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资源ID:65774167
资源大小:62.9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蜀相》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愿我们的教育,善待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师; 愿我们的孩子,拥有心怀敬畏不丢信仰的人生。一样的泪流为哪般 蜀相导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品评语言,体会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把握诗歌的情感2.把握重点词语,解读意象,理解杜甫对“蜀相”的景仰和叹惋之情,感受诗人壮志未酬的忧愤。3.比较鉴赏、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1.把握重点词语,理解诗歌的景与情的关系2.比较鉴赏、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一、新课导入:设问导入:如果让你填空:杜甫是 的 者,介绍杜甫,你会填一个什么词,为什么?(结合杜甫生平、诗歌分析)二、诵读初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三、整体解读:一字串珠诗言志。我们读诗,要学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一个意象(名词),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为什么?饱含杜甫怎样深沉的情怀呢?初步明确: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再读诗,寻找表达情感的意象、动词、形容词,如何体现杜甫对诸葛亮的情感?颔联:思考: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最能体现情感?为什么?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同样是概括诸葛亮的功绩,颈联与下面的对联相比,侧重点有何不同: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四、结合下表,比较分析杜甫和诸葛亮,思考他为什么要写蜀相诸葛亮?联系诗题和作者的生平理想,写作背景思考。诸葛亮杜甫时代才情理想付出结果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设问:“英雄”具体指哪些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这英雄泪饱含几层深情?结合诗歌创作背景思考?五、比较鉴赏,深入探究回顾学过的杜甫诗文中关于“泪”的诗句,再次探讨杜甫的泪水为谁而流,为何而流?感受其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涕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六、再默写古诗,感受“泪”意象,感受诸葛亮、杜甫等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情怀,(自己可补充类似情感的诗句)。 ,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人不寐, -范仲淹渔家傲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陆游的关山月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辛弃疾诉衷情补充:杜甫生平读书壮游时期(712745)34岁之前杜甫七岁即能作诗文,十五岁时便在文坛上初露头角。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刻苦学习的自述。二十岁后,他开始了漫游生活。他南游吴越,二十三岁到洛阳应举落第,后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二人结为肝胆相照的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如望岳一诗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困守长安时期(746一755)35岁-44岁公元746年杜甫怀着经世济用的政治理想到长安试求官。可是由于奸相李林甫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使参加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遭其害,困居长安达10年之久,使他开始透过社会表面的繁荣认识到朝廷的黑暗腐朽。自称“杜陵布衣”、“少陵野老”便始于此时。不幸的遭遇使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创作出了像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杰出的现实主义诗篇。诗的风格情调,也由早期的热情奔放、乐观坦荡变得悲壮凄凉,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战乱流离时期(756759)45岁-48岁安史之乱爆发,他携家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寄家鄜f州,只身投奔朝廷,中途被叛军掳入长安。脱贼后,投奔肃宗,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惨遭贬斥。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使他写出了春望北征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48-59岁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759年杜甫弃官,携家人逃难,几经辗转,最后入蜀,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期间游览武侯祠,创作蜀相。764年严武再镇蜀,他表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做了严武的参谋,后人又称杜甫为杜工部。不久杜甫又辞了职。严武死后,杜甫携家出蜀,沿途飘泊转徙,后病死在湘江一条小船上。 这一时期,他寄身田园而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思想更加深邃,艺术上也更为成熟。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秋兴八首等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作业:任选其一:1.为你读诗朗读节目正在征集诗歌篇目,请你为这首蜀相写一则推荐语,说说它应该入选的具体理由。请其思想和艺术特色写两百字左右的推介词。2.请你为诗人杜甫写一段颁奖词,赞颂其思想和艺术成就。3.参照下图杜甫的画像,结合你对杜甫的了解,请你发挥联想与想象,对杜甫的画像作一番描绘。要求:运用第二人称,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可适当化用杜甫诗作,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