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

    • 资源ID:66209283       资源大小:63.56KB        全文页数:9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

    2023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第1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3页例 1、例2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会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 2.使学生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数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问题 (一)课件呈现,寻找信息 1.课件呈现“放风筝”的情境以及各种不同形状的风筝。 2.课件呈现“买风筝”的情境(例1的主题图),画面上醒目地显示四种形状各异、价格不同的风筝。 3.设问: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先来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教师板书或PPT课件呈现:3.5×3) 2.追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3.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自主尝试,感悟算理 (一)感知算理 1.算一算:3.5×3,可以怎样计算? 给足时间,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独立计算出买3个蝴蝶风筝所需的钱数。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中的不同计算思路。 2.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的计算思路可能有:用加法进行计算;改写为复名数进行计算;化“元”为“角”进行计算等。 (二)重点分析、研讨化“元”为“角”算法的算理 1.组织全班学生对上述多种不同解法逐一进行分析、评价和充分肯定。2.引导学生着重分析化“元”为“角”的计算方法。 (1)师:上述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单?这种算法中的关键是什么? (2)学生分析、对比、讨论后,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话总结、概括:先把3.5元转化为35角,再计算35角×3,最后将结果105角转化成10.5元。 (3)教师边小结边适时板书(或PPT课件动态呈现)如下竖式计算过程: (4)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买3个蝴蝶风筝多少钱”的问题时,想到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我们发现以“元”作单位的小数乘整数,可以转化成以“角”(或“分”)作单位的整数乘整数来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依托现实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其他合理方法之后,着重分析和评价化“元”为“角”的算法,引导学生总结、概括这种算法的思考过程,体会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感受小数乘整数还可以转化成整数乘整数进行计算,初步感悟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巩固化“元”为“角”的计算方法 1.第2页“做一做”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演板。 (2)重点评价“把4.6元看作46角”进行计算的方法。 2.第2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主要关注下面两种方法)。 方法一:先算出具体的钱数6.4元×744.8元,再与40元进行比较,做出判断。 方法二:直接通过估算解决,一个燕子风筝的价格是6.4元,超过了6元,买7个就超过了42元,所以40元不够。 (3)拓展:50元够吗? 三、运用转化,探究算法 (一)动态呈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1.出示算式0.72×5?,提问:“0.72不是钱数,怎样计算?” 2.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引导学生提出:“能不能转化成整数来计算?” 3.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方法。) 4.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5.学生全班集体交流转化过程和计算方法,教师适时板演(或PP课件演示)乘法竖式计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算法。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点:怎样把因数0.72转化成整数?乘得的积应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 由于因数0.72化成整数72必须“×100”,所以要使积不变,积360应“÷100”。 (二)将乘得的积化成最简小数 请学生观察乘得的积“3.60”,提问:3.60是最简小数吗?(不是!)提醒学生,乘得的积如果不是最简小数,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积中小数末尾的0去掉。 (三)小结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1.引导学生回顾3.5× 3、0.72×5的计算过程。 2.提问:“想一想,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你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最后又做什么?” 3.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 (1)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 (2)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3)再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因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若积的末尾有“0”,末尾的“0”可以去掉。) 四、拓展应用,巩固新知 (一)专项练习 1.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对比。(第3页“做一做”第1题) (1)引导学生审题,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归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不同: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整数乘整数中两个因数都是整数;小数乘整数的积中,若小数末尾有0,这个0可以去掉,但整数乘整数的积末尾的0不能去掉。 2.确定积的小数点。(第3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的?积末尾的0是怎样处理的? (二)计算练习(第3页“做一做”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情况。 2.组织学生交流,着重交流第二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两道小数乘法计算题(2.3×12和3.13×53)是怎样计算的。 (三)趣味练习(智慧岛) 1.小狗登城堡。 2.小金鱼戏水。 3.小蜜蜂采蜜。 (四)应用练习1.练习一第3题。 (1)引导学生正确用合适的方法估计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程。如:用步测的方法估计,知道自己的步长约为0.6 m,从自己家到学校约走多少步,用步长0.6 m乘走的步数,就得到自己家到学校的大致路程。 (2)通过计算自己每天、每周上学要走的路程,巩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对一千米有多长的具体的感受。 2.练习一第4题。 (1)第4题是根据第一列的积,写出其他各列的积。 (2)本题利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在按从左到右的顺序逐列写出积的过程中,自觉地应用积的变化规律,并打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的联系,体会到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五、课堂总结,深化新知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六、课外作业 1.练习一第 1、5题。 2.练习一第2题,是联系学生的主要学习资源课本进行的计算活动,应让学生先自己去了解五门学科课本的单价,然后再计算、填空。 小数乘法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6页例 3、例4及“做一做”,练习二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旧知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逐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基本算法。 2.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引导学生发现一个因数比1大(或小)时,积和另一个因数的大小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准备:课件、课本。 教学过程: 一、类比迁移,情境展开 教学例3。 1.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最近我们要给学校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吗? (2)师: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3)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2.4×0.8_ 2.尝试计算。 (1)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2)师: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那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又怎么计算呢? (3)师: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2.4×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 (4)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学生的讨论结果。 3.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 4.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2)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1.92×0.9_ (3)师: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设计意图:在给宣传栏刷油漆的问题背景下,迁移已有的小数乘整数的经验,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深化探究,总结算法 (一)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1.学生独立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 2.师:观察例3及“做一做”各题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 (二)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1)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2)师: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点小数点时,先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再点上小数点。) 3.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交流,逐步归纳概括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将教材第6页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教材上安排了计算方法的小结,通过本环节的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引发冲突,突破难点 (一)教学例4 1.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总结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下面这道题吗? (2)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0.56×0.04_ 2.尝试计算。 (1)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2)师: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3)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呢? (二)及时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其中既有一般的小数乘法,也有积的小数末尾有0和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类型,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 2.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的计算。 (三)探究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 1.集体订正“做一做”第2题时,引导学生分别将每组题中计算的结果和第一个因数比较大小,发现其中的规律。 2.组织学生交流、总结自己发现的规律。 (1)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怎么样? (2)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怎么样? 3.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并结合具体例子明确应用这个关系可以判断乘法计算中的一些错误。 【设计意图:“乘得的积的小数数位不够,怎么点小数点?”是小数乘法中的难点,让学生用刚刚总结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来进行例4的计算,意图就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成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化解冲突,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从而突破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和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不仅为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提供了操作依据,避免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发生错误,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分析归纳能力。】 四、实践应用,内化提升 (一)基本练习 1.练习二第1题(基本计算)。 (1)学生独立练习。 (2)组织学生交流和订正。(其中有第一个因数的位数比第二个因数的位数少、积的小数末尾有0和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等多种类型同时出现的小数乘法计算,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练习二第2题(基本应用)。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指导学生看懂每种商品各有多少千克。 (2)引导学生回顾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3)学生独立完成。 (二)拓展练习 补充题:在下面算式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你能想出不同的填法吗?) 0.48( )×( ) ( )×( )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次的练习,旨在让学生通过基本计算全面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基本应用感受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拓展练习进一步体会因数与积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能力。】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练习 练习二第 3、 4、5题。 推荐第2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教学设计 年度:2023-2023 学校:扶沟县实验小学郑关校区 年级:五年级 姓名:吴俊侠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二单元:位 置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第四单元:可能性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第六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第八单元:总复习 推荐第3篇: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负数的初步认识 上课时间: 月 日 课型:新授课 总课时编号:01 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的例 1、例2,以及“练一练”,练习一第1-4题。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如温度、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学习指导: 一、自主准备 1找一只温度计,仔细观察,并将观察内容与家长交流;或上网搜索,了解有关温度计知识。 2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自主探究 1阅读课本第1页的例1。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大声地读一读,并在下面写一写) 2阅读课本第2页的例2。思考:怎样表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 3想一想:气温在( )时候用正数表示,在( )时候用负数表示,气温的正和负是以( )为分界点的。海拔高度呢? 三、自主质疑 你对正数和负数有了哪些了解?还有什么疑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你知道今天的学习内容吗?(揭示课题)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 二、交流提升 1认识温度计 知道测量气温要用什么吗?(出示温度计)谁能把温度计向大家介绍一下? (温度计的结构、计量单位、类型、表示温度的方法等) 2交流例1 (1)出示例1,全班交流: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2)小组交流:以这三个城市的最低气温为例,说一说怎样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气温,正数和负数又是怎样读和怎样写的? (3)全班交流。(以0摄氏度为标准,0摄氏度以上用正数表示,0摄氏度以下用负数表示。写正数时,正号可写出,也可省略不写,写出正号的,一定要读出“正”字,省略正号的,“正”字也省略不读,我们以前认识的数都是正数。而写负数时,一定要写出负号,读时也一定要读出“负”字。)(板书:+20(20)、-20、0 3交流例2 (1)小组交流: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分别比海平面高或低多少米?怎样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海拔高度。 (2)全班交流。(以海平面为标准,超过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负数表示。)(板书:+8844.4、-155) (3)想一想:气温在( )时候用正数表示,在( )时候用负数表示,气温的正和负是以( )为分界点的。海拔高度呢? 4归纳总结 (1)小组交流:说说你对正数和负数有了哪些认识? (2)全班交流。 (3)相机引导小结:像+20、+884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2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巩固拓展 1练习一第1题。 生自已阅读第5题后全班交流:你知道了什么?说说哪个是正数,哪个是负数? 2练习一第2题。 全班交流:你是怎么表示的?为什么?学生订正。 3练习一第3题。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追问:正数和负数能写完吗?) 4练习一第4题。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交流时,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0刻度线以上表示零上温度,每格表示10摄氏度,半格表示5摄氏度,特别要注意表示零下温度时数的方向)。 五、总结延伸 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负数初步认识 +20(20)、-20、0、+8844.4、-155 像+20、20、+884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 像-2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推荐第4篇: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十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练习十六 教材分析练习的编排减少了直接用公式计算的习题,安排了较多的应用问题、变式题、用间接条件求面积及画一画、分一分的操作性习题,并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思考题。 学情分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上学习的。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能够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练习题投影片。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谁能说说这个计算公式是怎样的?三角形的面积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二、基础训练 1、教师:下面请同学翻到练习十六第2题。 (1)教师组织学生先小组讨论,再进行计算。(教师巡视) (2)指定学生口头回答。 (3)教师:刚才这个同学是先找出三角形的高,再量出高和底的长度进行计算的,那么同学们观察一下,用哪条边作底计算面积最方便?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有三条边,选择哪条边做底画高再计算是最方便的。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 2、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直角三角形以两条直角边为底和高计算最方便;钝角三角形一般以最长的边做底,这样高就在三角形内。 3、让学生做练习十六4-5题。(教师巡视,给个别学生做指导。) (1)指定学生回答问题。 (2)组织全班进行订正。 三、巩固练习,小结。 1、让学生完成其他练习题。指定学生回答,并集体订正。 2、小结直角三角形面积的特殊求法,以及求钝角三角形面积时底和高的选择应注意的问题。 推荐第5篇: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年级数学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 84-85页 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学关键: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各种三角形纸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等。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至少准备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及完全不同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提问:你们认识这两个图形吗?说说你对它们的了解。(学生畅所欲言)。 生1:我知道长方形有四条边,而且对边平行且相等;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生2:我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平行且相等,对角也相等。 师:那么怎样可以求出它们的面积?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生1:要求长方形的面积,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生2:我知道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知道它的底和高,面积等于底乘以高。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原来这是东风小学的花坛,为了美化校园,今年他们想把这两个花坛平均分成两份,你们能帮忙想想办法吗? 生1:把长方形的两条长的中点连接起来,平均分成两个小长方形。 生2:也可以把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底的中点连接起来,也平均分成了两个小平行四边形。 生3:可以把它们的对角连起来,这样就可以把它们平均分成两个小三角形。 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呀,东风小学最终决定把花坛平均分成两个三角形,你们能帮忙算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吗?(课件出示所需的数据) 生列式:8×4÷216(cm²) 4×6÷212(cm²) 师:这样计算的理由是什么呢? 生: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原来图形面积的一半。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在求三角形面积的时候是利用原有的图形面积的一半求出来的,那如果只有一个三角形,怎样才能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二、探索交流、归纳新知 1、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小组合作,互相探讨。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分小组合作,互相探讨。有什么办法可以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1)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实践活动,教师到各个小组了解探讨情况并适时指导。(播放轻音乐) (2)汇报交流操作结果(请学生将自己的拼图贴于黑板上,对照拼图进行汇报交流,不完整的地方,小组内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相应的课件) 割补法:请学生展示剪拼过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底 × 高 (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底)(三角形高的一半) 所以:三角形的面积= 底×高÷2 拼贴法。 小组1汇报拼法一: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另一条直角边(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面积的两倍,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小组2汇报拼法二: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小组3汇报拼法三: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都很积极的开动自己的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现在请各个小组根据刚才我们想出的办法自己在小组内说一说。 认真观察拼贴后的图形。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怎样求出三角形的面积? 引导学生概括:通过动手我们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教师小结:我们用割补法、拼贴法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那么,如果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你能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回答: S=ah÷2(板书) 2、公式运用,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2.(1) 学生尝试完成。 (2) 交流做法和结果。 S=ah÷2 =100×33÷2 =3300÷2 =16502 做一做。指出下面三角形的底和高,并口算出它们的面积。(单位:厘米)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练习十三。 让学生说说四个警示标志,再创设情境,求出2个警示标志的面积。 2、计算下面三角形的面积并求出另一条底。(单位:厘米) 3、如图,要在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木板上画一个三角形的图案。平行四边形的底3.5米,高是1.2米,求三角形图案的面积。 4、思考题。 下图中哪个三角形的面积与图的三角形面积相等?为什么?你能在图中再画出一个与图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吗?试试看。 四、回顾总结,深化提高 师:这节课探究了什么?是怎样探究的呢?) 推荐第6篇:五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五年级第九册) - 设计人:仁怀市坛厂小学 蒲 松 杨俊梅 时 间:2023年6月29日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3843页观察物体 二、要点解析 1、知识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知识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 三、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的过程,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上、侧、正单个及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3、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拼摆的图形,所看到的形状是可能是不同的。 4、能正确辨认从上、侧、正面观察物体的形状。 5、在拼摆、观察等数学活动中,提高推理能力、发展想像能力。教学重点:会从不同位置观察拼摆立体图形,辨认形状。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上、侧、正观察物体的形状。 四、策略实施 1、注重数学活动 本单元教学有大量的观察、搭拼等活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丰富资源。充分利用实物,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经历观察、猜想、分析、推理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强化数学思维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要经历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教材的体例编排正式体现了这一特点,有物体到图形逐步抽象;内容的呈现也是由整体到部分。为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资源。教师要通过学生眼看-脑想-心记-口说-手做亲历知识形成过程。 五、共性点击 1、站在任意位置最多能看到长方体三个面 2、观察立体图形时,视线要垂直于所要观察的平面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38页例 1、以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 二、新授课 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 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抽小组汇报,师点评,“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 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 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 四: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八的12题。 五:兴趣探索,根据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39页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课 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抽生的小组为单位上台观察,燕记住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样子记下来,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同方交流。 师抽生把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集体评议。 2、完成39页例2及做一做(展示评议)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3、完成练习八第3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41页例3,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 2、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 3、更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教学重难点: 1、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 2、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教具学具: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由若干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正面图形 请学生们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较复杂物体的观察(板书)。 (二)新授课 师出示四个小正方体按例3摆放在讲台上,以同方为单位,画出其左面正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抽生展示并说明其理由。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3及做一做。 2、完成练习九13题。 (四)动手操作,思维拓展。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 ( ) ,从左边看 也是 ( ) 的情况。 (3)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也是 (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五、课外作业:练习九46。 推荐第7篇:五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41,观察物体 (二)。 二、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两个简单物体组合,能辨认正面、侧面和上面所看到的形状。 (2)能根据观察两个简单物体组合看到的某个面的形状,用同样大的正方体摆出相应的两个简单物体组合,体会物体与它相对应的平面视图的转换与联系,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和空间位置的关系,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观察几何体的兴趣,愿意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不同角观察观察、分析多个物体的组合体,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难点: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四、教具准备:光盘、正方体、正方形纸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爱心箱,提问:同学们认识它吗?(认识,是捐款箱) 师:对,这是捐款箱,2023年5月12日,汶川地区发生了特大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同学们曾通过这个爱心箱,为四川同胞伸出了援助之手,献出了一份爱心。请同学们观察这个“爱心箱”,并请你告诉我,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精选多篇).docx)为本站会员(ylj18****70940)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