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斯梅拉达的爱情悲剧看雨果的人性观.doc
从爱斯梅拉达的爱情悲剧看雨果的人性观摘 要浪漫主义不管是作为一种文学流派也好还是被称为一种创作方法也好,都有着非常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意义,本文力图从人性善恶的角度,探讨雨果浪漫主义思想的演化发展。并力图对其文学创作和人性剖析作出推论研究。首先,从文本故事的角度探讨了雨果政治思想的蜕变。其次,本文力图从文本主人公的爱恋悲剧揭示雨果对于人性善恶的思考。再次,以副主教克洛德对爱斯梅拉达的畸形之爱为依托,不断深化作者对于人性善恶发展特点的思考。最终,以卡西莫多纯洁无私的爱恋分析比较,揭示爱斯梅拉达爱情悲剧之于作者人性思考的价值意义进而阐明雨果文学思想的价值意义。关键字:人性善恶;爱情悲剧;浪漫主义;AbstractRomanticism, whether as a literary genre or as a creative method, has rich and profound ideolog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evolution of Hugo's romantic though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od and evil. And tries to make the inference research to its literary creation and the humanity analysis. First, the transformation of Hugo's political though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xt story. Secondly, this paper tries to reveal the reflection of the love of human nature from the tragic love of Hugo. Again, on the basis of bishop's love of deformity's deformity, the author constantly deepens the think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nature. Finally,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pure and altruistic love of quasimodo, reveals the value significance of Esmeralda's love tragedy to the value of Hugo's literary thoughtKey words: Good and evil of human nature ; Love tragedy ; Romanticism目 录TOC o "1-2" h z u1HYPERLINK l "_Toc477337495" 一、格兰古瓦对爱斯梅拉达的利己之爱HYPERLINK l "_Toc477337499" 二、弗比斯对爱斯梅拉达薄情寡义的爱HYPERLINK l "_Toc477337507" 四、卡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真挚而高尚的爱HYPERLINK l "_Toc477337511" 结 论HYPERLINK l "_Toc477337512" 参考文献HYPERLINK l "_Toc477337513" 谢 辞前言人性善恶的剖析历来是作家写作和文学研究不可忽视的具有重要价值的一个方面。纵览外国文学研究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当下国内外对雨果文学的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分析发现大多数学者和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一直以来总是将目光和方向定位于雨果浪漫主义文学的表达方式和艺术特色等方面,而对雨果在人性善恶方面的思考和研究少之又少。结合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始终以主人公爱斯梅拉达的爱情悲剧命运为核心。同时雨果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并非全都是崇高优秀的,他们是混合存在的。“丑就在美的近旁,畸形靠近完美,粗俗藏在高雅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同在。”1经过大量阅读有关雨果浪漫主义思想的文献资料结合自己在外国文学方面的专业学习认为爱斯梅拉达的爱情悲剧是研究雨果对人性善恶分析理解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本文旨在通过对爱斯梅拉达的爱情悲剧的分析探究,推论出雨果在人性善恶方面的深入挖掘意义继而体现在文学史上重要而不朽的价值,以此来促使文学的发展和进步。一、格兰古瓦对爱斯梅拉达的利己之爱(一)有名无实的婚姻作者在这色彩斑斓绚丽的巴黎中世纪场景中,以强烈的戏剧性手法铺陈开来,讲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悲剧故事。作家用自己的心灵来创作,这是浪漫主义的必然要求。它强调主观抒情,认为艺术要反映“生命的自由飞跃因为受了阻止和压抑而生的心灵苦闷,即精神的伤害。” 2 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才能真正掌握读者的心灵,从而创作出令世人慨叹的伟大艺术作品。“爱斯梅拉达是人间精灵、完美的化身,他拥有一切魅力、风韵和美丽,而且心地善良、纯洁,富有热情,敢于追求。”3 作家雨果满怀着巨大的文学创作热情来歌颂并赞扬特鲁伊夫的伟大事迹,歌颂他愿意为了别人而牺牲自身的优秀品质。同时也歌颂他满含着一个男人的愤怒和仇恨来彻底揭露路易十一的阴狠,毒辣,以及一切为了他自己的卑劣行径。流浪诗人格兰古瓦对爱斯梅拉达内心里充满了无限的倾慕和爱恋之情,分不清“这位少女究竟是人,还是仙女,或是天使。”4他渴望自己对这位美丽女郎的倾慕能够得到认可。但实际上爱斯梅拉达内心十分厌恶格兰古瓦,并曾不止一次的警告过他,但当格兰古瓦面临被处死之时,为了挽救这条无辜的性命,这时的爱斯梅拉达展现出了令所有人无比敬佩的人道主义忘我牺牲精神。格兰古瓦通过爱斯梅拉达救了他的生命而与这位心仪许久漂亮的女郎建立起了一种为期四年的荒唐契约式婚姻,这样的婚姻是没有意义的它不能使结婚双方感到幸福得到快乐,不但如此,格兰古瓦骨子里软弱无能、怯懦惧死,丝毫没有一个男人身上该具有的品质和责任心。内心深处关心的只有他自己,这段所谓的婚姻像枷锁一样没有欢乐只有无休止困扰和牵绊。爱斯梅拉达和格兰古瓦之间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爱情,这所有的一切只是一场虚幻的充满闹剧的有名无实的契约婚姻而已。(二)格兰古瓦的爱情观当格兰古瓦最终得知爱斯梅拉达心仪的对象就是那个虚浮而浪荡的弓箭队长弗比斯时,他的心从此时起就不再抱有任何美好的幻想,他不愿努力去争取爱斯梅拉达的爱。由此可见,他的爱是不够坚定的,对待爱情的麻木使其没有追求爱与被爱的勇气和毅力,因而他的爱是顺其自然并且属于利己主义的。相比来说特鲁伊夫为了救出惨遭迫害的爱斯梅拉达,组织发动了奇迹王朝的全体百姓和民众向圣母院发动进攻,此时的他俨然是一个头顶光环有组织能力有号召力的群众领袖。在他身上燃烧着那种属于父爱的光辉,但又不全是这样。此时的格兰古瓦显得无比的颓唐以及让人气愤。当爱斯梅拉达被凶相毕露的副主教诬陷入狱身陷囹圄面临危难之际。格兰古瓦懦弱使然竟然毫不念及以往的救命之恩怯懦自私,贪生怕死,袖手旁观根本不准备采取任何措施实施救援。爱斯梅拉达的安危与自己的生命比较起来,格兰古瓦将自己的生命看的更为重要,心中的爱情随时可以舍去。作家此时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愤恨,这是对当时社会存在这样一种薄情寡义的讽刺和批判,也是对格兰古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恨与失望。爱,这个字眼在格兰古瓦那里是如此的脆弱和不堪一击,哪怕连一点点残存的人性温情也没有。人性的怯懦和可气让作者拿捏的恰到好处,这样的爱情观念与人物的形象相得益彰但又是那样的格格不入,这样的爱是那么的脆弱和不屑以至于我们既气愤又觉得他是那样的可悲可恨。(三)雨果政治思想的蜕变。法国大革命后,广大劳动者尤其是知识分子阶层感到非常失望。种种社会现象以及作者自身人生的际遇和境况都对浪漫主义文学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条件。查理十世上台后,政治危机渐渐展现出来,自由主义思想开始逐渐上升,雨果的政治态度逐渐有了转变,这时的他明确提出了反对伪古典主义。七月革命后的这段时间,雨果主要是对封建统治阶级和原有的旧制度的抨击,言语思维中充满了强烈的反封建和反教会的斗争精神,在政治表现上也采取了对现实较为妥协的态度。同时,在反对路易·波拿巴帝制的斗争失败后雨果并没有真正败下阵来,反而开始了他长达十九年之久的政治流亡生活,这时的他俨然是一位追求个人自由独立和国家民主平等的战士。政治思想的蜕变为其在文学上深入挖掘人性善恶的创作提供了看待问题的新角度和新视野,这是作者艺术灵魂光芒的一次重要闪现也是作家敢于和黑恶势力的决绝,所以作家雨果在内心世界是很抵触像格兰古瓦一样的人的。这种怯懦和退缩式的人生方式不符合作家对于人生的理解,但在普罗大众中这样的人性却真实存在。所以说雨果政治思想的蜕变使其在描绘像格兰古瓦一样的小人物时更加入木三分,同时,也折射出政治观念上的取舍对一部庞大社会作品的意义所在。基于此,我们就更能理解或者说领悟作家雨果在塑造如此众多的人物形象时是带有政治眼光和角色尺度的,政治观念的蜕变使其作品更富有深意。二、弗比斯对爱斯梅拉达薄情寡义的爱。(一)贪淫而浪荡的本性。弗比斯长着一副英俊的令大多数女性为之倾狂的面庞,身穿挺拔而华丽的军装,年轻伟岸、英俊潇洒。他被爱斯梅拉达的美貌所倾倒,但他的目的只想得到爱斯梅拉达的身体来满足自己贪淫好色的恶念,内心的腐化龌龊与他外表的光鲜亮丽形成鲜明的对比,作为一个男人他或许对爱斯梅拉达产生过爱慕,但这种爱慕是打了折扣的,他从未想过要承担一个男人的责任。如果弗比斯是真心爱她的,在我们广大读者看来倒也是令人欣喜羡慕的一段美好姻缘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掩盖他贪淫而浪荡的本性。小说对弗比斯的描写印证了1830年以后,维克多·雨果之所以成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领导者以及整个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切的偶然都是历史现实的折射和反映。而这部作品是其最能代表浪漫主义的作品最能表现浪漫主义的创作原则最充分体现,美与丑,善与恶,光明与黑暗,崇高与卑贱,优美与丑陋的对照。弗比斯和爱斯梅拉达各个方面的对比也更加折射出弗比斯好淫纵欲而浪荡的本性,弗比斯对一切拥有美丽外表的异性都充满着不能见光的淫想并且始终活在自己优越的物质世界和精神寓所。而女主人公爱斯梅拉达和弗比斯的邂逅,在他看来不过是其玩世不恭生活的调味剂而已。弗比斯的薄情寡义和贪淫浪荡本身就是他所处阶层所挥之不去的标签更何况他也未能与此划清界限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华丽英俊的外表并不能掩盖其寄生虫式的生存状态。而他与爱斯梅拉达的爱恨纠葛恰如其分的成就了雨果对浪漫主义和人性善恶的进一步诠释和深化,也将那些身处象牙塔的所谓的社会精英阶层的贪婪虚伪和人性善变彻底撕破而展现出来。(二)对爱斯梅拉达的伤害。黑格尔说过:“爱情要达到完美的境界,就必须联系到全部意识,联系到全部见解和志趣的高贵性。”5爱斯梅拉达对弗比斯的爱是盲目而浅薄的,根本谈不上心灵的契合以及人格的平等独立。弗比斯把与爱斯梅拉达的交往当成一种生活艳遇。他通过花言巧语骗取了爱斯梅拉达的爱情,甜言蜜语地说他是多么的爱她,但事实上却总也记不住爱斯梅拉达的姓名,他只是将爱斯梅拉达看作自己情欲的玩物而已,并不是真心实意的。雨果说:“诗人的两只眼睛,其一注视人类,其一注视大自然,他的前一只眼叫做观察,后一只眼称为想像。”6当爱斯梅拉达被判处绞刑即将死去时他却在一旁漠然的观看,人性的冷漠此时表现的淋漓尽致。作者将人性的冷漠在此刻进行了艺术上的放大,弗比斯为了得到表妹丰厚的嫁妆放弃了作为男人的尊严,违背良知而与自己的表妹结婚。更令人感到可悲和惋惜的是爱斯梅拉达至死还念念不忘并深爱着弗比斯。爱斯梅拉达的单纯善良并没有换来所谓的善报,在历史的车轮下一切柔弱的个体都有可能被碾碎,弗比斯对爱斯梅拉达的伤害是阶级的对立亦或是身份的悬殊,从始至终他们之间都没能平等的交流和恋爱,这不仅体现在爱斯梅拉达在爱情面前的卑微,更是对弗比斯人性丑恶善变的鞭挞。这样的伤害是锥心刺骨的,而悲剧性就这样更令人扼腕。(三)雨果对感情与生活的探讨。雨果是一位积极浪漫主义的作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浪漫主义十分注重于主观情感的宣扬抒发,作者强调自我感觉感受,强调抒发个人的主观情感,感情常常如激流奔腾,火山爆发,势不可挡。作者将虚伪而浪荡的弗比斯与美丽而纯情的爱斯梅拉达形象的展示给读者看,主张艺术创作绝对自由,反对艺术创作受到种种束缚。这样做的目的是基于浪漫主义思想主张下的文学作品是以作者的主观情感表现为基础,为情造物,社会生活的种种表现受到作者主观感情变化和思维倾向的影响,因而浪漫主义在塑造的文学艺术形象时总是有别于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形象,处于这种浪漫主义文学艺术思想美与丑相对照的表现手法中,更加深刻的反映其对浪漫主义思想的理解以及运用上的成熟。这也从侧面不断印证了雨果在感情和生活中不断推生出浪漫主义的文思泉涌。由于作家雨果身处于当时欧洲革命的核心,亲眼见证了整个法国封建社会的土崩瓦解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一步深化所存在的问题,基于此作家十分清楚的认识到社会历史是不断前进和发展的,旧有的封建专制制度最终必然会让位于更加符合社会进步与发展,更加民主的社会制度,而这一切源自于作家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体验还有对生活的透彻理解。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作家自身对于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往往是其作品风格和艺术方向的重要推手,这一点在雨果塑造弗比斯薄情寡义时就很明显。所以说作家雨果在对感情与生活的探讨方面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文学艺术在创作方面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和领域。三、克罗德对爱斯梅拉达扭曲而自私的爱。(一)被压抑而扭曲的灵魂。作为封建教会势力的代表和现实化身,克洛德“有一副虔诚的外貌,虔诚的表面包藏着蛇蝎的内心”。 7年轻时期的克洛德是一个充满理想、善良并且愿意帮助别人的人。出于人性最本善的使然以及神职人员所应该具有怜悯心他收养弃儿卡西莫多,这时的克洛德是一个具有“博学、知识、智慧之美”并且具有爱心善良的人”。8从表面看,克洛德是遵守教规,清苦威严的圣教徒,对于女色离之甚远,实际上教会的救赎思想并没有使他变得清心寡欲,他的心底还有无休无止的私欲,本质上仍然是一个淫欲旺盛的色魔。他难以压制自身的人性恶欲,当他遇见了美丽的爱斯梅拉达时这股存续已久的恶念使他长时期隐藏于心底的欲望彻彻底底的涌现了出来,此时的克洛德将扭曲的人格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这也是作者对封建教会及其道貌岸然人面兽心的神职人员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从而展现出雨果浪漫主义思想在人物性格和艺术形象驾驭上不断的突破和超越的表现。类似这样被压抑和扭曲的神职人员绝不仅仅只有克洛德一个,但由此而引发的种种人性问题却在他的性格行为中非常典型的显现出来并且富有代表性,长期的压抑使其已经灵魂扭曲丧失自我,丧失了一个健康人格下所能够做出的正确判断和情感诉求。生活中已经很难有事物能给他带来真正的欢愉,他的人生和生活状态是活在封建宗教枷锁下的,他没有办法过上正常人的生活,领略正常人的情感体验体会爱与被爱的感受。(二)得不到就毁灭的爱情观。副主教克洛德对爱的理解和他的种种做法是病态而违背健康人性的,他自始至终不考虑被爱者爱斯梅拉达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上能否接受,为了自己病态的心理满足将爱斯梅拉达占为己有而绞尽脑汁遍使卑劣的手段,但事实上却未能如愿以偿。他对爱斯梅拉达所谓的爱是贪图美色极尽占有欲望的体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他想得到爱斯梅拉达完全是个人淫欲恶念在指使,表面上他虽然愿意为爱斯梅拉达放弃其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这里面包括教会给他的荣耀的身份以及高高在上地位,但本质上他的爱是极度自私狭隘摧残人性的,他从未冷静换位思考看待过爱斯梅拉达的真实感受和想法。他对爱斯梅拉达所谓的爱表面上冲破了封建教会思想对他长时间的禁锢和束缚,但实际上却充满了病态与卑劣。最终,当他无法得到爱斯梅拉达时,他就选择不顾一切的毁灭她,同时也毁灭了自己。这样的毁灭是戏剧化的,但又那么真切合理。在那样的时代和社会的摧残下,毁灭本身就无处不在,扭曲人格下得不到就毁灭的爱情做法自然也就有了滋生的土壤和不断发酵的温床。作家雨果赋予了克洛德这样的人格心理,不仅仅是他自己对这一类人的真实看法和感情宣判,更是对那个残酷冷漠贪念横行以及价值观沦丧的时代的控诉。(三)雨果对人性善恶理解的特点。作为一位对生活有着深入思考的作家,雨果不仅仅将视野放在其作品的创作当中,更多的是作为一位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疾苦十分关注的民主人士。社会的动荡,统治者的自私暴虐以及教会势力对人们精神世界的禁锢和束缚使他对人性的美丑善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他笔下克洛德的人生历程和心路变化正是他在现实中接触过的看到过的,这既是一个艺术形象又是一个鲜活的人物。而将其与纯洁善良的爱斯梅拉达放在一起比较时,不正凸显出人性善恶美丑的强烈对比。作家对于人性善恶的理解之深,是集合了时代的发展变化而来的。这不是作家主观上刻意的拟想和幻构而是作家的所见所思所想。再者,人性善恶美丑的发展集中了太多的因素,其中包括人物与生俱来的禀赋,后天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造就以及个人价值欲望的选择。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作家雨果在深化爱斯梅拉达爱情悲剧的同时并不像现实主义那样注重对生活对象真实表现,而是基于对文学真实性的广泛艺术再现,进一步表现浪漫主义的理想化原则在现实人性世界的回归与突破。人为地或者说有意的按照作者自己的情感逻辑创造或者说塑造艺术形象的理想模样。基于上述特点,作家对人性善恶的理解已是具有相当文学艺术地位的了,其所表现出的善恶美丑的对照特点是其分析人物塑造人物的基石,也可以说是对生活的再创造和理性意义上的感性再现。这样一些特点成就了作家在描绘人物人性善恶时的精湛艺术造诣。四、卡西莫多对爱斯梅拉达真挚而高尚的爱。(一)超越世俗的爱恋。雨果认为“伟大和真实这两个词包括了一切。真实包括着道德,伟大包括着美”。9卡西莫多天生残疾,独眼、跛足、驼背,由于敲钟而使他听力受损,从此它不仅聋而且哑,他更加沉默了。世人的无知以及偏见和取笑在他的生活中经常出现,因此他选择离群寡居,这也进一步导致了他性格和行为上的怪异。但这丝毫不妨碍他那一颗充满善良的心。当卡西莫多被克洛德利用而成为其夺取爱斯梅拉达的帮凶而受到惩罚时,这时美丽而善良的爱斯梅拉达却不记恨这个外表丑陋并且劫持过她的卡西莫多,满怀同情的为他干渴的嘴唇送来了甜美的水,卡西莫多十分感动热泪盈眶,这促使他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对爱斯梅拉达诚挚感激和深情爱慕。当爱斯梅拉达身处险境时,他救爱斯梅拉达于危难之中,扛起爱斯梅拉达逃入圣母院,口中不停的高呼“圣地”以示避难。此时的卡西莫勇敢机敏令人钦佩,而且改变了之前他在读者心目中不好印象,人们从讨厌他而逐渐崇敬起了他。他满含对爱斯梅拉达的无限感激和爱慕等多重的感情,竭尽心力的保全爱斯梅拉达使其免受伤害。雨果在留克莱斯·波日雅序中说: “取一个在形体上丑怪得最可厌、最可怕、最彻底的人物,把他安置在最突出的地位上,在社会组织的最底层、被人轻蔑的一级上,用阴森的对照光线从各方面照射这个可怜的东西,然后给他一颗灵魂,并且在这灵魂中赋予这个男人所具有的最纯净的一种感情,即父性的感情,结果怎样?这种高尚的感情根据不同的条件炽热化,使这个卑下的造物在你眼前变换了形状,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好。”10卡西莫多之于爱斯梅拉达的爱慕是最符合作家内心期许的那样也是黑暗社会现实下的一股清流,卡西莫多始终不求回报的默默地付出着。为了爱斯梅拉达的幸福他可以牺牲一切,这个外表丑陋的人有着人类最为真挚的情感和最为高尚最美好的灵魂。卡西莫多的爱,超越了世俗人的看法和理解。他没有想得到什么东西,有的只是忘我的付出和守候。他对爱斯梅拉达的爱恋是高尚的纯洁的也是作家雨果在经历了丰富的人生体验之后自己内心对浪漫爱情和真挚情感的理解,这也是表现其浪漫主义思想的独特表现方式。(二)卡西莫多的悲剧性。“那个四面体的鼻子、那张马蹄铁形的嘴巴、那只被棕红色眉丛所掩蔽的小小左眼,以及完全消失在一颗大瘤之下的右眼,也不想描绘那七扭八歪、好似城垛一般参差不齐的牙齿,那两片厚皮赛过老茧的嘴唇,一颗犹如象牙抵着厚唇的獠牙,以及那狡黠、惊奇和忧伤相混杂的神态大脑袋上倒竖着棕红色头发;肩膀之间突出一个大驼背,同隆起的鸡胸取得平衡;从胯骨到小腿,整个下肢完全错了位。”11卡西莫多因为被克洛德养育长大,因而他像儿子抑或更像是奴隶一样卑屈于副主教克洛德的权威下。他任凭克洛德对其踢打责骂而不愿反抗,他不敢相信这个抚养他长大有恩于他的副主教竟会干出如此卑劣龌龊之事。他矛盾着痛苦着,当爱斯梅拉达被绞死之后,他的内心痛苦而凄凉。高尔基认为“浪漫主义乃是一种情绪。”12但可以肯定的是雨果对这样的人物的塑造符合他对爱情的认知和想象。波德莱尔认为浪漫主义是一种“感受方式”。 13爱斯梅拉达活着的时候,他不能或者说也不敢直接表达对于这个美丽女孩的倾慕和爱恋,只能以他的方式默默守候。但当爱斯梅拉达被处死之后,他执念于对女孩的爱恋而无法自拔,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为自己的爱而殉情,以这样的方式诠释了自己爱的悲情恋歌,用生命证明了自己爱情的纯洁和伟大。卡西莫多的悲剧性是如此的浪漫而使人感动。海涅认为:“浪漫主义艺术表现的,或者不如说暗示的,乃是无限的事物。”14作家在冷酷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大胆的使用激扬的言语辞藻以及多姿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浪漫主义在艺术表现上的追求。乔治·桑认为浪漫主义艺术“不是对于现实世界的研究,而是对于理想的真实的追求。”15 “浪漫主义颠覆了过去传统的现实主义和唯物主义,强调了个人理想和情怀表现,纵观整个人类文明的思想和历史,没有任何一种思潮比浪漫主义更能解放人类的思想和灵魂的了。”16最终,当卡西莫多明白了这一切都是克洛德阴谋是,他愤恨的将这个养育了他如父如主的人推下了钟楼摔死。善与恶在他的内心苦苦交织,这是他人性的复归也是他亲情的悲剧,此刻的卡西莫多如释重负,那些长久以来挥之不去的阴霾和内心的挣扎随着这一切的结束而结束。作家以此对人性进行反复的捶打,令一切那么难以置信但又看似合理,这不仅仅是作品人物思想和灵魂的挣扎更是作者在诠释其对社会对人性对生活的理解和追寻。(三)从雨果的爱情观看其对人性善恶的理解。作品是作者灵魂的裸露更是作者对世界和人性的看法以及期许。雨果也是一样的,与其说通过这样一部作品他想表达什么不如说作品使他明白了为什么而坚守。作者自己本身也经历过荡气回肠的爱恋,深知追寻爱恋过程的煎熬与苦楚,但这并不影响他对美好爱恋的向往和渴望。爱斯梅拉达对爱情的追寻以及卡西莫多对心中所爱的坚守印证了作家对爱情的看法和观点,真正的爱情本就应是纯洁善良而无私的。它不是无休无止索取也不是狭隘的占有而是不计个人得失的忘我付出与奉献,同时也是对纯洁真挚情感的赞美和颂扬。在作者看来,真正懂得爱情的是普罗大众而不是身处象牙塔的上层贵族。爱斯梅拉达和卡西莫多都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但形体上的差异使他们面对生活的态度截然相反。与美丽而热情的爱斯梅拉达相比,卡西莫多的内心世界几乎是封闭的没有色彩的。但即就是这样也不能阻拦一个鲜活生命对爱的向往,人人都有爱与被爱的权利,人人也都有追求爱的权利,这就是雨果的爱情观。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雨果对于人性善恶理解的片面化和绝对化,未能在作品中揭示爱斯梅拉达性格上的缺陷。同时,我认为也不影响作家所要传达出自己对于爱的理解以及在动荡的不平等的充斥着利己主义和伪善面具的社会背景下复杂情感纠葛中所蕴含的对于人性善恶的剖析和强化。结论基于对文本的分析和本文的论述可知,雨果对于人性的看法是基于他对身处苦难民众的强烈同情心而来的,在歌颂女主善良纯真的同时并没有提及她不谙世事以及盲目轻信的性格缺陷,而这也说明了雨果自身作为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作家所存在的局限性。而他政治观点的蜕变也是试图通过人道主义主义来调和矛盾的,这一点从他的爱情观中也可以看出来。所以说在人性善恶这个问题上,雨果不可避免的也走向了片面化和绝对化的思想深渊。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否定雨果在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和其对于人物刻画和时代人性表现上的贡献。参考文献1雨果.克伦威尔序言A .外国文学教学参考资料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300.2厨川百村.苦闷的象征M 鲁迅.鲁迅译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89.3柳鸣九. 雨果创作评论集M .桂林:漓江出版社,1983.4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M .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55;373;466 .5黑格尔.美学:第1卷M .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67.6雨果.论文学M .柳鸣九,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119.7陈应祥.外国文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8鲍文蔚.雨果夫人见证录M .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8:417.9雨果.玛丽·都铎M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134.10维克多·雨果.雨果论文集·留克莱斯·波日雅序M .柳鸣九,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104-105 .11 维克多·雨果.巴黎圣母院M .李玉民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4:4412高尔基.俄国文学史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70.13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21814夏多布里昂.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二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401.15乔治·桑.魔沼M .上海:平明出版社。1954:8.16王诺.欧美生态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