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对流动务工青年教育管理的调研文章.docx
-
资源ID:66219202
资源大小:13.2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对流动务工青年教育管理的调研文章.docx
2023年对流动务工青年教育管理的调研文章 随着*新城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管理方面呈现出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来*务工青年的教育管理、青少年犯罪等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为了掌握我区域内来*务工青年的基本状况,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区来*务工青年的特点、社会影响,找出相应的教育管理办法,团区委于9月初至10月上旬 对全区来*务工青年进行了普查,完成了回收调查问卷、信息录入工作,并对系统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召集各乡镇、街道相关人员召开了专题会议,对全区流动人口来*务工青年教育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进一步加强来*务工青年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可行性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此报告。 一、全区来*务工青年的基本情况 (一)本文中来*务工青年的界定 离开户籍所在地,在*区域内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居住30日以上的18至35周岁青年。 (二)主要组成人群 1、从事管理、研究、设计等职业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 2、在企业、工厂以打工为主的打工族 3、个体经营者 4、无工作、无居所人员 (三)数量及分布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我区共有来*务工青年199194人(根据各乡镇、街道提供的数据统计),分布在各个乡镇、各个街道。就街道而言,前三种类型的来*务工青年占大多数,在农村, 二、三类型的来*务工青年占大多数。 (四)主要特征 1、来源广泛,成份复杂。全区来*务工青年来源省份主要集中在河南、安徽、河北、四川、山东、湖北、江西、吉林等地区; 2、居住时间短,流动快。来*务工青年居住周期较短,流动速度越来越快,以于家务乡为例,居住一年的外来务工青年占53.08%,居住二年的占22.18%,居住二年以上的占24.74%; 3、从事职业多样,就业途径狭窄。外来务工青年主要从事建筑、餐饮、服务、制造、加工等职业,大多是城里人不愿干的苦、脏、累、险行业工作。在谋取就业渠道方面,大部分来*务工青年是通过老乡朋友介绍、自荐或企业直招就任目前的工作,以张家湾镇为例,经劳动部门正规途径就业的外来务工青年仅占29%; 4、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劳动技能。通过调查显示,来*务工青年大学以上学历27504人,小学以下学历2467人,其余多集中在中专、高中学历,占总人口84.95%。据了解,大多数流动青工未受过专门技术培训,专业技能十分缺乏; 5、性别比率基本持平。来*务工青年男女比例约为1.13:1(男105651,女93543),男女比率基本持平,男青年较女青年略多。 6、组织归属度较低。来*务工青年政治面貌以群众居多,以马驹桥镇为例,党团员占4.76%,普通群众占95.24%,普通群众是党团员人数的20倍,明显呈失衡状态。 二、近年来我区加强流动青年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举措及成效 (一)完善体系,搭建框架,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 在全区各乡镇、街道均设立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组织,兼管流动青年的教育管理工作,达到城乡完全覆盖,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了工作联系会议制度、联络员例会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工作考评制度等一系列规范化工作制度,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 (二)吸纳资源,整合队伍、建立了一支稳定、社会化的工作队伍。 在完善组织建设的同时,强化了队伍建设,建立了三层人员组成体系,第一层是委员,由各乡镇街道、职能部门主管领导担任;第二层是联络员,由各乡镇街道团委书记或职能部门相关科室负责人担任;第三层是社会兼职人员,吸纳社会热心人士担任。共聘请法律宣讲员20名,维权咨询员20名,招募网吧监督员150名,禁毒志愿者540名,形成了一支稳定、专兼职相结合的工作队伍,在流动青年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三)大胆探索,创新模式,对流动青年实现有效覆盖。 在新经济组织团建中,我们积极创新新经济组织团建,推行“联谊”模式,通过成立“非公企业青年联谊会”,凝聚和覆盖非公企业团员青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新经济组织中,已建团组织92家,覆盖团员青年近万人。全区新经济组织建团率近50%。同时,为不断适应新时期青年工作新形势和青年群体新特点,我们在流动青年团建中,推行“联网”模式,通过加强与“八通网”等青年自组织的联系,把互联网作为联系青年的新的重要平台。 (四)建立阵地,联合互动,流动青年法制安全教育进一步深化。 对流动务工青年教育管理的调研文章 对流动务工青年教育管理的调研文章 关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 某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调研报告 外出务工调研文章 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加强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经验交流和体会 青干班优秀调研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