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的国际地位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doc
摘 要 在全球经济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美元国际地位的“一家独大”态势,显得十分不和谐,但却是存在多年的事实。美元国际地位的现状,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因此,探究美元国际地位演化发展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科学建议,显得十分必要。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深入阐述了国际货币制度的相关理论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元国际地位的发展及现状,并从经济失衡、金融危机等几个角度出发,论述了美元“独大”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给出了全球货币制度改革的建议和我国的应对策略,以期为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一些借鉴。关键词:美元 国际地位 货币制度 改革与发展Abstract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today,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the dollar, "a dominant" situation, it is very not harmonious, but it is the fact that there exist many years. The causes of the status of the dollar's international statu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brings many adverse effects. Therefore, to explore the dollar's international status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n this basis, summed up the scientific suggestions for reform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is very necessary. Based on the above background,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lated theory and concept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his,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ollar's international status, an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economic imbalances and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U.S. dominance "to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rings adverse effect are discussed, at last, the paper gives the suggestions on the reform of the global monetary system and China's coping strategies, with a view to the reform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and perfect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Key words: dollar international status monetary system reform and development目 录一、国际货币制度概述1(一)国际货币制度的概念1(二)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1(三)货币国际化的界定标准2二、美元国际地位的发展及其对国际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2(一)美元国际地位的发展2(二)美元“独大”对国际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4三、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建议7(一)构建超主权国际货币制度7(二)形成多元化国际货币体制8(三)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治理结构8四、中国的钳制性策略9(一)不断增加本国经济实力,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9(二)积极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合作,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10(三)政府应提供完善的政策性支持10五、结论11参考文献12一、国际货币制度概述(一)国际货币制度的概念 国际货币制度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全球各国之间的货币支配制度,它对各国货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起到规则性的作用。换句话说,国际货币制度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一种国际准则,是全球各国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整套惯例和依据1。 具体来说,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又包含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等具体的制度体系。以浮动汇率制度为例,它是目前全球各国进行货币流动,商品贸易时,所应用的主要货币制度形式,具有简便易行、有效避免通货膨胀、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连续调节能力较强,但也存在风险较大、汇率不稳定等缺陷。整体而言,国际货币制度是一种货币体系,关系着全球金融、汇率的发展稳定性。(二)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目前,国际货币制度的演变大致历经了三个主要过程,分别是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制和牙买加体制2。 第一,国际金本位制(1880-1914)。具体表现为:黄金成为主要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主要由各自的含金量比重确定,黄金成为世界通用的货币,被允许在国际贸易之间自由流动。第二,布雷顿森林体制(1944-197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各国先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国际经济的发展陷入一片混乱,为使问题得到解决,1944年7月,全球44个主要经济体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审定并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史称布雷顿森林协定。该协定的建立,成为美元“独大于全球”的重要基础。第三,牙买加体制(1974至今)。1974年4月,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元不断贬值,国际协定上正式排除货币与黄金的固定关系,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瓦解。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举行会议,达成了牙买加协定,主要包括: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汇率制度的安排和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三部分内容。(三)货币国际化的界定标准目前国际上关于货币国际化程度的界定通常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3:第一,该国货币在境外流通的范围和规模。倘若该国货币在境外流通的范围十分广,规模十分大,那么该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也越高。第二,该国货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倘若该国货币能够在国际贸易中充当价值标准,充当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结算货币,那么该国货币的国际化水平自然十分高。第三,该国货币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倘若该国货币能够被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主要金融机构持有,充当其他国家的外汇储备货币,成为国际汇率变动的干预货币,那么该国货币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自然较高,也标志着该国货币的国际化程度十分高。二、美元国际地位的发展及其对国际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一)美元国际地位的发展 1初始期:美元与英镑竞争国际货币地位期 第一阶段(1900-1913):1900年,美国议会正式通过了黄金法案,承认金本位,标志着美元登上国际货币舞台,拉开了与英镑之间的全球货币霸主争夺战序幕。1912年,美国开始实施“金元外交”政策,鼓励和支持国内银行家扩大海外投资,实现美元的海外资本渗透,不断积蓄与英镑抗衡的能量。 第二阶段(1914-1932):这一时期,美国成为一战后的大赢家,截至1921年,欧洲盟国欠美国的债务已达120亿美元,美国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债权人,这为美国国际资本的累积和美元国际地位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图1 一战后主要欧洲国家对美国的债务数据 (单位:左轴亿美元,右轴%)数据来源:张嫄.论美元本位与全球经济失衡的形成、特征及可持续性D.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与此同时,美国借助一战最大债权国的身份,积攒了大量的黄金,并逐渐赶超英国。例如1913年,英国持有世界货币黄金的13%,到1925年,已下降至9%,而1910-1929年期间,美国的黄金储备则增加130%。美国黄金储备量的不断上升,也为美元走上国际舞台,与英镑进行抗衡积攒了资本,与此同时,英国国际收支却一直处于不平衡态势,连年的贸易逆差和资本外流导致英国黄金储备被大量消耗,1931年9月,英国政府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它成为英镑走向衰弱的标志。 第三阶段(1933-1944):在这一时期,受二战影响,全球各国竞相向美国购买军备物资,使得大量的黄金流向美国,1929至1939年间,美国黄金储备占世界总额从38%上升至71%。 1936年10月,英、法、美三国签订“三国黄金协定”,规定:汇率逐日商定,买卖使用一种货币,并用黄金结算。此时,经过一战、二战的原始积累,美国已经拥有了丰厚的黄金储备,以压倒性的优势取代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新霸主”4。 2.发展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建如前文所述,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署,标志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而该体系的主要内容则包含:美元与黄金挂钩,他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安排借贷机制来保证充足的储备供给;各国资本管制的权利由本国掌握等。在上述机制的共同作用下,美元的霸权地位不断彰显:首先,美元成为了国际储备货币。“布雷顿森林协定”中“美元与黄金挂钩,他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规定,实际上是“美元-黄金本位制”的标志,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被确定,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其次,美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老大”。依靠丰厚的黄金储备量,在“布雷顿森林协定”签订后,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占有25%的投票权席位,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凡遇重大决议表决,需要80%以上的赞成票才能通过。这意味着美国对任何关于国际货币体制的提案都有“一票否决权”,实际上,国际货币积极组织成为了美国维护“美元霸权”的组织5。 3.稳固期: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熟“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始于1974年,也称为“牙买加体系”。如前文所述,“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源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表面上看,该体系的建立,是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元不断贬值,国际协定上正式排除货币与黄金的固定关系。然而,实际上,在“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的“霸主地位”仍然有增无减。首先,美元在全球贸易流通中的“霸主地位”。1974年至今,美元在全球贸易品计价和结算中仍然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以2012年为例,世界主要国家贸易活动中应用美元结算的占比十分高,如日本达到52%,英国达到27%,法国和德国也都超过30%,这意味着美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仍然十分突出。 其次,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霸主地位”。“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制度下,美元仍然是全球各国的主要储备性货币,这主要源于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加之国内经济体的强大实力,尽管欧元发行后,美元的地位所有下降,但由于欧元使用的区域局限性,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影响力,仍不及美元。 图2 全球储备货币构成比例 (单位:%) 数据来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数据整理 如上图所示,截至2011年,美元在全球储备货币中的占比仍维持在60%左右,整体上看,美元仍是目前世界金融体系中的核心货币,“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至今,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虽然得到衰减,但优势依旧明显,并趋于成熟6。(二)美元“独大”对国际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 1.损害美国自身经济发展 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独大”地位,给美国自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不全是正能量,相反,引发了很多负面效应。其中最重要的影响便是:造成国内实体经济的不断衰退和空心化,并引发了空前的债务危机。 一方面,美元“独大”引发的债务危机。在美元“独大”体制下,美国逐渐陷入一种“通过购买商品劳务输出美元,发行金融债权输入美元”的债务怪圈,这使得美国国民负债消费的模式不断扩张,也加重了美国政府的负债数额。根据新华网提供的数据:2011年5月,美国政府的负债额高达14.29万亿美元,到了2014年底,这一数字变成了17.9万亿美元,不断上升的巨额债务,给美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逐渐使本国的经济发展陷入“债务泥潭”7。 另一方面,美元“独大”引发的经济衰退。在巨大的债务危机下,美国实体经济可谓“饱受摧残”。2015年10月,华尔街见闻公布调查数据:未来12个月内,美国实体经济的衰退几率高达15%。以美国制造业为例,根据美国著名经济测算机构Markit公布的数据:2015年9月,美国制造业的PMI低至48.7,为2013年5月以来最低值。而2015年9月,费城联储制造业指数为-6.0,自2014年2月以来首次跌至负值,创2013年2月以来新低,远逊于预期的5.98。而不断下降的实体经济发展指标,与美元“独大”下引发的“债务泥潭”有这密切联系,在此背景下,本土和外来投资者缺乏入市信心,又加大了美国实体经济复苏的困难程度,同时,降低了美国在全球的信誉度。2011年8月份,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将美国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A”下降至“AA+”,而脱离了美国主权的强有力信用支持,美元也将成为日益悬空的国际货币。上述数据,都是美国国内经济受到损害的表现,而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不均衡、“独大式”地位,正是引发上述一系列危机的根源9。 2.造成全球经济失衡美元的“独大”现象,以及尤其带来的国际货币体系深层次问题,也是造成全球经济失衡的“罪魁祸首”。而主要表现在于:美国巨大的财政赤字,贸易逆差,全球其他国家则呈现长时间的贸易顺差,国际贸易盈余集中在全球一些地区。第一,美国长时期维持巨额的贸易逆差。自1978年起,美国便一直维持贸易逆差,迄今为止,已持续30余年,其中,2002至2006年期间,美国的贸易逆差额增量超过90%,成为全球贸易逆差第一大国。以下为具体的统计数据: 表1 美国贸易逆差统计表(单位:亿美元)年份19781988199820082014逆差额3391270220469595324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网站如上表所示,在30余年时间里,美国的贸易逆差几乎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且规模不断增大。根据IMF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球贸易逆差额达到3.45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占比72.3%。如此不协调的贸易增长数字,与美元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独大”和失衡有着密切联系。 第二,全球各国长时间的贸易顺差。与美国长时间的贸易逆差不同,在美元主导全球贸易货币流通的不协调体系下,全球各国却出现了长时间的贸易顺差。以我国为例,2000年之后,中国取代日本,成为对美贸易的最大顺差国,此后便一直维持这一状态,以下为具体的统计数据:表2 中美贸易顺差统计表(单位:亿美元)年份20012005200920132015逆差额2811142143425977347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与此同时,日本、韩国、英国、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也不同程度地维持着贸易顺差的态势,虽然近几年内得到缓解,但总体趋势上,仍是贸易顺差的主要国家。这种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不均衡现象,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有着紧密联系。而美元霸权的该种现状,逐渐引发了美国与其他国家在对外贸易领域的利于分配不对等现象,在美元霸权主导下,美国可通过贸易流通、通货膨胀等方式,获取巨大的世界财富,而美元外的其他国家,却为为之承担资源输出、通货膨胀等成本,使得本国、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机动性严重受损。 3.引发金融危机事件 在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制度下,全球各国无论在贸易,还是在货币储备等方面,都呈现对美元依存度过高的失衡态势,一旦美国本土经济发展出现问题,导致美元的发行、流通出现困难,将不可避免地引发“蝴蝶效应”。其中,最主要的表现便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事件,例如,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事件、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事件等,都与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独大”地位不无联系。 以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事件为例,不仅美国本土的金融、地产等支柱性行业收到沉重打击,而且使得金融系统发达的小国,如韩国、日本、冰岛,以及拥有大量美国投资的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等,受到波及,伴随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一夜之内,跌至谷底,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对美主要贸易国也因为出口收到严重冲击,陷入金融危机的泥潭。而造成上述危机的根源,便是美元的“霸权”地位。 一方面,由于美元霸权的存在,在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政府无节制地扩大财政和货币发行,以此获取世界财富,满足美国本土人民的“超前消费观”,然而,此举也为美国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泡沫,并逐渐引发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非理性上涨,市场必然通过爆发金融危机,以不良资产核销、资产减记、利润核减、公司倒闭等方式,消除美元无节制发行所带来的经济泡沫,使严重非理性的商品价格区域理性。然而,危机的爆发总是伴随强烈的阵痛,尤其是对美元依存度高、对美贸易量大的国家,一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三、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建议(一)构建超主权国际货币制度 为使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弊端得以缓解,构建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显得至关重要,而超主权国际货币制度的构想,着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撰文指出:“逐步构建超主权货币体系,以SDR为基础,充分发挥其作用,着力推动SDR的更加广泛的分配以及拓宽SDR的使用范围。” 10该观点的推出,实质上即是超主权国际货币制度的构想,为国际货币制度的完善化改革给出了新的方向。之后,在2009年的G20伦敦峰会上,俄罗斯、中国、巴西等国家也纷纷提出了“以SDR为基础,构建超国家储备货币,改变美元独大”的提议,一时间,超主权国际货币制度,成为了制衡美元独大的全新思路,成为国际金融界广泛热议的话题。 本文的观点认为,以SDR为基础,构建超主权国际货币制度,能够使美元“独大”的不合理国际货币体系得到有效改善,亦是国际货币体系革新化发展的重要方向。理由包含以下几方面: 第一,SDR的稳定性更高。与美元的单一主权货币定价机制相比,SDR的定价机制建立在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加权而成的基础上,货币的影响力、信誉度较之现行的美元本位定价国际货币体系更为稳定。尤其是随着2016年10月份,人民币正式加入SDR,成为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后入驻SDR的第五个主权货币,SDR的币值稳定性将更加突出,完全可以承担超主权货币的功能。 第二,SDR的中立性更强。SDR的发行,完全由IMF根据全球经济增长的情况,进行动态、适时、自主的调整,且与任何国家的货币体系没有根本性的联系,而SDR的这种中立性特征,使得其在全球货币体系中更少地受到来自于其他国家货币贬值、增值、滥发的影响,具有更强的信用度。 第三,SDR的抗风险能力更足。SDR由IMF发行和管理,本身便具有更强的国际收支平衡稳定能力,此外,发行过程中,所征收的全球铸币税能够保障全球范围内公共产品的供给,对于提升国际货币体系的抗风险能力,维护全球金融体系的完整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以SDR为基础,构建超主权货币制度,能够有效规避美元“独大”的单一主权货币所隐含的内在风险,消除美元霸权给全球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然而,相关的细则问题仍然需要全球各经济体之间本着“合作共赢,协调磋商”的原则上进一步探讨,可谓任重而道远。(二)形成多元化国际货币体制 归根结底,现有国际货币体系抗风险能力低,诟病满满的根源在于美元“独大”的单一体制性,因此,变现有这种单一的国际货币体制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制,理应成为下一个阶段国际货币体系完善和改革的方向。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在多元化国际货币体制构建的过程中,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策略: 第一,进一步推动SDR规模的扩大化。为使以SDR为基础的超主权货币体制尽快建立,应尽快推动SDR规模的扩大化,尤其应将全球范围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引入SDR中,以此提升SDR的稳定性和影响力,同时,亦可进一步降低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占比,逐渐创造出约束美元“独大”的全球经济基础,形成多元化的,更为科学的全球货币机制。目前,SDR正在积极筹备上述工作,例如,在2011年11月法国戛纳召开的G20峰会上,与会各国领导人达成共识:最晚在2015年对SDR货币篮子进行审查,将全球符合标准的货币纳入其中11。 第二,构建多元化的货币汇率协调体系。在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建立起动态的汇率协调体系,显得十分关键,它对于降低汇率波动引发的国际货币秩序紊乱,能够起到很好的协调作用。在具体的构建中,应尽快增设专属的,独立性强的国际金融机构,该机构应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根据全球汇率波动的情况,制订强制性的协调机制,约束各国汇率的浮动情况,以此达到维持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作用。(三)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治理结构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全球货币体系管理中,承担着绝大部分职能,然而,现有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本身存在的治理结构性缺陷,如:治理结构不合理,表现为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投票权过高,超过25%;监督机制不科学,表现为监督活动收到政治因素的制约,美国往往成为基金组织内其他成员国“不敢监督”的对象。上述现状的存在,为美元“独大”现状的维持,提供了“保障”,也是导致国际货币体系失衡、失信等重要因素,因此,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道路中,尽快完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治理结构,显得迫在眉睫。具体来说,IMF在结构治理中,最为重要的工作,便是尽快构建科学的决策机制。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美国“独大”的决策机制显得十分不科学,很多不利于美元的金融决策,往往能够被美国“一票否决”,可以说,在现有的机制下,美元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得不到任何约束,这也为美元“独大”所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事件买下了隐患。为使上述问题得到解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应构建更为科学的决策机制,而最重要的举措便是:压缩美国在组织中的投票席位,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获得在基金组织中的决策权利。值得欣喜的是,2016年1月,IMF发表声明,宣布该组织2010年份额和治理改革方案正式生效,约6的份额将向有活力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份额占比从3.996升至6.394,排名从第六位跃居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4个新兴经济体跻身IMF股东行列前十名,改革后美国的投票权较之前的16.75有所下降,这标志着IMF的治理改革已经迈出至关重要的一步12。四、中国的钳制性策略(一)不断增加本国经济实力,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如前文所述,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地位快速发展的时期,美国国内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优势的经济基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障。因此,我国政府也应充分借鉴,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经济基础,逐渐形成人民币对美元的钳制性态势。具体来说,应着眼于以下几方面:第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目前,粗放、廉价的产业链,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产业科技含量低,国际竞争力较弱,也是不争的事实13。为此,我国应加快发展高科技产业,着力解决经济增长失衡问题,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自我在世界贸易发展中的地位,进而提升人民币在对外贸易中的流通量,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提供支撑。第二,积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例如,推动银行机构实现现代公司治理架构,转变经营方式;优化金融市场结构,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创新;稳步推进国内金融市场的自由化改革。通过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政策,构建强有力的国内经济发展基础,不断稳定人民币的汇率,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二)积极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合作,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如前文所述,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一直扮演“老大”的地位,为了维持美元这种“独大”的地位,甚至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应用“一票否决”的权利,打压不利于美元流通的任何金融政策出台,这使得美元与其他主权国家货币的区域化合作变得举步维艰,也成为美元负面影响力的重要推手14。为此,我国政府应积极吸取该教训,采取“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政策,与亚洲各国联手合作,从积极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合作开始,逐步提升人民币的区域影响力,从而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提供稳固的周边环境。具体来说,应着手以下工作:第一,注重与亚洲邻国的金融合作。在人民币区域化发展的道路中,我国应继续注重与亚洲邻国的金融合作,从强化人民币的区域交易阶段网络建设入手,发挥人民币在亚洲区域内贸易和投资的优势,不断提升人民币在亚洲地区进出口贸易中的定价权,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第二,提升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信任度。与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时放任美元贬值的做法不同,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到来时,我国政府以负责任的大国态度,确保人民币不便之处,这一举措,在亚洲各国树立了良好形象,使的人民币的国际化正面形象得以确定。在今后的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道路中,我国政府应不断树立大国负责任的形象,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信任度,使亚洲各国将人民币作为“放心币”来进行储备、流通,不断提升人民币的区域化发展水平。(三)政府应提供完善的政策性支持为使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信用度、影响力不断提升,我国政府在人民币的区域化、国际化发展中,应着眼于宏观大局,根据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制定稳定、连贯的方针政策,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完善的政策性支持15。例如,不断完善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激活国内金融市场,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有利的金融环境;建立起有效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提供风险预测等。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发展保驾护航。五、结论 本文在深入阐述国际货币制度相关理论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元国际地位的发展历程,并从损害自身经济、造成全球经济失衡和引发金融危机事件三个方面出发,论述了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对全球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基于此,提出了构建超主权货币制度、形成多元化国际货币体制和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治理结构三方面的建议,为国际货币体系的进一步优化改革给出了参考。最后,以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为视角,展望了国际货币体制未来改革进程中,我国的应对策略。整体而言,本文的研究符合预期设想,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现有国际货币体制的缺陷性,为美元“独大”这一反常态的国际货币形态的形成,提供了天然土壤,值得欣喜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正在积极整改中,希望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举措,尽快改变美元“独大”这一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制态势,形成多元化、共荣的国际货币体系格局,使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健性不断增强。参考文献1殷德生 权力、相互依赖与国际货币合作 基于国际货币体系史的考察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 8) :392 冯旷,罗钦.从超主权货币的探究谈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J.知识经济2010(8):44-45.3罗伯特·蒙代尔 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建 基于创立世界货币的设想J 厦门大学学报,2012( 1) 4李晓,冯永琦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集体行动与二十国集团的作用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 2) :112 5洪波,虞红丹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牙买加体系的特点与问题J 南方金融,2012( 4) 6李平,宫旭红 未来国际货币体系谁主沉浮J 国际经济评论,2013( 5) :197 8 9 10周小川 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J中国金融,2009( 7) :811陈伟光 全球治理与全球经济治理: 若干问题的思考J 教学与研究,2014( 2) :912 13 董君.国际货币体系演进中的货币霸权转移J.当代经济管理,2010(10) :63-67.14 范祚军,凌璐阳. 基于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竞争格局转换的人民币区域化策略调整J. 东南亚纵横,2010(4):78-84.15夏斌, 陈道富.人民币区域化及风险防范J.金融论坛,2011(9):55-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