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师范大学党建工作总结(精选多篇).docx
-
资源ID:66365965
资源大小:72.94KB
全文页数:10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北京师范大学党建工作总结(精选多篇).docx
2023年北京师范大学党建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08年改称京师优级师范学堂,独立设校,1912年改名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1931年、1952年北平女子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先后并入北京师范大学。 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吴承仕、黎锦熙、陈垣、范文澜、侯外庐、白寿彝、钟敬文、启功、胡先骕、汪堃仁、周廷儒等为代表,一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学校秉承“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形成了“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 “七五”、“八五”期间,北京师范大学被确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十所大学之一。“九五”期间,又被首批列入“211工程”建设计划。2023年百年校庆之际,教育部和北京市决定重点共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将北京师范大学列入支持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十五”期间,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计划。 北京师范大学校本部(北太平庄校区)占地面积1048亩,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集中地。全日制在校生约23800人,其中:本科生约9200人、研究生约12800人、长期留学生约1800人。现设1个学部、23个学院、2个系、37 个研究院。馆藏文献420余万册,数字资源量约30600GB,其中电子图书约1580GB。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综合实力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23年,北京师范大学成为首批拥有自主设置本科专业审批权的6所高校之 一。现有本科专业6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53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08个、博士后流动站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5个一级学科、11个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现有5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交叉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12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性学科布局。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发布的2023年一级学科评估(第三轮)结果,我校教育学、心理学、中国史、地理学、生态学5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中国语言文学、戏剧与影视、系统科学3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二,共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前五,17个一级学科排名前十,24个一级学科排名前二十。在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QS)公布的2023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中,我校排名第252位,在大陆地区高校中排名第8位。 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人文社科科研和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其中联合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0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北京市工程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定期出版专业刊物16种。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资源丰富,是国家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现拥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5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学校同时拥有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队伍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现有校本部教职工近330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2100人,具有高级职称、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海外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居于中国高校前位。现有两院院士9人、双聘院士12人,荣誉教授2人、资深教授5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6人、讲座教授3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34人次,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4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学科评议组成员15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6人和新世纪人才171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8人,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和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群体3个。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广泛。学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所大学、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与美国、英国、日本、韩国及加拿大等国家的50多所大学有交换留学生项目的合作。学校先后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加拿大道森学院和舍布鲁克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意大利马切拉塔大学、美国威廉玛丽大学合作建立了7所孔子学院。长短期留学生来自100个国家和地区,秋季在学长期留学生近1800人,其中学历生占74%。 北京师范大学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到本世纪中叶把学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十二五"期间,学校将贯彻"以人为本、改革创新、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提升质量"的工作方针,牢牢抓住提高教育质量这一战略主题,坚持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开放发展,通过实施质量立校工程、人才强校工程、学科提升工程、国际化建设工程、制度创新工程、条件保障工程、党建创新工程等重大工程,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迈进。 推荐第2篇:北京师范大学培训总结 教师是什么?是含笑的天使,孩子接纳你;是诚信的知音,孩 子呼唤你。 在这样的一个夏天,我们收获到了秋天的喜悦。那闪烁着专家智慧的笔记本,那凝聚着学员心血的专题发言。 未来需要什么养的只是因人而异,面对教育的本质与复杂性,即使是只是最渊博的教师也难胜其职。 话说“课课节节术相同,节节课课术不同” 教师是媒人,让你总是有魅力,让知识有魅力,吸引他,爱恋他。 在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今天,高效课堂可能就是,投入少,产出多吧。有效教学可能是我们的最终归属 一、有效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在备课时,我们要学习于漪老师的“一课三备”:一备:不使用任何参考资料,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写好一案;二备:通读大量的教辅资料后,在一案的基础上形成上课教案; 三备:课后根据课堂实际调整教学策略、知识的重难点、教学的方法形成三案。 感悟:先有自己的,再学别人的,经过实践检验。 学习顾泠沅教授“行动教育”备课模式(一个课例两次反思三个阶段) 原认知阶段,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 新设计阶段,关注新理念的课例设计 新行为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调整 更新理念(反思1: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 改善行为(反思2: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 二、确定精准的教学目标,是实现课堂高效前提。 参考(课堂教学评价表 ) 备课从问题入手,巧妙设计问题,将教学目标转化成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将讲堂变成学堂,这是考验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这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起点。问题设计明确、难以适度,表达简介清楚,问题由易到难,由封闭式问题到开放式问题,由浅层问题到深层问题,更重要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发问,是全体学生都注意力集中,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并根据学生的思维状态,动态生成新问题。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是课堂能否高效的桥梁。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也就是说在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各个环节中使用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教学策略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教学的最优化就是要求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制订或选择某种教学策略还应考虑教学过程的效率,做到省时高效。好的教学策略应是高效低耗,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较好地实现具体的教学目的,并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基本类型 产生式教学策略 1 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 优点: 可以积极地把信息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主动深入,因此学习效果较好; 允许学生自主地设计、实践和改善他们的学习策略,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产生式教学策略主要出自学生自己,因此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等。 不足: 设计不妥,可能导致认知超载或情绪低落,或是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 学习的成功依赖于学生先前已具有的知识和学习策略的广度。 替代式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它更多地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主要是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 优点: 比产生式教学策略效率高,它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习许多内容; 知识储备有限和学习策略不佳的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学习。 不足: 因为学生智力投入少,信息处理的深度不够,因此学习效果不如产生式策略好; 由于教学安排过于周密,学生在学习中被动学习多于主动学习,因而学生学习志趣难以调动,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策略 长久以来,传统教学不重视教学的社会性,教学中教师没有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实现合作交往需要的机会,没有将人际关系、合作与竞争作为推动学生学习、认知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般认为,学生之间的交往存在合作、竞争、个体三种形式:合作式,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为达到共同目的,自觉地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一种交往方式。竞争式,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对共同目标的争夺。个体式,个人能否达到目标与他人无关,关注自己学习的掌握,强调自我发展,不参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游离于群体活动之外。 生生互动基本上是一种对称性交往。在一个学年段的学生,个体发展水平相近,是在一个对等基础上的交往,交往是平等互惠的。以合作形式进行的学习称之为合作学习,以竞争形式开展的学习称之为竞争学习,以个体形式开展的学习称之为个别学习。而小组学习则是合作学习中的一种基本形式。 研究表明小组学习有几方面的优越性: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情感沟通,改善人际关系;由于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就变得比较容易解决。而且,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竞争,这种竞争有时会产生较大的摩擦,也会直接影响各组的工作效率,甚至伤害成员相互间的感情。 要保证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应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应有一定的难度,问题应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与小组学习活动的激情以及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创造性。处理好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一般情况下,一节课中有一定难度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以3次为宜,做到开放空间与开放时间相辅相成。每小组研讨的民主性集中表现在充分尊重与众不同的思路和独到见解,吸纳与众不同的观点。小组研讨的超越性,则集中表现在作为学习的共同体展现出得创造性。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使小组间通过竞争共同得到提高的同时,个人及小组群体分享成功的快乐。培养个体交往意识及交往技能。个体差异的存在,不可能做到成员个体间的绝对均衡。因此要培养小组成员的个体交往意识及交往技能。 竞争与合作学习策略 2 竞争与合作是人际相互作用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竞争与合作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人际相互作用中个人实现目标的手段。在某一具体活动中,参加者选择哪一种手段依赖于环境和个人自身的不同因素。一般认为,可能获得的利益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如果某种活动对参加者双方来说,一方获得的利益量是另一方的损失量,这种活动大多是竞争性的。 1.课堂中的竞争 课堂教学中的竞争行为,是指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展开的一种较量。从竞争主体的结构来看,课堂教学中的竞争可分为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的竞争、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竞争、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竞争。两个个体之间或两个群体之间产生竞争必须有三个条件:双方都想达到同一目标;一方达到目标,就会排斥另一方去达到;因为双方都知道其中的一方必被淘汰,所以双方都为达到目标而竭尽全力。因此,在竞争中,双方都会努力争取获得优势地位,即针对目标方面获得比对方更优越的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竞争既可能激起学生个人发愤努力,从而在学习上得到更大的收获,也可能由于这种收获仅限于受到奖励的学生,而挫伤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育应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因此,为了某些学生的利益而对其他学生进行公开侮辱是不道德的。只有那些相信自己有取胜机会的极少数学生才能受到竞争的激发。竞争对大多数不能取胜的人来说,是造成不安全敢、自我怀疑和个人不幸的源泉。总之,课堂中的竞争无对错之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境来决定是否采用竞争策略,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中的合作 课堂教学中的合作行为,是指学生之间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而彼此配合、相互协助的一种联合行动。合作行为的产生,必须具有以下基础: 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一切合作,都是两个以上的人,趋向于同一个目标或结果,有意无意表现出来的种种配合的行为方式。合作双方如果没有共同的目标,并且也无时限这一目标的要求和愿望,那么合作行为将不可能产生。 有较接近的思想认识。要使合作行为产生,并且能持续下去,合作双方还必须具有比较接近的思想认识,即使这种认识是暂时的。只有合作双方对共同目标的性质、意义有较一致的了解,互相信任,努力趋向共同目标,才有可能维持和发展合作的行为。 有一定的条件。合作行为是在一定的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即使是最简单的合作,也必须具备基本的条件。有较好的配合行动。合作行为从根本上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行动上的配合。没有合作双方行动上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即使思想认识较接近,也难以产生现实的合作行为。配合行动包括时间上的配合、地点上的配合和方向上的配合三个方面,尤其是方向上的配合最为重要,合作双方要始终朝着同一方向共同努力,否则合作行为就难以产生。 无论是从理论上来说,还是从实践来看,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合作行为的产生都离不开教师所创造的各种条件。在引导与帮助学生进行合作方面,教师有必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教师在运用外部奖励手段时,可多考虑对集体城固偶的评定与认可。2.知道学生学会合作技巧,养成社会交往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鼓励学生彼此合作或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并不能保证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合作。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时,才能顺利开展合作学习。3.保证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集体学习。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促进个体积极学习的保证。同学之间积极地相互依赖性意味着大家在彼此合作、相互启发中共同学习,而不是消极地依靠某个学生或某一部分学生解决全组的问题。 学徒制 学徒制最初是适合于工业发展阶段的职业教育而兴起的一种教育形式。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通过学徒制制造了无以数计的能工巧匠,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对技术的发展、传递以及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学徒制是适合于手工操作的技术教育形式,其缺陷是明显的,一是偏重实际操作技术,忽视基础理论知识;二是这种培训只限于小范围地教、小范围地学,效率低,不利于大批量培养人才;三是由于受到师傅个人文化水平的限制,不容易适应新技术变化。然而,在生产实践中有许多默会知识,它们很难转化为明确知识,往往需要口传手授,学徒制正式合适的方式。 3 针对学徒制的作用和局限性,各国进行了不同的改造。如果说与工业革命同步的第一次教育革命标志着正规学校教育的开端,这种正式的学校教育使学龄儿童走出工场,脱离社会生活环境,进入特定的课题教学环境,那么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二次教育革命则试图依据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的学徒制教学对现行的学校教育进行彻底的改革。学徒制是一种“做中学”的最早形式。然而,现在的学校教学模式却与学徒制严重地脱离了。学生在教学环境中,经常缺乏实际情境的支持,而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正规学校教育往往被定义为代表认知经验的活动场所,而与课堂外的种种情境相对。学生通过与现实生活分离的教学科目被动地学习知识。 基于以上的观点,一批学者提出了“认知学徒制”这一概念,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认知观。这种观点关注学习的社会方面,注重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知识与学习的研究,认知学徒制将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改造传统学校的物质设施、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尤其是在消融传统学校与社会各行各业的界限方面掀起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新世纪的学习革命与教育革命。 我们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整体差异最小化”的原则,将学生分成2人一小组,4人一大组,组内同学互为学习资源,兵教兵,兵练兵,将组内成员紧紧捆绑在一起,做好一天一小计,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表彰,一学期一鉴定。 黑板上有每个小组的组名,都是小组成员共同举手表决通过。给自己的小组其名字实在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孩子们比给自己起名字都慎重、严肃,那是最郑重的宣言,蕴含着他们的目标和理想。为了培养学生能合作、会合作、善合作的能力,全体教师分阶段培养学生。首先培养小组长,让小组长明白学好知识有三个层次:听明白,想明白,讲明白。讲明白是学好知识的最高层次。其次培训组员,接着培训如何倾听,如何让表达,如何让补充。一点一点提要求,一步一步训练培养,二人小组的学习是互为资源,不是“一帮一”。竞争获胜,不在于超越别人,重要的实现超越自己。 利用学习小组在个体充分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合作学习,使得每个小组在交流的时候都有话可说,将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效果比较明显,原来不会说,不知道怎么学的同学逐渐会说,会批注、会思考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在小组合作,小组展示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快乐感,彻底打破了老师牵着学生走的局面。 捆绑式式小组评价将小组成员紧紧捆绑,极大地调动了小组每位成员的学习积极性。自捆绑式评价以后,同学们的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他们的表现也令人刮目相看,让人仿佛觉得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课堂中充满了激情、智慧、互动,充分体现出生命的活力。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爱学习、会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牢记“组荣我荣,组衰我耻”, 集体是水,个体是船,水涨船高,在落后的群体中难以出类拔萃。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健全人格的训练场,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沟通、倾听、尊重、包容、欣赏,培养了不甘落后,互相鼓励,互相扶帮的团队精神。二是让合作交流撬开知识的大门。合作交流时,有序安排,让学生会思维、会倾听、敢说、会说、乐于说、交流合作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与灵感。教师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课中备课,巧妙追问、点拨提升、激励评价;先让学生讲,在学生思维碰撞与阻塞时教师必须进行点化,确保合作有效。通过合作交流,让小组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主阵地,学习交流的平台, 4 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来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能达到活跃思维、锻炼勇气、培养能力的目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锻炼自己、彰显自己、提升生命质量的主阵地。 四、有效地当堂检测巩固是课堂高效的保证。 让一份当堂检测成为学海之舟,为生命保驾护航,承载学生到达成功的彼岸。每课时必须要有当堂检测设计。曾经有专家做过学生学习24小时后的平均保持率的调查,叫学习金字塔效应。调查表明,满堂灌学习效果只有5;分组讨论交流点拨后学习效果上升到50,再加上实践练习学习效果可达75;而向其他人讲授,并对所学内容立即运用的学习效果90。由此可见小组合作交流后当堂检测与运用的教学效果多么显著。当堂检测教师选得题越精,学生得到的思路、方法越多,所以当堂检测选题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由基础变式难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过渡进行梯度练习,每个层次体现一个亮点,有步骤、有方法,让各类学生都能循序渐进,教师点拨盲点,让学生恍然大悟。当堂反馈尤其要以需要帮扶的学生为主,特别是能够注意到需要帮扶的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学生、双主体互动过程,谁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学切入到每个学生的思维中去。漠视时间的消耗是一种对生命的践踏,体验学习的乐趣。厦门函授学习的乐趣,追求学习成长的幸福,对人的一生极为重要。 关注课堂的深层结构,讨论完的收获是多少。活跃是否有序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如何教想如何转学转变,跳高运动员必须先把心摔过去 推荐第3篇:北京师范大学教案 北京师范大学教案 05211116 支二娟 【课程名称】铁及其化合物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单质铁、氯化铁和氯化亚铁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和 科学探究性实验的一般研究方法和步骤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预测与假设、方案设计、实验记录、分析归纳,进行研究和思维训练,达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双重目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研究的艰辛,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教学难点: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教学过程】 1.课题引入:提问: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同学们说说生活中都有哪些常见的与铁相关的物质? 学生回答 归纳总结补充学生答案。然后PPT展示相关知识和图片,讲述一些铁制品(铁锤,铁锨)铁在自然界可以以单质形式也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主要以氧化物形式(FeO、Fe2O3)存在。铁在地壳中含量居第四位,仅位于铝之后。(5min) 2.展示一些铁制品让学生观察并简要介绍物理性质和一些化合物。(5min) 总结:铁是一种有光亮银白色光泽的金属,密度较大,熔点1535,沸点2750。纯铁的抗蚀力很强,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热性。导电性比铜、铝差,能被磁铁吸引。 介绍铁的化合物 (1)铁的三种主要氧化物的分子式、颜色 FeO Fe2O 3 Fe3O4 黑 红棕色 黑(磁性) (2)铁的氢氧化物 Fe(OH)2 Fe(OH)3 3.通过PPT展示铁及其化合物,并带领学生回忆初中所学铁单质的化学性质。 Fe+O2 Fe+Cl2Fe+H+ 4.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还原性。(15min) 0+2+3引入:我们从以上的知识中知道,我们熟悉的铁的形态主要有三种形式 Fe、Fe、Fe存在,那同学们想一下它们之间是否能够相互转化吗?如果能,又是怎样转化的呢?学生回答。老师总结,然后,继续说:同学们已经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了三种铁存在形式的转化,那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思路用我们提供的仪器来完成自己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完成相应方程式。 学生做实验 实验结束后老师总结,并给出所有的设计方法和答案。 5.根据所学知识完成铁三角之间的转化,并给出氧化剂、还原剂。板书。(5min) 6.扩展:铁元素是生物体中含量最高的生命必须微量元素。铁的化合物在生命体内承担者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中以血红蛋白的功能最为显著。血红蛋白中含有Fe,正是这些Fe使血红蛋白分子具有载氧功能。 2+2+人体内的铁元素主要来自食物。关于铁元素在人体内的吸收过程目前仍然有许多问题不清楚。但有实验结果显示,来自食物的铁元素主要在小肠(尤其是十二指肠)被吸收,并且认为只能吸收Fe。由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以将Fe还原为Fe,所以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动物血、肝、骨髓以及蛋黄菠菜、红枣等食物含铁量,丰富,可以多食用。需要指出的是,人体对铁元素的再利用率很高,合理的膳食完全可以满足人体对铁元素的需求。孕期妇女和儿童需要摄入较多的铁元素,健康的成年人并不需要每天大量补充铁元素。(5min) 2+3+2+【复习巩固与作业要求】 课时回顾:系统回顾本堂课所讲的知识点。 思考题:课本知识迁移部分。 作业:自我评价 3、4 【实验试剂】铁粉、稀硫酸、FeCl3 溶液、FeCl2 溶液,氯水,稀硝酸,硫氰化钾溶液,锌片、铜片。 推荐第4篇:北京师范大学自主招生 北京师范大学2023年自主招生(含保送生)办法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首批确定的22所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高等学校之一。学校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坚持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以学生兴趣、特长为取向,面向全国应届高中毕业生自主选拔录取综合素质高、学习成绩好、兴趣特长突出的优秀学生。为做好我校2023年自主选拔录取(含保送生)工作(以下简称自主招生),特制定本办法。 一、自主招生方案 2023年我校自主招生分三类:免费教育师范生类、学科兴趣生类和学科特长生类。申请者限报一类。 原则上,我校2023年自主招生录取人数不超过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 (一) 免费教育师范生类 择优选拔乐教适教的优秀应届高中毕业生。 1.申请条件 热爱教育事业,有志于长期从教,接受国家免费教育师范生协议书(点击链接)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 高中阶段: 1)省级优秀学生获得者。 2)自荐或优质生源校推荐的综合素质高、每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始终名列所在年级前茅者。 3)具有特殊才能,包括高中阶段在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赛区三等奖(含)以上者;或在科技发明创造方面有突出特长和培养潜能者;或在文学、语言文化等方面具有特殊才能者;或具有其他特殊才能及突出成绩者。上述各获奖项目或成果的申请者须为独立或前两名完成人。 2.学校考核与合格资格确定 自主招生工作组根据申请条件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初审,初审合格者须参加我校组织的多项能力测试(笔试)和专家面试。 其中,申请保送生者,还须参加北京大学等七所综合性大学联合考试,且合格。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理工)或历史(文史)。报名办法同学科特长生类。 学校自主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考生考核成绩,以及考生所填报专业志愿,择优确定合格考生名单。 3.录取要求 我校免费教育师范生类自主招生合格考生,按确定的录取要求及专业录取,入学后只能在免费教育师范生专业范围内申请转专业。具体要求如下: 1)符合教育部选拔保送生条件(见附件1),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并报考我校者,按保送生录取。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且以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者,即予录取。 a)a)高考投档成绩达到我校在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当年同科类调档 线(一志愿平行投档的省份为第一次模拟形成的调档线)下20分(750分制)以内、且不低于同科类本科第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 b)b)语文、数学、外语中任一单科高考成绩达到145分(150分制)或文科、理科综合高考成绩达到290分(300分制),且高考投档成绩不低于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当年同科类本科第一批控制线。 (二) 学科(文史或理工科)兴趣生类 择优选拔对哲学(文理兼招)、社会工作(文理兼招)、资源科学与工程(理)等学科专业(详见附件2)具有浓郁兴趣的优秀应届高中毕业生。申请者限报一个专业。 1.申请条件 自荐或优质生源校推荐的具有浓厚相关学科兴趣、综合素质高,且每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始终名列所在年级前茅者。 2.学校考核与合格资格确定 自主招生工作组根据申请条件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初审,初审合格者须参加北师大组织的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考试、多项能力测试(笔试)和专业测试(面试)。 学校计划发放哲学、社会工作、资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自主招生合格考生各60名。学校自主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生考核成绩,以及考生所填报专业志愿,择优确定合格考生名单。 3.录取要求 我校学科兴趣生类自主招生合格考生,按如下要求录取,入学后不得申请转专业。 1)符合教育部选拔保送生条件(见附件1),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并报考我校者,按保送生录取。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且以第一志愿报考我校者,即予录取。 a)高考投档成绩达到我校在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当年同科类调档线(一志愿平行投档的省份为第一次模拟形成的调档线)下30分或35分或40分(750分制)以内、且不低于同科类本科第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具体录取要求以我校与考生所签协议为准。 b)语文、数学、外语中任一单科高考成绩达到145分(150分制)或文科、 理科综合高考成绩达到290分(300分制),且高考投档成绩不低于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当年同科类本科第一批控制线。 (三) 学科(文史或理工科)特长生类 择优选拔综合素质高,具有特长的优秀应届高中毕业生。 1.申请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高中阶段: 1)在全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等学科竞赛中获得省级赛区二等奖(含)以上者。 2)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含)以上者;或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者。 3)在文学、语言文化方面具有特殊才能者。 4)具有其他特殊才能及突出成绩者。 上述各获奖项目或成果申请者须为独立或前两名完成人。 5)自荐或优质生源校推荐的综合素质高、每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始终名列所在年级前茅者。 2.学校考核与合格资格确定 自主招生工作组根据申请条件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初审,初审合格者须参加北京大学等七所综合性大学联合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理工)或历史(文史);联考合格者,还须参加北师大组织的多项能力测试(笔试)和专家面试。 学校自主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考生考核成绩,择优确定合格考生名单。 3.录取要求 我校学科特长生类自主招生合格考生,按如下要求录取: 1)符合教育部选拔保送生条件(见附件1),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并报考我校者,按保送生录取。 2)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且以第一志愿报考我校: a)高考投档成绩达到我校在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当年同科类调档线(一志愿平行投档的省份为第一次模拟形成的调档线)者,按实考分加10分录取专业;达到调档线下20分(750分制)以内、且不低于同科类本科第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并服从专业调剂者,即被学校录取。 b)语文、数学、外语中任一单科高考成绩达到145分(150分制)或文科、理科综合高考成绩达到290分(300分制),且高考投档成绩不低于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当年同科类本科第一批控制线,并服从专业调剂者,即被学校录取。 符合上述条件考生均在其所在省份我校招生专业范围内安 排专业。 二、报考方式 我校2023年自主招生全部实行网上报名、传照片、缴费、打印准考证。报名时间初步定在11月底前后,届时本网站将发布具体安排,请考生关注。 说明:北京大学等七所综合性大学联合考试在各省主要城市设考点;北京师范大学组织的多项能力测试、专家面试,以及学科兴趣生类的文化课考核均在北师大校内进行。 本办法由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咨询电话:010-58801802,010-58807962 传真:010-58800562 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 2023年11月 附件1:教育部选拔保送生条件 (一)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028号)和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的通知(教基20231号)要求,在高中阶段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二)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包括: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中获得 一、 二、三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三)高中阶段在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竞赛(包括: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省级赛区)、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级赛区)、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省级赛区)、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四)高中阶段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含全国青少年生物和环境科学实践活动)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得 一、二等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五)高中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注:若教育部更改以上条件,按教育部新规定执行。 推荐第5篇: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说明 2023年我校将继续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民族骨干计划)、以单考形式在西藏自治区定向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援藏计划)。 民族骨干计划招生人数在硕士生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人数外单列,2023年招收10人。我校2023年学术型硕士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专业均可报考,不能报考专业学位硕士生。除复试时须提供民族骨干计划登记表外,其他报考条件、考试内容、报名和考试程序等与普通硕士生完全一样。录取时在全体报考该计划的考生中择优录取,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教育部下达的分省计划、考试成绩、是否在职以及工作单位性质、民族、报考专业等。 被录取的民族骨干计划硕士研究生,第一学年须到教育部指定的基础强化培训基地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入校继续硕士学位培养阶段学习。达到录取院校确定的普通计划复试分数线及复试录取要求的考生,可免除一年基础强化培训直接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完成学业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