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模板6篇.docx
2023年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模板6篇 教学设计在拟订的时候,大家清晰有哪些值得留心的事项吗,我们在书写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须要注意思路清楚,我今日就为您带来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模板6篇,信任肯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模板1 为了总结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十年试验的阅历,沟通江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阅历和成果,探究改善老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途径,以推动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和数学课程改革特殊是课堂教学探讨与改革的不断深化,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辑部确定举办“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优秀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教学设计应围绕苏教版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所支配的教学内容,突出教材自身特色,体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擅长结合学生已有学问和生活阅历组织学习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合理选择、有效运用不同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努力吸引学生主动主动参加课堂活动、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数学思索,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培育创新意识和实践实力。 设计文稿包括“教学内容”“教材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资料链接”七个部分。其中,“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部分必不行少。“教材简析”可简要分析相关内容在相应学问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处理的意图和特点,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和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主要的教学策略,字数一般在500之内。“教学目标”要明确、详细,忌空话套话。“教学过程”是文稿的主体。教学过程应翔实、详细,不仅要有教学程序的叙述,更要有教学重、难点的详细教学处理,以及对学生课堂学习状况的预料和相应的教学应对措施;设计的学习活动应力求新奇、层次清楚,富有启发性和数学思想内涵。对教学过程必需所作的“说明”不求多、求全,最多选择35个关键环节,结合详细教学支配简述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依据,以及这样的支配对学生理解学问、驾驭方法、积累阅历所具有的主动意义。“资料链接”主要是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背景学问、数学史料、名题趣题,以及它们在社会、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等,字数一般在500之内。教学设计的叙述主要采纳“谈话”“引导”“启发”等老师如何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而不是师生对话的形式。 设计内容不仅包括新授课,而且包括练习课、复习课。将分别确定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的一、二、三等奖的不同比例名额,进行评比,颁发证书并择优发表。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模板2 教学目标: 1、经验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验1米究竟有多长,并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2、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体验测量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打算:新铅笔、米尺、数学课本、文具盒、1米多长的绳子。 一、创设情境 1、师生利用课前共同打算的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测量小组中各物品的长度。 2、指导学生同桌合作,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绳子的长度。 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会随机比较、选择用哪些测量工具比较合适。(主要是直尺或米尺) 3、用米尺测量课桌的长度。 二、体验探究 1、相识米,、知道1米有多长。 2、让学生以组为单位,直观体验1米有多长。 3、学生在视察、沟通过程中相识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归纳:100厘米=1米 1米=100厘米 1m=100cm 4、让学生联系身边的事物,找出几种长度是1米的物品。 三、实践应用 1、1米大约等于几枝铅笔的长度? 2、学生自主量一量教室中比较大的物体的长度(或高度)。老师要与学生共同完成测量活动。 3、出示书中5页练习题。 4、课外小作业:让学生回家测量家中物体的长度。 让学生自己操作既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可以为后面的测量做好铺垫,培育学生发散思维。 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通过动手操作亲自感知,从实践中总结出“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做单位”。 对1米多长的绳子的测量以及1米20厘米的书写既是对用米做单位的再次体验,又为后面的练习做好了铺垫。 让学生以一把米尺为准,直观体验1米有多长。 这种徒手做动作既使学生感爱好,乐于参加的活动,又是让学生再次体验,从而建立1米有多长的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模板3 微课名称: 四年级上册“计数问题” 学问点名称: 数线段的个数 学科类型: 小学数学 教学环节类型: 新课讲授 教学活动类型: 讲授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会快速打算的数出线段(角)的个数。 教学对象: 小学四年级学生 教学资源与环境: 电子白板,录屏软件 教学过程: 1、给出一个图,让学生先试着数线段,提出问题:怎样快速又补充不漏的数出来。进行基于问题的教学。 2、从一般到特别,讲解并描述数线段的技巧。 3、给出问题,学生应用学到的学问解决问题,检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预料上课时间长度: 5分钟 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运用技术创新,丰富教学策略,给学生创建一个富有乐趣,有益于学习的微课程。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模板4 这堂课给人的感觉是水到渠成,如沐春风,老师教得亲切,自然,活泼,学生学得轻松开心,有以下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1、教学设计新奇新颖,整堂课不觉得在学,而觉得是一堂套圈的活动课,学生是参加者,老师是评委,在玩中学,比生硬的说理更让人信服,更富有感染力,哪个学生不好玩,不好动?这堂课满意了学生的爱好,所以气氛也相当的活跃,无疑,教学设计是胜利的。 2、教学流程生动,流畅,层次感强。如三次套圈,每次的目的都不同,第一次引出连加,其次次引出连加中的进位,老师并进行重难点引导,第三次是估算,也是在嬉戏中进行,为后来的环节打下基础,最终,用600元钱买价格不同的动物娃娃,够不够?将连加运用到生活中,一挥而就,环环相扣,层层铺垫,教学环节相当严谨。 3、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子。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是新课标提倡的学习方式,这节课也把权力下放,老师只作点拔,成为活动的组织者,奇妙设疑,引导学生去发觉问题,解决问题,拓展他们的解题思路,激活他们的思维,如套圈竞赛,男女生竞争,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参加的面和质量,让人觉得是学生在推波助澜,学生们自主合作完成了学习任务,有一点启发:只要老师放开你呵护的双手,就会发觉,孩子也是一个发觉者,探讨者,探究者。 几点建议: 一、生活中到处有数学,能否多举几个例子; 二、在学生上台套圈时,能否交给台下的同学一些任务,如让他们算结果等; 三、课堂要有小结,但这堂课的小结过于匆忙,流于形式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模板5 1教学内容解析 教学内容主要指“课标”的“内容标准”中所规定的数学学问及其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教学内容解析的目的是精确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做到教学的准、精、简。这是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内容解析要做到: (1)正确阐述教学内容的内涵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并阐明其核心,明确教学重点; (2)正确区分教学内容的学问类型(如事实性学问、概念性学问、程序性学问、元认知学问等); (3)正确阐述当前教学内容的上位学问、下位学问,明确学问的来龙去脉; (4)从学问发生发展过程角度分析内容所蕴含的思维教学资源和价值观教化资源。 2教学目标设置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和支配师生活动方式的依据,是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的依据。清楚而详细化的目标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数学学习。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要做到: (1)正确体现“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在“课标”的“总体目标”和“内容与要求”的指导下,设置并陈述课堂教学目标; (2)目标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 (3)目标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避开抽象、空洞; (4)要用清楚的语言表述学生在学习后会进行哪些推断,会做哪些事,驾驭哪些技能,或会分析、解决什么问题等等。 (5)明确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的详细内容,避开泛化。 3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的核心是学习条件分析。学习条件主要指学习当前内容所须要具备的内部条件(学生自身的条件)和外部条件。学习条件的分析是确定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材料的前提。鉴于学习条件(例如,内部条件包括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困难性,本标准着重强调如下要求: (1)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认知基础(包括日常生活阅历、已驾驭的相关学问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等); (2)分析达成教学目标所须要具备的认知基础; (3)确定“已有的基础”和“须要的基础”之间的差异,分析哪些差距可以由学生通过努力自己消退,哪些差距须要在老师帮助下消退; (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难点,并分析突破难点的策略。 4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策略是指在设定教学目标后,依据已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为解决教学问题而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策略分析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从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动身,教学策略分析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并做到详细且针对性强: (1)对如何从学与教的现实动身选择和组织教学材料的分析; (2)对如何依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状况选择教学方法的分析; (3)对如何围绕教学重点,依据学问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规律, 设计“问题串”以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的分析; (4)对如何为不同认知基础的学生供应相应的学习机会和适当帮助的分析; (5)对如何供应学生学习反馈的分析。 5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数学学习活动,包括学生对数学学问的认知和实践两个方面。从操作层面看,教学过程就是由老师支配和指导的学生数学学习的活动步骤和方式。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留意说清设计意图。 对教学过程的要求是: (1)依据不同学问类型学习过程支配教学步骤,包括:引入课题、明确学习目标,调动学生已有相关学问和学习爱好,呈现有组织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开展主动理解、探究学问的数学思维活动,通过练习促进学问向技能的转化,供应应用性情境促进学问技能的迁移等; (2)正确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正确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重点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内容及其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注意建立新学问与已有相关学问的实质性联系,保持学问的连贯性、思想方法的一样性,易错、易混淆的问题有安排地再现和订正,使学问(特殊是数学思想方法)得到螺旋式的巩固和提高; (3)学生活动合理有效,老师指导恰时恰点: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启发全体学生开展独立思索,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参加度,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思索; (4)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机灵运用反馈调整机制,依据课堂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通过视察、提问和练习等刚好发觉学习困难并精确推断缘由,实行有针对性的补救教学,为学生供应反思学习过程的机会,引导学生比照学习目标检查学习效果; (5)设计的练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既起到巩固学问、训练技能、查漏补缺的作用,又在帮助学生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阅历,发展数学实力,培育学习习惯等方面发挥主动作用; (6)恰当运用学习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忱,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的精神状态; (7)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须要,恰当选择和运用包括教化技术在内的教学媒体,有效整合教学资源,以更好地揭示数学学问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本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学问,发展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模板6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小数的意义,驾驭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2初步培育学生类推和抽象概括实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 驾驭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娴熟的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驾驭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三.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每位同学家里的生活条件都很好,住进了这样风景美丽的住宅小区.(课件)陶老师想采访一下,你家的住房面积有多大?你的小房间面积又有多大呢?我们看,这是小明同学房间的平面图。(课件出示) 1、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 2、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下面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求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房间是什么形态的?要求房间的面积,就是求什么图形的面积? 须要找哪些条件?你认为算式怎么样列?打开随堂本列出算式。(出示算式:3.6×2.8=) (二)引导探究 1依据算式,请你估计一下房间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指名口答,课件出示)你是怎样估计的?有和他不一样的吗?谁来说说。房间的面积在什么范围内? 2假如每平方米房子要付5000元,你认为这样估计分别要付多少钱?(指名口答)4万5千元和6万元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差多少?给少了开发商不情愿,给多了我们又不情愿。要想双方都不吃亏,怎么办?(精确的计算出它的面积) 3同学们看,这道题是两个什么数相乘?(小数乘小数)(板书课题)它和前面学的乘法有什么不一样?(前面学的是小数乘整数)回想小数乘整数你是怎样计算的?(先转化成整数乘法,再点上小数点)那么,这道小数乘小数的题你想怎样算?指名回答。打开随堂本,指名一人板演。写好的小组内沟通,你是怎么算的? 指名口答,你是怎样算的?(先摆竖式,把3.6扩大10倍看作36,把2.8扩大10看作28)生说,师依次出示课件。 谁能再说一说,第一个箭头上的×10表示什么意思?其次个,第三个呢?小组里先说一说。 通过计算,我们得出3.6×2.8的积是多少?指名口答。 小结:大家刚才说的真好,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我们可以先看作整数乘,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了100倍,右边蓝色方框里看作整数乘的过程我们一般放在心里,不写出来。方法你驾驭了吗? (三)自主发觉 1刚才我们计算出了小明房间的面积,小明还有一个美丽的小阳台,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米呢?老师信任你们确定能算出来。打开书完成填空。指名一人板演。写好的同学小组里沟通,你是怎样做的。 汇报,你是怎样做的? 结果是3.220,为什么等号后面写3.22?怎样化简?为什么可以这样化简?指名说,谁能再来说一遍给老师听。 小结:老师明白了,他是先看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100倍,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是3.220。再把小数末尾的0舍去。这样比较简便,我说的对吗? 2.师:例1的结果是两位小数,试一试的结果是三位小数,老师有困惑了,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位数是怎样确定的呢?想不想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出示探讨题)指名读题。 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试一试”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通过比较,你发觉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小组探讨,依次回答.你的发觉和他一样吗? 通过这三道探讨题,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这类小数乘小数的题应当怎样计算?在小组里概括一下方法。先怎么做的,再怎么做的。 指名说,依次出示结论。留意老师用红色标出的字是最重要的地方。同学们把方法默记一遍. (四)学法探讨 引导探讨:理解了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下面我们探讨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联系小 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复习过的因、积改变规律进行尝试、探讨 1出示探讨题: (1)你能把两个因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吗? (2)转化成整数乘法后,两个因数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积发生了什么改变? (3)要得到原来的积,应当怎么办? 2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67×0.3 2.14×6.2 4归纳法则 以上几题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根据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五)巩固练习 1.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打开书,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2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驾驭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了,下面请大家来当一回小老师,批改一下这位同学的作业。先看对不对? 错在哪里呢?请你在旁边帮他改正过来。看书上第三题。 重点其次题,7.38是两位小数啊?哪里错了呢?让学生说出: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0划去。 3.下面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一种西服面料,每米的售价.米,买这样的面料.米,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数,再计算) (六)全课小结 通过今日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