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特定要素和国际贸易.ppt
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 由P.A.Samuelson(1971)和R.W.Jones(1971)提出。主要用于解释在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 入分配的影响。第一节短期中的生产要素第一节短期中的生产要素长期与短期短期内假设有一个生产要素固定不变;长期内所有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特定要素(specific factor)指一种要素的用途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其它部门需要。第二节特定要素模型第二节特定要素模型一、基本假设一、基本假设与要素禀赋理论相比,除了关于要素流动性的假设不同外,其他方面基本相同:(1)规模收益不变;(2)完全竞争;(3)X、Y两种产品生产都使用资本和劳动;(4)劳动是同质的,可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5)资本是特定生产要素;(6)每个部门的资本投入都是固定不变的;(7)劳动总量固定。X和Y的生产函数可表示为:其中二、模型的均衡解二、模型的均衡解wX=PXMPLX rX=PXMPKXwY=PYMPLY rY=PYMPKY在资本特定不变时,两个部门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只取决于劳动投入量,在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实际工资与劳动投入量之间成反比。VMPLX曲线表示X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VMPLY曲线表示Y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劳动需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生产函数的性质,位置则取决于商品价格。EOxOYwwxwYVMPLXVMPLYLLXLY当两个部门的劳动报酬相同时,劳动在两个部门间的分配便达到均衡:第三节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第三节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一、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一、商品价格与要素价格假设国际贸易使PX上升至PX,Y商品的价格不变X商品价格上升导致X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向上方移动,X部门的劳动报酬超过了Y部门,这必然引起劳动由Y部门向X部门流动。wEOxOYVMPLXEw从Y向X部门转移的劳动量wxwYVMPLXVMPLYwFF图41LL(一)劳动实际报酬的变化wX/PX=MPLX wY/PY=MPLY L由Y部门流向X部门,X部门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下降,Y部门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上升,这意味着wX X/PX X下降,wY/PY上升。对劳动者实际收入水平的影响:消费结构(二)X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rX/PX=MPKX(实际报酬提高)相对于Y商品而言,资本的实际报酬也上升(三)Y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rY/PY=MPKY(实际报酬降低)相对于X商品而言,资本的实际报酬也降低MPLXLX资本所有者的收入(W/PX)1X部门内部的收入分配工资MPLX(LX)1MPLXLX资本所有者的收入(W/PX)1X部门内部的收入分配MPLX(W/PX)2(LX)1(LX)2MPLXLX资本所有者的收入(W/PX)1X部门内部的收入分配MPLX(W/PX)2(LX)1(LX)2MPLXLX资本所有者的收入(W/PX)1X部门内部的收入分配MPLX(W/PX)2 结论:国际贸易会提高贸易国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与进口相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而对可自由流动要素的实际收入的影响则不确定,取决于要素所有者的消费结构。二、短期与长期的比较二、短期与长期的比较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部门划分的,而长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按要素所有者区分的。关键在于长、短期内国际贸易对商品要素使用比例的影响是不同的:长期:两部门K/L比同方向变化短期:两部门K/L比反方向变化第四节资本积累与收入分配第四节资本积累与收入分配若X部门资本存量增中,则X部门中任一劳动投入量所对应的边际劳动产出都增加。在X商品价格不变的前提下,X部门对劳动的需求增长,工资率的上升将吸引Y部门的劳动流向X部门。ww21LXLYVMPLX2w1资本存量的增加从Y部门向X部门转移的劳动量VMPLXVMPLY1、X部门劳动和资本的实际报酬不确定3、Y部门劳动的实际报酬上升4、Y部门资本的实际报酬下降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实例特定要素模型假设 假设一个国家能够生产两种产品制造品和粮食。这个国家有三个生产要素:劳动(L)、资本(K)和土地(T)生产制造品需要投入劳动和资本,不需要土地。粮食生产需要土地和劳动,不需要资本。劳动是一种流动要素,每个部门都需要使用劳动。土地和资本都是特定要素,各自只用于一种产品的生产。所有的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特 定 要 素 模 型制造品的生产函数:QM=QM(K,LM)粮食的生产函数:QF=QF(T,LF)充分就业的条件要求制造品和粮食这两个部门投入的劳动之和等于劳动的总供给量:LM+LF =L 我们可以用这三个方程来推导生产可能性边界。特定要素模型Figure4-3:特定要素模型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特定要素模型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QM LM QF LF L L QF=QF(T,LF)QM=QM(K,LM)12 3 2 3 1 LM 2 QM 2 QF 2 LF 2 制造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MPLM x PM=w上述公式表明:在制造品部门中,工资等于边际劳动产值。粮食部门的需求曲线:MPLF x PF=w上述公式表明:在粮食部门中,工资等于边际劳动产值。特定要素模型由于假设劳动是一种自由流动的要素,所以两个部门中劳动的工资率必须相等。工资率由劳动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决定。LM+LF=L特定要素模型PM X MPLM(制造品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PF X MPLF(粮食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工资率,工资率,W工资率,工资率,WW11L1ML1F劳动总供给 L制造品部门使用的劳动 LM粮食部门使用的劳动 LFFigure4-4:劳动的分配特定要素模型斜率斜率=-(PM/PF)11Q1FQ1M制造品的产出制造品的产出,QM粮食的产出,粮食的产出,QFPPFigure 4:特定要素模型中的生产特定要素模型PF 1 X MPLF工资率工资率,W工资率工资率,WPM 1 X MPLM2W 2粮食部门使用的劳动,LF制造品部门使用的劳动,LM从粮食部门向制造品部门转移的劳动量工资率上升的幅度小于 7%劳动需求上移7%PM 2 X MPLM1W 1Figure 6:制造品价格的上升特定要素模型PP斜率斜率=-(PM/PF)1制造品产出制造品产出,QM粮食产出粮食产出,QF斜率斜率=-(PM/PF)21Q1FQ1M2Q2FQ2MFigure 7:制造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引起的产出变动特定要素模型制造品的相对产量制造品的相对产量,QM/QF制造品的相对价格制造品的相对价格,PM/PF RD RS Figure 8:相对价格的决定1(PM/PF)1(QM/QF)1 特定要素模型相对价格和收入分配 如果制造品价格上升了10%,一般来说工资上升的幅度会小于10%,假定为5%。价格的增加对以下三个集团的收入分别意味着什么?l工人l资本所有者l土地所有者 特定要素模型工人:我们无法确定工人是受益还是受损,这要取决于制造品和粮食在他们的消费中哪一个更重要。资本所有者:他们是受益者。土地所有者:他们是受损者。特定要素模型PM X MPLM2PF 1 X MPLF工资率工资率,W工资率工资率,WPM X MPLM1W 112W 2资本存量的增加,K从粮食部门向制造品部门转移的劳动量制造品部门使用的劳动,LM粮食部门使用的劳动,LF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Figure 9:资本存量的变动贸易和相对价格贸易和相对价格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RDRSJRSA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Figure 4-11:贸易和相对价格贸易和相对价格布的相对价格布的相对价格,PC/PF QC+Q*C QF+Q*FRS world 布的相对布的相对产量产量收入分配和贸易所得国际贸易使制造品对粮食的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这是评定贸易对特定集团影响的关键。贸易使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所有者收益,与进口产品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所有者受损。贸易对流动要素所有者影响不确定。预算约束线(斜率=-PM/PF)PP制造品的消费制造品的消费,DM制造品的生产制造品的生产,QM 粮食的消费粮食的消费,DF粮食的生产粮食的生产,QFQ1MQ1F12Figure 11:贸易扩展了一国消费可能性收入分配和贸易所得Summary国际贸易通常影响各国内部的收入分配,所以贸易中有得益者也有受损者。产生收入分配效应的原因有两个:生产要素不能迅速地、无成本地从一个生产部门转移到另一个生产部门。一个国家产品组合的变化的对不同生产要素需求的影响不同。特定要素模型是一个有关国际贸易收入分配效应的有用模型。Summary在这个模型中,资源的不同使各国的相对供给曲线不同,并因而产生了国际贸易。在这个模型中,每个国家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拥有者从贸易中获利,而与进口产品竞争部门的特定要素的拥有者受损。流动要素的拥有者可能收益也可能受损。当贸易获益者补偿受损者的损失后,获益者仍然有利可图时,可以认为贸易从整体上带来了收益。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