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的通知.docx
-
资源ID:66353221
资源大小:16.86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的通知.docx
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的通知爱好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激励更多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在项目培育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团队申报国创安排项目,参与中国国际互联网+高校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高校生敢闯会创的实力。 二、项目管理 国创安排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3类,在类别上从2023年起分为一般项目和重点支持领域项目(申报指南见附件1)2类。 激励各高校依据教化部关于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 互联网+高校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要求,组织项目团队参与教化部和省教化厅开展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激励各高校组织 国创安排项目学生向有关企业申报产学合作创新创业联合基金项目(项目指南将在教化部高等教化司主页上另行发布)。 三、立项报送 2023 年我省一般本科高校(含已规范验收的独立学院)安排立项国家级高校生创新创业训练安排一般项目2505项、重点支持领域项目50项,以各校2023年的立项数量为基数,结合学校互联网+高校生创新创业大赛和科技竞赛等工作成效等因素安排名额(见附件2)。 国家级高校生创新创业训练安排项目列入省教化厅一般本科高校分类评价管理考核,请各参加高校支配经费予以支持。 请各参加高校登录网络平台完成省级及以上项目填报(网址: https:/114.220.75.43:98/HomePage,平台操作指南见通知公告栏),并报送立项相关材料(附件3、4)。 四、检查评估 依据国家级高校生创新创业安排管理方法,根据自主检查、客观呈现、信息公开的原则,请各参加高校做好 2023年已立项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工作,并报送自查报告(详细格式要求见附件5)。 材料报送截止时间: 2023年6月20日。 联系人:姚晓敏,电话: 0571–88008979。电子邮箱:zj_gjc。 附件: 1.2023年国创安排重点支持领域申报指南 2.2023 年国创安排项目举荐名额安排表 3.2023 年国创安排项目立项项目汇总表 4.2023 年国创安排项目立项状况数据统计表 5. 国创安排学校自查报告写作提纲 浙江省教化厅办公室 2023 年4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1 2023 年国创安排重点支持领域 项目申报指南 设立国家级高校生创新创业训练安排重点支持领域项目(以下简称重点支持项目),旨在引导高校生面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大战略需求,结合创新创业教化发展趋势,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出创新创业成果。 重点支持项目本着有限领域、有限规模、有限目标的原则,支持具有肯定创新性的基础理论探讨和有针对性的应用探讨项目持续深化探讨和实践,激励开展新兴边缘学科探讨和跨学科的交叉综合探讨,探讨团队要有效利用高校和社会现有的重点试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探讨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高校科技园、技术中心、技术转移中心、试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探讨平台所拥有的一流学科和科研资源,主动开展前沿性科学探讨、颠覆性技术创新、实质性创业实践。 一、申报要求 重点支持项目由地方教化行政部门负责择优举荐,举荐数额不超过上一年度国创安排立项项目总数的2% 。项目支持经费原则上不低于同类型其他国创安排项目支持经费的2倍。 二、重点领域 依据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推动高等教化高质量发展,重点支持高校生在以下领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一)泛终端芯片及操作系统应用开发。 围绕我国自主研发的芯片,基于国产自主研发的泛终端操作系统,开发框架、编程语言、编译器、编程工具等技术领域,探究在通用计算、人工智能、5G通讯、物联网、图像处理、个人终端等方面的创新应用。面对才智城市、智能工厂、才智家庭、才智出行、才智个人等各种场景的泛终端互连、协作、平安体系结构,解决传统终端操作系统生态相互割裂、用户体验提升困难、开发者效率低下的问题,结合核心芯片的国产化、操作系统的换代升级、编译环境及基础工具的自主开发、智能生态的创新发展,推动新一轮的万物互联、智能超宽带的产业升级。 (二)重大应用关键软件。 围绕我国自主研发的关键基础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大型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新兴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七大领域,推动重大应用,重点突破关键软件研发,培育壮大平台软件、应用系统、开源社区等新兴业态。围绕工业互联网战略需求,加速工业技术软件化,发展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新型制造体系。 (三)云计算和大数据。 围绕云计算和大数据基础设施、数据虚拟化引擎、基于云模式和数据驱动的新型软件、大数据分析应用与类人智能、云上人工智能开发平台、云端融合的感知认知与人机交互技术研发方向,形成云计算和大数据系统解决方案,突破云计算与大数据领域重大设备、核心软件、支撑平台等方面关键技术。 (四)人工智能。 围绕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芯片和开发框架,发展软硬件协同和系统级优化技术,构建异构软件编程及开发体系。加强我国原创人工智能开发框架发展,支持端边云统一架构和编程接口、动静态图结合的计算引擎、千亿参数级超大模型的自动并行,以及全流程平安可信。开展面对行业的人工智能模型和算法研发,推动在工业制造、才智园区、无人驾驶等场景形成应用创新和应用方案。 (五)无人驾驶。 围绕我国自主研发的关键车载芯片、智能驾驶操作系统、车载中间件构建功能软件算法,并进行系统优化。加强在智能驾驶系统功能平安以及网络平安等领域的探讨。同时针对智能驾驶多传感器的开发和应用,结合线控底盘等零部件,打造面对多场景的智能驾驶业务系统,提升驾驶体验和作业效率,促进智能驾驶技术在多行业多场景的规模化应用落地。结合智能网联系统,有效降低智能驾驶应用技术困难度,以及进一步提升系统平安,有效促进车路网云系统的深度融合。 (六)新能源与储能技术。 围绕储能技术的机理和材料创新探讨,以储能领域储热/储冷、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中存在的低容量、低集成度,以及分布式储能等关键科学问题为探讨目标,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储能技术创新探讨团队,重点发展新能源化工等领域,推动压缩空气储能、化学储能、各类新型电池、燃料电池、相变储能、储氢、相变材料等基础理论探讨。围绕新能源革命带来的能源转换、传输、利用和管理等环节中的挑战,研发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并网储能技术与系统、大规模集成储能与应用、分布式储能技术及系统优化、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及管理、碳计量、碳转化、碳捕获等关键核心技术。 (七)生物技术与生物育种。 针对保障食物平安和发展生物育种产业的战略须要,围绕主要农作物和家畜生产,发展合成生物技术等领域,获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基因,培育抗病虫、抗逆、优质、高产、高效的重大转基因农林牧渔业新品种,提升生物育种水平,增加农林牧渔业科技自主创新实力,确保国家粮食平安,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八)绿色环保与固废资源化。 面对生态文明建设与保障资源平安供应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重点围绕高效转化、清洁利用、精深加工3个领域,开展基础理论探讨和应用基础探讨,研发整装成套的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形成固废问题创新性解决方案,提高我国资源利用效率,支撑生态文明建设。 (九)第五代通信技术和新一代IP 网络通信技术。围绕大规模天线阵列、高集成新型滤波器、宽带高效功放、新型网络架构、干扰协调等核心技术,扎根理论创新、工程创新和材料创新,不断提升频谱效率、降低能耗、降低体积/重量,为数字社会构建坚实的网络基础。通过5G技术推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关联领域裂变式发展,在制造业、农业、金融、教化、医疗、社交等垂直行业探究新应用。围绕IP网络技术领域,探究以SRv6,BIER6、切片等为代表的新一代IP网络技术,结合网络分析、自动调优、AI等智能化技术,推动我国数据通信领域的应用技术创新。探究新一代IP网络通信技术应用于5G垂直行业、上云专线、Cloud VR等业务创新。 (十)社会事业与文化传承 助力夯实基础学科,推动文史哲之间、文史哲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建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效路径、模式、机制探讨,既继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关注学科交叉融合和跨界整合,探究新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新经济业态、新生活方式、新运营模式,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对传统管理理念、模式、内容及手段进行升级改造;从中国教化改革发展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觉新问题、提出新观点,助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化理论体系,将教化理论有机融入创新创业实践。服务教化现代化和教化强国建设,面对区域基础教化,探究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主动应对信息时代新兴技术对教化教学带来的挑战,围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深化开展教学方法、教化技术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探究;分析艺术学应对技术变革和产业革命面临的挑战,探究艺术与科技有机融合新方向。 调研分析行业市场需求,特殊关注文化科技融合、文化创业等产业新需求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