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检测题--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
-
资源ID:65774550
资源大小:71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4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检测题--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docx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检测题一、单选题(共13题)1向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4mol A和5mol B,发生反应:4A(g)5B(g)3C(g)3D(s)。5min后压强变为原来的80%,则该反应在05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可表示为Av(A)0.24 mol·L1·min1Bv(B)0.15 mol·L1·min1Cv(C)0.18 mol·L1·min1Dv(D)0.36 mol·L1·min1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或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量B化学反应速率为0.2mol·L-1·min-1,是指反应经过1min后,某物质的浓度是0.2mol·L-1C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越明显D化学反应速率可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3某化学反应中,反应物B的物质的量浓度在20s内,从2.0mol/L变成了1.0mol/L,则这20s内B的反应速率为A0.05mol/(L·s)B0.05mol/(L·min)C0.5mol/(L·s)D0.05mol/L4在一定温度下、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C的生成速率与C的消耗速率相等单位时间内生成,同时生成A、B、C的浓度不再改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改变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A,B、C的浓度之比为1:3:2ABCD5在密闭容器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cd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D的体积分数变大DA的转化率变大6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Av(W)=3v(Z)B2v(X)=3v(Z)C2v(X)=v(Y)D3v(W)=2v(X)7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X,发生反应2X(s)Y (s)+Z(g),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升高温度,若c(Z)增大,则H0B加入一定量Z,达新平衡后m(Y)减小C加入一定量X,达新平衡后c(Z)增大D加入一定量氩气,平衡不移动8恒压时,和在起始物质的量时发生反应:,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见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a点使用了催化剂,则b点未使用催化剂B该反应的逆反应吸热C若将起始和变为原来的一半,图像发生改变D时,平衡常数9已知反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如下:v(A)=0.1 mol·L-1·min-1v(B)=0.15 mol·L-1·min-1v(D=0.1 mol·L-1·min-1则该反应进行速率快慢顺序正确的是AB=CD10在四个不同容器中、不同条件下进行合成氨反应,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得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H2)=0.01mol·L-1·s-1Bv(NH3)=0.25mol·L-1·min-1Cv(H2)=0.3mol·L-1·min-1Dv(N2)=0.1mol·L-1·min-111某温度时,在催化剂作用下,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2(g)+H2(g)2HI(g),部分数据如表:t/min02.04.06.08.0n(HI)/mol00.180.350.500.62则26 min内,以H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A0.02 molL-1min-1B0.04 molL-1min-1C0.08 molL-1min-1D0.16 molL-1min-112对于反应N2(g)+3H2O(g)=2NH3(g)+O2(g),在不同时间段内所测反应速率如下,则表示该化学反应进行最快的是A(NH3)=1.5 molL1min1B(N2)=1.2 molL1min1C(H2O)=1.67 molL1min1D(O2)=1.5 molL1min113下列叙述与图对应的是A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N2(g)+3H2(g)2NH3(g),图表示在t0时刻充入了一定量的NH3,平衡逆向移动B由图可知,P2P1、T1T2满足反应:2A(g)+B(g)2C(g) H0C图表示的反应方程式为:2A=B+3CD对于反应2X(g)+3Y(g)3Z(g) H0,图y轴可以表示Y的百分含量二、非选择题(共10题)14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可能发生的反应如下:CO2(g)+3H2(g)CH3OH(g)+H2O(g)H1CO2(g)+H2(g)CO(g)+H2O(g)H2CH3OH(g)CO(g)+2H2(g)H3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反应中相关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化学键HHC=OCOHOE/( kJmol1)4368031076465由此计算H2=_ kJmol1。已知H1=63 kJmol1,则H3=_ kJmol1。(2)一定比例的合成气在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中反应12小时。体系中甲醇的产率和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温度为470K时,图中P点_(填“是”或“不是”)处于平衡状态。490K之后,甲醇产率下降的原因是_。提高甲醇产率的措施是_。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选择合适催化剂 D加入大量催化剂(3)如图2为一定比例的CO2/H2,CO/H2、CO/CO2/H2条件下甲醇生成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当温度为490K时,根据曲线a、c,判断合成甲醇的反应机理是_(填“I”或“II”)。.CO2COCH3OH.COCO2CH3OH+H2O(4)490K时,曲线a与曲线b相比,CO的存在使甲醇生成速率增大,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并结合反应、分析原因_。15环戊二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农药、橡胶、塑料等生产。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g) (g)+H2(g) H1=100.3 kJ·mol 1H2(g)+ I2(g) 2HI(g) H2=11.0 kJ·mol 1,对于反应:(g)+ I2(g) (g)+2HI(g) H3=_kJ·mol 1。(2)某温度下,等物质的量的碘和环戊烯()在刚性容器内发生反应,起始总压为105Pa,平衡时总压增加了20%,环戊烯的转化率为_,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_Pa。达到平衡后,欲增加环戊烯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填标号)。A通入惰性气体 B提高温度 C增加环戊烯浓度 D增加碘浓度(3)环戊二烯容易发生聚合生成二聚体,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同温度下,溶液中环戊二烯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标号)。AT1T2Ba点的反应速率小于c点的反应速率Ca点的正反应速率大于b点的逆反应速率Db点时二聚体的浓度为0.45 mol·L116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用阿伦尼乌斯公式的一种形式表示:。式中k1、k2分别为温度T1、T2时某反应的速率常数;E为反应的活化能(单位:kJ/mol)(假定活化能在温度变化范围不大时是常数)。又对同一反应,在不同温度下反应速率常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1)现知在300K,鲜牛奶5小时后即变酸,但在275K的冰箱里可保存50小时,牛奶变酸反应的活化能是_。(2)若鲜牛奶存放2.5小时后即变酸,则此时温度为_。17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A和2molB两种气体相混合于体积为2L的某密闭容器中(容积不变),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H<0,2min末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变),生成了0.8molD,并测得C的浓度为0.4mol·L-1,请填写下列空白:(1)x的值等于_。(2)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升高温度时K值将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A物质的转化率为_。(4)若维持温度不变,在原平衡混合物的容器中再充入4molC和4molD,欲使达到新的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原平衡相同,则至少应再充入B的物质的量为_mol。达到新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为n(A)=_mol18某化学实验小组发现镁和溶液可以反应生成气体,且比镁和水的反应速率快,通过实验探究速率加快取决于哪些粒子,同时分析气体的成分。.探究加快速率的粒子(1)甲同学推测加快速率的粒子有两种: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为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对照组1mol/L溶液持续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略显浑浊实验组11mol/L溶液持续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略显浑浊实验组21mol/L溶液镁表面有极微量气泡附着已知:Mg和反应只能看到镁条表面有极微量气泡附着。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对照组中溶液显碱性的原因_;实验组1得到的结论是_;为控制变量与对照组一致,实验组2应在1mo/L 溶液中_。.探究气体的成分。(2)乙同学向反应容器中滴加几滴洗洁精,形成大量泡沫时点燃气泡,听到有爆鸣声;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由此推测气体成分为_。经查阅文献得知,溶液可以通过自耦电离产生,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保留3位有效数字)。(已知:电离常数,)(3)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推测不够严谨,逸出的气体会带出少量溶液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于是利用传感器检测放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实验组3取6mL1mol/L 溶液加入250mL塑料瓶,塞紧传感器,采集数据15min,记录液面上方浓度的变化,重复实验2次。实验组4取6mLlmol/L溶液、0.1g打磨好的镁条加入250mL塑料瓶,实验操作同上。实验组5用上述同样方法采集15min空塑料瓶中浓度的数据。由图像可知,加入Mg条后,释放受到抑制,原因是_;实验时取少量溶液、少量镁条的原因是_。19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欲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I甲组:利用KMnO4和H2C2O4(草酸)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气体体积来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实验中所用KMnO4溶液已加入稀硫酸酸化)。(1)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反应的原理:_。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分液漏斗中A溶液一次性加入,A、B的成分见下表:序号A溶液B溶液2 mL 0.1 mol/LH2C2O4 (aq)4 mL 0.01 mol/L KMnO4(aq)2 mL 0. 2 mol/LH2C2O4 (aq)4 mL 0.01 mol/L KMnO4(aq)2 mL 0. 2 mol/LH2C2O4 (aq)4 mL 0.01 mol/L KMnO4(aq) + MnSO4(少量)(2)该实验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_。(3)该实验探究的是_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反应停止之前,相同时间内针简中所得CO2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填实验序号)。II乙组:通过测定KMnO4和H2C2O4(草酸)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反应时KMnO4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的长短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该实验小组配制了以下溶液:0.01 mol/L KMnO4溶液2 mL;0.20 mol/L KMnO4溶液2 mL;0.10 mol/L H2C2O4溶液6 mL;0.20 mol/L H2C2O4溶液6 mL。(4)实验时使用下列各组试剂中合理的一组是_(填字母)。ABCD(5)使用上面选择那组试剂进行实验,测得溶液褪色时间分别为10s和5 s,计算褪色时间为10s的实验中草酸的反应速率v(H2C2O4)=_mol/(L·s)。20(I)某研究小组为了研究不同条件下金属铝粉在过量稀硫酸中的溶解性能,设计如下实验。已知:c(H2SO4)=4.5 molL-1,反应均需要搅拌60 min。编号温度/加入某盐H2SO4体积/mLH2O体积/mL铝粉加入量/g铝粉溶解量/g20不加4002.00500.030780不加4002.00500.1184t1不加20V12.0050/t25mL 0.01molL-1CuSO4溶液20V22.0050/(1)实验和的目的是_为了获得铝粉溶解量,还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2)实验和是为了研究硫酸的浓度对该反应的影响,则t1=_°C。(3)实验和是为了研究加入CuSO4溶液对该反应的影响,则V2=_mL。(4)纯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其原因为_(II)(1)在恒温条件下将一定量X和Y的混合气体通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X和Y两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物或生成物用符号X、Y表示):_。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平衡状态的点是_。(2)如图所示是可逆反应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At1时,只有正方向反应在进行 Bt2时,反应达到最大限度Ct3,反应逆向进行 D t4,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21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6。X、Y、Z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变化:一个B分子中含有的Z原子个数比C分子少1个,B、C 两种分子中的电子数均等于10。请回答下列问题:(1)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2)B分子的电子式为_。分析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发现B、C物质沸点反常,这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之间存在_。(3)已知Y+ZC是一个可逆反应,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有甲、乙两容器,容器容积固定,乙容器容积可变。一定温度下,在甲中加入2,molY、3molZ,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mmol。相同温度下,在乙中加入4 mol Y、6 mol Z,若乙的压强始终与甲的压强相等,乙中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_mol(从下列各项中选择,只填字母,下同);若乙的容积与甲的容积始终相等,乙中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_mol。A小于mB等于mC在m2m之间D等于2mE大于2m(4)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W,其溶液呈黄色,其原因是_(写化学方程式);W与C在适当条件下被W吸收生成一种盐Q,该盐的水溶液pH7,其原因是(写出离子方程式)_。22A、B、C、D、E、F、G、H八种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的短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C、D为同一周期,A与E,B与G,D与H分别为同一主族,C、D、F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8,F的质子数比D多5个,D的最外层电子数是F的2倍,C和D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1。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八种元素中非金属所形成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_(填化学式),E、F、H 所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用离子符号表示)(2)一定条件下,A的单质气体与C的单质气体充分反应生成W气体,W的结构式_。由A、D两元素可以组成X、Y两种化合物,X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成Y,X的电子式为_。固体化合物E2D2与化合物E2H的水溶液按物质的量比1:1反应生成单质H的离子方程式为_。(3)G是非金厲元素,其单质在电子工业中有重要应用,请写出G的最高价氧化物与B的单貭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4)10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的HD2气体和1molD2的气体单质,一定条件下反应后生成HD3气体,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单质D的浓度为0.01mol·L-1,同时放出约177KJ的热量,则平衡时HD2的转化率为_;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23某混合物浆液含有Al(OH) 3、MnO2和少量Na2CrO4。考虑到胶体的吸附作用使Na2CrO4不易完全被水浸出,某研究小组利用某种方法,使浆液分离成固体混合物和含铬元素溶液,并回收利用,回答有关问题。 (流程图中的部分分离操作和反应条件未标明) (1)反应所加试剂NaOH的电子式为_。CAl的制备方法称为_。(2)该小组探究反应发生的条件。D与浓盐酸混合,不加热,无变化;加热有Cl2生成,当反应停止后,固体有剩余,此时滴加硫酸,又产生Cl2 。由此判断影响该反应有效进行的因素有(填序号)_。a、温度 b、Cl的浓度 c、溶液的酸度参考答案:1B2D3A4B5A6C7C8B9C10A11A12B13B14(1) +36 +99(2) 不是 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进行 A(3)(4)CO促进反应正向移动,二氧化碳和氢气的量增加,水蒸气的量减少,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15 89.3 40 3.56×104 BD CD16(1)63.19kJ/mol(2)308.5K17 2 减小 60% 3 2.618(1) 对实验无影响 滴加NaOH溶液至(2) 和 (3) Mg和溶液反应使溶液中的被消耗,反应体系的碱性增强,不利于释放 当容器中反应物量大时,产生的热量会加速溶液分解19(1)2MnO+5H2C2O4+6H+=2Mn2+10CO2+8H2O(2)保持针筒活塞不动,向分液漏斗加水至淹没长导管,关闭分液漏斗活塞,若液面差保持不变则装置气密性良好(3) 反应物H2C2O4的浓度和催化剂 (4)B(5)0.00120 探究温度对稀硫酸溶解铝粉量的影响 反应60min后剩余铝粉的质量 20 15 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由温度的变化占主导作用,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增大,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由浓度的变化占主导作用,硫酸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b、d D21 2周期,A族 氢键 K=c2(NH3)/c(N2)×c3(NH3) D E NH3+HNO3=NH4NO3 +H2ONH3H2O+H+22 SiH4 S2->Na+>Al3+ Na2O2+2H2O+S2-=S+2Na+4OH- SiO2+2CSi+2CO 90% 2SO2(g)+O2(g) 2SO3(g); H=-196.7kJ·mol-123 电解法 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