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比较精选课件.ppt
关于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比较第一页,本课件共有23页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与水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大多是黑色固体无有剧毒无2H2+O2=2H2O点燃2CO+O2=2CO2点燃C+O2=CO22C+O2=2CO点燃点燃CuO+H2=Cu+H2O加热CuO+CO=Cu+CO2加热2CuO+C=2Cu+CO2高温第二页,本课件共有23页CO+CuO=Cu+CO2加热加热 C+2CuO=2Cu+CO2 高温高温CuO+H2=Cu+H2O加热加热第三页,本课件共有23页一、碳跟氧化铜的反应C+CuO澄清石灰水让我们来思考这个反应的现象1 1、试管内有红色物质生成、试管内有红色物质生成2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2 CuO =CO2+2 Cu高温第四页,本课件共有23页二、氢气跟氧化铜的反应1:装置第五页,本课件共有23页2.实验操作:1.装入药品2.安装装置3.通氢气排出空气4.加热5.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6.试管冷却后停止通氢气 先检验先检验H2的纯的纯度!度!第六页,本课件共有23页实验注意事项:1.通氢气前要先检验纯度2.安装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底部使其炸裂)3.通氢气的导管要插到试管底部且靠上层(一方面将试管里的空气排尽,一方面保证氢气与氧化铜充分接触.)4.实验时,要先通氢气排空气,后加热5.结束时,要先熄灯,待试管冷却后在停止通氢气。(防止生成的铜又被导管中的空气氧化成氧化铜.)第七页,本课件共有23页3.现象:氧化铜由黑色转变为红色光亮物质,同时管口有水滴生成。4.化学方程式CuO+H2 Cu+H2O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有氧化性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有还原性第八页,本课件共有23页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能还原金属氧化物生成相应的金属单质和水!H2+WO3 H2+Fe2O3 高温高温W+3H2O2Fe+3H2O33第九页,本课件共有23页2.指出下列装置中的错误,并思考这样做可能产生的后果。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通氢导管没有插到试管底部试管加了橡皮塞第十页,本课件共有23页思考:氢气和一氧化碳有相似的物理性质,它们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难溶于水。相似的化学性质是都有还原性和可燃性。工业上常用它们冶炼金属,主要是利用它们的还原性,还常用作气体燃料,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但一氧化碳有毒。第十一页,本课件共有23页三、一氧化碳跟氧化铜的反应第十二页,本课件共有23页 实验结束时,是先熄灭酒精灯,还是先停止实验结束时,是先熄灭酒精灯,还是先停止通入通入CO气体?为什么?气体?为什么?答:应 先 熄灭酒精灯,等玻璃管冷却后再停止通 入CO气体。这是因为这是因为:如果先停止通入一氧化碳,灼热的铜就如果先停止通入一氧化碳,灼热的铜就会和玻璃管中的氧气反应,重新生成黑色的氧化铜。会和玻璃管中的氧气反应,重新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思考第十三页,本课件共有23页 你能不能将你能不能将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稍作改进,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稍作改进,一方面能一方面能避免避免CO对环境的污染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另一方面能充分利用能充分利用能源。能源。思考思考第十四页,本课件共有23页比较氧化铜分别被氢气、一氧化碳、木炭还原的实验,比较氧化铜分别被氢气、一氧化碳、木炭还原的实验,完成下列表格完成下列表格黑色氧化铜粉末变红黑色氧化铜粉末变红且有气体生成,能使且有气体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浑浊澄清的石灰水浑浊黑色氧化铜粉末变红黑色氧化铜粉末变红且有水珠生成,能使且有水珠生成,能使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黑色混合粉末变红黑色混合粉末变红且有气体生成,能使且有气体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浑浊澄清的石灰水浑浊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都加热前和停止加热后都要通一段氢气或一氧化要通一段氢气或一氧化碳,停止加热后要通到碳,停止加热后要通到红铜降温为止红铜降温为止一氧化碳尾气要点燃处一氧化碳尾气要点燃处理,防止未反应的一氧理,防止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化碳污染空气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向下倾斜第十五页,本课件共有23页动动手动动手 请你写出COCO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CO+Fe2O3 =Fe+CO23 23冶金工业上常用此方法来炼铁冶金工业上常用此方法来炼铁高温高温第十六页,本课件共有23页考 考 你第十七页,本课件共有23页1.1.氢气、炭、一氧化碳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氢气、炭、一氧化碳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都能在空气中燃烧都能在空气中燃烧 常温下都较稳定常温下都较稳定 高温下都能与氧化铜高温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反应 都具有还原性都具有还原性都具有氧化性都具有氧化性 A A B B C C D.D.2.2.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A A用燃着的木条点燃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B B通过灼热的木炭通过灼热的木炭 C C通过肥皂水通过肥皂水 D 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通过灼热的氧化铜3.3.试管里盛有黑色粉末,加热时有红色固体生成,同时产生能使试管里盛有黑色粉末,加热时有红色固体生成,同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种黑色粉末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种黑色粉末是()()A A氧化铜与二氧化锰的混和物氧化铜与二氧化锰的混和物 B B氧化铜与炭粉的混和物氧化铜与炭粉的混和物 C.C.木炭粉与氧化铁的混和物木炭粉与氧化铁的混和物 D D木炭粉或氧化铜粉末木炭粉或氧化铜粉末C CD DD D第十八页,本课件共有23页5.5.有一种五色气体,可能由有一种五色气体,可能由H H2 2、COCO、COCO2 2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和而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和而成,将此气体进行如下实验:成,将此气体进行如下实验:将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将气体通人澄清石灰水,无浑浊现象;将气体经导管点燃,在火焰上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小烧杯上将气体经导管点燃,在火焰上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小烧杯上有水珠有水珠则该气体中一定没有则该气体中一定没有 ,一定有一定有 ,可能有,可能有 。4.4.木炭粉与氧化铜粉末混合加热,若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木炭粉与氧化铜粉末混合加热,若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的石灰水中,可以看到澄清的石灰水 ,证明有,证明有 生成,待冷却后将试管内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可看到有生成,待冷却后将试管内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可看到有 色物质生成,这是色物质生成,这是 。这个反应说明碳在高温下有。这个反应说明碳在高温下有 性,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性,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 。变浑浊变浑浊CO2Cu红红还原还原 C+2CuO=2Cu+CO2 高温高温H2CO2CO第十九页,本课件共有23页(1)(1)若若A A、B B中均无变化,中均无变化,C C中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中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X X一定是一定是 。(2)(2)若若A A中中CuOCuO变成红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B B中无水中无水CuSOCuSO4 4变成蓝色固体,变成蓝色固体,C C中无变中无变化,则气体化,则气体x x一定是一定是 。A A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 化化学方程式是学方程式是 。6.某气体某气体X是由是由CO、C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验证其成分,将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验证其成分,将气体气体X依次通过下列依次通过下列A、B、C三个装置三个装置(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H2CO2CuO+H2=Cu+H2O加热加热第二十页,本课件共有23页(3)(3)若若A A中中CuOCuO变成红色固体,变成红色固体,B B中无变化,中无变化,C C中石灰水变浑浊,中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则气体x x中一定有中一定有 可能有可能有 。A A中硬质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 。把燃着的酒精灯放在导管口。把燃着的酒精灯放在导管口的目的是的目的是 。(4)(4)若若A A中中CuOCuO变成红色物质,变成红色物质,B B中无水中无水CuSOCuSO4 4变成蓝色固体,变成蓝色固体,C C中中石灰水变浑浊,那么气体石灰水变浑浊,那么气体X X有哪几种可能的组有哪几种可能的组成成:。COCO2CuO+CO=Cu+CO2加热加热烧掉多余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烧掉多余的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CO、CO2、H2 或或CO、H2 或、或、CO2、H2第二十一页,本课件共有23页7.7.小雨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小雨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CO2 2,也可能生成,也可能生成COCO,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也有多种可能,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也有多种可能?”?”【猜想猜想】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中: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中:只有只有COCO2 2只有只有COCO既有既有COCO2 2,又有,又有COCO【查阅资料查阅资料】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C0C02 2无变化,遇微量无变化,遇微量COCO会会变成蓝色变成蓝色【方案设计方案设计】通过上述资料和已有知识,小雨初步设想用浸有磷钼通过上述资料和已有知识,小雨初步设想用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和澄清的石灰水对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和澄清的石灰水对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进行检验根据小雨的设想,请你完成填空:进行检验根据小雨的设想,请你完成填空:(1)(1)若试纸不变色,石灰水变浑浊,则只有若试纸不变色,石灰水变浑浊,则只有COCO2 2;(2)(2)若试纸若试纸 ,石灰水,石灰水 ,则只有,则只有CO CO;(3)(3)若试纸若试纸 ,石灰水,石灰水 ,则既有,则既有COCO2 2,又有,又有COCO变色,变色,不变浑浊不变浑浊变色,变色,变浑浊变浑浊第二十二页,本课件共有23页感感谢谢大大家家观观看看第二十三页,本课件共有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