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孔子拜师公开课.docx
2023年孔子拜师公开课 人教版课标实验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乔村小学 王莉 教材解读: 一、走进文本 孔子拜师这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精读课文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扇大门,是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时候,能够从多个侧面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这篇课文是叙事性文章, 线索非常清楚。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通过对孔子和老子的语言、心里和动作的描写,来突出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文章中有两个人物,两条线索,不同形象,相同品质,。一条是以孔子不远千里、风尘仆仆拜老子为师为主线,另一条以老子诲人不倦为暗线,两条线索相辅相成,互为渗透。文章的语言朴实易懂,应该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品读课文,积累语言。 二、走进学生 本校开展经典国学诵读活动由来已久,经过浸润,对于孔子,学生早就熟悉。连续两年的国学积累,孩子们学习本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课前,我把我校的诵读活动图片和我校的校园文化照片一起呈献给学生,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由这些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本课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愿望。课堂上,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通过广泛地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让学生走进孔子、老子。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多层次,多角度地去解读文本。 我们学校的小学生,虽然从小在孔子的思想氛围中长大,但他们对孔子、老子的思想认识是肤浅的,本着语文课堂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主的原则,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及依据 (一)教学目标 1、准确地认读“兼”等7个生字,规范书写“闻”等12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二)总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设计本教学时,以读为线索,把感悟理解积累,运用,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人物的品行,并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努力做到文道结合。 四、教学重难点及策略方法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二)策略方法 1、理解词语多样化。 2、以读促悟、读悟结合,在读中完成对人物的理解和文本的理解。 对于词语的处理,我采用在情境中理解,在评议中感悟。词语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从而读懂句子,进而读懂课文,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学中,词语的理解往往陷入程式化的“说说词语的意思”“用词语说话”之中,不免枯燥、呆板。课堂上要为学生理解词语创设了一个贴切的情境、一个生动的语境和一个自由表现的环境。而读悟结合的方式更符合中年级小学生心理认知的特点,更能理解人物形象及内涵。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幻灯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能正确读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大意,初步体会人物品格。 3、争取书写本课的生字。 4、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1正确读写生字。 教学难点 1、概括本文大意。 2、完成课后活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课件出示请你欣赏。(出示图片 1、2)他是谁?你了解他吗?(学生简单说说) 2、(出示图片3)师读。 3、孔子为什么能成为知识渊博,品行高尚的人?答案就藏在我们今天学的孔子拜师这篇课文里。 板书 17孔子拜师,齐读课题。 4、孔子拜谁为师? 板书 老子 在生活中,孩子、儿子、桌子、椅子的“子”我们都读轻声,孔子和老子的“子”我们读第三声,你知道为什么吗?“子”是人们对知识渊博,品行高尚的人的一种尊称。所以我们称孔丘为孔子,称老聃为老子。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出示幻灯片: 自学课文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 过渡:许多同学们已经完成了,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出示: qi shòu nà mân pâi 孔丘 传授 纳 闷 佩 服 jin háo pú 日夜兼程 毫无保留 风尘仆仆 指名拼读,齐读。 你觉得哪个字的读音要提醒一下大家。 3、去掉拼音我们再来读读,看看能不能读准确。 孔丘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请教 远近闻名 风餐露宿 迎候 毫无保留 传授纳闷 止境 品行 等候佩服 学问 敬重 不够渊博 3、词语读得不错,那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请选择上面的词语来填空说说。 出示:_年轻时就是_的老师了。可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_。于是,他决定去拜_为师。一路上_、_,终于拜了老子为师。孔子随时_,老子对他_。后来人们敬重他们的_和_。 4、学习生字 学生自主识字。 说说记住字的方法: 换部首、加部首、形近字的特点、编儿歌等。 5、指导书写 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请书法好的学生到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仆、授”等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学生写字并写词语。 6、布置实践活动 活动总动员。孔子、老子创立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开展一次活动,去了解一下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去感受一下这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活动筹备。 a命名。根据教材提示,你想了解生活中的哪些传统文化?学生根据自己准备了解的内容给本次活动命名。 b组织。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担任组长。 拟定活动计划。由组长组织讨论,共同拟定本次活动的计划。 交流活动计划。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 3、读悟结合,体会人物优秀品质,理解“学无止境”的思想。 4、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以读促悟,读悟结合。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 2、领悟“学无止境”的宝贵思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词语。 (出示词语)请看大屏幕。谁会读?(抽生)请大家仔细听。如果他读得对,你就跟读;如果有错误,请举手纠正。 、风餐露宿 风尘仆仆 日夜兼程 远近闻名 、有些纳闷 不够渊博 毫无保留 没有止境 、传授 佩服 纳闷 止境 等候 迎候 拜访 拜见 1、你发现了吗?这些词语都是我们昨天刚学过的。它们出自哪篇课文?它们都来自于(齐说)(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说。给“子”加点。)孔子的“子”在这儿读三声,在古时,子是对道德修养高的人的一种尊称。齐读课题。 2、说实话,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时,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孔子向谁拜师?孔子为什么拜师?(师板书:拜谁?为什么拜?) 3、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读完想好后举手告诉我。 4、孔子向谁拜师?生齐答:老子。(边板书孔子、老子边说:)对,向老子拜师。为什么拜师呢?生答后,能用书上的句子回答就更好了。 5、出示句子:他总是绝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 二、学习第一段。 1、原来,他拜师的原因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齐读这句话。(点红渊博。)什么是渊博?(出示课件渊,边说边点)老师告诉你,渊就是深的意思,比如渊奥,就是深奥;(再点课件博)博,就是很广的意思,比如广博。合起来,渊博就是指(学问)又深又广博。正确。不够渊博就是知识不够深、不够广博。谁觉得他不够渊博他自己。孔子总是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在别人眼里,他渊博吗?何以见得?(课件出示: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生齐读。已经是老师了,而且还远近闻名。可见,在别人眼里,孔子的知识已经很渊博了,只是,他自己总觉得不够渊博。所以,三十岁的时候,他毅然(课件出示后面的话:读出来: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2、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生接读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课件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点红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风餐露宿本来的意思是风里吃饭,露天睡觉。日夜兼程就是说白天黑夜都在赶路。齐读这两个词。透过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孔子(可让5个同学说,也可表演。)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生:天上下着小雨,孔子在雨中行走,衣服都打湿了。 孔子饿了,只有便走边吃吃自己带的干粮,渴了,就喝冰冷的河水。 太阳很大,孔子走得汗水不停地流,衣服都打湿了。 在野外,孔子没地方住,只有靠着树枝睡觉。 天还没亮,孔子就已经出发了,天都要黑了,孔子还在走路。 孔子在树林里走的时候,一不小心,树枝挂破了他的衣服。 (想象后)曲阜和洛阳相距千里之遥。(课件出示一幅图画)在那个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更没有飞机的上古时代,这上千里的路途,孔子也只能徒步行走。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把我们的体会送进去。谁来读? 读后点评:如生重读了几个月:几个月,终于走到了洛阳,时间多长呀! 如生重读了相距上千里:上千里的路堤相当遥远。 师小结:在去洛阳的途中,孔子可谓是历尽艰辛。 3、几个月的风餐露宿,几个月的日夜兼程。孩子们。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此时此刻的孔子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呢? 生说:头发满是尘土、衣服也很脏,有的地方还被挂破了,胡子全都长出来了。师评价:有可能、嗯、想得真好。 这就叫风尘仆仆(课件出示)。请在文中找到这个词,勾画下来。齐读两遍。 4、当风尘仆仆的孔子出现在老子面前时,会是一个怎样的场景呢?请默读第二自然段剩下的部分。读完后用横线勾画出描写孔子的句子。(边说边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默读。 2、用横线勾画描写孔子的句子。)师巡视,(别忘了边读边想哦。)如有人画好,已经画好的和同桌小声交流一下。 5、谁先来汇报。你找到描写孔子的第一个句子是? (1)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大概变红) 请注意这个词:大概。再读读这句话(生读)你读出了什么?生:这是孔子的猜想。猜想的语气怎样读?谁来试试? 孔子凭什么来猜测这位老人就是他要拜访的老师呢?(课件出示: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位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生答:这是老人,和老子年纪相符;老人穿着长袍;头发白了,很有学问的样子。是老子的气质让孔子猜中的。 可见,孔子善于观察。他虽未见过孔子,却肯定他就是老子。所以疑问的语气却用了肯定的感叹号。(课件变红感叹号。)你能读出猜测中的那份肯定吗? 6、描写孔子的句子还有吗?(课件出示:(2)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言未发而礼先到。可见他有礼貌、尊重老师。还能从那些地方看出来?生他称呼老子为老人家、您、先生。对,言语有礼。板书:有礼 你能读出孔子的彬彬有礼吗?指导朗读。 7、直接课件出示: “你是” 这话是谁说的?老子。(课件出示后面的话: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老子在纳闷什么呢?别忘了刚才我们理解的风尘仆仆。他也许在想?生:他是谁呀?他怎么会认识我呢?(师点评:真奇怪.)你能读出老子的疑惑吗?齐读:你是孔子又是怎样表现的? 8、课件出示: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生齐读。 孔丘就是孔子。课件出示: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联系上文,你知道吗,(出示课件:孔子名、字)仲尼也是孔子。对,孔子、孔丘、仲尼就是一个人。孔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仲尼是孔子的字,孔丘是他的名。在这两句话中,孔子称自己为孔丘,是为了表示自谦。老子称孔子为仲尼。读读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1)老子称孔子字,表示很尊重他。为什么不叫孔仲尼,只称仲尼,表明老子喜欢他。年岁已高的老子却对风尘仆仆的孔子如此喜欢,还专门出城迎接等候孔子。(点红:迎候)老子真是一个谦和的人(板书:谦和)你能读出老子的谦和吗? (2)生读出谦和后。老子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眼前这个风尘仆仆的年轻人就是孔子,他是多么意外呀!谁来读? (3)读出意外后。老子亲自在洛阳城外迎接等待孔子多日,今日终于等到了孔子,意外之中,又有多少惊喜呀!谁来读? 9、最后一句描写孔子的句子是? 课件出示: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在老子看来,研究学问孔子不比他差,为什么还要拜他为师呢?在这句话中也有答案哟,你读出来了吗? 生答句子:因为老子生接:学问渊博,而且,他总觉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老子的学问渊博,跟老子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一点,他认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板书:学无止境)难怪,本已经远近闻名的孔子在三十岁时,仍然不远千里,拜师求学。 10、透过这些描写,我们体会了孔子谦虚好学、彬彬有礼。在对话中,我们感受到了老子亲切谦和。下面,让我们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来再现当年的情景吧。 课件出示:对话。只读一遍。 左边的同学读老子的话,右边的读孔子的话。注意,读出你对人物的理解。 那孔子的学习是否努力呢? 11、表演读 教给学生行礼时的礼仪,请同学分别出演孔子和老子,展示拜师的环节。 四、学习第三段。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齐读。你又读出了什么?孔子抓紧一切机会学习,勤学好问。从哪里读出来的?孔子每天不理老师左右,随时请教。板书:孔子 勤学 从这句话中,你又能读出什么? 老子毫无保留地教导孔子。师说明他无私善教。板书:老子 善教 一个勤学好问,一个亲和善教,所以,直到今天,课件出示 五、学习第四段 出示:最后一段。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佩他们的品行。 生齐读。 六、领悟“学无止境” 1、孩子们,课文学到这,你想说点什么? 生:我要学习孔子勤学好问。 是的,孔子正因为勤学好问,一生都在不停地学习,所以才有了后来的伟大成就。(课件出示画面:几个方面,加音乐,几幅图片,每幅图片配一句话:这是孔子周游列国,这是孔子在讲学,这是记录孔子的话编成的著作论语并出示论语中的句子)。这几句话都是孔子在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而在本篇课文中,孔子也用他拜师的实际行为告诉了我们一个宝贵的思想,那就是学无止境。(板书:箭头。) 2、联系自己实际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能体现学无止境的事例。老师在课余时间,报名学习驾驶技术,这就是不断学习。你能说一说吗? 七、布置作业 孔子学无止境的宝贵思想贯穿一生。他不仅拜过孔子为师,还拜过项橐、师襄子为师,学习各种知识。 1、请你搜集另两则孔子拜师的故事。 1)孔子跟师襄子学琴。 2)孔子拜项橐为师。 2、背诵论语中喜欢的句子。 板书: 孔子拜师 孔子 老子 勤学好问 谦和善教 学无止境 八、孔子拜师教学反思 一、谈话导入,找准切入点。 在课前预习中,我要求学生充分收集有关孔子和老子的资料。课堂伊始,我请学生交流自己对孔子的理解,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究学习,激发学生对孔子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及时抓住有效的信息,并以此为切入点相机导入,展开教学。 我个人认为这种导入方式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两点:首先,教师必须对孔子、老子以及他们生活的时代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教材的内容要吃透,力求在教学中能够运用自如。其次,时间上要有所把握,不能喧宾夺主,冲淡了对主要内容的教学。 二、情境中理解词语,帮助体悟情感。 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从而读懂句子,进而读懂课文,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学中,词语的理解往往陷入程式化的“说说词语的意思”“用词语说话”之中,不免枯燥、呆板。本堂课中在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意思时,我先让学生联系上文理解,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让学生懂得:世上的学问是学不完的,我们要虚心好学,活到老,学到老。 又比如文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而且使词语教学变得既有“语文味”,又充满了趣味。 三、让朗读贯穿课堂的始终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培养好学生的朗读训练和提高他们的朗读技巧,有利于发展其语言,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品德和审美教育。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方式的读,如:轻声读、默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等等,让学生读通课文,读懂课文,并在读中培养语感。 当然,这堂课中也存着在着许多问题: 1、解词方法还很单一,虽然也用了很多方法,但每次解词总是想提醒学生到词语手册上查,其实有些学生可以自己从字面上理解的,我应该把这些方法明确地告诉学生,让他们真正掌握学语文的方法。 2、这节课的重点虽然抓到了,但文章的中心“孔子的好学精神”学生还体会不够深,应该在学生理解孔子拜师艰辛时,再让学生读一读,体会孔子的好学。 总之,在教学中我本着一种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态度,真实的再现我们的课堂。不是用花哨的表演抓住人,而是努力用一种深层的、人文的、纯语文的精神之美吸引人。力图让语文还原本色,复归本位,反璞归真,创造一种纯语文的课堂。 同时,我也深深地认识到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所说的:教师对文本的钻研深入,决定了你的课堂是否精彩。教师像一位引路人,你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广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在我们走上讲台前,应该静心地把教材多读几遍,力求读得深读得透。多思考每篇课文怎么去挖掘它的语文特色,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简单的精彩。 这也是自己今后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孔子拜师公开课 孔子拜师公开课教案 孔子拜师公开课教学实录 孔子拜师公开课教案(版) 孔子拜师(公开课教案) 莫泊桑拜师公开课教案 孔子拜师公开课教学反思 17.孔子拜师(公开课教案) 孔子游春公开课 莫泊桑拜师 公开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