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 家用及类似场所用过电流保护断路器.docx
-
资源ID:65738154
资源大小:488.49K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 家用及类似场所用过电流保护断路器.docx
T/CSTE 00XX20XXICS中国标准分类号团 体 标 准T/CSTE 00XX20XX“领跑者”标准评价要求 家用及类似场所用过电流保护断路器Assessment requirements for forerunner standard-Circuit-breakers for Overcurrent Protection for Household and Similar Installation(标准草案)2020-XX-XX 发布 2020-XX-XX 实施中 国 技 术 经 济 学 会 发布T/CSTE 0012-2020 版权保护文件版权所有归属于该标准的发布机构,除非有其他规定,否则未经许可,此发行物及其章节不得以其他形式或任何手段进行复制、再版或使用,包括电子版、影印版,或发布在互联网及内部网络等。使用许可可与发布机构获取。目 次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分类 . 1 5 断路器特性 . 1 5.1 特性概述 . 1 5.2 额定量 . 2 5.3 瞬时脱扣的标准范围 . 2 6 标志和其它产品资料 . 2 7 使用的标准工作条件 . 2 8 结构和动作要求 . 2 8.1 机械设计 . 2 8.2 电击保护 . 3 8.3 介电性能和隔离能力 . 3 8.4 温升 . 3 8.5 不间断工作制 . 4 8.6 自动动作 . 4 8.7 机械电气寿命 . 4 8.8 短路电流下的性能 . 4 8.9 耐机械冲击和撞击 . 5 8.10 耐热性 . 5 8.11 耐异常发热及耐燃性 . 5 8.12 防锈 . 5 9 试验 . 5 9.1 型式试验和常规检测及试验程序 . 5 9.2 试验条件 . 6 9.3 标志的耐久性试验 . 6 9.4 螺钉、载流部件和连接的可靠性试验 . 6 9.5 连接外部铜导线的螺纹型接线端子的可靠性试验 . 7 9.6 电击保护试验 . 7 9.7 介电性能和隔离能力试验 . 7 9.8 温升试验及功耗测量 . 8 9.9 28天试验 . 99.10 脱扣特性试验 . 9 9.11 机械和电气寿命试验 . 9 9.12 短路试验 . 10 9.13 机械应力 . 10 9.14 耐热试验 . 10 9.15 耐异常发热和耐燃(灼热丝试验) . 109.16 防锈试验 . 10 9.17 可靠性试验 . 10 10 包装、运输和贮存 . 10 10.1 包装 . 10 10.2 运输和贮存 . 10 11 质量保证 . 11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断路器的可靠性试验要求 . 12T/CSTE 00XX20XX前 言本规范规定了本规范由xxx提出,xxx归口。主要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本规范为首次发布。标准中文名称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型断路器(以下简称断路器)的术语、定义、分类、特性、标志、其他产品资料、 使用的标准工作条件、结构和动作要求、试验、包装、运输、贮存和质量保证。 本标准规定的断路器适用于交流50 Hz或60 Hz,额定电压不超过440 V(相间),额定电流不超过63 A,额定短路能力不超过10000A的交流空气式断路器。 本标准规定的断路器是用来对建筑物和类似场所的线路设施和电气设备进行过电流保护。 本标准规定的断路器适用于非专业人员使用并且无需进行维修。 本标准规定的断路器预期在污染等级为2的环境中使用。 本标准规定的断路器适用于隔离,适合于在IT系统中使用。 本部分不适用于: 保护电动机用断路器; 整定电流可由用户能触及的器具调节的断路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00.18 电工术语 低压电器 GB 10963.1-2005 电气附件 家用及类似场所用过电流保护断路器 第1部分:用于交流的断路器(IEC 60898-1:2002,IDT) GB/Z 22203-2016 家用及类似场所用过电流保护断路器的可靠性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GB/T 2900.18和GB 10963.1-2005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注:除非另有规定,否则使用术语“电压”和“电流”时,均指有效值。 4 分类 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第4章的规定。 5 断路器特性 5.1 特性概述 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5.1的规定。 5.2 额定量 5.2.1 断路器的额定工作电压 Ue为: 单极:230/240/400/415V; 二极、三极、四极:400/415V。 5.2.2 额定绝缘电压Ui为500 V。 5.2.3 额定冲击耐受电压Uimp为4000 V。 5.2.4 断路器的额定电流优选值In为1A、2A、3A、4A、6A、8A、10A、13A、16A、20A、25A、32A、40A、50A、63A。标准的基准周围空气温度为30 。 5.2.5 断路器的额定频率为 50Hz或60Hz。 5.2.6 断路器的额定短路能力 Icn为6000A和10000 A,相应功率因数范围应符合GB 10963.1-2005 中9.12.5的规定。 5.3 瞬时脱扣的标准范围 本标准规定的断路器瞬时脱扣型式和脱扣电流范围见表1。 表1 瞬时脱扣的型式和脱扣电流范围 脱扣型式脱扣范围B3InI5InC5InI10InD10InI14In6 标志和其它产品资料 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第6章的规定。 7 使用的标准工作条件 周围空气温度不超过+70(根据制造厂样本中的降容参数,降容使用)周围空气温度的下限是-40(根据制造厂样本中的降容参数,升容使用)8 结构和动作要求 8.1 机械设计 8.1.1 一般要求 断路器的设计和结构应使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性能可靠,对操作者或周围环境无危险。 一般采用规定的所有有关试验来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8.1.1.1 设计要求 断路器应采用研发管理系统,以产品研发为核心,实现对产品相关的数据、过程、资源一体化集成管理加快产品快速查询、快速变更设计和通用化设计。为保证产品性能达到设计要求,应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对产品进行辅助设计;采用尺寸链分析软件对产品的整体结构包括操作机构进行尺寸链分析;采用分析软件对产品的性能进行功能分析,使产品触头压力等关键参数达到最佳;采用振荡回路及高速摄影仪对产品灭弧性能进行分析;采用仿真软件对产品进行动力学、电场、热场分析,优化产品结构设计;建立完整的国内外专利数据库,进行相关产品专利分析;制定完善的产品论证计划。 8.1.1.2 检验试验能力 应具备检测动作特性试验(长延时、短延时、瞬时)、温升、机械电气寿命、环境试验(高温、低温)、介电性能等检测项目的检测能力。 8.1.2 机构 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8.1.2的规定。 8.1.3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断路器的电气间隙应不小于4 mm,爬电距离应不小于4 mm。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的附录B的有关规定。 8.1.4 螺钉、载流部件和连接 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8.1.4的规定。 8.1.5 连接外部导线的接线端子 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8.1.5的规定。 8.1.6 不可互换性 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8.1.6的规定。 8.2 电击保护 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8.2的规定。 8.3 介电性能和隔离能力 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8.3的规定。 8.4 温升 8.4.1 温升极限 在9.8.2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测量,断路器各部件的温升应不超过表2规定的极限值。断路器不应受到影响其功能和安全使用的损害。 表2 温升值 8.4.2 周围空气温度 表2所规定的温升极限值仅适用于周围空气温度保持在GB 10963.1-2005中7.1规定的极限范围内。 8.5 不间断工作制 断路器即使在长期运行后应能持续可靠地工作。 通过9.9的试验来检验其是否符合要求。 8.6 自动动作 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8.6的规定。 8.7 机械电气寿命 8.7.1 电气寿命 断路器应能在额定电流下进行足够的操作循环次数。 通过9.11.2试验来检验其是否符合要求。 8.7.2 机械寿命 断路器应能在空载下进行足够的操作循环次数。 通过9.11.3试验来检验其是否符合要求。 8.8 短路电流下的性能 断路器应能进行规定的短路操作次数,在短路操作时不应危及操作者,也不应在带电导电部件之间 或带电导电部件与地之间产生闪络。 通过9.12试验来检验其是否符合要求。 断路器应在额定频率,等于额定电压105%(±5%)的工频恢复电压,以及不低于GB 10963.1-2005中9.12.5规定的合适范围下限的功率因数条件下,能接通和分断相应于额定短路能力及以下的任何电流值;同时相应的I2t值应符合能量等级3的要求,小于表3或表4的规定。 表3 B型 I2t 最大值 B型额定短路能力(A)等级1等级363A16A20A,25A,32A40A50A,63A6 000无限制35 00045 00054 00065 00010 00070 00090 000108 000135 000表4 C型 I2t 最大值 C型额定短路能力(A)等级1等级363A16A20A,25A,32A40A50A,63A6 000无限制40 00052 00063 00075 00010 00080 000100 000120 000145 0008.9 耐机械冲击和撞击 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8.9的规定。 8.10 耐热性 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8.10的规定。 8.11 耐异常发热及耐燃性 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8.11的规定。 8.12 防锈 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8.12的规定。 9 试验 9.1 型式试验和常规检测及试验程序 9.1.1 型式试验 本标准要求的型式试验列于表5。 验证时,型式试验按试验程序进行。 试验程序和提交试验的试品数量参见GB 10963.1-2005附录C中规定。 除非另有规定,每项型式试验(或型式试验程序)应在新的和清洁的断路器上进行。 表5 型式试验 9.1.2 常规检验 9.1.2.1 常规检验项目 常规检验应对产品进行逐台检测,至少包括以下项目: a)外观检查及手动操作检验; b)脱扣特性检验; c)验证断开触头之间的电气间隙。 9.1.2.2 常规检验方法 9.1.2.2.1 外观检验及手动操作试验 检查断路器零件是否齐全,断路器的外观、包装、标志应符合图样和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 检查断路器的机构,应操作灵活,动触头位置应与操作手柄的指示位置相一致。 9.1.2.2.2 过电流保护特性检验 按GB 10963.1-2005中8.6.1规定的脱扣特性要求,在适当的环境温度下进行等效快速试验和调整。按此要求调试合格的产品应按GB 10963.1-2005中9.10.1规定复验,并符合要求。 9.1.2.2.3 验证断路器的电气间隙 对断路器施加频率为50Hz,基本上为正弦波的AC2500V电压,测试时间为1min。测试部位分别如下: a)断路器处于断开位置,对同极接线端子的进线端和出线端之间; b)断路器处于闭合位置,施加电压于手柄与极之间,极于极之间,极与导轨之间。 不应发生闪络和击穿。 9.2 试验条件 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9.2的规定。 9.3 标志的耐久性试验 用手拿一块浸透水的棉花擦标志20 s,接着再用一块浸透脂族已烷溶剂(芳香剂容积含量最多为 0.1%,贝壳松脂丁醇值为29,初沸点约为65,干点约为69,比重约为0.68 g/cm3)的棉花擦20s进行试验。 对用压印、模压或蚀刻等方法制成的标志不需进行本试验。 在本试验后,标志应容易识别。 在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试验完成后,标志仍应容易识别。 标志应不可能轻易地移动,并没有翘曲现象。 9.4 螺钉、载流部件和连接的可靠性试验 通过直观检查,对断路器接线时使用的接线螺钉还要通过下列试验来检验是否符合GB10963.1-2005中8.1.4的要求: 拧紧和拧松接线螺钉各10次。 试验时应采用合适的螺丝刀施加表6所示的扭距。 不应用猛拧力拧紧接线螺钉。 每次拧松螺钉时,应移动导线。 试验后连接导线不应松动,也不应损害其电气功能。 在试验过程中,螺钉连接件不应松动,并不应有防碍断路器继续使用的损坏,例如:螺钉断裂或螺钉头的槽、螺纹损坏等。 此外,外壳和盖也不应损坏。 表6 螺钉的螺纹直径和施加的扭矩 9.5 连接外部铜导线的螺纹型接线端子的可靠性试验 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9.5的规定,其中拉力按表7规定。 表7 拉力 9.6 电击保护试验 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9.6的规定。 9.7 介电性能和隔离能力试验 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9.7的规定,其中工频介电强度的试验电压应基本上是正弦波形,频率在45Hz65Hz之间;试验电压的电源应能输出至少为0.2A的短路电流;当输出回路的电流小于100mA时,变压器的过电流脱扣装置不应动作;试验电压值应为2500V,对9.7.2a)项至e)项。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9.7的规定,其中额定冲击耐受电压按表8规定,对GB10963.1-2005中 9.7.6.1没有试验的部分验证冲击耐受电压按表9规定。 表8 验证断开触头之间的试验 表9 验证未试部分的冲击耐受电压9.8 温升试验及功耗测量 9.8.1 周围空气温度 在试验周期的最后四分之一的时间内,应至少用两只温度计或热电偶对称地分布在断路器周围,高度约为断路器高度的一半,距断路器约1 m的地方测量周围空气温度。 温度计或热电偶应免受对流或辐射热的影响。 9.8.2 试验程序 在任何合适的电压下对断路器的所有极同时通以In的电流,通电时间应足以使温升达到稳态值或至约定时间(两者中取较长时间者)。 实际上,当每小时温升变化不超过1K时,即达到了稳态条件。 对于带有三个保护极的四极断路器,先只对三个保护极通以规定的电流进行试验。 然后,对连接中性线的极和相邻的保护极通以同样的电流进行重复试验。 在试验过程中,温升不应超过表2所示的值。 9.8.3 测量部件的温度 表2提及的各部件的温度应用细线热电偶或等效的工具在最可接近最热点的位置上测量。 热电偶与被测部件的表面之间应保证有良好的热传导性。 9.8.4 部件的温升 部件的温升是该部件按9.8.3测得的温度与按9.8.1测得的周围空气温度之差。 9.8.5 功耗测量 在不低于30V的电源电压下及基本上为电阻性电路中,对断路器的每极通以等于In的交流电流。根据在稳态条件下测量相应接线端子之间的电压降,计算每极的功耗。其功耗不应超过表10的规定。表10 每极最大功耗 9.9 28天试验 在9.2的试验条件下,对断路器进行28天试验,每一个试验周期由21 h至少在30V的开路电压下通以额定电流和3h不通电流组成。 断路器处于闭合位置,用一个辅助开关接通和断开电流,在本试验过程中,断路器不应脱扣。 在最后一个流过电流期间,应测量接线端子的温升。 温升不应超过温升试验(见9.8)的测量值15 K。 紧接着测量温升后,在5 s内将电流稳定地升至约定脱扣电流值。 断路器应在约定的时间内脱扣。 9.10 脱扣特性试验 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9.10的规定。 9.11 机械和电气寿命试验 9.11.1 一般试验要求 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9.11.1的规定。 9.11.2 机械电气寿命试验程序 断路器应在额定电流下经受8000次操作循环。 每次操作循环包括一次接通操作和紧接着的一次分断操作。 对于额定电流小于等于32 A的断路器,操作频率应为每小时240次操作循环。在每一次操作循环中,断路器应保持在断开位置至少13s。 对于额定电流大于32 A的断路器,操作频率应为每小时120次操作循环。在每一次操作循环中,断路器应保持在断开位置至少28s。 断路器应按正常使用条件进行操作。 应注意: 试验装置不能损坏被试断路器; 被试断路器操作件的自由运动不受到阻碍; 被试断路器的操作件不会过度地影响试验装置操作件的速度。 断路器在驱动过程中,应以(0.1±0.025)m/s的操作速度操作断路器。该速度应在试验装置的操作件接触到被试断路器操作件末端时并在该位置进行测量。 9.11.3 机械寿命试验程序 断路器应在不接负载下经受20000次操作循环。 操作频率应为每小时480次操作循环。在每一次操作循环中,接通时间为1.5 s2 s。在机械寿命试验中,为检测触头是否正常地工作,可将触头接入检测线路。触头回来的电源推荐采用直流24 V或12 V, 也可采用产品标准规定的工作电压,电流可为1 A或100 mA。 9.11.4 试验后断路器的状况 在9.11.2或9.11.3试验后,试品不应有下列现象: 过度磨损; 动触头位置和指示装置相应位置不一致; 外壳损坏至能被试指触及带电部件(见 9.6); 电气或机械连接松动; 密封化合物渗漏。 此外,断路器还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9.10.1.2的试验要求,并且经受GB 10963.1-2005中9.7.3规定的介电强度试验,但是试验电压要比GB 10963.1-2005中9.7.4规定的电压值低500 V,试前不经过潮湿处理。 9.12 短路试验 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9.12的规定。 9.13 机械应力 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9.13的规定。 9.14 耐热试验 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9.14的规定。 9.15 耐异常发热和耐燃(灼热丝试验) 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9.15的规定。 9.16 防锈试验 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9.16的规定。 9.17 可靠性试验 可靠性试验要求见附录A。 10 包装、运输和贮存 10.1 包装 10.1.1 产品应装在专用的包装盒内,并随盒带有产品说明书、产品合格证。 10.1.2 断路器出厂时,应装在专用包装纸箱中,箱子应坚固、耐振、具有防潮及防尘能力,并适于陆路、水路运输和装载要求。 10.1.3 断路器包装箱(盒)上应标以下列内容: a)公司名称或商标; b)产品名称及型号; c)产品数量; d)包装箱“长×宽×高”尺寸及毛重; e)标记“易碎物品”、“向上”、“怕雨”等字样或标志; f)出厂日期; g)认证标志。 10.2 运输和贮存 10.2.1 断路器在运输过程中,不得受强烈的颠簸、振动、摔撞,并应防止雨雪侵袭。 10.2.2 断路器应贮存在空气流通和相对湿度不大于90%,温度不高于+70 和不低于-25 的仓库 中。 11 质量保证 应严格按照本标准组织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购和产品的生产、检验,并为出厂产品提供必要的技术 文件和产品合格证书。自产品出厂之日起24个月内,在客户正常的储运、保养、使用条件下,因产品的 制造质量问题而不能正常使用时,提供免费更换服务。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断路器的可靠性试验要求 A.1 可靠性指标 断路器采用操作失效率、瞬动保护成功率、过载保护成功率、接线端子连接可靠性、通电老化加速 寿命试验作为其可靠性特征量(即可靠性指标)。 A.2 可靠性要求 A.2.1 失效率等级 按最大失效率 max的数值将操作失效率划分为四个失效率等级(亚三级、三级、亚四级、四级),失效率等级的名称和相应的最大失效率见表A.1。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小型断路器失效率等级达到亚四级及以上。 表 A.1 操作失效率等级名称和最大失效率max 单位为1/(10次) A.2.2 成功率等级 按不可接收的成功率R1的数值将成功率划分为五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相应 的R1的值为0.995 , 0.99 , 0.98 , 0.97 , 0.96 。成功率等级的名称和R1的数值见表A.2、表A.3。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小型断路器成功率等级达到三级及以上。 表A.2 瞬动保护成功率等级名称和不可接收的成功率R1 表A.3 过载保护成功率等级名称和不可接收的成功率R1 A.2.3 连接可靠性 接线端子连接可靠性数值划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见表A.4。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小型断路器等级达到二级及以上。 表A.4 接线端子试验等级名称及试验数量 A.2.4 通电老化加速寿命试验 通电老化加速寿命试验数值分8个周期,每个周期对于相应可接受失效数量,数值见表A.5。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小型断路器满足5个周期及以上。 表A.5 通电老化加速寿命试验名称及不可接受失效数量 A.3 可靠性试验方法 A.3.1 试验条件 A.3.1.1 试验环境条件 应符合GB/Z 22203-2008中5.1.1的规定。 A.3.1.2 试品的安装条件 应符合GB/Z 22203-2008中5.1.2的规定。 A.3.1.3 试验电源 应符合GB/Z 22203-2008中5.1.3的规定。 A.3.1.4 触头回路 应符合GB/Z 22203-2008中5.1.4的规定。 A.3.1.5 试验激励条件 A.3.1.5.1 操作可靠性试验 应符合GB/Z 22203-2008中5.1.5.2的规定。 A.3.1.5.2 瞬动保护可靠性试验 应符合GB/Z 22203-2008中5.1.5.1的规定。 A.3.1.5.3 过载保护可靠性试验 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9.10.1的要求,对断路器所有极通以电流。 A.3.1.5.4 接线端子连接可靠性试验 应符合GB 10963.1-2005中8.1.5的要求接线,本标准9.4和9.5的要求进行检测。 A.3.1.5.5 通电老化加速寿命可靠性试验 在额定电压(误差05%)的试验条件下,对断路器所有极通0.3In电流。 A.3.2 试品的准备 试验中所用试品,应是从在稳定的工艺条件下批量生产合格产品中随机抽取的,供抽样的产品数量应不小于试品数n的10倍。 A.3.3 试品的检测 A.3.3.1 操作可靠性试验的检测 应符合GB/Z 22203-2008中5.3.1的规定。 A.3.3.2 瞬动保护可靠性试验的检测 应符合GB/Z 22203-2008中5.3.2的规定。 A.3.3.3 过载保护可靠性试验的检测 A.3.3.3.1 试验前检测 应符合GB/Z 22203-2008中5.3.1.1的规定。 A.3.3.3.2 试验中检测 试验中检测过程如下: a)在试品从冷态开始通以 1.13In 的电流(约定不脱扣电流)至约定时间的过程中检测断路器的状态,记录断路器的状态和通 1.13In电流的时间; b)紧接着在试品通以 1.45In 电流(约定脱扣电流)至约定时间的过程中检测断路器的状态,记录断路器的状态和通 1.45In电流的时间; c)恢复冷态后在试品通以 2.55In 电流至约定时间的过程中监测电路器的状态,记录断路器的状态和通2.55In电流的时间。 A.3.3.3.3 试验后检测 试验后试品不应有下列现象 a)产品出现不通电; b)产品出现滑扣而不能再次合闸; c)产品外壳部位出现变色、烧熔等现象。 A.3.3.4 接线端子可靠性试验的检测 A.3.3.4.1 试验前检测 应符合GB/Z 22203-2008中5.3.1.1的规定。 A.3.3.4.2 试验中检测 试验中检测过程如下: a)断路器接线端子被用于不同规格下可连接铜导线截面积,同结构的系列产品可仅对最大、最小规格进行试验,GB 10963.1-2005 中表 5 规定的铜导线在不需要借助工具整形情况下应能 顺利、可靠连接; b)断路器的接线端子可承受扭矩试验:施加GB 10963.1-2005中表 10规定的扭矩拧紧和宁松螺 钉各 5次,再次拧紧螺钉前要移动导线; c)断路器接线端子连接外部铜导线的拉拔试验:分别连接 GB 10963.1-2005 中表 5 规定的最大 最小截面积的铜导线,然后用 GB 10963.1-2005 中表 10 规定的三分之二的扭矩拧螺钉,接 着对每根导线施加 GB 10963.1-2005 中表 11 规定的拉力,施加拉力时不能用冲压力,时间 为 1 min,方向为导线轴向方向; d) 断路器通电情况下接线端子温升试验:接线端子按 GB 10963.1-2005中表 10规定的三分之二 的扭矩拧紧载流部件并通以断路器额定电流In,通电时间应满足使温升达到稳定值,接线端 子温升不应超过标准允许温升。紧接着通以断路器1.1In,时间为1 h,冷却不小于 4 h,再 重复通电冷却循环 4次,期间不允许紧固螺钉。再通以额定电流,达到热稳定后,测接线端 子温升,温升不能超过额定电流下接线端子温升的8 K。 A.3.3.4.3 试验后检测 断路器在试验后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a)试验后导线不应松动,也不应损害其电气功能; b)在试验过程中,螺钉连接件不应松动,并不应有妨碍断路器继续使用的损坏; c)导线应没有过度的损坏或被切断的线丝; d)此外,外壳和盖也不应损坏。 A.3.3.5 通电老化可靠性试验的检测 A.3.3.5.1 试验前检测 应符合GB/Z 22203-2008中5.3.1.1的规定。 A.3.3.5.2 试验中检测 断路器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