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29 古诗两首.docx

    • 资源ID:66367190       资源大小:18.92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29 古诗两首.docx

    2023年29 古诗两首 29 古诗两首 一、教材简说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诗歌本来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李商隐的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二、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说说古诗大意。 4、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等民间故事。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古诗意境的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搜集有关的 民间故事。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民俗节日丰富多彩。各个节日都蕴藏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传说,有趣的习俗还有人们心中美好的祈愿。翻开发黄的书卷,在古人的诗作、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节日的场景,感受古时节日特有的喜庆气氛,领略传统节日的非凡温情。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个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 2、同学们,对这个节日你有哪些了解呢? 3、揭题:同学们对这个节日了解得还真多。是的,七夕是在农历的七月初七,又叫乞巧。(板书:乞巧) 4、读题释题:有谁知道“乞巧”是什么意思?借用“资料袋”中的内容解释。 二、初读感悟,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他精书法棋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但是仅到了17岁,所以他的诗留存的比较少,全唐诗只两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一首。 2、学生自由诵读:提示读准字音,注意生字自形。 3、检查读,正音。引导“宵霄”形义上的区别。 4、指名读诗,相机提示节奏。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5、感知诗意,质疑解疑。 同学们,你能运用工具书,联系课文的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吗?有哪些地方没弄明白?先同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 三、品读诗句,想象诗境,体味诗情。 1、出示图片,引导品读七夕所见。(板书:所见) 这是七月初七的晚上,看到这样的夜空,你能想象并说说什么是“碧霄”吗?在点点繁星中,两颗星特别耀眼,他们就是在银河两旁的牛郎织女星。他们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晚上才能相聚。诗人林杰不禁吟到:(出示诗句)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你能读好这两句吗?(指名读,男女赛读) 看着这幅图和这两句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 2、结合资料,引读乞巧时的所做。 是啊,在这样一个夜晚,人们又会做些什么呢?(板书:所做)读读诗句。 出示诗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出示资料:介绍乞巧节民俗。(资料袋内容及相关图片) 从这两句诗里你读出了古人是怎么过乞巧节的吗?想象一下,说一说。 是啊,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慧巧手,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美强烈而美好啊!让我们再来体会这种美好读读这句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范读,齐读) 四、再次体验,背诵全诗。 同学们,简简单单的四句话,却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好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牛郎织女的纯洁的令人感动的爱情,我们也看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聪明智慧的向往和追求。这么优美的诗篇,你想把它收录到你的脑海中吗?给你3分钟,看谁背的快,背得好。(自由背诵,指名背,演绎背,开火车背,齐声背) 五、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有关的古诗。其实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也同样用自己的诗篇来描述与节日有关的古诗。像寒食元日清明等等。大家可以课后去搜集有关的古诗来读一读,体会一下。 六、识字写字巩固 书写指导:乞 巧 霄 渡 “乞”不要多写一横,“霄”上下部分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要适当。 板书设计: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所见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所做 第二课时 一、故事激趣,了解人物,揭示课题。 1、谈话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牛郎织女”这个美丽的民间故事,今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丛林,来看看早在远古时候就已经登陆月球的美丽的女神嫦娥的故事。(板书:嫦娥) 2、谁知道关于嫦娥的故事?(学生讲,教师适当补充)这个美丽的故事在我们唐代大诗人,与杜牧齐名的李商隐笔下的嫦娥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先读读诗吧。 二、诵读诗句,拓展想象,品读感悟。 1、指导诵读诗句: (1) 注意节奏:回忆乞巧节奏,确定嫦娥节奏。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 独立朗诵:大声、合作、轮读等,把诗歌读正确、流利。 (3) 指名诵读:个别逐句检查读两句检查读分组轮读四句连读。 2、过渡:同学们很会读诗,把这首诗读得像模像样的。请你们再好好读,边读边自己想办法解决遇到的难题,看谁能把诗靠自己的力量读懂。 3、交流感悟,品读想象: (1)同学们,你还有什么困难刚才没解决,妨碍你理解诗句的有没有?生质疑问难。 重点帮助理解: 烛影深:幽暗。 晓星沉:清晨;落。 应悔:表示猜测。应该吧。 夜夜心:每晚都感到孤单。“心”,孤寂的心。 (2)启发讲述诗歌大意。 出示图片: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天庭的月宫里,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景物?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景 (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往西移去,晨星就要消失了。) 是啊,诗人这样描写到: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读 想象一下,看到如此寂静的景物,你猜独自一人久居月宫的嫦娥又会想些什么呢?又会有些什么样的感受呢?结合嫦娥奔月的故事,结合图画和诗句想象一下。板书:情 (我想:此刻的嫦娥应该非常后悔当年偷吃了灵药吧,害得自己只能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 (3) 体会是该蕴含的情感。 让我们再来好好读一读吧。 同学们,古人作诗,往往是借景抒情、借诗言情。那从这首诗歌总所描绘的景象和人物形象中,你能猜出它向告诉人们什么或者想表达什么心情吗? 是啊,在诗人李商隐的眼中,这独自一人久居广寒宫,夜夜孤寂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同吗?难怪诗人有感而发。 (4) 熟读成诵,进一步体会诗歌韵味。 背诵诗歌 三、复习生字,书写指导 1、复习生字。 屏 烛 晓 偷 读字,组词。 3、书写生字。 提醒:“晓”右上部不要多写一点 四、拓展延伸。 谈话小结:同学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个精彩纷呈的大舞台,活跃着形形色色的众多人物,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中国民间故事是中国人经过几千年的搜集、传诵而成,是中华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这里既有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又有哪吒闹海、猴子捞月亮等中国民间传说、民间童话,还有我们今天学习的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它们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同学们在课外可以去搜集一些民间故事,做一个民间故事专题展。看谁搜集得又多又好? 五、板书: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景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情 五、参考资料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李商隐(813858)唐代文学家。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其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 牛郎织女的传说和诗歌 有条件可参阅叶至善创作的牛郎织女,因篇幅过长,这里从略。历代文人留下了不少关于牛郎织女的诗篇。如南朝梁文学家沈约(公元441513年)曾拟作了织女赠牵牛诗,王筠(公元17841854年)又拟作了牵牛答织女诗。庾信、谢眺还作过七夕赋。最有名的要算一首汉代无名氏的古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关于乞巧节:也叫女儿节,即七月七日。民间幼女用碗盛水在日下投针,叫乞巧丢针。幼女将绿豆于前数日置碗内,用布盖上。每天浇水,七夕打开盖布。若芽生不乱,其女必巧。民间乞巧歌曰:“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每逢七夕,“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穿针线。”另外,陈瓜果于庭,以求奇巧的乞巧方式也较普遍,如有蜘蛛在瓜果上结网叫得巧。各地方乞巧方式多种多样,各有趣味。如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关于奔月成仙 太平御览卷四引汉代张衡灵宪中写道: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以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四记载: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 关于嫦娥奔月与中秋拜月的习俗 相传远古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上,晒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枯,天下百姓很难活下去。这时,有个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能开万斤宝弓,能射巨蛇猛兽。他同情受难百姓,就弯宝弓、搭神箭,一气儿射下九个太阳。最后一个太阳认罪求饶,后羿才息怒收弓,严令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从此,后羿的名字传遍天下,人人敬仰。后来,他娶了个妻子叫嫦娥。非常美丽,温柔贤慧。夫妻二人相亲相爱,生活非常美满。嫦娥心地善良,常把丈夫射来的猎物接济乡亲们。乡亲们都非常喜爱她,夸后羿取了个好媳妇。有一天,后羿射猎途中碰见一个老道士。这老道钦佩后羿的神力和为人,赠给他一包不死药,说吃了这药,就能长生不老,成仙升天。可后羿舍不得自己心爱的妻子,也舍不得父老乡亲们,不愿自己一人上天,回家后,就把不死药交给了妻子。嫦娥把药藏在了床头首饰匣里。 那时候,因为羡慕后羿的威名,不少人跟着他拜师学艺。其中有个叫蓬蒙的,是个奸佞小人,想偷吃后羿的不死药,自己成仙。这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后羿又带着徒弟们出门射猎去了。天近傍晚,蓬蒙却偷偷溜了回来,闯进嫦娥的住室,威逼嫦娥交出那包不死药。嫦娥迫不得已,把不死药全部吃下,立时,身轻似燕,冲出窗口,直上云天。可她一心还恋着心爱的丈夫,就飞到离地面最近的月亮上安了身。 后羿回家后,不见了妻子嫦娥,忙向侍女打听,才知道事情的经过。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天上的月亮比往日格外亮,格外圆,就像心爱的妻子在看着自己。他心似刀搅,拼命朝月亮追去。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怎么也到不了跟前。后羿思念心爱的妻子,心痛欲裂,默默流泪,无奈,只得命侍女在月下摆上供桌,上面供上嫦娥最爱吃的各种水果,以示对远去妻子的思念。乡亲们听说以后,也都在各家院内摆上供桌水果,遥祭善良的嫦娥。第二年八月十五晚上,是嫦娥奔月的忌日,月亮又是格外明格外圆。后羿和乡亲们怀念善良的嫦娥,都早早地在院中月光下摆上水果祭月,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以后年年如此,世代相传。因八月十五时值仲秋,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中秋节。再说嫦娥飞入月宫之后,每日里思念丈夫,思念乡亲,虽有珍馔佳肴,宫女歌舞,仍不能稍解愁烦。每年的八月十五日晚上,她都要走出宫门。这时,天清气爽,下界景象现在眼前,她默默遥望,寄托思情。此时,她那美丽的容颜也使得月亮格外明,格外圆。 29 古诗两首 29古诗两首 29 古诗两首 29.古诗两首教案 29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9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9课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9古诗两首嫦娥说课稿推荐 29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古诗两首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29 古诗两首.docx)为本站会员(wj151****6093)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