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docx
2023年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 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 班级: 姓名: 学号: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这是苏东坡的浅浅吟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意思,青莲居士俯仰之间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明月黑夜中的精灵是许多诗词家亲密的伴侣。她以打黑暗背景中皎洁的形象赐予诗人灵感和幻想,于是,李白吟诵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的哀伤;陶渊明描绘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五首之三的恬淡画面。可以说是,交界的月光洒满了古代诗歌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没有月光的照耀,古典诗歌就会变得干瘪、生硬。 古典诗歌中,“寓情于景”这种表现手法比比皆是,而黑夜中的月亮,以其独具特色的存在姿态必然受到了万千诗词作者的青睐。由于主人公心态、诗词创作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古典诗歌中以明月为意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团圆与思念。古典诗歌中,圆月通常是团圆的象征。“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这一象征义的生成, 显然与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有关。每年的八月十五秋高气爽,圆月当空, 银光洒遍人间。家家祭月, 赏月, 亲人团聚。所以,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写道:“明月何皎皎, 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 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 不如早旋转。出户独彷徨, 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 泪下沾衣裳。”曹植的杂诗二首也描写了相似的境界:“俯视清水波, 仰看明月光。郁郁多悲思, 绵绵思故乡。”两首诗的内容都是游子见月思乡。诗经·陈风·月出最早唱出了月下怀人的怨歌。其诗共三章, 第一章为: 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 劳心俏兮! 皓月当空, 清辉万里, 诗人想念一位俊俏的美人。她那舒徐的神情、苗条的姿影, 使诗人忧思焦虑, 难以安静。在诗人创造的皎洁、空明、幽静的境界中, 皎月与美人相互辉映; 月下佳人, 成为千古相传的令人遐思的理想。而且, 月又是引起思念的触媒。月下怀人念远, 一直是古典诗歌常用常新的基本抒情模式之。唐人继续沿用月意象的这种现成涵义, 如,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李白长相思:“孤灯不明思欲绝, 卷帷望月空长叹。”白居易八月十五夜禁中寓直寄元四稹:“三五夜中新月色, 二千里外故人心。”不过, 沿用时并未忽视创新。他们大大拓展了月下怀人这一抒情模式的表现容量, 利用暗示团圆之盼与思念之苦的明月, 来表现戍卒与征妇的离散的悲愁。 离愁别绪之情是抒发在诗词作品中是非常普遍的,明月天生具有这中寓意,所以,大量诗词作品中以月作为抒情或者歌咏的对象,是很符合审美观点的。这点在唐诗宋词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故园。明月是亲友团圆的希望和期待,基于此特点,月的意象有自然而然有故乡联系在了一起,成为游子心中一块永远也割舍不掉的眷恋。徐祯卿月诗写道:“故园今夜月, 迢递向人明。”屈大均也有相同的体验:“吹笛关河夜,衣裳清露滋。谁能见秋月, 不起故山思。”吹笛。月是故乡月,寂寞惆怅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悬,游子注视着,远方的亲朋好友也期盼着。此时,月亮便在游子有家乡之间构架了一座精神沟通和慰藉的桥梁,使得游子的惆怅得以抒发,情感得以表达。虽然,家乡远在万里之遥,但是借助于月,彼此却可以“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因此, 一个漂泊者, 不论他是在踯躅旅途, 或是在独守客舍寒窗, 只要在明月的照耀下, 心灵就会体会到故园的温馨, 沉浸于对家乡的思念之中。徐祯卿的月诗, 非常真实地传达了月与故园的这种神秘而美妙的联系。千百年来, 在羁旅行役之思的篇章中, 月意象频频出现。不同时代的诗人, 都善于在明月中寄寓对故园的无限深情。 永恒。时间的车轮从未停止行驶,但天空中那轮明月依然亘古不变的续写着永恒的传说和故事。她目送漂泊的游子回温暖的家,她见证了月下游子思乡的眼泪,她寄托了一个个孤单身影的思念,她依旧叙说着绵长的呢喃.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样唱道:“江 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笔下月亮渗透着哲学的意味。诗作中,诗人将月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作比,构成诗意的对比。古人、今人, 一代又一代, 相续无穷, 而江月仍是原来的江月; 人生短暂, 而江月却不知从何年开始, 也没有终结。在月光的照耀下, 过去了一个又一个王朝, 上演了一出又一出戏剧。明月, 跨越时空, 阅尽沧桑兴亡, 见证历史。处在动荡不居的兴亡潮流中的每一个个人,感到人生的渺小、短暂, 把天上的明月视为永恒的化身, 显然是既具体又深刻的体验。由此形成月意象的又一种现成涵义。面对历史陈迹, 感叹兴亡的作者, 把明月作为历史的见证者, 吟出了一首又一首挽歌: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刘禹锡石头城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多少不可一世的王朝, 都烟消云散了, 只有曾经照临这种种兴亡的明月, 仍然光照人寰。对具体的王朝的虚无主义的体验, 最终走向对历史长河的真实性的肯定, 对永恒的冥思幽讨。而这种肯定与思索, 正是借明月意象折射出来。 月亮的象征意象还有很多,而且她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一定的变化,在此不在赘言。月亮意象这一具有深厚寓意的概念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统中的,在理解月亮在诗词作品中的作用与其象征意义时,我们务必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联系,那样定会获得丰硕的收获。 古典诗词中的月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咏月意象 浅谈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 中国古典诗词中“月”意象的解读 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整理) 浅析古典诗词中的菊花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水意象优秀 古典诗词中传统意象的特定含义 古典诗词中传统意象的特定含义 古典诗词中的月亮意象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