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十四中学异地新建项目选址论证报告.docx
-
资源ID:65737920
资源大小:6.68MB
全文页数:6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十四中学异地新建项目选址论证报告.docx
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十四中学异地新建项目选址论证报告 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十四中学异地新建项目选址论证报告XZLZ2021003报审单位:大连市普兰店区教育局 编制单位:大连弘运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况- 1 -1.1项目背景- 1 -1.2项目基本概况- 2 -1.3项目建设必要性- 3 -第二章 选址规划总则- 6 -2.1项目规划选址依据- 6 -2.2项目选址指导思想- 7 -2.3项目选址的基本原则- 7 -2.4选址规划编制思路- 8 -第三章 项目选址论证- 9 -3.1项目需求分析- 9 -3.2拟选址方案比选- 15 -3.3拟选址方案规模确定- 18 -3.4拟选址方案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22 -3.5场地选址方案建设适宜性分析- 24 -3.6拟选址项目规划方案- 25 -3.7拟选址方案与周边用地的相容性分析- 30 -3.8拟选址方案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33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35 -4.1结论- 35 -4.2建议- 36 -附:本项目拟设规划设计条件- 36 -附图一:总平面效果图- 39 -附图二:规划总平面图- 40 -附图三:规划鸟瞰图1- 41 -附图四:规划鸟瞰图2- 42 -附图五:规划鸟瞰图3- 43 -附件一建设项目土地使用证- 44 -附件二项目建设资金承诺- 46 -附件三项目规划和用地的请示处理单- 47 -附件四项目规划和用地的请示- 48 -II第一章 项目概况1.1项目背景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是知识传承、创新和社会进步的源泉,是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在增强综合国力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优先发展教育,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我国应对诸多复杂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当今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实施教育强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重要任务之一。学校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是具有全面性、专门性、连续性、有效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以及公益性的重要基础工程。义务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提升国民素质、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国家必须保障、优先发展的基本公共事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支持义务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原普兰店区第三十四中学,位于普兰店区沿河路北50米,建设于1996年,学校占地面积1.5万,建筑面积为4660,原规划设计为18个班型的小学,目前学校有23个班级,在校学生人数约为1100人,学校除4间理、化、生、计算机专用教室外,已将所有功能教室改为普通教室,但仍无法满足教育教学需求。随着公元九里和中央悦府等一批新建商品房的大量投入市场,第三十四中学周边区域成为人口新的聚集地。从明年开始第三十四中学将迎来入学高峰,学位紧张情况将更加严重。为缓解学生入学难情况,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普兰店区拟计划新建第三十四中学教学楼。2020年,依据大连市政府教育督导对普兰店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考核目标,结合普兰店区城区生活区、学校未来发展和布局实际情况,尽快解决适龄人口就近入学问题,普兰店区教育局计划在原普兰店区第一职业高中校址建设第三十四中学项目,并于同年获得了普兰店区政府的批复。为了研究第三十四中学异地新建项目选址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大连弘运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受大连市普兰店区教育局委托对该建设项目选址进行论证。1.2项目基本概况1.2.1区位及用地情况1.项目位置项目位于大连市普兰店区铁西街道西海街4号。北临西海街,西邻为中央尚城小区,东紧邻普兰店第三十八中学生活区,南侧原为普兰店盐化机械厂厂区,现闲置。2.现状用地情况项目用地为教育科研用地,为原普兰店区第一职业高中校址,占地面积20400,用地内现状建(构)筑包括教学楼、食堂、宿舍楼等。图1-1 普兰店区第三十四中学异地新建项目区位图1.2.2项目规划及建设内容规划项目拟新建教学楼1栋,建筑面积约9430,其余利用现有实验楼、食堂宿舍楼和体育馆,建筑面积合计为4720,建成后该校园总建筑面积约14580,用地面积约20400,设计为30个班型(另预留6个班级)的中学。1.3项目建设必要性1.项目的建设是促进地区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满足周边地区适龄人口就近入学的需要。原普兰店区第三十四中学,建设于1996年,位于普兰店区沿河路北50米,学校占地面积15000,建筑面积为4660,现在校人数约1100人,生均建筑面积为4.23,原规划设计为18个班型的中学,目前学校有23个班级,学校除4间理、化、生、计算机专用教室外,已将所有功能教室改为普通教室,但仍无法满足教育教学需求。随着公元九里和中央悦府等一批新建商品房的大量投入市场,第三十四中学周边区域成为人口新的聚集地。从明年开始第三十四中学将迎来入学高峰,学位紧张情况将更加严重,亟需尽快解决。因此,利用原普兰店区第一职业高中校址异地新建第三十四中学教学楼项目,将快速解决该区域周边适龄人口入学问题,缓解区域内教育资源紧缺与急迫性需求的矛盾,对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项目的建设是切实提升地区教育水平和办学能力,推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现有的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已不能适应和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要,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等方面亟待强化,地区教育水平和办学能力还需全面提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进入到全面提高育人质量阶段,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新的工作目标。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近年来,普兰店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高质量发展,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推进公办中小学规划建设,不断改善全区中小学校办学环境条件,破解公办学校学位不足的难题,有力推动全区中小学校优质均衡发展。随着新建小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的人口的快速流动,辖区内适龄人口人数不断增长,但由于辖区内现有学位不足,无法满足适龄人口就近入学的需要。因此,为了破解教育难题,扩增优质教育资源,提出了本次项目。项目建设将合理的配置教育资源,优化区域教育布局,提升基础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水平,提高区域教育的辐射功能,推动普兰店区现代化区建设事业向前发展,带动普兰店区教育事业整体蓬勃发展,全力推动区域教育更上新台阶。3.项目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事业方针和规划要求,促进大连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育是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和政府对于教育事业做了多项工作部署及安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习总书记在讲话中也强调“要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因此,将教育作为一国发展之根本,是人才强国的重要支撑点,不断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事业方针和规划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大连市始终紧跟国家教育政策及规划,坚持教育优先决策、优先投入、优先发展,始终坚持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惠及全市百姓的第一民生工程,始终坚持办好每一所学校,育好每一名学生。随着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对教育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不断扩增优质教育资源。同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系列文件的出台,大连市委、市政府也立即做出了相应的措施,彰显着大连市各部门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地推动教育事业更上新台阶的决心。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是促进地区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满足周边地区适龄人口就近入学的需要;是切实提升地区教育水平和办学能力,推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事业方针和规划要求,促进大连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该项目建设社会意义深远,是十分必要和非常紧迫的。第二章 选址规划总则2.1项目规划选址依据项目选址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地方规定、建设标准与技术规范,以及相关规划,主要有: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修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15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2018修正)4.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大政发20176号)5.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6.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标准(GB50180-2018)7.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9.普兰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10.普兰店区铁西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11.大连普兰店市铁西街道控制性详细规划12.其它相关文件2.2项目选址指导思想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以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服务社会发展为导向,以保基本、全覆盖为宗旨,以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为根本原则,统筹考虑普兰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要求,科学优化、合理配置教学设施,确保适龄学生按期接受义务教育。2.3项目选址的基本原则1.符合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要求,落实国家“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政策以及地方相关规划,项目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2.综合分析项目用地的地质地貌、周边环境、交通条件以及敏感目标等因素,项目选址须满足教学功能要求,确保学校校园安全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3.因地制宜,解决当前发展的现实问题,突出可实施性;充分盘活利用已有教育资源,集约高效布局校园用地,提高学校空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建设投资;4.考虑项目供水、排水、电力等公用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以及项目所在区域远期发展对公用配套设施需求给项目带来的影响。2.4选址规划编制思路1.依据辽宁省建设项目规划选址论证报告编制导则的相关要求,确定规划项目选址论证报告的整体框架。2.实地调查拟选址方案所处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工程地质、矿产资源、土地权属、生态环境及生态敏感目标等现状,进行多方案比较研究。通过对拟选址方案的建设适宜性,与周边用地的相容性、与各项规划及生态敏感目标、环境保护、公共利益等方面的协调,论证拟选校址的合理、可行性。3.提出规划选址结论与建议,拟设规划设计条件和要求。第三章 项目选址论证3.1项目需求分析3.1.1普兰店区现状教育资源分析全区共有小学62所、其中中心小学26所、村级小学36所。有北京师范大学普兰店区分校1所,有初级中学29所,有高级中学6所,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92%。全区有教育部门办职业教育中心1所,有广播电视大学教学班1所,乡镇职校14所,借助社会力量办学的民办学校106所。全区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普兰店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要求,规划期内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初中共需12所,其中保留现状中学8所、取消34中学、需要新建初中4所。图3-1 普兰店区现状教育资源情况分析图图3-2项目所在地及其周边区域初级中学1000米服务半径覆盖情况3.1.2项目所在区域居住用地与建设情况分析目前,该区域已建和在建了海湾新城、金普广场、工人新村、锦园小区、金海湾、亿诚御景湾,中央尚城、西班牙印象、三川城、河畔鑫莲、幸福家园、北海家园、公元九里、中央悦府等一批住宅。随着住宅的增加,吸引了相当数量流动人口来此居住生活,未来将新增大量义务教育适龄人口。依据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中关于“城镇初级中学的服务半径宜为1000m,或做到中学生上学时间控制在步行15min20min左右”的要求,以项目建设地点为圆心1000m或中学生上学时间步行在15min20min左右为服务半径。经初步估算,该项目服务半径内的住户数量约1.5万户,以每户3人为计算基础,总人口数量约4.5万人,按照辽宁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适龄中学生约4%的占比,计算项目服务半径内的学生数量约1800人。原第三十四中学占地面积1.50万,建筑面积4660,原规划设计为18个班型的小学,学校现有23个班级,在校学生人数约为1100人。目前,学校除4间理、化、生、计算机专用教室外,已将所有功能教室改为普通教室,仍无法满足教育教学需求。随着新建商品房的大量投入市场,周边区域成为人口新的聚集地。从明年开始第三十四中学将迎来入学高峰,学位紧张情况将更加严重,造成本区域配套设施的不足。经上述分析,区域经济的发展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经济条件,同时,随着项目所在地居住区的不断建设以及周边环境的不断成熟,该区域没有其他教育配套资源,无法满足周边适龄人口就近入学的问题亟需解决。3.1.3义务教育发展的宏观政策要求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人口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我国义务教育法第六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随着国务院、辽宁省政府和大连市政府先后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辽宁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及大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关系教育事业发展的文件相继落实,关于“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质量”、“适应新城区发展需要,保证高起点、高质量地规划好、建设好配套学校,保障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消除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完善义务教育学生就近入学政策”等要求,对城市开发新区域的教育基础建设、教育资源分配及适龄人口就近入学等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并对促进教育公平作出重要部署,要求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和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要求地方教育部门及城市建设部门关注居民对“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进而对普兰店区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新开发区域的教育配套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1.4项目所在区域生活圈配套设施分析依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要求,考虑服务设施的配备,分别从公共服务、文化活动、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福利、体育健身、商业服务、公园绿地8个方面来研究项目所在区域生活圈配建设施的情况。规划项目选址用地所在15分钟生活圈内,独立占地的设施中,除缺少初级中学以外,其他公共设施基本齐备,需要通过建设初级中学,提高该区域城市公共设施配套服务的整体水平。项目所在区域及周边现状公共设施、居住区分布情况如图3-3、图3-4。 图3-3第三十四中学异地新建项目用地15min生活圈配套公共设施分析图图3-4项目拟选位置用地15min生活圈内居住区分布情况规划利用现有教育用地异地建设三十四中学,充分发挥原有设施作用,使其达到国家关于初级中学办学基本条件,既节省建设投资、最大限度的提高投资效益,又可尽快建成就学人口需要的初级中学,补齐项目所在区域缺少初中的短板,而原三十四中学校址可改做渤海小学所用,同样可以节省建设投资、最大限度的提高投资效益,两者均满足国家对居住区配套公共设施建设的要求。因此,根据国家宏观政策要求,结合区域发展规划以及建设状况,为其配套完善的教育基础设施是符合相关规定以及民众要求。3.1.5新老校址服务范围对比分析原第三十四中学位于沿河路北50米,1000m服务半径内包括金海湾、尚海湾、中央悦府、公园九里,御景湾、海湾新城等居住区,服务范围内西侧约三分之一面积为工业区;拟选址第三十四中学项目位于西海街4号,1000m服务半径内包括金普广场、幸福e家,溪城水岸、盛麟苑、嵩森平安里、幸福花园等居住区,服务范围内大多数区域为住宅区;两用地间距离约660m,异地选址后,原服务区内的尚海湾及公园九里居住区被划分在新服务区之外,但新服务区内增加了金普广场、幸福e家,溪城水岸、盛麟苑、嵩森平安里等居住区,覆盖范围更大,能够更好为周边居住区的生源提供教育服务,虽然尚海湾及公园九里等部分居住区距离新校址稍远,但现有学生可以通过乘坐校车等方式到学校进行学习。图3-5项目新老校址1000米服务半径内居住区分布情况对比分析3.2拟选址方案比选1.方案一:异地新建校址利用原普兰店区第一职业高中旧址进行三十四中学项目异地新建,项目位置位于普兰店区铁西街道西海街4号,西海街南侧。规划保留场地内现状实验楼、食堂、三十八中学体育馆、原宿舍楼(调整为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功能)等建筑,新建教学楼一座;项目总用地面积20400,总建筑面积14580,设计为30班型的初级中学(另预留6个班级)。表3-1 方案一主要经济技术指标项目单位数量备注规划总用地20400.00总建筑面积14580.0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4280.00地下建筑面积300.00总计容面积14580.00容积率-0.71绿地率%19.5停车位个56图3-6 普兰店区第三十四中学异地新建项目方案规划平面图2.方案二:原校址扩建图3-7普兰店区第三十四中学原校址周边用地影像图原普兰店区第三十四中学校址位于普兰店区沿河路北50米,学校占地面积15000,建筑面积为4660。方案一是在原校址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原校址用地北侧为现状国有林地和工业用地,东侧为现状居住用地,南侧和西侧为现状道路干道。为达到城市普通中小学学校校舍建筑面积指标中的基本指标,需扩建校舍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且校舍扩建需先对周边建筑进行动迁后再建,整个过程需要的投资较大并且周期较长,不能在秋季学期开学前完成。3.方案比选表3-2 拟建项目方案比较比选内容方案一方案二用地规模2040015000运动设施配套塑胶跑道、室内体育馆塑胶跑道校园环境校园绿地较多,校园环境较好校园绿地较少,校园环境一般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符合符合周边用地有空闲用地,可新建教学楼无空闲地,受用地限制投资可利用现有建筑,投资小动迁、新建教学楼及其他建筑,投资大综合比较结论校园环境好,有独立室内体育馆校园环境一般,周边用地受限通过比选可以看出,方案一是在原第一职业高中校址上进行项目异地新建,原校址用地内较多现状建筑经安全评估后可以利用,校园功能分区明确,运动设施较为完善;规划新建的教学楼可满足周边居住区适龄生源的需求,可营造较好的校内环境等多方面优点。方案二是在原校址基础上进行扩建,但原校址周边已经没有空闲地可以使用,若按初中学校建设标准扩大用地,需拆迁周围住宅和厂房,增加建设投资,且因建设周期长,不能满足今年秋季学生入学需求。综上比较,该项目采用方案一作为本次项目规划选址的推荐方案。3.3拟选址方案规模确定3.3.1学生人数与班型依据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中关于“城镇初级中学的服务半径宜为1000m,或做到中学生上学时间控制在步行15min20min左右”的要求,以项目建设地点为圆心1000m或中学生上学时间步行在15min20min左右为服务半径的辐射范围内,包括了海湾新城、金普广场、工人新村、锦园小区、金海湾、亿诚御景湾,中央尚城、西班牙印象、三川城、河畔鑫莲、幸福家园、北海家园、公元九里、中央悦府等住宅区。按照辽宁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适龄中学生约4%的占比,以辐射小区住户数量以及每户3人为计算基础,计算中学生数量,同时依据中学每班50人的标准,进而确定项目班型设定。经初步估算,该项目辐射范围内的住户数量约1.5万户,人口数量约4.5万人,计算该项目辐射范围内学生数量约1800人,进而计算第三十四中学拟定36个班型较为合适。3.3.2用地规模及建筑规模1.用地面积根据普兰店区第三十四中学异地改建项目规划和用地的请示,项目规划建设用地面积为20400,按学生数量1800人计算,生均用地面积为11.33。2.建筑面积规划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4580,其中地下部分建筑面积为300,主要包括设备用房等;地上部分建筑面积为14280,主要包括教学楼9430、实验楼2160、风雨操场1460、食堂宿舍楼1100和水箱间130等。生均建筑面积8.10,基本满足国家标准中的规划指标要求。3.新建教学楼建筑功能一层:普通教室6间,安防监控室、保安室、教师办公室1间二层:普通教室6间,化学实验室1间、教师办公室1间;三层:普通教室8间,物理实验室1间、教师办公室1间;四层:普通教室8间,生物实验室1间、教师办公室1间;五层:普通教室8间,科学教室1间、教师办公室1间;六层:教师办公室、社团活动室、家长服务中心、档案室、广播室,党建活动室、会议室、德育展览室、网络控制室。图3-8 普兰店区第三十四中学异地新建项目规划教学楼一层平面图图3-9普兰店区第三十四中学异地新建项目规划教学楼二层平面图图3-10 普兰店区第三十四中学异地新建项目规划教学楼三、四、五层平面图图3-11 普兰店区第三十四中学异地新建项目规划教学楼六层平面图综上所述,规划教学楼的使用功能满足规范规定的中学教学用房不布置在五层以上的要求,且建筑东西向转角处布设实验室、会议室和教师办公室,普通教室不受建筑自身挡光影响。3.4拟选址方案与相关规划的符合性分析1.普兰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1)教育科研用地至2030年,规划教育科研用地73.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1.3%,人均用地约1.5平方米。(2) 中小学布局规划中学布局调整方案:规划期内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初中共需12所,其中保留现状中学8所、取消34中学、需要新建初中4所。图3-12 普兰店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区用地布局规划图(部分)2.大连普兰店市铁西街道控制性详细规划(1)教育科研用地A3:共计7处用地。其中,职业学校用地1处。中小学用地7处(高中2处、九年一贯制1处、初中1处、小学2处)。主要依据各居住片区的人口规模及设施的服务半径进行规划布置。规划用地面积24.70公顷。(2)职业学校用地一处,占地面积2.31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0.08%。图3-13 大连普兰店市铁西街道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布局规划图(部分)综上,根据普兰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以及大连普兰店市铁西街道控制性详细规划,该项目选址用地位于普兰店区铁西街道范围内,建设用地规模合理,属规划确定的教育科研用地,符合相关规划所确定的用地性质,项目选址符合规划要求。3.5场地选址方案建设适宜性分析1.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内和周边不存在全新活动断裂,也不存在空洞、崩塌、滑坡、泥石流及采空区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内无液化土,总体属稳定性较好,可作为基础持力层,适于本工程建设。拟建项目用地整体地势高差较小、呈现南高北低的地形地貌,最高点高程为3.97米、位于用地东南部。2.不良地质作用经调查,场区范围内未见有明显的不良地质灾害发生,拟建项目周围地势平坦、地下无滑坡、泥石流、塌陷、地震断裂带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周边也未发生过洪涝、地震等灾害。3.生态及人文资源新建校园场址周边没有已查明文物及文物保护单位。场址及周边区域无军事设施和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该项目对生态环境及人文资源不产生影响。4.交通运输条件项目用地紧邻城市道路,项目建设所需要的设备和建筑材料可通过西海街运输至新选教学楼场址。5.其他项目建设用地位于建成区,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公用设施配套条件均已健全,可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3.6拟选址项目规划方案3.6.1场地及建筑现状普兰店区第一职业高中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用地面积约20400,场地内现状设有办公楼、教学楼、食堂宿舍楼及塑胶运动操场,另第三十八中学体育馆也位于校园内。(1)办公楼建筑面积约5088,已经拆除,拟在此处新建1栋教学楼;(2)实验楼建设于1983年,结构形式为预制结构,建筑面积2160,现为渤海小学临时校舍(项目建成后,渤海小学另行选址),现状建筑经安全评估后,拟改造为中学实验楼,内设化学、物理、美术、音乐等专用教室;(3)食堂宿舍楼建筑面积约1100,其中一层建筑面积约350,拟将改造为34中学师生食堂,二至四层为行政办公及教学辅助用房。目前该楼为区体校使用,因涉及训练与管理等问题,初中建成后体校需要另行选址;(4)塑胶运动场地设计为200m塑胶跑道,塑胶跑道及足球场地面积约7400(200m塑胶跑道不足以满足中学使用要求,但现状塑胶跑道为近几年修建,所以本着节约资源的原则继续使用);(5)第三十八中学体育馆建筑面积约1460,其中包括室内篮球场、乒乓球场等运动场地,建筑已经完成主体和外立面施工,室内装饰目前处于停工状态,工程完工后可与第三十四中学共用,但要合理分配使用时间,确保能够满足两所学校的使用要求。图3-14 普兰店区第三十四中学异地新建项目用地内现状建筑分布情况图3-15 普兰店区第三十四中学异地新建项目周边场地现状照片3.6.2校区规划基本指标(1)规划总用地面积:20400.00平方米。(2)总建筑面积:14580.00平方米(其中地上14280.00平方米,地下300.00平方米)。(3)总计容面积:14580.00平方米。(4)容积率:0.71。(5)绿地率:19.5%。(6)配建停车位:56个。(7)建筑高度:22.20米。具体规划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3-1。表3-3 规划技术经济指标表项目单位数量备注规划总用地20400.00总建筑面积14580.0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4280.00地下建筑面积300.00总计容面积14580.00容积率-0.71绿地率%19.5停车位个563.6.3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1.项目市政公用设施配套条件(1) 给水设施:项目用地内给水由市政管网供给,供水管径为DN250,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要求,可以满足本项目用水需求。项目用地内自来水主要由西海街自来水管及周边道路敷设的现状自来水管引入。(2)排水设施校区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经校区内原有化粪池、排水管网排入校区周围市政污水管网。校区现有雨水采用自然排放。屋面雨水采用重力流内排水方式,屋顶雨水汇集至檐沟,雨水斗收集后,经雨水立管最终接入室外雨水管网内。项目用地内雨水经雨水管道收集后,主排至周边道路敷设的雨水管道,并汇入城市雨水收集系统。项目用地内污水主要经校园内管网收集后,排至现状周边道路上污水收集系统。(3)电力设施:在学校内设置箱式变电站,采用两路10千伏电源进线,10千伏电源引自现状66千伏铁西街道变电站。(4)邮政设施:邮政业务由现状铁西邮政支局负责。(5)通信设施:项目用地内通信由现状铁西电信支局负责。项目用地内通信电缆主要由西海街现状通信线缆引入。(6)热力设施:项目采用电热储能形式采暖,供回水温度为80/60。项目用地供热管道接自电热储能管线。供热管网布置主要根据新建单体热负荷的分布情况,力求管网敷设的路径短又不远离热负荷中心区域。(7)燃气设施:本项目燃气设施未来由校方根据需要建设。(8)消防设施:该项目建设校园及室内消防设施,城市消防任务由铁西消防站负责。2.公共服务设施配套(1)垃圾收集点:项目用地内产生的垃圾主要为生活垃圾,在学校内均匀分布设置垃圾收集箱,由专业人员统一收集,依托城市环卫机构统一转运、处理。(2)其它:按大连市及普兰店区相关规定配置。3.交通组织(1)出入口设置项目出入口实行人车分流,车行出入口及主要人行出入口均设置在北侧西海街现状道路上。次要人行出入口设置在项目用地南侧,通过现状路与渤海街相连,以满足中小学设计规范的规定需求。(2)项目停车位依照城市停车规划规范(GB/T51149-2016)关于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指标参考值,中学配建机动车停车位指标取下限值1.5车位/100师生,本项目则需要配建停车位数量为27个。因项目用地内大多数建筑保留现状,规划在小区西北侧布设停车位,体育馆西侧现状建筑远期拆除后也布置停车位,可满足教职员工基本停车需求。项目用地北侧的居住区门前的社会停车场配有较多泊位,可以为规划项目投入使用后家长接送学生的临时停车使用。3.7拟选址方案与周边用地的相容性分析3.7.1项目与周边用地项目用地北侧、西侧现状为居住用地,南侧现状为空闲地及部分现状厂房(原普兰店盐化机械厂,现已闲置)已计划建设住宅区,东侧现状为中小学用地(三十八中学生活区)。项目用地位于现状建成区内,用地性质为教育科研用地,属于划拨用地,土地使用权人为大连市普兰店区教育局,新建项目在现有用地范围内进行建设,不需再征地,完成项目相关手续后,可进行工程建设。三十四中异地新建项目是为生活居住区配套的初中,其周边均为生活区,无污染、无非安全生产及储存设施,项目与周边用地相容。图3-16 普兰店区第三十四中学异地新建项目周边现状用地分布图3.7.2项目日照分析运用日照分析软件进行方案及周边现状建筑建模,按照大连市相关的日照标准,原有实验楼不影响现状居民楼日照需求,规划教学楼也未对周边现状建筑产生挡光影响,同时项目自身也能满足相关的日照需求(参考图3-8至图3-11,建筑东西向转角处布设实验室、会议室和教师办公室,普通教室不受建筑自身挡光影响),所以规划项目的建设在日照挡光方面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3.7.3项目交通影响项目用地北侧紧靠西海街,通过西海街与城市主干道渤海街相连。西海街现状道路红线宽30米,交通状况良好,基本能够满足学生上下学高峰时段的交通需求。项目用地北侧西海街以北侧有西工路,规划为双向四车道,是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交通条件良好,在学生上下学期间,可通过对西海街实行交通管制,引导车辆经西工路绕行,以缓解西海街的交通压力。图3-17 普兰店区第三十四中学异地新建项目道路网分布图项目用地附近设有101路公交三十八中学站,距离项目位置约180米,109路公交中央尚城站,距离项目位置约240米。图3-18 普兰店区第三十四中学异地新建项目公交站点分布图3.7.4其他影响分析规划建筑与用地北侧现状西海街间留有足够间距,能够满足相关的隔声要求;规划建筑与周边建筑、校内建(构)筑物间均有规定的建筑消防安全间距,也设有宽度大于4米消防车道,且在道路尽头设置12m×12m的消防车回车场,规划项目满足相关的消防安全要求。图3-19 普兰店区第三十四中学异地新建项目消防安全分析图3.8拟选址方案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根据对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分析该选址项目在建设期及使用期对环境影响因素,并提出环境保护措施。3.8.1项目建设期间1.环境问题(1)内部墙体装修、施工打磨及建筑材料运输等建筑施工行为有扬尘产生。(2)施工过程中所用建筑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3)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施工中的建筑垃圾等。2.环境保护措施(1)扬尘:施工场地周边必须设置高度在4m以上的围挡;土堆、料堆要有遮盖或喷洒覆盖剂;将混凝土搅拌机进行封闭,并在混凝土搅拌机上面设置喷淋。(2)噪声:针对建筑施工时露天作业,流动性和间歇性较强的特点,对各施工环节中噪声较强的设备合理安排采取局部吸声、隔声降噪措施,建设临时隔声屏障达到降噪效果,并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3)固体废弃物:施工期间加强对渣土等的管理,及时清运渣土,运输车辆用毡布进行遮盖,避免沿途洒落;渣土等固体废弃物排放至市政部门制定排渣地点。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依托环卫部门保证及时清运。3.8.2项目投入使用期1.环境影响(1)废气:主要来源于食堂烹饪产生的油烟气等。(2)废水:学校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3)噪声:项目建成运营后主要噪声来源为供排水系统泵站等设备噪声以及体育活动、课间操等产生的噪声。(4)固体废弃物:主要来源于教师和学生产生的生活垃圾。2.环境保护措施(1)废气及油烟可通过设计建设内壁式专用排油烟管道解决,烹饪炉灶上安装引风罩、风管、引风机及油烟净化装置,油烟经处理装置净化后由专用烟道从建筑顶部排放。油烟排放满足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2)生活污水将排放至项目所配套的化粪池,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3)通风、给排水系统设备选取低噪声设备,采取隔声、吸声、减振降噪措施以避免对周边环境的干扰。(4)生活垃圾不含有毒有害物质,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在项目单位内设置密闭式存放点,并依托环卫公司专用车辆及时清运至垃圾场。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4.1结论通过对拟选址项目的必要性、项目需求、建设规模、选址论证、建设条件、项目用地等情况分析研究后,得出如下结论:1.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与新时期完善义务教育的方针政策相协调一致。2.项目选址利用了现有第一职业高中校址,用地性质没有改变,符合城市规划。3.项目的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即节约投资又可尽快服务于周边适龄学生,将有利于大连市普兰店区基础教育面貌,提高普兰店区适龄入学率和巩固率。满足基础教育的需求,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综上所述,本报告认为项目的选址建设是合理可行的。4.2建议项目建设期间项目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因工程施工产生污染物等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项目保留有较多的现状建筑,建议对其进行结构安全性评估,以确保现状建筑安全使用。附:本项目拟设规划设计条件1.限制性条件位置:项目位于普兰店区铁西街道西海街4号。用地性质:教育科研用地。规划总用地面积:204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580.00平方米。容积率:0.71。绿地率:15%。规划新建建筑退线:规划新建建筑物北侧退让规划用地红线10米;规划建筑物西侧退让规划用地红线5米;建筑物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