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歌的艺术特点.doc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点摘要:艾青标志我国现代新诗的成熟。艾青的诗歌深植于民族的土壤,具有现实主义的本色,在以现实主义手法进行诗歌创作时,他将自己的忧郁情怀融于一系列具有象征性的意象之中。忧郁的灵魂易造就独特的诗人,毫无疑问,艾青的心灵是敏感且忧郁的,而造成他心灵忧郁诗绪的原因就在于那个特殊的时代赠予他的坎坷人生经历。关键词:艾青,忧郁1 绪论:40年代新诗适应了抗战时期现实性的时代要求,作为中国现代诗的标志性人物,艾青的创作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即引起了诗坛极大的关注。作者与作品是联系在一起的,要理解诗歌,就要了解诗人,同样,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也能更好地分析诗人所创作诗歌的意蕴。这是很自然的。从诗歌角度,读者可欣赏、了解诗歌本身的结构、语言、修辞、文风、意象、韵律、节奏等,但仅从诗歌角度进行现代诗解读不一定可靠,最好的方法是了解诗人,包括经历、遭遇、命运、情感、思想、素养、心理、观点、性格等,看一看这一些与作品的相关性。换句话说,诗不是简单的情绪的抒发,也不是简单的书写哲理,而把生活的经验通过诗人的构思,凝结成象征性的含义。所以艾青最好的诗,都是用意象说话的。艾青的诗歌有两个中心意象:一是土地,象征忧郁和悲怆;二是太阳,象征激昂与希望。他还将自己眼中所看到的世界以现实主义手法予以呈现,并在这种自由的散文化形式诗歌中穿插实实在在非虚幻的意象,即以根植于人性的现实主义来突出诗歌的主题,艾青开创的这种寄忧郁和希冀于现实主义创作中的手法成为后续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的范本与不竭源泉。2 艾青诗歌中独具特色的意象2.1独特的意象艾青在他的诗论里表示:“意象是纯感官的,是具体化了的感觉”,指意象是一种用感官可以感知的、感觉的具体、抽象化了的具体表现。而这种具体化的感觉,是诗歌中以意象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思想。关于诗歌,艾青有着他自己独特的感受。人们的情感本互不相同且互不相通,为表达自己心中所感与所思,艾青选择特定的意象以表达他在诗歌中的忧郁情感,但传达忧郁不是他创作的最终目的。实际上,诗人的情绪往往在他进行诗歌创作时自然流露,因此,艾青的忧郁也很容易被人们所感知。艾青的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而要表达自己对祖国和母亲最真挚、最深沉的爱,选取“土地”这一具体事物作为意象恐怕再合适不过。由此,在诗歌创作中,艾青常常将意象与内心所捕捉到的印象结合起来,并赋予意象独特意义传达感情。艾青的这种创作方式使得他诗歌中的意象具有不同寻常的新颖意义,光明与黑暗,天空与大地,晨曦与黄昏,苦难与渴望构成了他诗歌的感情旋律。由于身处那个特殊的时代,也由于他坎坷不平的人生经历,他的作品大多写的是民族深受苦难,土地被侵略者践踏的悲愤,无奈之情。总之,艾青使得这些意象在他所创作的诗歌中,起到了“把感情隐藏到幕后,而不使它赤裸裸地呈现”这一美妙效果。在一首诗里,意象是作为“形象元件”之用的,它既是一个独立体,又总处在一定的组合关系之中,由此使诗歌艺术更富意境美和立体感。2.2 意象的内涵深刻丰富其诗歌创作在忧郁悲怆的情感基调中显得单纯而又复杂,朴素而又精密,可谓增之一字则长,减之一字则短。“尖音”故“彻响”,诉诸听觉;“辙迹”故“交织”,给人带来深沉的情绪、不浓厚却又深入人心的忧郁。关键的是,艾青的诗歌一方面反反复复提起传达他忧思的意象,另一方面通过写多种意象展现无限开阔的视野和无比集中的焦点。山河、道路、村落,构成了质感突出的背景,而通过画面的重复,诗人让一种沉重忧郁的基调贯穿了他诗歌的整体创作。“地域”,“天穹”,“山脚”,“冰雪”,“道路”,“太阳”等基本的意象,结合“静寂”,“荒凉”,“广漠”等重量级形容词,仿佛天然的、粗拙的石块,只略事安排,而不加雕饰,创造出粗看单纯而细品复杂的思绪。其诗歌常用的意象有土地和太阳。土地代表了爱国主义,对祖国大地的热爱,也代表了艾青对其上朴素劳动者的认同和关注,这在大堰河我的母亲我爱这土地中可以看出来。为了表达自己欲追寻光明和温暖的理想诉求,艾青将选取“太阳”这一意象并赋予太阳驱散黑暗、散发光明的双重具体含义。“太阳”这一独特意象在艾青向太阳、黎明的通知中都有所体现。艾青在他的诗歌中多次提到“土地”和“太阳”之类的意象,这是为了表达他内心深处的追求和希冀。艾青的诗歌有着难以拭去的忧郁,他忧的是长期生活在真实而朴素的土地上的疾苦农民,同时还有令他痛心的饱经欺凌的祖国。在艾青的诗歌中,黑夜里的火把是散发光和热、驱散黑暗的力量。这些都表现出艾青在忧郁中沉思,在忧郁中抒发自己内心的家国抱负。生存的至真境界是永恒的忧患,是深深潜存在他的创作心态中的。”骆寒超对艾青诗歌内涵的诠释,正显示了艾青由“土地”系列意象延伸出来的象征义。3 诗人内心的情绪3.1 情感的忧郁艾青的诗歌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象世界,但是悲哀和忧郁对于艾青来说是很难拂去的。一方面,多难的土地和贫苦的农民让艾青感染上了忧郁的情感,另一方面,在巴黎度过的那三年“精神上自由,物质上贫困”的生活在潜移默化中使得忧郁占据了艾青的内心。尽管艾青在主观意志受到人生经历阻碍后产生了忧郁的心理,但进入无休止的忧郁并非艾青内心深处的追求,他借助这阻滞转而沉思自身与现实的关系,在沉思当中宣泄他蓄积已久的心理能量,从而以多种意象进行诗歌创作,在创作中重新保持心理平衡。艾青在成功地使用了“太阳”、“土地”等一系列意象后,反叛主流价值,从一个阴暗的角度切入社会,以独特意象展现自己对世界的感知。事实上,艾青从一开始感受到忧郁情绪后,就自觉地拒斥,以诗歌创作并赋予诗歌深刻内涵的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摆脱忧郁情绪给自己带来的压抑挫败感。曲折的人生使得艾青难以从忧郁情愫中挣脱,久而久之,忧郁带给他的沉思却很快地将他吸引到其中,于是咀嚼起自己的忧郁,似乎感到对痛苦的重新品味而产生的一丝快感。对痛苦的重新品味之所以能够让艾青产生快感,而非理所当然地增加痛感,是因为当艾青和自己切身体验的痛苦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之后,想象力发挥了它的幻想弥补作用。艾青往往因土地和大堰河而喜、因民族和农民的苦难而悲,这其中有太多复杂的情感交织,从而导致他情感、思绪与现实、处境的错位,这种产生错位的心理和思维结构赠予艾青丰富又细腻的想象力、联想力。由于在想象力、联想力上较常人活跃得多,艾青深陷忧郁之中并且沉溺于忧郁带来的心里体验。他因而更深地体味着痛感与快感的交织、混杂和冲突,从而导致内心的波澜起伏。 作为一种悲剧因素的忧郁心理绝不仅仅是完全负面的、萎靡不振的病态情绪。艾青凭着活跃的心理能量和想象弥补机制,反而从忧郁当中获得了自己精神和灵魂的洗涤与生命力的昂扬。正是这种强大的心理素质,决定了忧郁对于艾青产生的始于无力、终于振奋的效果。因此,在这种心理驱动下,饱经磨难的艾青在忧郁中向往光明、讴歌土地与母亲。艾青说过,“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他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时代的情感风尚当中,反映那片广袤土地上民族和人民的悲欢,写“农民的忧郁”,“流浪汉的心态”,是在将个人境遇和西方文学思潮结合成自身漂泊的情愫,其中的诗绪,也就是反复环绕在诗歌中的情感,是悲哀忧郁的,构成了“艾青式的忧郁”。在艾青的诗歌当中,忧郁的调子反反复复浮现。他的作品中不乏以歌颂光明为主题的诗歌,但在歌颂光明的背后,还寄托了他在亲身经历民间疾苦后对改善悲苦民众生活的愿望,这就是歌颂光明的意义所在。正是因为世界上有了黑暗,所以生活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的广大农民才有了对光明的渴求。艾青曾与大堰河共同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因此,他在看尽土地上的广大社会民众身上的痛苦后,加重了内心的忧郁。他在忧郁中沉思,在沉思中愤懑,又在愤懑中对社会怀有一丝希望。但这一丝丝的希望并没有让艾青的诗风变得真正积极起来,而是为他带来深沉家国和民众忧郁的升华。因此,艾青诗歌的忧郁之情和崇高之情,既是对民族悲剧性境遇的反映,又是它的升华和超越。3.2 情感的虔诚艾青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他的本名为蒋正涵,而艾青是他的笔名。艾青,艹字头指的是蒋介石,而义指自己的爱国深明大义,那个时候的他对蒋介石深恶痛绝,所以笔名也是为了引以为戒。艾青在幼时被算命先生测出有”克父克母”之命后被送往一个叫做“大堰河”的农妇家寄养。悲惨的童年经历在艾青的内心深处打下烙印,不幸的童年所诱发的忧郁情感成为他后来进行诗歌创作的源泉。艾青极善于从具体的事物中寻求灵感,并在脑海中勾勒出意象的大致形态,这些意象被艾青带进忧郁的情怀当中,并在此基础上写真实。在此同时,真实的意象和真实的情感激励着那个特殊时代的人们不断抗争。艾青凭借他自身的情感体验所创作的大堰河展现了岁月流逝时在他内心深处留下的痕迹,他忧郁,并将这种忧郁转化为诗绪,抒发的是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解放前,艾青大胆地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解放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艰苦的环境并没有压抑他的才华。在独自一人接触欧洲现代诗歌期间,艾青毫不压抑自己的感情,真实且虔诚地以他独有的价值观表达对某种精神世界的看法。4 对世界独有的体会与感受艾青从绘画转向写诗,他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印象派绘画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感知世界和艺术地表现世界的基本方式。艾青在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意象感觉印象的同时将感觉印象清新而明晰地再现为视觉形象,并实现主观感情与客观形象的交融契合。由于非常重视感觉和感受,他常常处在一种在忧郁中沉思的状态里,为的是怎样才能抓住那种瞬间得来的新鲜印象,并加以渲染,用恰当的诗句将他的情感表达出来。在通过诗歌创作把握世界的过程当中,艾青强调主观情感对感觉的渗入,追求二者的融合,从中展开联想,创造出以忧郁为整体印象的广阔天地。艾青的视角常常不是战斗的,从来没有着重将情怀投入“黄河在咆哮”的那种战斗中,他的着力处更低,更具悲悯同情,把目光瞄准了受尽磨难的劳苦大众。他忧郁的诗情里积淀了早期生命历程的坎坷与不幸,也是发自内心他置身于黑暗大地上的痛苦的生命情怀:幼年时缺乏父母亲情的冷漠凄清,少年时飘泊异乡的辛酸孤苦,三年囚徒生涯的悲愤伤感,以及人世间的苦难不平、对中华民族生存危机的深思忧虑这一切自然而然地流注在他血泪凝成的字里行间,形成他许多诗歌沉郁的底色。在灰黄和金红两种基本色调中,艾青以金红意象所象征的热情烘托他灰黄色意象传达出的忧郁,同时,艾青还以诸多如“土地”一类传达他忧郁的意象作为基础,着重写“太阳”一类金红意象,传达他在忧郁中追寻光明的世界观。而忧郁与希冀就是他所拥抱的世界的两个侧面:在忧郁中怀有希冀的同时,还在希冀中传达自己的感伤忧郁。5 独特的表现手法5.1 诗歌的现实主义手法作为一名现实主义诗人,艾青注重追求感受力的统一,将感觉、情绪、想象和理性综合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在提倡散文美的同时紧密结合现实、推崇战斗精神,在诗歌中实现一个别致的超现实的意象性想象,把分而难离的感觉表现得简洁、奇异、动人。艾青现实主义诗歌的理是超验的,惟其如此,才神秘,才让人产生审美的惊异,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艾青现实主义为主体的诗歌艺术概括力很强,语言凝炼含蓄,具有广泛的内容以及浑厚的思想、深沉的情感,主观的意识和客观的世界在经由艾青细腻的情感体验润色后产生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的现实主义诗歌,并在悲哀又忧郁的感情基调上,唱出深沉热烈的颂歌。艾青在诗歌创作中多次反复使用同一具体意象或同一诗句,使得诗歌中的主题情感得以强调。这种手法让他的诗歌既能同时容纳多种意象而不至于杂乱,又能强有力地凸显现实主义诗歌写现实以起到感召作用的主题。除此以外,艾青还追求内心感受力,注重以意象传达出的感情与希冀写实。诗歌于悲哀与自身的忧郁中凝聚着关于土地和太阳的深沉主题,在艺术上也达到了历史的综合,对古代诗歌、西方现代诗、左翼诗歌和现代派等多种传统的融合。忧郁是艾青诗歌的情感,而对多种传统的融合是艾青内心迸发出的灵感。5.2采用丰富的意象抒发内心的情感艾青的诗歌以平淡沉郁的意象起兴,起兴与主题衔接的部分往往或平淡轻快,或悲悯沉重。他在主题中抒发内心愤怒忧郁,并在这种情感之中揉入表达愤怒、绝望、可怖等情感的一系列意象,最后突出自己对祖国对土地的一片热忱之心,突出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艾青的忧郁,人的情绪常常需要得到释放,艾青就是这样在他艺术情感的表达需求中进行诗歌创作,从而进行自我保护。当他内心的情感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需要通过诗歌创作的方式宣泄与传达自己的情感。艾青在忧郁与平静中借多个意象抒发他的强烈情感。在陷入情感的沉思中时,他的忧郁使得他自愿地将内心的情绪描写出来。5.3意象的外延与内涵的统一在诗歌创作中,艾青常常从日常生活中择取意象,比如土地、太阳、河流、雪等等,这使他诗作中的意象显得分外亲切,他又常常赋予其择取的意象以十分独特的内涵意蕴,使其诗作中的意象具有十分新颖的意味。土地意象一直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土地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和认识。土地既是抚育诗人的摇篮,也是那时承受着侵略与战火的祖国形象的象征。爱国主义之所以是艾青永远唱不尽的主题,与诗人的个性气质与艺术有关。艾青认为诗既要表达个人的悲欢,也要表达时代的悲欢,个人的悲欢不可避免地会与时代联系紧密。整首诗歌就在“土地”与“鸟”意象的碰撞和交融中,郁结着厚重而沉痛的感情,黄色的“土地”象征着祖国与家园,也寓含艾青心系祖国与广大劳苦人民。“太阳”则显示艾青渴求光明,并借这一类意象寄托希冀。诗歌中的“暴风雨”这等具有破坏性象征的意向,就象征着凶残的侵略者;“无比温柔的黎明”象征着胜利曙光的即将到来。这些意象都愈加含蕴丰富、耐人寻味。艾青的忧郁诗歌绝非仅仅为了抒情,艾青所处的那个年代是一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都通过写诗以传达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6 结论诗歌创作,是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思想。艾青是一个深深感染了农民式的忧郁的人,"忧郁"是渗透了艾青的灵魂,永远摆脱不掉的,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素。这种来自土地耕植者的忧郁又强化了艾青对土地怀有永恒的忧患感。艾青在诗歌中凭借丰富的意象以传达全民族共同的心声,体现了诗人在时代洪流中独特的个人意识,而不是同其他诗人一样,写雄浑悲壮的诗歌以号召民众一致奋起抗争。参考文献:艾青:艾青诗选自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骆寒超:论艾青诗的意象世界及其结构系统,文艺研究1992年第1期杜衡:读大堰河 ,新诗第1卷第6期,1937年3月10日茅盾:论初期白话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谢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