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新..教学文稿.ppt
第二章第二章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第一页,共159页。学习(xux)的定义学习(学习(learning)由于由于(yuy)经验经验而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而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改变;持久;经验引起;改变;持久;经验引起;第二页,共159页。(一)学习动机的概念(一)学习动机的概念动机动机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力量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力量学学习习动动机机直直接接推推动动学学生生(xu sheng)进进行行学学习习的一种内部动力的一种内部动力.功能:功能:激发行为;激发行为;指向目标;指向目标;维持调控行为;维持调控行为;一、学习动机及其相关一、学习动机及其相关(xinggun)概念概念第三页,共159页。人为什么能产生行为动机?与下列(xili)因素有关第四页,共159页。(二)与学习动机相关(xinggun)的概念1、需要和动机2、期待和抱负(bof)水平3、态度4、兴趣第五页,共159页。1、动机与需要、诱因、动机与需要、诱因(yuyn)的的关系关系(1 1)需要)需要(xyo)(xyo)是动机形成的基础是动机形成的基础 (2 2)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诱因是动机形成的外部条件第六页,共159页。什么(shn me)是需要?需要:需要:指个体感到某种指个体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想要获得满欠缺而力求想要获得满足的心理足的心理(xnl)状态。状态。自我实现的需要审美需要认知需要尊重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第七页,共159页。什么(shn me)是内驱力?当有机体产生需要而且未得到当有机体产生需要而且未得到(d do)满足时,就会产生内满足时,就会产生内驱力;内驱力推动有机体产生相应反应,从而导致需要的满驱力;内驱力推动有机体产生相应反应,从而导致需要的满足。足。内驱力:有机体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内驱力:有机体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一种内部刺激。1)基本内驱力:生理方面的满足。)基本内驱力:生理方面的满足。2)社会内驱力:精神方面的满足。)社会内驱力:精神方面的满足。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第八页,共159页。需要(xyo)和内驱力的关系需要指的是主体的感受;需要指的是主体的感受;内驱力表现的是作用于行为的刺激内驱力表现的是作用于行为的刺激(cj),其作,其作用可以通过行为强度衡量;用可以通过行为强度衡量;需要有时也称为内驱力;需要有时也称为内驱力;第九页,共159页。什么(shn me)是诱因?诱因:与满足需要有关的、能够诱因:与满足需要有关的、能够(nnggu)激起定向激起定向行为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行为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是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目标。目标。是后天通过个体经验而逐步形成的。是后天通过个体经验而逐步形成的。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正诱因:趋向或接近的目标;正诱因:趋向或接近的目标;负诱因:离开或回避的目标;负诱因:离开或回避的目标;第十页,共159页。2 2、动机与期待、动机与期待(qdi)(qdi)及抱负水平及抱负水平期待:是指个体对某件事情是否发生的主观预期,期待:是指个体对某件事情是否发生的主观预期,可以影响动机。可以影响动机。当诱因未实际出现,因过去的习得经验而产生的当诱因未实际出现,因过去的习得经验而产生的期待,会促使期待,会促使(csh)需要转化成动机。需要转化成动机。抱负水平:行动之前对自己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抱负水平:行动之前对自己能达到的成就目标的主观估计,也可以影响动机。主观估计,也可以影响动机。第十一页,共159页。3、动机、动机(dngj)与兴趣与兴趣兴趣:趋向某一对象或活动的内在倾向,是一种兴趣:趋向某一对象或活动的内在倾向,是一种强烈的动机强烈的动机(dngj)(dngj)(陈琦陈琦:211:211页页)。分两种:直接、间接分两种:直接、间接分三层:分三层:志趣乐趣有趣第十二页,共159页。4 4、动机、动机(dngj)(dngj)与态度与态度态度:对活动或对象的主观评价和行为倾态度:对活动或对象的主观评价和行为倾向,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要素。向,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要素。认知:在自我观念体系(标准)下对事物认知:在自我观念体系(标准)下对事物存在的价值或必要性的评价。存在的价值或必要性的评价。情感:伴随情感:伴随(bn su)评价而产生的情绪体评价而产生的情绪体验。验。行为:伴随行为:伴随(bn su)评价而产生的行为活评价而产生的行为活动。动。态度受个体需要、兴趣、价值观、理想、态度受个体需要、兴趣、价值观、理想、信念等的影响。信念等的影响。态度可以改变动机。态度可以改变动机。第十三页,共159页。总结(zngji)个体能否产生学习行为(动机)?个体能否产生学习行为(动机)?取决于上述几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取决于上述几个因素的综合作用1 1、兴趣、兴趣2 2、需要(求知欲)、需要(求知欲)+诱因(如书本)诱因(如书本)=动机(读书)动机(读书)3 3、个体对学习的态度、个体对学习的态度4 4、个体对学习活动的期望、个体对学习活动的期望(qwng)(qwng)和预定目标和预定目标第十四页,共159页。二、学习动机的分类二、学习动机的分类(fn li)(一)高级动机和低级(一)高级动机和低级(dj)动机动机(二)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二)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三)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三)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四)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分类(四)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分类第十五页,共159页。高尚的动机高尚的动机(dngj)(dngj)与低级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dngj)(dngj)高尚动机:利于社会发展高尚动机:利于社会发展(fzhn)和进步;和进步;低级动机:阻碍社会发展低级动机:阻碍社会发展(fzhn)和进步;和进步;第十六页,共159页。近景近景(jnjng)(jnjng)动机与远景动机动机与远景动机直接的近景的动机:与学习活动直接联系的、具直接的近景的动机:与学习活动直接联系的、具体的、持续的时间短。体的、持续的时间短。远景远景(yunjng)的间接动机:与学习的社会意义的间接动机: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远大理想相联系的、持续的时间较长。和个人的远大理想相联系的、持续的时间较长。第十七页,共159页。内部内部(nib)(nib)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由学习内部动机:由学习(xux)活动本身作为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xux)的目标而引发的动力。学习的目标而引发的动力。学习(xux)者在者在学习学习(xux)活动过程中获得满足。活动过程中获得满足。外部动机:由学习外部动机:由学习(xux)结果、或学习结果、或学习(xux)活动以外的因素做为目标引发的的动力。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做为目标引发的的动力。学习(xux)活动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活动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第十八页,共159页。内部(nib)动机和外部动机的作用外部动机作用:外部诱因引起,作用可能巨大、易变、短暂,随外来外部动机作用:外部诱因引起,作用可能巨大、易变、短暂,随外来(wili)诱因的满诱因的满足降低;足降低;内在动机作用:学习需要、求知欲、学习兴趣引发,对学习的作用是稳定而持久的;内在动机作用:学习需要、求知欲、学习兴趣引发,对学习的作用是稳定而持久的;二者可同时发挥作用,也可交替发挥作用,还可以相互转化。二者可同时发挥作用,也可交替发挥作用,还可以相互转化。教育建议:教育建议:调动学生的外来调动学生的外来(wili)动机,注重培养内在动机;动机,注重培养内在动机;研究表明,受内在动机驱使的学生比受外来研究表明,受内在动机驱使的学生比受外来(wili)动机支配的学生取得更高的学业成动机支配的学生取得更高的学业成绩。绩。怎么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怎么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学习活动过程就能满足需要(特别是强烈需要)学习活动过程就能满足需要(特别是强烈需要)第十九页,共159页。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分类奥苏伯尔的成就动机分类(fn li)奥苏贝儿认为奥苏贝儿认为(rnwi)(rnwi),学校情境下,影响学生,学校情境下,影响学生成就动成就动机的有三种内驱力:机的有三种内驱力:1 1、认知内驱力;、认知内驱力;2 2、自我提高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3 3、附属内驱力;、附属内驱力;第二十页,共159页。1.认知认知(rn zh)内驱力(内部)内驱力(内部)定义:以知识和能力的增长为目标,理解知识、掌定义:以知识和能力的增长为目标,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需要。握知识、解决问题的需要。属性:最重要、最稳定;内部动机属性:最重要、最稳定;内部动机表现表现(bioxin):好奇(核心)、探究、操作欲望、:好奇(核心)、探究、操作欲望、应付环境应付环境产生条件:与知识互惠产生条件:与知识互惠思考:学生对学习没有认知内驱力,教师是否就不思考:学生对学习没有认知内驱力,教师是否就不教学?教学?教育:引导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教育:引导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第二十一页,共159页。2.自我提高自我提高(t go)内驱力(外部)内驱力(外部)定义:通过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赢得相应地位的定义:通过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需要。属性:外部动机属性:外部动机表现:自尊心、荣誉感、自信心、胜任感表现:自尊心、荣誉感、自信心、胜任感作用:促进当前与今后的学习作用:促进当前与今后的学习实践运用:实践运用:对内部动机补充;对内部动机补充;合理惩罚促进学业合理惩罚促进学业(xuy)成长;成长;自我提高的动机运用适度;自我提高的动机运用适度;第二十二页,共159页。3.附属附属(fsh)内驱力(外部)内驱力(外部)定义定义(dngy):努力做好工作以获得长者的赞许或认可的需要。:努力做好工作以获得长者的赞许或认可的需要。属性:外部动机属性:外部动机形成条件:形成条件:对长者有感情依附;对长者有感情依附;可获得派生地位;可获得派生地位;享受到派生地位的乐趣;享受到派生地位的乐趣;第二十三页,共159页。4.三种三种(sn zhn)内驱力作用的变化内驱力作用的变化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突出,是成就动机中的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突出,是成就动机中的主要成分。主要成分。儿童后期和青年期:附属内驱力在强度上减弱,儿童后期和青年期:附属内驱力在强度上减弱,而且开始从父母转向同龄伙伴;自我而且开始从父母转向同龄伙伴;自我(zw)提高提高内驱力和认知内驱力会逐渐增强。内驱力和认知内驱力会逐渐增强。思考: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思考:你从中得到什么启发?第二十四页,共159页。三、动机三、动机(dngj)在学习中的作在学习中的作用用1.1.促进学习的重要条件促进学习的重要条件2.2.对长期、有意义学习是绝对必要对长期、有意义学习是绝对必要(byo)(byo)的的3.3.对学习的影响是间接的(动机对学习的影响是间接的(动机行为行为学习效果)学习效果)4.4.动机与学习互为因果(非线性)动机与学习互为因果(非线性)具体作用:具体作用:引发、定向、维持和调节引发、定向、维持和调节第二十五页,共159页。动机动机(dngj)和学习的间接关系和学习的间接关系奥苏贝尔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奥苏贝尔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绝非是一种线性关系。辅相成,绝非是一种线性关系。”动机因增强行为而促进学习,学习知识的成就反增动机因增强行为而促进学习,学习知识的成就反增强学习的动机;强学习的动机;当儿童没有学习兴趣或学习动机的时候当儿童没有学习兴趣或学习动机的时候(sh hou),教师是否就不教?,教师是否就不教?尽可能有效去教;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后就有尽可能有效去教;学生尝到学习的甜头后就有可能产生学习动机;可能产生学习动机;第二十六页,共159页。动机和学习动机和学习(xux)的间接关系的间接关系行为效果取决于两大因素行为效果取决于两大因素(yn s):动机本身的强:动机本身的强弱和行为质量弱和行为质量动机是重要因素动机是重要因素(yn s)但不是决定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yn s);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行为质量才是关键;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行为质量才是关键;第二十七页,共159页。四、动机强度四、动机强度(qingd)与学习效与学习效率率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和效果越好?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率和效果越好?学习动机越弱,学习效率和效果越好?学习动机越弱,学习效率和效果越好?学习动机保持什么水平学习动机保持什么水平(shupng),学,学习效率和效果最好?习效率和效果最好?第二十八页,共159页。倒倒U型曲线型曲线(qxin)(非线性)(非线性)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shupng)有利于各种有利于各种学习。学习。第二十九页,共159页。耶基斯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多德森定律(dngl)动机动机(dngj)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与工作效率的关系第三十页,共159页。图示说明什么?图示说明什么?动机的最佳水平会随学习活动的难动机的最佳水平会随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易程度而有所变化。一般来说,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一般来说,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而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这就是著名的耶克斯这就是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多德森定律(律(YerksDodson LowYerksDodson Low,19081908)(简称(简称(jinchng)(jinchng)倒倒“U”“U”曲线规曲线规律)。律)。第三十一页,共159页。总结:动机总结:动机(dngj)水平与学习效率水平与学习效率1、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2、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不完全、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不完全(wnqun)成正比成正比3、动机的有最佳水平:中等强度、动机的有最佳水平:中等强度4、动机的最佳水平会因任务难易度而变化、动机的最佳水平会因任务难易度而变化容易的学习,最佳水平点会高些;容易的学习,最佳水平点会高些;困难的学习,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困难的学习,最佳水平点会低些;第三十二页,共159页。怎么才能产生怎么才能产生(chnshng)学习的动学习的动机?机?因素、机制因素、机制第三十三页,共159页。第二节 学习动机的理论(lln)一、强化(qinghu)理论 二、需要层次论三、归因理论四、成就动机论五、自我效能论六、自我价值论第三十四页,共159页。一、强化一、强化(qinghu)理论理论观点:观点:1、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行为的冲动力、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行为的冲动力(dngl)量;量;2、人的行为动力、人的行为动力(dngl)来自强化;来自强化;3、通过强化物的控制就能调控人的行为;、通过强化物的控制就能调控人的行为;强化论以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学派为代表。强化论以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学派为代表。第三十五页,共159页。新行为主义(斯金纳)思想新行为主义(斯金纳)思想(sxing)(sxing)1 1、行为分为两类、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条件反射)。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条件反射)。操作性行为:没有可观察的材料,有机体本身发出的自发反操作性行为:没有可观察的材料,有机体本身发出的自发反应。应。2 2、个体行为动机的激发与先前这种行为受到的强化有很大、个体行为动机的激发与先前这种行为受到的强化有很大的关系;的关系;3 3、操作发生、操作发生(fshng)(fshng)后呈现强化刺激就会增加操作发生后呈现强化刺激就会增加操作发生(fshng)(fshng)机率;机率;4 4、增强作用是自动实现的,无需认知的中介作用。、增强作用是自动实现的,无需认知的中介作用。第三十六页,共159页。问题一:问题一:外部物质奖励对学习有怎样外部物质奖励对学习有怎样(znyng)的作的作用?用?第三十七页,共159页。强化强化(qinghu)原理原理强化: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刺激情境;强化: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刺激情境;正强化:反应后呈现愉快刺激,增加以后正强化:反应后呈现愉快刺激,增加以后类似反应的概率;类似反应的概率;负强化:反应后排除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负强化:反应后排除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增加以后类似反应概率。境,增加以后类似反应概率。消退:某种反应以后无任何强化,降低消退:某种反应以后无任何强化,降低(jingd)以后类似反应的概率。以后类似反应的概率。惩罚:某种反应以后呈现讨厌刺激或不愉惩罚:某种反应以后呈现讨厌刺激或不愉快情境,降低快情境,降低(jingd)或消除以后此类反或消除以后此类反应概率。应概率。第三十八页,共159页。强化(qinghu)级别强化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强化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二级强化是任何二级强化是任何(rnh)一个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一个中性刺激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反复联合,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第三十九页,共159页。问题二:问题二:外部物质奖励是否一定促进外部物质奖励是否一定促进(cjn)学习学习?为什么?为什么?第四十页,共159页。外部强化外部强化(qinghu)和内部强化和内部强化(qinghu)外部强化:是由教师外部强化:是由教师(jiosh)施于学生身上的强化施于学生身上的强化手段,如手段,如各种奖励等;各种奖励等;内部强化:学生的自我强化,即获得成功后增强的成内部强化:学生的自我强化,即获得成功后增强的成功感和自尊心。功感和自尊心。第四十一页,共159页。问题问题(wnt)三:三:外部物质奖励如何运用?外部物质奖励如何运用?第四十二页,共159页。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给予外部的物质奖励能有效结果给予外部的物质奖励能有效(yuxio)(yuxio)地促进地促进其学习。但外部奖励运用不当,很可能会引起意其学习。但外部奖励运用不当,很可能会引起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想不到的负面效果。第四十三页,共159页。德西曾进行(jnxng)过一次著名的实验实验证明: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得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得吸引力。这就是所谓得“德西效应”。思考:如何合理奖赏?启发:奖赏必须(bx)针对学生不感兴趣但需要完成的任务第四十四页,共159页。总结:强化总结:强化(qinghu)论的核心论的核心1、过度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过度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2、忽视甚至否定、忽视甚至否定(fudng)了人学习行为的了人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自我强化)。自觉性与主动性(自我强化)。第四十五页,共159页。请您谈谈(tn tn)从强化论思想中获得的启发?第四十六页,共159页。强化强化(qinghu)论的教育启发论的教育启发1、适当采用、适当采用(ciyng)外部奖惩激发学习外部奖惩激发学习动机动机2、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第四十七页,共159页。教育教育(jioy)运用运用1、行为矫正、行为矫正2、程序教学、程序教学(jio xu)3、合理利用外部强化(普雷马克原理)、合理利用外部强化(普雷马克原理)第四十八页,共159页。程序程序(chngx)教学教学程序教学程序教学呈现程序的教材,学生按规定的程呈现程序的教材,学生按规定的程序自学教材内容。序自学教材内容。基本基本(jbn)(jbn)思想:把课程教学总目标分为几个单思想:把课程教学总目标分为几个单元,每一单元分成许多小步骤;学习者每完成一元,每一单元分成许多小步骤;学习者每完成一步课业后,都会及时获得反馈,得到强化;然后步课业后,都会及时获得反馈,得到强化;然后按顺序进入下一步骤的学习,直到学完所有单元。按顺序进入下一步骤的学习,直到学完所有单元。基本基本(jbn)(jbn)原则:小步子;反应积极;即刻反馈;原则:小步子;反应积极;即刻反馈;低错误率;自定步调。低错误率;自定步调。第四十九页,共159页。普雷马克原理: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普雷马克原理:用高频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qinghu)物,或者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物,或者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qinghu)学生对不喜爱活动的参与。学生对不喜爱活动的参与。第五十页,共159页。二、需要二、需要(xyo)层次论层次论基本基本(jbn)(jbn)观点观点:1 1、所有的行为都有特殊的目标;、所有的行为都有特殊的目标;2 2、行为的目标来源于我们的需要;、行为的目标来源于我们的需要;3 3、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4 4、需要是人行为的动力源泉。、需要是人行为的动力源泉。第五十一页,共159页。需要(xyo)和动机的关系需要: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xnl)倾向;是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动机:在需要基础上产生,当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目标时,需要就成为动机。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内部条件。第五十二页,共159页。人本主义人本主义(rn bn zh y)(rn bn zh y)心理学家马斯洛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Maslow)第五十三页,共159页。第五十四页,共159页。如何如何(rh)理解各层次需要?理解各层次需要?生理需要:最原始、最基本生理需要:最原始、最基本(jbn);维持生命活动;维持生命活动;安全需要:维持生命财产安全、稳定、秩序;安全需要:维持生命财产安全、稳定、秩序;爱和归属需要: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爱和归属需要: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尊重需要;自尊和尊重他人,体验自己的力量和价尊重需要;自尊和尊重他人,体验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值自我实现的需要: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潜能实现理想自我实现的需要: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潜能实现理想第五十五页,共159页。如何理解匮乏性需要?定义:“有机体身上的赤字所形成的需要”。意义:满足后个体才能感到基本舒适;怎么满足:从外界(wiji)环境中寻求满足的对象;影响:消极避害行为;带来贫乏低层次的愉悦。特点:(生理需要)满足后就停止第五十六页,共159页。如何如何(rh)理解成长性需要?理解成长性需要?定义:促进个体成长发展,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定义:促进个体成长发展,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的需要。表现:把个体存在价值列为人生目标,追求真表现:把个体存在价值列为人生目标,追求真善美;善美;影响:伴随积极的创造,带来丰富、高层次、影响:伴随积极的创造,带来丰富、高层次、稳定持久的愉悦稳定持久的愉悦特点:越满足越强烈特点:越满足越强烈第五十七页,共159页。匮乏性需要与成长性需要的关系没有成长性动机做指导,个体对匮乏性需要很容易失去理性定位,匮乏性需要会被无限扩张,造成心理失衡;以成长和自我超越为人生目标的个体,匮乏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mnz)时,也能保持平和心态,理性分析各种需要对外界和对自己的意义与影响,在局限于逆境中保持开朗的心境和自信,获得持久的幸福感。第五十八页,共159页。如何理解需要的层次关系?如何理解需要的层次关系?1 1、递进满足和产生;、递进满足和产生;2 2、低高级并存;、低高级并存;3 3、强烈需要与弱化需要并存;、强烈需要与弱化需要并存;4 4、强烈需要激发、强烈需要激发(jf)(jf)行为;行为;第五十九页,共159页。结合需要层次论,讨论:结合需要层次论,讨论:1、当一个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无积极性,教师、当一个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无积极性,教师(jiosh)应该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2、如何解释艰难时代革命烈士的行为?、如何解释艰难时代革命烈士的行为?第六十页,共159页。需要层次需要层次(cngc)理论:优点理论:优点1.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具有普遍性;注重社会正常人的需要,具有普遍性;2.有严格组织的层次有严格组织的层次(cngc)系统;系统;3.客观、准确揭示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客观、准确揭示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4、引领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引领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第六十一页,共159页。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lln)的缺陷的缺陷1.需要先天需要先天(xintin)论论2.没有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解作用没有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解作用3.抽象的人性论为基础抽象的人性论为基础(夏凤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夏凤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年9月月):第六十二页,共159页。需要层次论教育需要层次论教育(jioy)启发启发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应该关心学生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的生活(shnghu),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扰因素。第六十三页,共159页。需要层次论教育需要层次论教育(jioy)运用运用1、如何从需要的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何从需要的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首先满足学生基本需要(准备)首先满足学生基本需要(准备)相信学生具有相信学生具有(jyu)自我实现的倾向(期望)自我实现的倾向(期望)2、促进并引导需要逐级提升、促进并引导需要逐级提升第六十四页,共159页。三、归因理论(对三、归因理论(对“原因原因(yunyn)”(yunyn)”的认知)的认知)归因:个体对事件或行为结果的原因归因:个体对事件或行为结果的原因的推断的推断(tudun)和解释过程。和解释过程。第六十五页,共159页。什么什么(shn me)(shn me)是归因?是归因?如果小明的数如果小明的数学考了满分,学考了满分,你觉得会有哪你觉得会有哪些原因导致了些原因导致了他的成功?他的成功?归因:对事情成败归因:对事情成败原因进行推断的过程原因进行推断的过程如果小刚的英如果小刚的英语考了不及格,语考了不及格,你觉得会有哪你觉得会有哪些原因导致了些原因导致了他的失败?他的失败?第六十六页,共159页。解释(jish)成败的通常原因努力努力(n l)(n l)程度程度能力能力(nngl)(nngl)高低高低运气好坏运气好坏身心状态身心状态任务难度任务难度外界环境外界环境成成orororor败败第六十七页,共159页。(二)归因对个体(二)归因对个体(gt)有什么影响有什么影响?第六十八页,共159页。归因为归因为努力不够努力不够归因为归因为能力不足能力不足1、你的心情将会如、你的心情将会如何?何?2、如果给你一次补、如果给你一次补考的机会,你相信你考的机会,你相信你能顺利通过吗?能顺利通过吗?3、你是否会废寝忘、你是否会废寝忘食,努力抓住这次补食,努力抓住这次补考的机会?考的机会?1、你的心情将会如、你的心情将会如何?何?2、如果给你一次补、如果给你一次补考的机会,你相信考的机会,你相信你能顺利通过吗?你能顺利通过吗?3、你是否会废寝忘、你是否会废寝忘食,努力抓住这次食,努力抓住这次补考的机会?补考的机会?假设你考试假设你考试(kosh)(kosh)失败失败第六十九页,共159页。同一结果同一结果(ji gu)不同的归因不同的归因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期待不同的期待不同的行为不同的行为归因具有(jyu)重要的动机功效第七十页,共159页。(三)归因理论的提出(三)归因理论的提出归因理论:一种解释人行为成功归因理论:一种解释人行为成功(chnggng)与失败原因的动机理论。是与失败原因的动机理论。是最为强调认知的观点。最为强调认知的观点。海德:环境归因、个人归因海德:环境归因、个人归因罗特:内控型、外控型罗特:内控型、外控型韦纳:三维度、六因素韦纳:三维度、六因素第七十一页,共159页。当前对实践(shjin)影响最大的加利福利亚大学的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教授。他认为人们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可归纳(gun)为以下四个原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归因理论(lln)第七十二页,共159页。内外性内外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条件来源,是以个人条件(内在内在),抑,抑或来自外在环境或来自外在环境(外在外在)。稳定性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类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情境下具有一致性。可控性可控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能否由在性质上是否能否由个人意愿所个人意愿所决定决定。维维纳纳提提出出(t ch)归归因因三三维维度度第七十三页,共159页。三维度 六因素内外性稳定性可控制性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第七十四页,共159页。参考答案:六因素参考答案:六因素(yn s)(yn s)和三维度之间的和三维度之间的关系关系能力能力(nngl)(nngl):内部、稳定、不可控:内部、稳定、不可控努力:内部、不稳定、可控努力:内部、不稳定、可控任务难易:外部、不稳定、不可控任务难易:外部、不稳定、不可控运气:外部、不稳定、不可控运气:外部、不稳定、不可控身心状况:内部、不稳定、不可控身心状况:内部、不稳定、不可控外界环境: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外界环境: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第七十五页,共159页。维纳设想维纳设想(shxing)的归因模式的归因模式控制点 稳定性程度稳定的不稳定的内部的 能力努力成功:“我很聪明”“我下了功夫”失败:“我很笨”“我实际上没下功夫”外部的任务的难度运气成功:“这很容易”“我运气好”失败“这太难了”“我运气不好”第七十六页,共159页。维纳认为:维纳认为:归因不同归因不同(b tn)(b tn)会引起不同会引起不同(b(b tn)tn)的心理变化,进而会影响以后的的心理变化,进而会影响以后的成就行为。成就行为。高成就动机的人与低成就动机的人具有高成就动机的人与低成就动机的人具有不同不同(b tn)(b tn)的归因倾向的归因倾向第七十七页,共159页。稳定归因使稳定归因使个体个体对未来对未来的学习结果的学习结果就会抱有明就会抱有明确的期望。确的期望。内因使个体内因使个体产生更为产生更为强强烈的情绪烈的情绪体体验,从而影验,从而影响他们的自响他们的自我价值感我价值感。可控归因使可控归因使个体努力去个体努力去加以控制,加以控制,未来的学习未来的学习更加努力。更加努力。内外性内外性稳定性稳定性可控性可控性归因三维度的不同归因三维度的不同(b tn)(b tn)影响影响第七十八页,共159页。归因不同情境下的情绪体验成功失败内部能力努力外部教师偏见运气选择合适选择合适(hsh)(hsh)的词填入:自信、羞愧、无助、的词填入:自信、羞愧、无助、自豪、庆幸、感激、愤怒、遗憾。自豪、庆幸、感激、愤怒、遗憾。第七十九页,共159页。如何适当内外归因?如何适当内外归因?成功成功内部原因内部原因自豪、自信、胜任、自自豪、自信、胜任、自我满意我满意(mny)失败失败内部原因内部原因悲伤、挫折悲伤、挫折内外归因与自尊、自豪等自我评价有关的内外归因与自尊、自豪等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联系;情绪联系;外部原因与自我价值感没有联系。外部原因与自我价值感没有联系。第八十页,共159页。稳定归因使稳定归因使个体个体对未来对未来的学习结果的学习结果就会抱有明就会抱有明确的确的期望期望。内因使个体内因使个体产生更为强产生更为强烈的情绪体烈的情绪体验,从而影验,从而影响他们的自响他们的自我价值感。我价值感。可控归因使可控归因使个体努力去个体努力去加以控制,加以控制,未来的学习未来的学习更加努力。更加努力。内外性内外性稳定性稳定性可控性可控性归因三维度的影响归因三维度的影响(yngxing)(yngxing)第八十一页,共159页。稳定性归因对期望和行为稳定性归因对期望和行为(xngwi)的影响的影响结果归因对未来成功的期望后续努力 情感成功稳定性原因高?低?继续努力?积极?不作努力?消极?成功不稳定原因高?低?继续努力?积极?不作努力?消极?失败稳定性原因高?低?继续努力?积极?不作努力?消极?失败不稳定原因高?低?继续努力?积极?不作努力?消极?第八十二页,共159页。稳定因素 成功 不稳定因素 稳定性维度 稳定因素 失败 不稳定因素希望、惧怕、焦虑未来期望稳定性归因影响对未来结果(ji gu)的预期(同或不同)生气(shng q)自豪(zho)(动机高)侥幸绝望第八十三页,共159页。如何积极地从稳定性角度归因?如何积极地从稳定性角度归因?成功成功稳定性稳定性希望希望(xwng)成功成功不稳定性不稳定性惧怕惧怕失败失败稳定性稳定性惧怕惧怕失败失败不稳定性不稳定性希望希望(xwng)第八十四页,共159页。归因三维度的影响(yngxing)稳定归因使稳定归因使个体对未来个体对未来的学习结果的学习结果就会抱有明就会抱有明确的期望。确的期望。内因使个体内因使个体产生更为强产生更为强烈的情绪体烈的情绪体验,从而影验,从而影响他们的自响他们的自我价值感。我价值感。可控归因使可控归因使个体努力去个体努力去加以控制,加以控制,未来的学习未来的学习更加更加努力努力。内外性内外性稳定性稳定性可控性可控性第八十五页,共159页。可控性归因的影响可控性归因的影响(yngxing)可控因素可控因素 成功成功 不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 控制性维度控制性维度 可控因素可控因素 失败失败 不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绝望(ju wng)积极争取成功(chnggng)不会产生过大动力继续努力第八十六页,共159页。归因的不同归因的不同(b tn)模式模式 根据不同归因所导致的期望、情感(qnggn)、行动的不同,可以将归因模式分为积极的归因模式和消极归因模式。第八十七页,共159页。积极归因模式成功能力高自豪、自尊增强期望行为积极 内部且稳定或者可控失败()()()行为积极 外部、不稳定或者可控消极归因模式 成功()()()行为消极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失败缺乏能力羞愧、无能感、沮丧降低期望行为消极 内部、稳定、不可控 第八十八页,共159页。最大的问题(wnt):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第八十九页,共159页。案例案例(n l)分析分析 考试后考试后,高一某班的两位同学在教室里坐在一起高一某班的两位同学在教室里坐在一起,闲聊起来闲聊起来.甲甲:唉唉!这书真读得苦啊这书真读得苦啊!乙乙:喂喂,这次考试考得怎样这次考试考得怎样?甲甲:唉唉,别提了,真是惨不忍睹啊别提了,真是惨不忍睹啊!连哭的勇气都没了。连哭的勇气都没了。乙乙:你平时够努力的,怎么会没考好呢你平时够努力的,怎么会没考好呢 。甲甲:是啊是啊初中是初中是“希望之星希望之星”,高一就成了,高一就成了“流星流星”!”!唉唉,看来自己真看来自己真的不是学习的材料啊,再努力也恐怕没用了的不是学习的材料啊,再努力也恐怕没用了!你呢你呢?乙乙:我跟你一样,初中也算我跟你一样,初中也算“希望之星希望之星”,”,现在就成了现在就成了“扫帚星扫帚星”!”!但是我但是我之所以落得之所以落得(lu de)(lu de)今天这地步今天这地步,都得怪老师没有把我们管好教好都得怪老师没有把我们管好教好!你想你想,学生没学好学生没学好,不怪老师不怪老师,还能怪谁呢?还能怪谁呢?第九十页,共159页。讨论讨论(toln):案例中的甲乙两人分别是如案例中的甲乙两人分别是如何归因的,他们的归因会对他们后续的情何归因的,他们的归因会对他们后续的情绪、行为产生什么影响,你将如何帮助他绪、行为产生什么影响,你将如何帮助他们进行正确的归因。们进行正确的归因。第九十一页,共159页。纠正学生不良纠正学生不良(bling)归因的关键是什归因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