱,许多老人已不堪农活重负,"土地养老"受到冲击6。3、社会保障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是指参加企业养老保险而存在的个人养老帐户,该帐户的金额由个人缴纳,随同转移而转移,待在办理退休时按一定月数领取。帐户取完后,由社会统筹基金补足;若未领完过世,帐户余额将退回其继承人7。三、 什忽村空巢老人养老现状调查(一)什忽村整体概况什忽村位于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该村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为主,总人口为124人,其中有3个五保户和10位超过60岁以上老人没有买养老保险,只买医疗保险。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于城市来说水平较低,随着城市化以及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本村多数45岁以下的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因年纪过大不能外出务工的老人为维持生计不得不承担农活和家务。(二)问卷调查的设计根据以往的研究,本文将空巢老人界定为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人,包括有伴侣相伴或独自生活的老人。本文于2016年1011月在海南省什忽村进行实地调研,以什忽村50岁以上的老人为调研对象,调研的内容有年纪、性别、是否和子女共同生活、月收入、收入来源、身体健康状态、婚姻状况、学历状况等情况调查。调查问卷如表1所示。表1什忽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表什忽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调查表年龄性别是否和子女共同生活月收入(元)收入来源身体健康状态婚姻状况学历状况(三)调查方法采用入户调查,面对面访谈的方式,以统一的指导语进行指导。由于多数被调查者文化偏低,调查问卷由调查员以中性无暗示、无偏向的方式逐项读给被调查者,让其理解后自行回答,并有调查员填写,问卷当面收回。四、 什忽村空巢老人调查结果分析(一)调查数据分析剔除信息不全的问卷,本次调查有效问卷率为94.5%,分析问卷可得,农村空巢老人占总人数的87%,男性占47%,平均年龄为67.1,女性占53%,平均年纪为67.4;农村空巢老人月收入423元,月收入低,难以维持正常生活的水平,;85%的空巢老人健康状态差或较差,72%的非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差或较差;94.1%的空巢老人受教育程度为小学或未接受教育;有74%为已婚或者配偶健在,有23%的人丧偶,3%的为孤寡老人。为方便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的基本状况,将农村空巢老人的比例、性别、健康、教育,婚姻等状况绘图,如饼状图1所示。(a)农村空巢老人数量状况 (b)农村空巢老人性别状况(c)农村空巢老人教育状况 (d)农村空巢老人婚姻状况图1 农村空巢老人基本状况由图1可以看出,空巢老人比例较大,该村老人“空巢”现象十分严重,类推其他村庄,农村空巢老人数量足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农村空巢老人的卫生医疗需求量大;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教育程度低,思想较保守;相当一部分空巢老人独自生活。(二)空巢养老问题存在的因素分析1.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大多数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产生了“农村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农村空巢老人数量也越来越多。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化和工业化造成农村空巢老人的最根本的原因,而造成农村空巢老人的现实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国策、现代价值观的改变、父母居住习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区域经济差异日益显著,尤其是城乡差距和东西部地域的差异,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很多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或者由于子女进城求学、参军、做生意等原因留在城市,生产能力低的老年人就留守在农村。有些家庭由于家庭经济能力较低,不能购买足够大的房子,不足以支付父母在城里的消费,父母被留在农村。随着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推行,我国的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宠幼厌老”现象越来越重,老人的家庭地位越来越低。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发生改变,从原来的“父母在不远游”的父母最大转化成金钱至上,在年轻一代更看重经济能力,因此经济能力低下的老人被留在农村,而他们去城市追逐更客观的经济效益。老人长期养成居住习惯难于改变,城市生活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的差异性,很多农村老人适应不了城市的生活,更倾向留在农村。2.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除了面临和其他老人一样由于身体机能老化带来的生理问题,还要面临农村空巢群体特有的问题。(1)经济供给问题调研发现,什忽村空巢老人由于收入过低,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压力。农村空巢老人面对的最大问题是收入问题,他们主要是靠自身种植经济作物获得经济来源。农村土地经营效率低下,加之务农收入的不确定性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收人缺乏保障,由于老人的生产力有限,很难通过种植经济作物实现自己养老;农村空巢老人经济收入的另一来源是子女供给,它与子女的供养能力以及供养态度有关,一些家庭子女孝顺老人的观念较差不愿意支出父母养老供给,子女外出务工未必能够改善家中老年人的经济状况。社会保障方面,现有的扶贫工作具有摸底工作不细致,力度不够,方式单一,针对性不强等缺点,依靠社会保障也不能确保农村空巢老人经济供给。可见,农村空巢老人的最主要经济来源是务农,这使得农村空巢老人的劳动负担过重,生活艰难。(2)生活照顾问题农村空巢老人随着生理机能的弱化,生活对他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像是洗衣,做饭,出行需要他人陪同。对于已婚且配偶健在的老人生活照顾主要依赖另一半,而对于已婚但丧偶或者孤寡老人存在生活长期无人问津,无人过问,衣食住行面临很多问题。在现实中农村空巢老人依靠自己和老伴的帮助才能勉强满足生活照顾的基本需求。而对于已婚但丧偶或者孤寡老人只能依靠自己,有时候也求助于邻居和亲戚。总之,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照顾缺乏的问题。(3)医疗卫生问题随着老人的生理机能的弱化,老年人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增加。虽然现有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可以有效的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的的医疗卫生不足的现象。但是很多老人并没有参保,不知道为什么要参保。农村空巢老人的医疗卫生费用在自己存款不足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子女,但是这种治病依靠家庭边际关系也是不稳定的,同时也增加家庭养老的经济压力。农村医疗资源匮乏,经常会出现医务人员不足,医疗设备差,看病就医不方便。农村空巢老人行动不方便,看病没人陪,也会使得看病就医难。(4)精神供给问题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文化程度较低,他们更是把自己的精神寄托放在子女身上,更加没有自己的生活。对于农村老人,“养老为防老”的思想植入的更深入,他们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大程度的把自己的情感寄托给子女,把子女当作自己感情的寄托,也渴望家人的陪伴,期望享受天伦之乐。随着子女的独立出去,农村空巢老人失去了感情寄托,变得孤独、寂寞、抑郁。同时,由于子女的工作压力和生存压力过重,不能时常陪伴老人,老人愈加感到内心空落落的。对于一些丧偶的或者空巢老人,精神供给更加不足,他们在子女离开后精神供给不足上,有承受失去对方的沉重打击,给老年人造成严重的精神创伤,心理抑郁苦闷。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面临着经济供给不足、生活照顾不充足、医疗卫生条件低下、经济供给缺乏等问题。农村空巢老人很少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五、 什忽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建议及对策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为解决我国的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个部门相互配合。(1)积极推行精准扶贫的社会保障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的第一步就是“老有所养”,最基础的方法就是让农村老人富起来,满足自身的经济供给。落实“精准扶贫”的社会保障是主要的手段,是改善现有土地养老、社会保障、自己养老不足的重要途径。结合什忽村的实际情况可知当地的土地效率低是导致养老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精准扶贫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对象精确识别、精确管理、精确帮扶,克服传统扶贫扶贫对象模糊、针对性不强、方法单一等不足。“精准扶贫”通过认真执行一系列的工作增加农民的收入。首先,做好摸底工作,了解各家各户的财产收入和基础措施情况,一方面找到真正需要扶贫的对象,另一方面记录下来以供分析扶贫效果。其次,做好贫困对象的技术培训工作,正确的扶贫方式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更重要的是技术扶持,贫困的人有谋生的技术才能真正的致富。最后,发挥农户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特色农业,将农户、家庭经营农场和专业合作社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精准扶贫是发展农业的重要手段,通过发展与农业紧密相关的产业达到农民的发展致富。本质上扶贫的目的是让更多人享受改革成果。在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方面,使每个人有更加公平的机会,有最低的养老保障,这使得所有中国人有机会为中国经济发展付出力量。(2)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一些经济发展的技术产物迅速出现,如智能手机、智能电器、VR眼镜。农村空巢老人面对这些社会发展的产物感到恐惧,拒绝去接受新的事物,与子女之间的差距拉大。类似的,老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的差异拉大,使得老年人的社会适应力下降。鼓励他们积极接受新的事物,与青少年多交流,缩小老人与子孙在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上的差距,使得老人和子孙都想和彼此生活在一起。(3)完善社会支持完善社会支持使得农村空巢老人老有所养,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养老设施的投资,建设养老娱乐场所,大力兴办农村养老院等养老机构,促进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如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现有的卫生医疗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保险力度小,宣传力度不够,当地乡镇政府执行力弱等。政府需要大力宣传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好处,积极号召农村老人参保,总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实行这几年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农村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建立农村空巢老人社会服务网络,大力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帮助老人做家务,采购生活用品,协助完成日常生活活动,使农村空巢老人也能享受到良好的照顾和关爱,进而丰富老人的生活,使老人感到来自社会的温暖。(4)弘扬优良传统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模式主要以家庭赡养为主。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发挥子女的道德伦理在农村养老的支撑作用,改善现有农村子女逃避养老的问题。积极倡导反哺式养老,鼓励子女恪守孝道。从娃娃抓起,在中小学中也应该积极开展敬老的教育活动,培养尊老爱幼的美德。(5)组织多样的娱乐活动对于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世界匮乏问题,社会应积极组织供老人参与的娱乐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老人的精神寄托,另一方面为老人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使得老人之间相互交流,增进感情,消除寂寞和孤独感。通过鼓励他们培养自己的爱好、参加社会活动和公益活动。参加公益活动不仅可以消除老人的孤独感,还可以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让老人们感到被需要。结语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产物。本文以海南省什忽村为例介绍我国空巢老人的现状,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比例较大,在农村空巢老人中,女性比例比男性大,文化程度低,健康状况较差,有相当一部分农村空巢老人是独自生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严重,土地养老、保障养老、自己养老等养老方式都不能给农村空巢老人提供足够经济供给;农村空巢老人必需的生活照顾缺乏;农村空巢老人的医疗卫生资源不能保障,出现看病就医难的现象;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世界匮乏,缺少精神寄托。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积极推行精准扶贫政策,使农村空巢老人自身富起来,满足自身的经济供给;第二,增强空巢老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缩小老人在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上的差距;第三,完善社会支持,通过增加政府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投资,使得老人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养老机制和社会服务;第四,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发挥子女的道德伦理在农村养老的支撑作用;第五,积极组织供老人参与的娱乐活动,培养老人的精神寄托,为老人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消除农村空巢老人的孤独感。_5王鹭.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5,(1):25-26.6张庆,李毅哲,张利军等.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及研究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4):126-127.7袁金霞.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9,(3):15-18.参考文献1袁金霞.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9,(3):15-18.2蔡玮娟.当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3王鹭.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5,(1):25-26.4张庆,李毅哲,张利军等.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及研究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4):126-127.5王伊欢. 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与特点J. 人间, 2016, 200(5).6陈正英, 李金秀, 刘泽龙,等. 武陵山片区空巢老人生存状况与养老问题J. 中国老年学, 2016, 36(20):5180-5181.7齐芳. 住院空巢老人焦虑抑郁和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 2016, 16(6):385-387.8范志鹏. 太湖县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供给问题研究D. 安徽大学, 2016.9张继燕, 侯庆丰. 静宁县四河乡空巢老人养老保障问题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28).10袁蛟娇, 汪青松. 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对策探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1):57-59.11吴胜雁. 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城市贫困社区空巢老人生活照顾研究以贵阳市X社区“关爱空巢老年人”服务项目为例D. 广西师范大学, 2015.12张广利, 林晓兰. 高龄空巢老人的社区照顾基于生活质量的视角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8):167-172.13刘美萍. 社区养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主导模式J. 行政与法, 2010, 2010(1):49-53.14石瑛, 王志丹. 关注农村空巢老人基于湖北的调查J. 湘潮, 2007(10X):37-38.15周湘莲, 周勇. 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问题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4):101-106.16周湘莲, 刘英. 论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的政府责任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 43(4):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