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区域地理复习课件:中国地理(中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ppt
-
资源ID:66097954
资源大小:2.21M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0高考区域地理复习课件:中国地理(中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ppt
中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一、中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中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我国资源特点:、我国资源特点:总量丰富、种类齐全,自 然条件的地域差异大,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平衡,存在有相对富集和相对贫乏的现象。如:水资源南多北少;矿物能源南少北多,东少西多;水能集中在西部和西南部;金属矿产分布在由西部高原到东部山地丘陵的过渡地带。我国经济地理格局:我国经济地理格局:资源整体分布与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东部沿海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却普遍面临资源短缺的困难;西部地区资源量丰富,却因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得不到大规模开发。因此,我国制定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北煤南运、晋煤外运、西气东输。、西气东输工程:、西气东输工程:()西气东输工程概况:)西气东输工程概况:全长4200千米,覆盖东部8500万户居民生活用气。/西起新疆的轮南,东到上海。经过9个省区:新疆-甘、宁、陕-在陕西的靖边与长庆气田连接-再穿越黄河经晋、豫、皖、苏,东抵上海。经过的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穿过沙漠、戈壁-经过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太行山、华北平原、江淮平原-目的地到长江三角洲。跨过的水系有:3过黄河、过淮河、长江各1次。()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差异显著: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差异显著:我国区域能源资源赋存量与区域发展水平很不匹配,其中,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存在着显著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源相对贫乏,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如: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拥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能源消费量很大。但是,能源资源极度贫乏,一次能源基本上全靠区外供给。西部地区:能源丰富,经济水平低,对能源西部地区:能源丰富,经济水平低,对能源的需求量很小的需求量很小。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落后,交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落后,交通运输条件不能满足油气的生产和外运,使丰通运输条件不能满足油气的生产和外运,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如:新疆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22。然而,新疆及其周边省区对能源的需求量很小对能源的需求量很小。西气东输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西气东输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分布不均状况。状况。、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需求:、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需求:()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特点:()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特点:以煤为主(占70左右)。石油其次。天然气比重小仅 2.7%。()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特点:()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特点:以石油为主40%,天然气比重大23%,煤降到27%。()大量使用煤炭带来的环境问题:()大量使用煤炭带来的环境问题:排放的粉尘粉尘产生大气污染。(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是我国主要的大气污染物,煤炭燃烧排人大气的粉尘是大气中可吸人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造成我国酸雨酸雨影响大、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煤炭的堆放、煤渣污染环境。北煤南运还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压力。为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同步发展,必须调整能源为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同步发展,必须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等高效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等高效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天然气的优点:天然气的优点:天然气是最清洁的高效矿物能源之一,作动力燃料和有机化工原料,具有干净、清洁、使用方便、燃料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等优点,与煤炭相比,利用天然气作燃料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质,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大为减少。天然气产量比例的增长,利用水平成为衡量国家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今后油气资源开发战略重点的转移、我国今后油气资源开发战略重点的转移()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北多南少。()陆上有四大气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陆上有四大气区: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陕甘宁的鄂尔多斯四大气区。()过去,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过去,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目前,这些地区陆续进入了产量全工业的主要基地。目前,这些地区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盾日益突出。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我国提出并实施了接替区。我国提出并实施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的油气发展战略。二、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二、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总体意义:、总体意义: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带动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投资的3/4 3/4 都在中西部地区,大量的投资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拉动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服务业、天然气加工业、基础设施、输气),促进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西部城市使用天然气,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东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可更好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经济发展。()改善东部城市大气环境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的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共同富裕,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目标。要求得各区域的协调发展,就需要加强区际联系,充分发挥各区域的优势条件,将某一生产要素配备到最能发挥效益的区域,从而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效率。西部地区虽然具有资源优势,但是,对于资源的利用效率与东部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西气东输则将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三、能源基地的建设三、能源基地的建设以山西能源基地为例 、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有利的地理条件:、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有利的地理条件:()丰富的矿产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储量大、质量好的煤炭资源。大同是我国的“煤都”,年产煤在7000万吨以上,以生产优质动力煤而闻名;阳泉和晋城是我国最大的优质无烟煤产地;朔州的平朔拥有设备最先进的全国最大的露天煤矿。陕西北部的神府煤田、内蒙古中南部的准格尔、东胜煤田等均是著名的大煤田。矿产分布相对集中,综合开发效益大。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多次成矿作用叠加,除煤外,其他矿产的分布也较为广泛,如山西铝土产量居全国第一。()良好的开采条件:()良好的开采条件:本地区的能源有较好的开采条件。多数煤田为中厚煤层,煤层稳定,埋藏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普遍具有建设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等突出的特点。()适中的地理位置:()适中的地理位置: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一方面,这里是我国东部地区乃至全国进一步发展的能源基础;另一方面,适中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成为进出西北、西南的重要通道,是国家逐步建设西移的前沿阵地。、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山西能源基地的建设:()山西能源基地在全国的地位:()山西能源基地在全国的地位:煤炭开发程度很高。产煤量的2/3用以外调,供应东北、华北及东南沿海地区能源。具有以发展火电为主的电力工业的有利条件。丰富的煤炭和黄河水源、有超高压输电线,向京津地区和华北输送电力。()山西能源基地的问题:()山西能源基地的问题:晋煤外运的铁路运输压力大,晋东南地区对外通道比较狭窄及太行山和黄河的阻隔,出口有一定限制;晋北和晋中地区水源短缺。山西产煤多,能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的工业结构长期以单一原煤生产和输出为主,而煤价低廉,使其收益较少。()措施:()措施: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山西能源基地的工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延长生产链成为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如:延长煤的生产链,以煤化工的投资相对突出,主要产品是电石和甲醇。加强电力建设,改善能源工业结构,变输煤为输电,减轻煤炭外运对交通运输的压力;调整高能耗的有色金属技资比重大。山西铝矿产量居全国第一,炼铝的能耗较高,山西有发展电解铝工业的资源和能源条件。加强铁路等交通和引水工程建设。如大秦线、神木黄骅港铁路。万家寨引黄入晋工设项目,全部建设后将极大地缓解太原、大同、朔州三个中心城市严重缺水的局面。通过工程、生物措施结合土地的复垦等进行生态建设,建设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