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第二单元复习课件.ppt
物质物质意识意识实践实践认识认识运动运动规律规律决决定定能能动动作作用用基基础础反反作作用用一切一切从实从实际出际出发发,实实事求事求是是与与时时俱俱进进开开拓拓创创新新能动认识世界能动认识世界能动改造世界能动改造世界3特点特点3特点特点追求真追求真理是一理是一个过程个过程求真务实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和归宿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和归宿物质物质意识意识客观规律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能能动动作作用用决决定定作作用用反反作作用用物质物质决定决定意识意识人类社会及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是客观的意识是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脑的机能意识是物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质的反映一一切切从从实实际际出出发发能能动动反反映映世界世界的物的物质性质性意识是物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质的产物自然界及其自然界及其发展规律是发展规律是客观的客观的实实 事事 求求 是是把发挥把发挥主观能主观能动性与动性与尊重客尊重客观规律观规律相结合相结合辩辩证证统统一一主动创造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自觉选择性目的性目的性计划性计划性对生理对生理调节控调节控制作用制作用(正确)促进(正确)促进(错误)阻碍(错误)阻碍主观能动性包含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包含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唯物论唯物论认识认识实践实践反反作作用用决决定定作作用用基础来源基础来源发展动力发展动力检验标准检验标准目的归宿目的归宿反复性反复性无限性无限性上升性上升性(正确)(正确)促进促进(错误)(错误)阻碍阻碍真理真理立场、观点、方法、知立场、观点、方法、知识结构及能力水平不同识结构及能力水平不同追求真理追求真理是个过程是个过程客客观观的的具具体体的的有有条条件件方方法法论论客观物质性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社会历史性认识论认识论物质物质意识意识运动运动规律规律静止静止1.物质的含义(物质的含义(P29):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性客观性可知性可知性唯一特性唯一特性2.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P28-30)(P28-30)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是物质的 (2)(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3)(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世界观世界观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方法论 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物质意识意识运动运动规律规律静止静止1 1、什么叫运动?、什么叫运动?(P31)(P31)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的变化变化和和过程过程。2.2.2.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P31)(P31)(P31)(P3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3.3.3.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P32)(P32)(P32)(P32)(1)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客观物质世)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客观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否认运动是形而上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否认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学,否认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物质物质意识意识运动运动规律规律静止静止1.1.1.1.什么是规律?什么是规律?什么是规律?什么是规律?(P33)(P33)(P33)(P33)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P33)(1)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3.3.3.人和规律的关系人和规律的关系人和规律的关系人和规律的关系(P33-34)(P33-34)(P33-34)(P33-34)世界观世界观方法论方法论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遍性。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律办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造福于人类。物质物质意识意识运动运动规律规律静止静止1 1、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本质(P37)(P37)2 2、意识的作用、意识的作用(P38-40)(P38-40)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在本质上是客观存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在本质上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反映。在在人脑中反映。(1 1)人能够能动地的人能够能动地的认识世界认识世界:意识活动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2 2)人能够能动地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3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P41)(P41)世界观世界观方法论方法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正确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性,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错误的意识。世界观世界观方法论方法论 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仅能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仅能能动的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能动的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学态度结合起来。实践实践认识认识真理真理1 1、什么叫实践?、什么叫实践?(P42)(P42)2 2、实践的特征、实践的特征(P42-43)(P42-43)3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P44-45)(P44-45)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1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坚持实践第一性坚持实践第一性坚持实践第一性坚持实践第一性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重视正确的理论(真理、科学理论)对实重视正确的理论(真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践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实践认识认识真理真理1.1.1.1.什么叫真理?什么叫真理?什么叫真理?什么叫真理?(P47)(P47)(P47)(P47)2.2.2.2.真理的三性真理的三性真理的三性真理的三性(P47)(P47)(P47)(P47)3.3.3.3.认识的三性认识的三性认识的三性认识的三性(P48-49)(P48-49)(P48-49)(P48-49)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有条件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是有条件的和具体的;人的认识具有反复的和具体的;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展真理。1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p37p37 (1 1)原理内容原理内容: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识是物质的反映。(2 2)方法论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事求是。(3 3)错误倾向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论原理和方法论原理和方法论2 2、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原理 p38p38(1 1)原理内容原理内容:辩证唯物论认为: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的意识,能够指导能够指导人们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错误反映客观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的意识,则,则会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2 2)方法论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重视精神的力量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 3)错误倾向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3 3、物质和意识的物质和意识的辩证辩证关系原理关系原理(1 1)原理内容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2 2)方法论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意识。(3 3)错误倾向错误倾向: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旧、无所作为的思想4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p33p33(1 1)原理内容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规律是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2 2)方法论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要求我们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3 3)错误倾向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5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p34p34(1 1)原理内容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在认识和认识和利用规律利用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2 2)方法论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3 3)错误倾向错误倾向:否定规律客观性和夸大主观能动否定规律客观性和夸大主观能动否定规律客观性和夸大主观能动否定规律客观性和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否认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宿命论。性的唯心主义;否认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宿命论。性的唯心主义;否认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宿命论。性的唯心主义;否认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宿命论。6、物质与运动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 p31:原理名称原理名称原理内容原理内容方法论方法论错误倾向错误倾向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要求我们必须把物质和运动统一起来,坚持辩要求我们必须把物质和运动统一起来,坚持辩要求我们必须把物质和运动统一起来,坚持辩要求我们必须把物质和运动统一起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证唯物主义证唯物主义证唯物主义 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 唯唯物物辩辩证证法法原原理理3.3.运动与静止的辨证关系运动与静止的辨证关系区区别别:运运动动是是绝绝对对的的、无无条条件件的的,静静止止是是相相对对的的、有有条条件件的的。联联系系:动动中中有有静静,静静中中有有动动,物物质质世世界界是是绝绝对对运运动动与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相对静止的统一。(1 1)原理内容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7 7、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 2)方法论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8、真理的客观性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的客观性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原理名称原理名称原理内容原理内容方法论方法论错误倾向错误倾向真真真真理理理理是是是是客客客客观观观观的的的的。真真真真理理理理是是是是标标标标志志志志主主主主观观观观同同同同客客客客观观观观相相相相符符符符合合合合的的的的哲哲哲哲学学学学范范范范畴畴畴畴,是是是是人人人人们们们们对对对对客客客客观观观观事事事事物物物物及及及及其其其其规规规规律律律律的的的的正正正正确确确确反反反反映映映映,真真真真理理理理最最最最基基基基本本本本的的的的属属属属性性性性是是是是客客客客观观观观实实实实在在在在性性性性。在在在在同同同同一一一一时时时时间间间间、地地地地点点点点、条条条条件件件件下下下下,人人人人们们们们对对对对同同同同一一一一事事事事物物物物的的的的真真真真理理理理性性性性认认认认识识识识只只只只有有有有一一一一个个个个,真真真真理理理理面面面面前前前前人人人人人平等。人平等。人平等。人平等。承认真理客观性,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承认真理客观性,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承认真理客观性,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承认真理客观性,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实用主义真理观等唯心主义的观点实用主义真理观等唯心主义的观点实用主义真理观等唯心主义的观点实用主义真理观等唯心主义的观点 9、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 原理名称原理名称原理内容原理内容方法论方法论错误倾向错误倾向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或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或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或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或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就会成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就会成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就会成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就会成为谬误。为谬误。为谬误。为谬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地点、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地点、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地点、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和范围内把握和运用真理条件和范围内把握和运用真理条件和范围内把握和运用真理条件和范围内把握和运用真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的,要正确对待错误而行的,要正确对待错误而行的,要正确对待错误而行的,要正确对待错误 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的形而上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的形而上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的形而上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的形而上学的做法;不能正确对待错误学的做法;不能正确对待错误学的做法;不能正确对待错误学的做法;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1010、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p48p48(1 1)原理内容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2 2)方法论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