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测试卷--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2小题) 1.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氯分子(Cl2)和氯离子(Cl)的是()A 液氯B 新制氯水C 久置氯水D 次氯酸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2 mol铁原子B 1 mol Fe3C 0.5 mol氧D 0.5 mol氮气3.下列溶液分别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不能产生沉淀的是()A 氢氧化钙溶液B 氢氧化钡溶液C 氢氧化钠溶液D 氯化钙溶液4.已知2Fe2+Br22Fe3+2Br。向100 mL的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l23.36 L,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Cl与Br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2 mol·L-1B 1 mol·L-1C 0.4 mol·L-1D 0.2 mol·L-15.下列关于氯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B 红热的铜丝可以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黄色烟雾C 纯净的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D 氯气可用于漂白,这是氯气的漂白作用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足量Na与1 mol Cl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NAB 1 L 1 mol·L1NaOH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C 通常状况下,NA个N2所占的体积约为22.4 LD 1 mol 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2NA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用鼻子对着盛有氯气的瓶口,就可以嗅到氯气的气味B 用向下排空气法可以收集到纯净的氯气C 贮氯罐意外泄漏,应沿逆风方向疏散群众D 氯气车间液氯泄漏时,应弯腰逃离氯气泄漏区域8.关于次氯酸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A 不稳定,易分解放出氧气B 能使潮湿的有色布条褪色C 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D 是一种比碳酸酸性强的酸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6.02×1023个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B 1 mol氧含6.02×1023个氧分子C 1 mol 氯化钙里含3 mol离子D 1 mol H中含有的氢离子数为NA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澄清石灰水可以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B 新制氯水经光照一段时间pH减小C 自然界硅元素贮量丰富,并存在大量的单质硅D 等质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质量相同11.下列有关焰色反应的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正确的是()A 只有把盐配制成溶液才能进行焰色反应B 实验时用铂丝直接蘸取药品在酒精灯上灼烧C 可以用铁丝代替铂丝进行焰色反应D 实验后要用稀硫酸将铂丝洗净12.5.4 g M和16.0 g N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 mol X和10.2 g Y,则X的摩尔质量为()A 28 g·mol1B 56 g·mol1C 84 g·mol1D 112 g·mol1二、实验题(共3小题) 13.用如图装置(气密性好)研究Na与Cl2的反应。实验步骤:将一定量浓盐酸滴在KMnO4粉末上,立即产生黄绿色气体。待黄绿色气体均匀充满集气瓶时,关闭止水夹。再向钠粒上滴2滴水,片刻后钠燃烧,产生白烟,白色固体附着在集气瓶内壁上。(1)步骤,黄绿色气体是Cl2,则KMnO4的作用是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2)步骤,引起钠燃烧的原因是_。(3)生成白色固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4)结合离子方程式说明NaOH溶液的作用是_。14.Na2CO3、NaHCO3是生活中常见的盐,某实验小组通过以下实验探究这两种物质的性质。(1)称取两种固体各1 g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5 mL水,充分振荡,并恢复至室温。发现Na2CO3完全溶解,而NaHCO3有剩余。由此得出结论:在相同温度下,_。(2)取少量NaHCO3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大试管口有水珠生成,_。用_的方法除去混在Na2CO3粉末中少量的NaHCO3。(3)测定Na2CO3样品(含氯化钠杂质)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称取mg样品放入烧杯内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ng。则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15.如图所示是某学生设计的实验室制备并干燥Cl2及吸收多余氯气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1)指出上述图中的各处错误:_;_;_;_。(2)在改进后的装置中,下列物质的作用分别是:饱和食盐水_;浓硫酸_;NaOH溶液_。(3)制备实验开始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接下来的操作依次是_。A向烧瓶中加入MnO2粉末B加热C向烧瓶中加入浓盐酸(4)如果将过量二氧化锰与含HCl 14.6g的浓盐酸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氯气明显少于7.1 g,其主要原因有:_,_。(5)为了提高浓盐酸的利用率,你对实验的建议是_ _。(6)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实验结束清洗仪器时,为了减少烧瓶中残留氯气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向烧瓶中加入的溶液是_,有关的离子方程式是_。三、计算题(共2小题) 16.在0.2 L由NaCl溶液、MgCl2溶液、CuCl2溶液组成的混合溶液中,部分离子的浓度如图所示。(1)混合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为mol,MgCl2的质量为g。(2)该混合溶液中CuCl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将该混合溶液加水稀释至体积为1 L,稀释后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17.(1)1 L K2SO4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含Mg2+2.4 g,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1,则MgSO4和K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_、_。(2)常温下,10.0 mL 1.0 mol·L-1的H2SO4(aq),加水稀释到500 mL,所得H2SO4(aq)的浓度为_mol·L-1;蒸发浓缩,使溶液的体积为2.40 mL,所得H2SO4(aq)的浓度为_mol·L-1。四、填空题(共2小题) 18.为了证明在实验室制备得到的Cl2中会混有HCl,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请根据甲同学的示意图,所需实验装置从左至右的连接顺序:装置。(2)装置中主要玻璃仪器的名称、。(3)实验室制备Cl2的离子方程式为。(4)装置中Cu的作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5)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设计仍然存在缺陷,不能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此,乙同学提出气体通入装置之前,要加装一个检验装置,以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你认为装置应放入。(6)丙同学看到甲同学设计的装置后提出无需多加装置,只需将原来烧杯中的AgNO3溶液换成紫色石蕊试液,如果观察到的现象,则证明制Cl2时有HCl挥发出来。19.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以下装置进行实验:(1)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填写有关现象及化学方程式。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D中的现象是_。E中收集的气体是_。(2)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的O2。若C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则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若C是一种黑色粉末,则B物质是_,C物质的作用是_。洗气瓶(广口瓶)中装的试剂D是_,其作用是_。所制得的气体用_法收集。答案解析1.【答案】B2.【答案】C【解析】0.5 mol氧,是指0.5 mol氧气还是0.5 mol氧原子不清楚,指代不明确,故C错误。3.【答案】C【解析】碳酸钠溶液能与氢氧化钙、氢氧化钡等碱溶液、钙盐溶液、钡盐溶液等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盐沉淀,与氢氧化钠等溶液不反应。4.【答案】A【解析】还原性Fe2+Br,通入氯气先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Fe2+反应完毕,剩余的氯气再发生反应2Br+Cl2Br2+2Cl。反应后溶液中Cl和Br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说明氯气完全反应,Cl2的物质的量=0.15 mol;若Br没有反应,n(Br)=0.3 mol,则n(FeBr2)=0.15 mol,0.15 mol Fe2+只能消耗0.075 mol的Cl2,故有部分Br参加反应。设FeBr2的物质的量为x,则n(Fe2+)=xmol,n(Br)=2xmol,未反应的n(Br)=0.3 mol,参加反应的n(Br)=(2x0.3)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有x×1+2x0.3×1=0.15 mol×2,解得x=0.2 mol,所以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2 mol·L-1。5.【答案】C【解析】A中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NaCl固体小颗粒,形成白烟,没有雾出现(雾为液态小液滴),A不正确;B中红热的铜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uCl2固体小颗粒,生成棕黄色的烟,没有雾出现,所以B也不正确;D中氯气用于漂白,这是对的,但起漂白作用的不是氯气本身,而是它与水反应后生成的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使有机色素氧化而褪色,D不正确。6.【答案】A【解析】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水都含有氧,所以1 L 1 mol·L1NaOH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大于NA,B错误;通常状况下Vm22.4 L·mol-1,所以NA个N2所占的体积不为22.4 L,C错误;1 mol Na2O2中含有过氧根离子数为NA,D错误。7.【答案】C【解析】闻气体的方法是用手轻轻的在瓶口扇动,仅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不能直接用鼻子闻,A不正确;氯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B不正确;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氯气会顺着风向扩散,疏散时应该逆着风向转移,C正确;氯气密度比空气大,泄漏时离地面越近氯气浓度越大,应尽量远离地面逃生,D不正确。8.【答案】D【解析】次氯酸具有弱酸性(酸性比碳酸弱)、不稳定性(光照易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和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9.【答案】B【解析】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要指明微粒的种类。“1 mol氧”没有指明氧分子还是氧原子。10.【答案】B【解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A错误;氯水含HClO,光照下HClO分解生成盐酸和氧气,酸性增强,pH减小,故B正确;Si为亲氧元素,自然界中硅元素以化合态存在,故C错误;盐酸足量时,等质量的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均完全反应,由n可知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大,生成的二氧化碳多,故D错误。11.【答案】C【解析】可以直接蘸取盐的固体粉末进行焰色反应,A项错误;实验时要先将铂丝灼烧至无色,再蘸取药品在酒精灯上灼烧,B项错误;实验结束后用盐酸将铂丝洗净,D项错误。12.【答案】B【解析】5.4 g M和16.0 g N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2 mol X和10.2 g Y,根据质量守恒知,X的质量5.4 g16.0 g10.2 g11.2 g,C的摩尔质量56 g·mol1。13.【答案】(1)氧化剂(2)Na与水反应放热,达到Na在Cl2中燃烧的着火点(3)2Na+Cl22NaCl(4)Cl2+2OH-Cl-+ClO-+H2O,吸收氯气,防止其污染环境【解析】(1)该反应中产生的黄绿色气体是氯气,即HCl中氯元素失去电子转化为氯气,氯元素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则HCl是还原剂,故高锰酸钾作氧化剂,体现氧化性;(2)Na能在Cl2中燃烧,Na与H2O反应放热,达到Na在Cl2中燃烧的着火点,从而引起钠的燃烧;(3)Na在Cl2中燃烧生成NaCl,则白色固体是Na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2NaCl;(4)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空,氯气和水反应生成酸,酸能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所以NaOH溶液作用是吸收氯气,防止其污染环境,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14.【答案】(1)碳酸钠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的大(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加热(3)CaCl2Na2CO3=CaCO32NaCl%【解析】(3)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设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解得:xg,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00%×100%。15.【答案】(1)不能用稀盐酸,而应用浓盐酸应有加热装置,应用酒精灯加热盛浓硫酸和盛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位置颠倒两洗气瓶里进气导管和出气导管的长短颠倒(2)除去Cl2中的氯化氢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吸收多余的氯气(3)ACB(4)加热使HCl大量挥发盐酸变稀后不再发生反应(5)将浓盐酸慢慢滴下;加热用小火(6)MnO24H2ClMn2Cl22H2ONaOH溶液Cl22OH=ClClOH2O、HOH=H2O【解析】16.【答案】(1)0.2 9.5(2)0.5 0.1【解析】(1)由图可知,c(NaCl)=c(Na+)=1 mol·L-1,c(MgCl2)=c(Mg2+)=0.5 mol·L-1,NaCl的物质的量为0.2 L×1 mol·L-1=0.2 mol,MgCl2的物质的量为0.2 L×0.5 mol·L-1=0.1 mol,MgCl2的质量为0.1 mol×95 g·mol-1=9.5 g。(2)根据电荷守恒:c(Na+)+2c(Mg2+)+2c(Cu2+)=c(Cl),则1 mol·L-1+2×0.5 mol·L-1+2c(Cu2+)=3 mol·L-1,解得c(Cu2+)=0.5 mol·L1,溶液中c(CuCl2)=c(Cu2+)=0.5 mol·L-1,稀释后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17.【答案】(1)0.1 mol·L-10.9 mol·L-1(2)0.024.2【解析】(1)n(Mg2+)=2.4?g24?g·mol-1=0.1 mol,则c(MgSO4)=0.1mol1?L=0.1 mol·L-1。MgSO4提供的c(SO42-)=0.1 mol·L-1,则K2SO4提供的c(SO42-)=1 mol·L-1-0.1 mol·L-1=0.9 mol·L-1,所以c(K2SO4)=0.9 mol·L-1。(2)根据溶液的稀释定律,溶液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不变:c1V1=c2V2=c3V3。稀释到500 mL时:c2(H2SO4)=0.02 mol·L-1;浓缩到2.40 mL时:c3(H2SO4)=4.2 mol·L-1。18.【答案】(1) (2)圆底烧瓶 分液漏斗 酒精灯 (3)MnO2+4H+2ClMn2+Cl2+2H2O (4)Cl2+CuCuCl2(5)湿润的KI-淀粉试纸(或湿润的有色布条) (6)溶液只变红,不褪色【解析】(1)若验证实验室制得的Cl2中混有的HCl,要先用浓硫酸干燥,再用灼热的铜与氯气反应,然后用硝酸银溶液检验HCl的存在,所以链接顺序:。(2)根据装置图可知装置中主要的仪器名称为圆底烧瓶、分液漏斗、酒精灯。(3)实验室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制氯气,另外还生成氯化锰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Mn2+Cl2+2H2O。(4)装置中Cu主要是除去氯气以便于检验氯化氢,反应方程式为Cl2+CuCuCl2。(5)根据(1)中的分析可知,如果铜没有将氯气完全吸收,气体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产生的沉淀就不一定是氯化氢与AgNO3反应产生的了,所以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应排除氯气的干扰,所以气体通入装置之前,要加装一个检验装置用于检验氯气是否除尽,以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所以装置中应放入湿润的KI-淀粉试纸(或湿润的有色布条)。(6)将原来烧杯中的AgNO3溶液换成紫色石蕊试液,如果溶液先变红再褪色,则说明气体中有氯气,如果溶液只变红,不褪色,则说明制Cl2时有HCl挥发出来。19.【答案】(1)干燥二氧化碳2CO22Na2O2=2Na2CO3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 (2)2Na2O22H2O=4NaOHO2 H2O2催化剂 浓硫酸除去O2中的水蒸气向上排空气【解析】(1)NaHCO3受热分解生成CO2和水蒸气,而CO2通过浓H2SO4干燥后与C中的Na2O2反应产生O2,未完全反应的CO2会使石灰水变浑浊。(2)可用淡黄色固体(Na2O2)与水反应制得O2,也可由黑色固体(MnO2)和液体(H2O2)作用制得。由于上述方法制得的氧气都是在水溶液中制得的,所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O2则应干燥后再收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