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2).ppt
民国初年的社会和政局民国初年的社会和政局 1915年6月28日,杭州,市场里的小贩1914年年3月月17日,山东济宁,运河边日,山东济宁,运河边 1916年12月5日,河北兴隆,茅草屋和驴子 临时约法临时约法摘要摘要 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公布 第一章第一章 总纲总纲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三条 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二章第二章 人民人民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第三章第三章 参议院参议院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十七条 参议院以第十八条所定各地方选派之参议员组织之。第四章第四章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第五章第五章 国务员国务员第四十三条 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在艾奥瓦州首府得梅因在艾奥瓦州首府得梅因,奥巴马声音嘶哑奥巴马声音嘶哑,眼眶眼眶湿润湿润,告诉大约两万名支持者告诉大约两万名支持者:“归根到底归根到底,结果取决结果取决于大家于大家,它现在不为我控制它现在不为我控制,而在大家手中。而在大家手中。”宋教仁第六章第六章 法院法院第四十八条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院之编制及法官之资格以法律定之。孙中山号召,孙中山号召,1913年年7月,李烈月,李烈钧等发动二次革钧等发动二次革命命 护国运动北洋军阀的分裂北洋军阀的分裂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分裂,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等。軍閥割據形勢圖洪宪帝制后的政局洪宪帝制后的政局府院之争府院之争黎元洪继任为总统后,以段祺瑞为黎元洪继任为总统后,以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国务总理。段祺瑞主张责任内阁制,以便独揽段祺瑞主张责任内阁制,以便独揽大权,因此总统和国务院之间常生大权,因此总统和国务院之间常生冲突,酿成了府院之争。冲突,酿成了府院之争。1917年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段祺瑞月美国对德宣战,段祺瑞竟组织督军团通过对德宣战议案,竟组织督军团通过对德宣战议案,结果黎元洪把他去职。结果黎元洪把他去职。段祺瑞段祺瑞黎元洪督军张勋先以调停姿态出现,督军张勋先以调停姿态出现,然后迫黎元洪解散国会,拥然后迫黎元洪解散国会,拥溥仪复出称帝。溥仪复出称帝。黎元洪再委任段祺瑞为总理,黎元洪再委任段祺瑞为总理,讨伐张勋,复辟闹剧才结束。讨伐张勋,复辟闹剧才结束。护法运动护法运动段祺瑞以国务总理身段祺瑞以国务总理身分独揽大权,毁弃分独揽大权,毁弃临时约法临时约法,拒绝,拒绝召开国会。召开国会。孙中山于孙中山于1917年组织年组织护法军政府,出任大护法军政府,出任大元帅,对抗被军阀操元帅,对抗被军阀操纵的北京政府纵的北京政府 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孫中山军阀混战军阀混战安徽的段祺瑞与河北的冯国璋不和,演变安徽的段祺瑞与河北的冯国璋不和,演变成皖系和直系之争。成皖系和直系之争。1920年,直系和奉系的张作霖合作击败皖年,直系和奉系的张作霖合作击败皖系,直、奉两系操纵北京政府。系,直、奉两系操纵北京政府。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胜利。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直系胜利。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奉系胜利。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奉系胜利。直皖战争时,滇、桂两系互相争持,滇系直皖战争时,滇、桂两系互相争持,滇系被逐。广东军阀陈炯明亦与滇、桂两系在被逐。广东军阀陈炯明亦与滇、桂两系在东南和西南开战。东南和西南开战。影响影响政治方面:各地军阀分合无常,时和时战,使国家四分五政治方面:各地军阀分合无常,时和时战,使国家四分五裂;北京政府的权力组织常随军阀的胜负而改变,朝令夕裂;北京政府的权力组织常随军阀的胜负而改变,朝令夕改,令人民无所适从。改,令人民无所适从。外交方面:军阀靠借外债来维持强势,列强藉此取得在中外交方面:军阀靠借外债来维持强势,列强藉此取得在中国各种特权,大肆剥削,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更低。国各种特权,大肆剥削,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更低。经济方面:内战破坏农作物,农民被强征作民夫,使农村经济方面:内战破坏农作物,农民被强征作民夫,使农村经济陷于崩溃,饿荒蔓延。军阀又时常妄增税项,滥发钞经济陷于崩溃,饿荒蔓延。军阀又时常妄增税项,滥发钞票,造成金融混乱。为增加收入,参与非法行业,严重破票,造成金融混乱。为增加收入,参与非法行业,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和腐蚀人心。坏社会经济和腐蚀人心。社会方面:军阀经常炸毁河堤水坝以阻击敌军,结果引致社会方面:军阀经常炸毁河堤水坝以阻击敌军,结果引致水旱之灾,令人民无以为生。水旱之灾,令人民无以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