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诗歌形象鉴赏 课件.pptx
鉴赏诗歌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目录01.突破一鉴赏人物形象02.突破二鉴赏事物形象03.突破三鉴赏景物形象丨第丨壹丨话丨鉴 赏 人 物 形 象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1.鉴赏人物形象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另一类是诗人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对其描绘可以是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者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1.鉴赏人物形象忧国忧民心系社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人:杜甫、陆游、范仲淹、文天祥。历经磨难坚持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诗人:屈原胸怀宽广豪放洒脱一蓑烟雨任平生诗人:苏轼、李白、刘禹锡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1.鉴赏人物形象征战沙场保家卫国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人:王昌龄、岳飞、辛弃疾、李贺寄情山水热爱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陶渊明、孟浩然、陆游藐视权贵傲岸不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人:苏轼、李白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1.鉴赏人物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诗人:羁旅他乡思念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王维、马致远、李白爱恨情长感时伤别多情自古伤离别诗人:柳永、李清照、李商隐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1.边练边悟(1)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陆游诉衷情)(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3)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王维观猎)(1)闲置不用、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抗金英雄形象。(2)孤僻高洁、乐观浪漫、与世无争的诗人形象。(3)英姿飒爽、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将军形象。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1.边练边悟(4)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皎然寻陆鸿渐不遇)(5)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曲四首(其一)(6)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徐渭题葡萄图)(4)寄情山水、超脱红尘、潇洒疏放的高人逸士形象。(5)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6)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1.掌握做题方法角度一看背景关注诗人生活的时代,关注诗人创作的人生时期,关注诗歌后面对背景的注释。角度二看描写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直接描写;烘托、陪衬人物的侧面描写。角度三看意图关注诗中双关、象征等手法,挖掘明言此而实言彼的语句,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1.鉴赏人物形象题答题“3步骤”概括形象特点借助“三个角度”,采用“性格身份”的格式,概括多种性格和形象身份。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诗句,抓关键词,要点化分析形象特点。概括形象意义点明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感情或蕴含的哲理。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1.边练边悟西施咏王维 唐代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1.本诗所塑造的西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加以分析。本诗塑造了一位美丽、享尽荣华、恃宠而骄的宠妃形象。第三、四句写出她因为美貌而被君王赏识带回宫中,第七、八句写出她在王宫之中骄奢淫逸的生活,第九、十句写出她在君王的宠幸之下“日益娇态”而“无有是非”的小人得志的样子。对其性格的转变进行了讽刺。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1.边练边悟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云海海相相望望寄寄此此身身,那那因因远远适适更更沾沾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ku),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1.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表现了诗人旷达(豁达、洒脱)的性格。(概括性格特点)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具体分析性格)1.乐观旷达,豪放洒脱;2.对自己兄弟安危的担心;3.对国事的关心。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1.边练边悟赠郭将军 李白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腾月舞罗衣。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武威:唐代的凉州,今甘肃地区。银台:为唐代皇宫的宫门名称之一,翰林、学士院皆在银台门内。紫微:紫微星又叫北极星,古人认为北极星是帝星,此处用于比喻皇帝。平明:天大亮时,唐朝卢纶诗塞下曲:“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4)畴昔:以前,过去,日前。礼记檀弓:“于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1.分析郭将军的人物形象?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首联和颔联写出郭将军年少成名,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现在入卫宫廷,生活惬意的得意之状(2分)。颈联写出郭将军教子有方,如今生活安逸闲适的情形(2分)3.尾联写出郭将军现如今的失意和对往昔生活的怀念。(2分)丨第丨贰丨话丨鉴 赏 事 物 形 象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2.鉴赏事物形象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清明节的夜晚,清风习习,月色朦胧。碧玉做的栏杆,红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在回旋的走廊中独自徘徊,引吭高歌。听着远处传来的弦乐,默默的欣赏着花。概概念念咏咏 物物 诗诗 或或 杂杂 诗诗 中中 的的 物物 象象。所所 谓谓物物 象象,即即 被被 作作 者者 人人 格格 化化 了了 的的 描描写写 对对 象象。这这 些些 物物 象象 大大 多多 带带 有有 诗诗人人 的的 主主 观观 色色 彩彩,曲曲 折折 地地 表表 现现 诗诗人人 的的 品品 格格 和和 思思 想想 感感 情情。“托托 物物言言 志志”是是 其其 常常 运运 用用 的的 表表 达达 技技 巧巧,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2.送别类意象:依依不舍、别后思念。壹杨柳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杨柳岸,晓风残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贰长亭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古代路旁设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叁南浦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豫章南浦南,送郎下江帆。“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2.思乡类意象:对家乡思念、对亲人牵挂。肆酒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除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壹月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贰 鸿雁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鸿雁传书”。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2.思乡类意象叁莼(chn)羹鲈脍风饱一帆悬,莼羹鲈脍人归去。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念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肆捣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捣衣捣衣夜未央,月前对影空彷徨。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贰 双鲤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鲤鱼代指书信。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2.愁苦类意象:忧愁、悲伤心情,渲染凄冷、悲伤气氛。壹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贰芭蕉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叁流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忧愁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2.愁苦类意象:忧愁、悲伤心情,渲染凄冷、悲伤气氛。肆猿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伍杜鹃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鸣,口中流血,其声哀怨悲凄,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陆斜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2.爱情类意象:表达爱恋、相思之情壹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贰莲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叁连理枝、比翼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连理枝,指根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总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来比喻恩爱夫妻。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1.边练边悟吟月三首 香菱其一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2.闲适类意象:清闲恬淡的心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壹五柳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五柳柴桑宅,三杨白下亭。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贰东篱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落尽东篱菊,青山淡不言。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适的情致。叁三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2.抒怀类意象:托物言志,或抒发感慨壹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贰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墙角数枝梅,临寒独自开。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芳香,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叁松柏岂不罹(l)凝寒,松柏有本性。松柏生高冈,不依贵者门。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2.抒怀类意象:托物言志,或抒发感慨肆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飞雪有声,惟在竹间最雅。它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伍黍离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偶看原上草,偏动黍离情。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故都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黍离”常被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陆冰雪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江上倚黄昏,冰心不觉冷。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2.抒怀类意象:托物言志,或抒发感慨柒草木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1):坚贞伟岸、坚韧不拔或常青不朽。(2)杨柳:。(3):有节或虚心。(4)梅:。(5)花:。(6)鸿雁、鱼、青鸟:。(7)鹃啼、猿啼、鹧鸪叫:。(8)乌鸦、秋风(西风)、夕阳:。(9):绝尘脱俗、高洁傲岸。(10)蟋蟀:松惜别怀远,送别,离愁别绪竹忠贞的爱情或高洁坚贞的品行暗喻女子、大好年华、美好时光等信使,借以表达思念、思归之情悲苦,营造凄凉悲苦的氛围,表达难言之悲切肃杀、悲愁、衰败、残破雪怀人,准备寒衣、怀念征人。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1.边练边悟题文与可墨竹苏轼故人文与可为道师王执中作墨竹,且谓执中勿使他人书字,待苏子瞻来,令作诗其侧。与可既没八年而轼始还朝,见之,乃赋一首。斯人定何人,游戏得自在。诗鸣草圣余,兼入竹三昧。时时出木石,荒怪轶(y)象外。举世知珍之,赏会独予最。知音古难合,奄(yn)忽不少待。谁云生死隔,相见如龚隗。注 苏轼曾赞文与可有诗、词、草书、画四绝。龚隗:比喻阴阳两隔者之间的默契、知己交情。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1.“时时出木石,荒怪轶象外”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文与可画中墨竹有什么特点?(6分)第一问:竹子似乎每时每刻都会从树木和山石中生长出来,荒诞离奇超乎常法之外。(意思)第二问:蓬勃生气;呈野生自然之态;有个性,不同一般。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2.结合实例,掌握解题方法积累古诗中常见物象的寓意松、竹、梅分别象征傲岸不屈的精神、高风亮节的品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格。如“梅”既有传统文人的高洁清雅,还承载了诗人赋予的特殊象征意义,要明确命题的要求是要求回答物象的寓意,还是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还是表现物象的方法,还是分析物象在诗歌中的作用等。把握物象在诗歌中的特征性用语描述核心物象“梅”时,常拟人化地表现梅花遇雪、不与群芳争春、无人欣赏的寂寞、引发诗人乡愁等重要特点,使之极为生动形象,感人至深。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2.理解物象含义(内涵)“3步骤”概括物象表层特点(自然属性)提炼体现物象描写特征(形态、色泽及所处的环境等)的词语,概括其外在特点。点出物象意义(社会属性)依据物象内涵,注意联系诗人的经历或相关背景,点明诗人借助物象所抒发的情感或表现的寓意。分析物象内涵找出“物”与“人”品格的连接点,结合诗句分析。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1.边练边悟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兰”“蕙”“菊”都是花草。(分析表层属性)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探求深层含义(内涵)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1.边练边悟北风陈与义北风掠野悲岁幕,黄尘涨街人不度。孤鸿抱饥客千里,性命么微不当怒。梅花欲动天作难,蓬飞上天得盘桓。千里卧木枝叶尽,独自人间不受寒。注这首诗是诗人政和八年冬所作。时王黼(f)当政,网罗党羽,士大夫无行义者争趋附之,或立政通显。诗人仕途坎坷,借诗歌阑发哲思体悟。不受寒,诗人不甘与无行义之士大夫同流合污,“自幸“枯木无枝”,当“不受寒也”。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2.风意象在古诗中是什么含义东风古诗中的东风一般是指春风,常含有生机勃勃之意和喜春之情。1、反衬“伤逝”之情。2、渲染离别情绪。3、象征专制者和造成悲剧的恶势力。4、比喻重要的条件。南风南风即夏风,常象征欣欣向荣,多用于表达轻松愉悦的心境。南风有时还用于寄寓思乡之情。古诗中的南风常有这样一些特殊的使用:烘托恬淡的心境。西风古诗中的西风即秋风,常象征秋之肃杀,大多包含着凝重的悲凉色彩。1、寄托相思之情。2、感伤韶华已逝。3、渲染凄凉气氛,寄寓身世之伤。4、营造苍茫、悲壮之美。北风古诗中的北风即冬风,常用于象征冬之苦寒,大多寄寓诗人幽怨、凄苦的情怀。1、渲染游子怀乡之思。2、抒写伤别之情。3、比喻强劲势力。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1.王国维提出“有我之境“,主张“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请结合全诗谈谈这首诗中的“卧木”这个意象包含的“有我之境”。虽饱受沧桑却在北风之中依然能够泰然而处之的“千里卧木”,是诗人自我形象的写照,表达了诗人即便仕途坎坷、身心遭到重创,但依然能够以顽强的生命姿态笑对风云变幻的坚韧品格。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2.准确分析物象作用的4个思考角度营造意境意象的作用之一是造境,众多意象组合在一起,渲染了某种氛围,奠定了感情基调。思考的着力点在于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表情达意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由具体诗歌而定。衬托人物一是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和背景,二是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结构作用或为前后照应,或为全诗线索。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1.边练边悟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1.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从营造意境角度分析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从表情达意角度分析作用)丨第丨叁丨话丨鉴 赏 景 物 形 象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2.鉴赏景物形象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清明节的夜晚,清风习习,月色朦胧。碧玉做的栏杆,红砖砌成的墙,是刺史的府宅。在回旋的走廊中独自徘徊,引吭高歌。听着远处传来的弦乐,默默的欣赏着花。概概念念自自然然 景景 物物 和和 人人 文文 景景 物物。情情 中中 之之 景景多多 个个 景景 物物 形形 象象组组 合合 成成 的的 意意 境境。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3.鉴赏景物形象意境赏析雄浑壮丽-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壮阔苍茫-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苍凉悲壮-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3.鉴赏景物形象意境赏析闲适恬淡-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清幽明净-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明丽清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3.鉴赏景物形象意境赏析萧疏凄寂-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安谧美好-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高远深邃-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m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3.鉴赏景物形象意境赏析淡雅幽远-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清冷幽静-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拣尽枝头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4.边练边悟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二首其一)明丽清新/明净绚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萧疏凄寂/冷寂寥廓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壮阔苍茫/昂扬开阔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清冷幽静/清冷萧条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王维新晴野望)闲适恬淡/安谧美好/生机盎然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3.结合实例,掌握解题方法(1)体现诗歌风貌;(2)构成和谐统一画面。筛选典型景物(1)具体环境;(2)主体形象描述诗歌中的图景画面。运用术语。概括画面氛围特征。(1)注意意象本身的特点及文化内涵;(2)注意意象的修饰语。据氛围特征分析情感。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4.边练边悟纪村事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注 饷田:到田间送饭。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4.教学安排与目的“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描述画面)。描写了忙碌而祥和(安谧美好)的农村生活场景(概括画面氛围特征)。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2.分析写景作用一般作用(1)交代事件发生的时令、地点。一般作用一般作用(2)渲染气氛,营造氛围。(3)烘托人物的形象或心理。(4)在情节结构中的作用。开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奠定情感基调。中间:承上启下,推动情节的发展。结尾:照应开头,使结构更加完整。(5)写景的作用还有寄情、寓理、显志等。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4.边练边悟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注 作者一作秦观。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劫:围棋术语。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4.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奠定了词的“悲愁”的感情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4.边练边悟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4.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想象开篇,“北山”“白云”交代张五居住的环境,烘托出他恬然自得的心境。B.雁在古代作品中常作为信使代称,诗中“心随雁飞灭”一句暗示诗人与友人音信难通。C.清秋的山里风景宜人,尽管因时近黄昏诗人心头泛起哀愁,但他仍有观赏的兴致。D.诗歌营造了高远清幽的境界,平淡自然而意味隽永,具有山水田园诗的典型特色。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4.2.这首诗的七至十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这与“寄张五”有何关系?(6分)描绘了诗人在清秋薄暮时分登高所见的寻常景象,傍晚归来的村人安闲从容,自然界的景物静谧优美;景象中蕴涵着一种淡淡的孤寂惆怅,渗透着诗人对友人张五的思念之情,引出结尾与张五相约“共醉重阳节”感谢指正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4.教学安排与目的小标题小标题小标题小标题勤 学 守 纪 踏 实 谨 严03.教学反思与计划添加小标题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添加小标题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添加小标题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添加小标题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丨第丨叁丨话丨教 学 反 思 与 计 划丨第丨贰丨话丨教 学 突 破 与 新 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