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基础知识培训课件.pptx
临床心电图基础知识培训临床心电图基础知识培训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心电图的产生及导联体系心电图的产生及导联体系心电图的产生 1、1887年Waller利用毛细管静电计,从人体的 体表记录到了第一份心电图。2、此后Willem Einthover 用弦式电流计,使心电图的 记录更为准确,并命名了心 电图各波段,和双极导联系统。因此被尊称为心电图之父。1.1.心电图检查的意义心电图检查的意义定义定义心肌在机械收缩之前,首先产生电兴奋,即生物电流,并分布到体表各个部位;将任意两点电位变化通过心电图机记录并描记成一连续曲线,即称心电图临床应用临床应用1.是分析各种心律失常的基本工具2.也是诊断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有用工具3.对心房或心室肥大也有帮助心电图形成原理心电图形成原理2.2.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心肌细胞的极化排列心肌细胞的极化排列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作用,它容许钾离子自由出入细胞膜,而不容许其他离子出入细胞膜,当钾粒子向膜外渗透时阴离子也随之外渗,但它不能透过细胞膜,这样就形成了膜外为正,膜内为负的排列方式,呈极化排列,亦称极化状态心肌细胞的除极过程心肌细胞的除极过程当心肌细胞膜的一端受到激动时,该处细胞膜的通透性即发生改变膜外的钠离子及钙离子随之内流使膜内的电位渐升高,当达到阈值电位时即发生除极,使该处电位差消失,而附近尚未除极的细胞膜外仍为阳离子,于是形成两处间的电位差,物理学中把电位高的一端称为正极(即电源)电位低的一端称为负极(即电穴),电源和电穴合称为电偶,嗣后,电源处由于接受了电穴部位的动作电流,亦随之发生除极于是其本身又转为电穴;如此扩展造成电偶的不断移动,形成除极电流,直至除极结束,上述过程即为心肌细胞的除极过程;除极的前方为正,后方为负。+I I 去极化状态除极结束后,心肌细胞通过代谢完成能量的积蓄,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开始运转,把进入细胞内的钠离子泵出细胞外,并把钾离子泵入细胞内,然后由于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作用,钾离子随之外流,又形成外正内复的极化排列,这一过程称为复极;复极的前方为负,后方为正心肌细胞的复极过程心肌细胞的复极过程心肌细胞的复极过程+I I+I I I I 小结:1.除极化和复极化两个过程;1期 0期 2期 3期 4期除极:除极:0期:期:Na+快速内流快速内流复极:复极:1期:期:K+一过性外流一过性外流 2期:期:Ca+缓慢持缓慢持 续内流续内流 3期:期:K+快速外流快速外流 4期:调整恢复到期:调整恢复到 静息电位水平静息电位水平2.心肌细胞的电生理过程3.3.正常心电图波形及命名正常心电图波形及命名P波:代表心房除极波QRS波:代表心室除极波T波:代表心室复极波U波:后继电位的影响P-R间期:自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除极开始之前的时间QRS间期:代表心室除极所需时间Q-T间期:代表心室除极和心室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S-T段:代表心室除极结束到复极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此段时间心室肌处于去极化状态,可反映心室的供血状态)RQSPTPQRSTUP-R间期间期Q-S间期间期Q-T间期间期P-R段段S-T段段qRsqRRsQrQSrSrsR心脏电活动传导心脏表面的电流非常微弱,需要在体心脏电活动传导心脏表面的电流非常微弱,需要在体表安装表安装至少至少2 2个电极板,个电极板,并连接心电图机加以放大记并连接心电图机加以放大记录出录出心电图,心电图,这种具体按放电极板并如何连接在电流计这种具体按放电极板并如何连接在电流计的阴极和阳极端,称为的阴极和阳极端,称为导联(导联(LeadLead)心电图的导联体系包括心电图的导联体系包括标准导联标准导联胸壁导联胸壁导联加压肢体导联加压肢体导联横向和额面的导联横向和额面的导联4 4.心电图的导联导联线1、肢体导联标准(双极)肢体导联2、胸导联1919世纪世纪3030年代末到年代末到4040年代初,年代初,WilsonWilson等等发现左、右手和左下肢的电极板连在一发现左、右手和左下肢的电极板连在一起,其综合电位起,其综合电位几乎等于零,几乎等于零,这个综合这个综合电极称为电极称为“中心电端中心电端”以以“中心电端中心电端”连于心电图机连于心电图机阴极端,另外用一个阴极端,另外用一个“探查电极探查电极”放在身体的不同部放在身体的不同部位,记录位,记录“单极导联心电图单极导联心电图”(与标准导联双极心电(与标准导联双极心电图相区别)图相区别)WilsonWilson开始在动物心外膜记录心电活动的开始在动物心外膜记录心电活动的波型,然后移动电极到胸壁相应的位置,记录与心外波型,然后移动电极到胸壁相应的位置,记录与心外膜相似波形。膜相似波形。19421942年年WilsonWilson发表了标题为发表了标题为“胸前导联胸前导联”的文章(美国心脏学杂志)被认为是的文章(美国心脏学杂志)被认为是划时代的创举,划时代的创举,5050年代被美国各大医学院及医院采用。年代被美国各大医学院及医院采用。胸导联检测电极的安放位置单极加压肢体导联单极加压肢体导联Wilson以以“中心电端中心电端”为阴极,为阴极,“探测电极探测电极”分别放在分别放在左、右上肢和左下肢,记录出左、右上肢和左下肢,记录出vR、vL和和vF;因为因为中心电端中心电端包括了肢体一部分电位,电位之间相包括了肢体一部分电位,电位之间相互抵消心电图波形,不易识别;互抵消心电图波形,不易识别;加压肢体导联:记录右上肢电极导联时,去掉加压肢体导联:记录右上肢电极导联时,去掉中心电中心电端端右上肢,实际上右上肢为极、左手和左足为极右上肢,实际上右上肢为极、左手和左足为极 记录的图形放大了记录的图形放大了5050,称为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称为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ugmented unipolar limb lead)这样便记录出这样便记录出avR、avF和和avL(a代表加压、代表加压、v代表单极)代表单极)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常见的心律失常按机理分:1、激动起源异常2、激动传导异常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异位性心律被动性逸搏逸搏性心律主动性早搏阵发性心律失常扑动与颤动干扰与脱节预激症候群传导阻滞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心律失常分类1.窦性心律失常正常窦性心律1)窦性P波2)P-R间期0.12s3)心率:60-100次/分4)R-R间期相差0.12s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HR100次/分)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HR60次/分)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R-R间期相差0.12s)窦性静止(或停搏)较长时间无P波出现(或P和QRS波均不出现)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窦房阻滞:窦房阻滞:其特征表现为短阵性脉冲不能传到心房肌、其特征表现为短阵性脉冲不能传到心房肌、引起引起P波之间的停搏。停搏与波之间的停搏。停搏与P-P 间期呈倍数关系。间期呈倍数关系。窦房阻滞(停搏时间为P-P间期的 2倍)定义:心肌细胞属于非自律性细胞,当受损时,可使兴奋性升高,出现自律性而导致早搏的出现。其特点有:出现在窦房结兴奋到达之前,控制心肌除极,故常干扰下一心动周期的正常节律而出现较长的代偿间隙;少数可不出现代常间隙,称插入行早搏;早搏5次/分,称频发性早搏,属病理性;5此/分,为偶发性,多属生理性;1次正常+1次早搏或2次正常+1次早搏,分别称为二联律、三联律;在同一导联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形态的早搏,且各有其节律性,称多源性早搏;2.早搏房性早搏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略不同于正常,其后的QRS波同正常;P-R间期0.12s;代偿间隙不完全;SAA-VVSAA-VV提前出现的QRS波,形态同正常;其前可无P波;若有P波,属逆行P波,可出现在QRS波前,但P-R间期0.12s,亦可出现在QRS波后,R-P间期0.20s;代偿间隙完全;SAA-VVSAA-VV=交界区性早搏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QRS间期0.12s;其前无P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代偿间隙完全;SAA-VV=SAA-VV=室性早搏3.阵发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连续出现3次房性(或交界区性)早搏频率160-220次/分R-R间期绝对规则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连续出现3次室性早搏频率150-200次/分R-R间期略不规则如出现心室夺获波或室性融合波有利于鉴别非阵发性心动过速:由称加速性自主心律,有房性、交界区性(HR 70-130次/分)和室性(频率 60-100次/分)三种。一般无突然发作与终止的特点4.扑动与颤动心房扑动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一致的F波频率为250-350次/分固定比例下传时,心律规则;反之,心律不规则心房颤动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一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QRS波呈室上性,R-R间期绝对不规则心室扑动与颤动P-QRS-T波消失,代之出现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心室扑动波频率为200-250次/分若出现大小、形态、距离不等的波及为室颤波,频率200-500此/分;此为最严重的心律失常;5.心脏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11)1)度房室传导阻滞度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0.20s R-R间期慢而规则可见于生理性和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22)2)度房室传导阻滞度房室传导阻滞 型房室传导阻滞(文氏现象)型房室传导阻滞(文氏现象)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脱落一个QRS波,脱落后的第一个P-R间期又恢复正常,而后渐延长,直至又脱落QRS波,如此循环往复的过程,称文氏现象。主要见于房室结轻度缺血。0复习思考题1、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2、常窦性心律与窦性静止(或停搏)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