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护理不良事件整改措施(精选多篇).docx
2023年护理不良事件整改措施(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护理不良事件整改措施 篇一: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改进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及改进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主要成因分析 1查对制度不严: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等。 2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3药品管理混乱: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4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如护士让家属给病人鼻饲造成窒息;输液时忘松止血带造成挤压综合症;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给病人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 5.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 表现在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病人不负责,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另外,护士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6.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改进措施 1严格执行护理三查七对制度。 2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坠床,精神异常和有自杀倾向病人应密切观察动态,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以外。 3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用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相符,药品定时检查,使用时做好时间标记,远期先用,及时调整确保无过期,毒剧麻药专柜上锁,专用账册,严格交接班,做到帐物相符。 4定时检查各种急救药品、物品,急救设备,严格交接,保证功能良好齐全,使抢救顺利进行。5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烫伤、冻伤和褥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因护理操作造成医源性感染。 7定期检查科室的用电、用氧情况,做好防火、防盗宣传,保证病人安全。 8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9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包括医德、专业、技术、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 10学习相关护理法规,了解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如自我护理的指导失误、疏忽大意、侵权行为、渎职护理文件等。了解病人和自己的权利,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11护理人员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紧张和焦虑,提高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篇二:2023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可持续改进 2023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可持续改进 一、项目小组成员: 组长:张小梅 副组长:马涛 组员:朱育明、李春玲、杨跃敏、张莉、边绍明、任霞、曾娅、张淳、王德敏等。 二、问题程述: 2023年上半年(1-6月)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20例,其中职业暴露5例占25%,漏用药3例占15%,跌倒/坠床3例占15%,用错药3例占15%,医嘱执行错误2例占10%,管道滑脱1例占5%,输血反应1例占5%,输液反应1例占5%,其他1例占5%。 二、原因分析: 项目组成员从各个方面去寻找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 确定主要原因: 1核心制度执行不严,尤其是查对制度和交接班制度。 2未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3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对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 4、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输血“三查八对”。 5、护理人员巡视病房不及时,发现问题未及时处理。 三、改进措施: 1、加强护理核心制度学习,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 2、科室加强专科健康指导,对置管病人要详细讲解置管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教会或协助病员带管翻身,防止导管滑脱。 3、做好高危病员跌倒/坠床的评估,评分>45分或高龄病员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坠床。 4、科室加强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学习,增强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 5、科室做好高危药品管理工作,要求每位护士严格掌握高危药品的使用原则。 6、培养护士的沟通技巧,护患之间、医护之间建立有效地沟通。 7、加强优质护理、使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不良事件发生,降低护理风险。 8、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培养护士对病情分析判断能力,加强责任心,加强业务学习,培养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 9、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10、科室引起高度重视,组织学习护理安全相关知识,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分析关键点。加强簿弱环节的管理,加强检查力度,加强督导,特别是对重点环节、重点人员、重点时段加强督导。篇三:2023年度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报告 2023年度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报告 2023年度全院所有护理单元上报不良事件共39件,现对全院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汇总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进行跟踪反馈。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3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汇总情况 图表1 2023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情况图表2 2023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占比情况 从图表1-2可以看出:2023年度各部门上报的共39例护理不良事件中,前四位是 用药错误、业务技能低下、针刺伤、非计划拔管、另有3起跌倒坠床事故发生。根据统计本年度的护理不良事件较上年度下降了53.1 %。(2023年度共上报不良事件83起,2023年度为39起) 图表32023年度护理不良事件环比情况从图表3可以看出:2023年度护理不良事件与2023年环比有较大幅度下降,尤其在用药错误、检查延误、非计划拔管、业务技能水平低下几方面下降幅度最大。 二、2023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时间特点 图表4 2023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日期特点 图表5 2023年度24小时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情况 从图表4-5可以看出:本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特点,一周之内以周四和周五为不良事件发生的高峰日,分别为27.%和17%;而在24小时内,发生不良事件的高峰为:8:0010:00,共发生21件不良事件为高发段,占全年24小时不良事件发生的百分比为53.8%。根据原始上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药错误针刺伤多发生在治疗比较集中的上午8:0010:00时,下午14:0016:00时。 三、2023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人员工作年限特点 图表62023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人员工作年限分布情况 图表72023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人员能级分布情况 从图表67可以看出:2023年度发生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分布情况特点:发生不良事件的人员主要以工作1-2年内的护士为主,总占比为53.8%,工作3-5及工作6-10年内发生的比例比较接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能级分布,以n1级护士为主,n1级护士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占43%,n2及n0护士也是不良事件的高发人群。其中低年资护士主要是发生用药错误、针刺伤、业务技能水平低下导致的差错事故。 四、2023年度主要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一)用药错误主要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7例用药错误中,集中发生在治疗护理高峰时段,上午8:0010:00时之间。 图表7 2023年度用药错误主要原因分析 主要整改措施:从以上2图可以看出:本年度用药错误的主要原因,查对不严格,未按要求真正做到“三查七对”或查对方法不正确,医嘱处理流程不规范,应该请第二人核对的时候未进行核对,部分低年资护士对新药知识不了解,导致药物加错,服药方式错误。其中查对不严格和医嘱处理流程不规范属于引起用药错误发生的a类因素,是引起本年度用药错误的主要原因,作为重点改进内容。2023年12月12日11时10分我院肿瘤外科发生一起严重用药错误事件,一位n0级护士给一位术后23天即将出院的直肠癌患者病人发放高锰酸钾片剂过程中并未告知其用药方法(该药虽包装成片剂,但实为外用坐浴用药,且包装盒上有红色“外用”字样),导致病人把此外用药口服了,所幸发现及时,经积极洗胃、导泻急救处理,病人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改进措施: 1、合理排班,加强治疗高峰时段的人力配备及护士长现场管理和控制,护士长切实做好五查房,并关注重点时段的工作质量。 2、严格医嘱执行制度,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不得执行有疑问的医嘱。 3、加强查对制度落实,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规范医嘱执行流程。 推荐第2篇: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1.坠床,跌倒: 原因:坠床、跌倒均发生在老年病人上,护士对高龄患者未起到重视,未做到班班交接,未及时巡视,对高龄患者陪护指导不到位,患者及陪护均未掌握防跌倒措施。 措施:护士要提高对高龄患者的重视,对高龄患者及其陪护加强防跌倒宣教,告知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要求其家属24小时陪护,加强科室内的防跌倒措施,保持地面干燥,责任护士及中夜班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需要,给予适当的帮助。 2.用药错误、医嘱查对不到位,: 原因:查对不到,未进行三查七对,简化及违反操作流程,执行医嘱存在定势干扰,存在想当然思想,发药时未查对姓名,换瓶时未再次查对姓名,注射前未询问姓名及过敏史。新护士对未执行过的医嘱未认真查看说明书及询问高年资护士用法后经仔细思考后按自己理解直接执行,责任护士对自己所管病人治疗不熟悉,执行口头医嘱。未认真核对及书写唯一标识手表带。宣教不到位,操作后未认真清点物品,特检单未进行班班交接(发现特检单未预约的要查找原因,及时通知医生,并交给下一班)。交接不到位(包括液体,治疗,肌注,特检单发放)。护士工作分心(工作压力,家庭压力)。 措施: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严格遵循操作流程,执行医嘱不能存在定势干扰及想当然的思想,发药、换瓶、注射前均需再次询问姓名及过敏史。新护士对未执行过的医嘱必须认真查看说明书及询问高年资护士用法后经仔细思考推敲后再准确执行。责任护士要熟悉本组病人病情,告知患者所有的治疗项目,让患者参与到治疗中,能起到提醒及监督作用,认真查对及书写患者手腕标识带。宣教到位(对特殊物品使用要特殊交待及及时查看患者执行情况),操作后要认真清点物品,特检单要班班交接,工作不分心,不把私事、情绪带到工作中。 3.非计划性拔管,药液外渗 原因:各引流管固定不到位,放置宣教不到位,护士巡视不到位。对高龄及躁动的患者未做到有效的防范措施,有管道病人,转运过程有疏漏,未认真查看各路管道是否通畅。 措施:护士要做好管道固定,放置的宣教。对高龄及躁动的患者要做到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指导家属参与管道管理。对于特使病人要做好约束。经常评估管道的风险系数。 4.包药机包药错误,药房无发口服药 原因:机器运转存在误差,人为因素。 措施:药房要在电脑中进行查对确认药品无误后再进行包药,手法包药后要再次认真查对。 5、拔除导管后局部出血,液体外渗: 原因:个别医生对已用物品放回针刺盒内未认真执行,对针刺伤未引起重视,护士未认真查看穿刺部位及各路管道是否固定妥当,未及时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 措施: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科室讨论,及时整改,对已用物品要及时放入针刺盒内,重视针刺伤,护士要认真查看穿刺部位及各路管道是否固定妥当,及时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 6、术后病人送错病房 原因:护士存在想当然的思想,认为术前准备就是要送手术了,而未再确认是否马上送手术时就直接护送患者至手术室。 措施:认真执行医嘱,再未接到医生医嘱前不要存在想当然的思想。 7、血标本送检延迟 原因:医生未认真查看病历上的药物阳性标识,误开阳性药物,并下达续用,接嘱护士未认真查看过敏史并给予执行错误医嘱。 措施:对于药物阳性患者要在病历中明确注明,并在护士站黑板上注明阳性,提醒各班护士认真执行。 推荐第3篇:全院不良事件分析与整改措施 2023年全院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 一、概述 2023年全院护理不良事件共8例,其中给药错误3例,给药途径错误1例,烫伤2例,其他(皮试阳性给药)1例。 二、原因分析 分析: 1、护士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不及时巡视病房,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例如四内科烫伤事件。另外,护士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2、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违反护理操作规程,查对制度不严格,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如三骨科给药错误。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在临床上引起不良后果。 3、未严格执行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例如一外科的给药错误。 三、整改措施 1、严格执行护理三查七对制度。 2、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老、幼、昏迷病人按需要加防护栏,躁动病人应用安全约束带防止坠床,精神异常和有自杀倾向病人应密切观察动态,防止因护理人员疏忽大意而发生以外。 3、加强各种药品管理,注射药与口服药,内用药与外用药分开放置,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相符,药品定时检查,使用时做好时间标记,远期先用,及时调整确保无过期,毒剧麻药专柜上锁,专用账册,严格交接班,做到帐物相符。定时检查各种急救药品、物品,急救设备,严格交接,保证功能良好齐全,使抢救顺利进行。 4、各项护理措施实施到位,健康教育达到预期效果,防止烫伤、冻伤和褥疮的发生,降低护理风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因护理操作造成医源性感染。 5、严格执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在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应立即通知医生和护士长,并逐级上报,讨论后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包括医德、专业、技术、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素质,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 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在原有护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相继补充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护士各班工作程序、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各种应急预案等,不定时对全体护士进行护理核心制度的抽考和督查,要求全体护士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各项护理工作,每月对各科室护理质量进行评比和反馈,对做得好的科室给予奖励。 6、组织全体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病历书写规范、各种制度和各班职责等相关知识。通过学习使护士更加明确护患双方的责、权、利,从而加强了护士法律意识和护理安全意识。培养护士知法、懂法、守法,以严谨的工作作风及优良的服务,有效地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7、护理人员积极调整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减轻紧张和焦虑,提高承受各种压力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做好护理工作。 推荐第4篇:护理整改措施 护理整改措施 针对我科护理存在的问题:我们科护士都非常的年轻作为低年资护士的我们因为工作经验不足、技能操作不够熟练、思考问题比较单 一、不善于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不能有效的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迅速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临床突发事件等,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对医疗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作为临床护士,必须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护理纠纷。 护理的整改措施:1。对于经验不足,我们要加强学习,医院增加培训的机会,我们自己要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尤其要提高输液水平输液水平是衡量一个护士最基本的标准,常规处置时应征求患者说:静脉输液前您能方便一下吗?静脉穿刺第1次不成功,应用道歉的语气说:对不起,让您受苦啦,我可不可以再给您扎一次或是不好意思换个人再给您扎一针等等。工作不忘学习,只有通过努力,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稔的操作技能才能是一个合格的护士! 加强责任心 责任心是个体对个人行为及服务对象负责的一种自觉意识,是执行规章制度的保证 。护士要加强责任心,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以增强护理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提高护士沟通水平,消除纠纷隐患。(1)在优化护患关系中,沟通极为重要。没有沟通,护理人员就无法评估患者,无法收集有效的资料与信息,无法发现潜在的护患矛盾。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求每一位护士都能熟练掌握沟通技巧。进行护患沟通时,用通俗易懂、清晰、准确、符合个性化的语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向患者说明诊疗计划、检查、治疗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意外,并认真倾听患者意见,准确回答问题。通过有效的沟通,给患者更多的关爱,了解其心理活动,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措施,使患者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2)在遇到患者或家属对我们工作有误解和偏见时,学会换位思考,理解患者或家属。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良好的心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顺应性和信任度,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完成。(3)在诊疗过程中患者的经济意识比较强。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应及时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所用的费用。对患者提出的有关费用问题、各种各样的疑问及要求,及时提供查询帮助,化解因费用误会引起的护理纠纷。我们体会到,优化护患关系,真心诚意地帮助患者,能够赢得患者及其家属对我们的信任,从而避免护理纠纷。 推荐第5篇:护理整改措施 护理整改措施 在今年8月份我院迎来上级领导及有关专家对我院进行检查指导。通过这次检查发现医院内存在许多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我们整改如下。 护理存在问题: 大部分“护理文件资料”无制定日期;分级护理制度未更新;“采血室”无显著标示;护理不良事件记录为“0”记录,无“缺陷记录”; 输液室无输液巡视记录;社区出诊服务记录用“圆珠笔”记录,操作记录单“无生命体征”评估、家庭治疗操作处置单不规范。 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护理文件资料,按要求制定各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及时更新。在采血室明显位置悬挂“标示”; 护理质量的质控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护士长全体护士的三级质量管理监控,落实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加强专项质控,落实纠纷缺陷管理,使用北京市护理质控中心统一下发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登记表,鼓励职工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 加强对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管理工作,坚持严格督查各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强护理文件的书写:集中组织进行文件书写培训,要求记录内容要客观、 真实、无错字、字迹清晰、无涂改、运用医学术语准确,质控人员和护士长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共性问题护士长会议进行讨论统一。按照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与管理分册中“护理文件书写要求”制定“社区出诊服务记录”;完善社区出诊服务规范、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护理方面,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健全护理工作职责和岗位职责。 整改结果: 1、对护理文件资料进行修改并添加制定日期。 2、对分级护理制度进行了更新。 3、在“采血室”明显位置悬挂标示。 4、制定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鼓励职工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 5、按要求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制定“社区出诊服务记录”。 上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推荐第6篇:护理整改措施 护理整改措施 1、入院指导明确,加强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和评估存在导致患者跌倒、坠床的高危因,护士 应对病人家属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2、对于新入院的患者,由接诊护士对其进行入院评估,确认是否为压疮高危患者,采取相 应的护理措施。 3、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明确护士岗位职责。 4、修订专科护理常规、操作规程和相应的制度。 5、完善修订健康教育制度及相关内容,加强责任护士对责任床的健康教育力度。 6、从护士的仪表仪容、组织纪律、服务质量、沟通与协调、基础护理、危重病人护理落实 情况、三基三严等方面进行绩效考核。 7、制定护士培训目标、计划与内容、考核等。 8、完善分级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护士掌握分级护理的内容。 9、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位,护士知晓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和内涵。 10、组织学习危重患儿护理的相关知识与操作技能。 11、完善危重患儿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12、制定观察了解和处置患儿用药与治疗反应的制度与流程。 13、组织学习科室仪器、设备使用制度与操作流程。 14、加强学习护士对专科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的内容。 15、完善制定护理查房、护理会诊和病例讨论制度。 16、修订护理不良事件的成因分析及改进机制。 17、制定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流程。 18、完善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及组织培训演练。 19、制定新生儿室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及专业技术规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0、制定计划新生儿室护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考核。 21、加强新生儿室的工作人员对新生儿工作流程熟悉。 22、拟定新生儿室感染控制原则及工作流程。 推荐第7篇:护理整改措施 护理整改措施 产假后重新开始工作这段时间,我在工作中发生了很多错误和失误,思想上还没有完全重视起来。 经过认真分析和反思,发现自己还没有完全真正进入工作状态,不想上班、焦虑不安、萎靡不振、逃避工作,迟迟找不到上班的感觉,真的有一种人在医院心在家的感觉,今天回家仔细想想护士长的话,我认为自己是在不应该,既然开始工作,就得把心思完全放在工作中,特别作为护士这个特殊职业,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更应严格要求自己,不论是在思想上,还是业务技能方面都应该做到最好,树立一种对病人负责的态度,也是对自己负责。 上班期间我对待工作的态度也不够端正,没有及时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护士长很失望,在这里我对这段时间的无知与任性感到抱歉,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认识和改正错误。今后我一定虚心接受护士长的批评和建议,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与不足。 经过很长时间的休息不上班,我发现自己的护理业务技能不熟练,缺乏经验,操作欠熟练,工作不够细心,交接班不够详细护理记录欠规范,护理措施和过程记录不全面,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特别是在这次的操作考试中,我没有做好,我知道不能以长时间休假为理由,现实中医护工作的失误是没有理由的,我们不能拿病人开玩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针对身上的不足加强整改。 首先加强业务技能的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积极参加医院及科室举办的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认真做好技能操作的学习和考试。充分利用业余休息时间加强自己薄弱点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苦练基本功,多向有经验的护理前辈学习。 其次提高业务素质,加强护理制度的学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及时准备执行医嘱,增强责任心,杜绝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最后,请领导放心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我一定端正思想态度,做好自己本职工作,认真地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如还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希望领导能够批评与指导,我会认真及时地改正。 推荐第8篇:护理文书整改措施 篇一:医院护理文件书写中存在的不足及整改措施 护理文件书写中存在的不足及整改措施 护理病情记录,是记录和反应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的全过程,是护士收集患者资料、观察和评价护理效果的过程记录。在内容上既如实地反映患者病情的变化过程,也反映了护士的护理活动、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情况。是护理人员对病人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的原始文字记载,它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我院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提高整体医疗水平。于2023 年3 月,参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已入档病历进行抽查和运行病历检查,围绕护理文书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从2023 年1 月至2023 年12 月病案室入档的病历中随机抽查800 份,运行病历200 份,针对护理方面的内容,即体温单、医嘱单及护理记录单等,按医院护理病历书写规范要求认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医嘱单与护理记录单存在的问题 在1000 份病历中,发现医嘱单与护理记录单存在问题175份(17.5 %) 。其中: (1) 数字涂改与代签姓名或缺上级护士签名等情况59 份(33.71 %) ; (2) 护理措施及效果记录不客观、不准确、不及时、不连续分别为31 份(17.71 %) 、24 份(13.71 %) 、19份(10.86 %) 、16 份(9.14 %) ; (3) 过敏试验结果与测量血压结果未登记、盖章不清分别为15 份(8.57 %) 与11 份(6.29 %) 。 2.2 体温单存在的问题 在1000 份病历中,发现体温单存在问题61 份(34.86 %) 。其中: (1) 体温与病程记录不符23 份(37.71 %) ; (2) 盖章不清、记录不规范21 份(34.43 %) ; (3) 格式书写错误17 份(27.87 %) 。 3 讨论 3.1 问题分析 从护理病历书写规范与法律的角度,对调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3.1.1 真实性缺陷 民营医院护理文件书写中存在的不足及整改措施 护理病情记录,是记录和反应患者在住院期间护理的全过程,是护士收集患者资料、观察和评价护理效果的过程记录。在内容上既如实地反映患者病情的变化过程,也反映了护士的护理活动、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情况。是护理人员对病人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的原始文字记载,它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我院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提高整体医疗水平。于2023 年3 月,参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对已入档病历进行抽查和运行病历检查,围绕护理文书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从2023 年1 月至2023 年12 月病案室入档的病历中随机抽查800 份,运行病历200 份,针对护理方面的内容,即体温单、医嘱单及护理记录单等,按医院护理病历书写规范要求认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医嘱单与护理记录单存在的问题 在1000 份病历中,发现医嘱单与护理记录单存在问题175份(17.5 %) 。其中: (1) 数字涂改与代签姓名或缺上级护士签名等情况59 份(33.71 %) ; (2) 护理措施及效果记录不客观、不准确、不及时、不连续分别为31 份(17.71 %) 、24 份(13.71 %) 、19份(10.86 %) 、16 份(9.14 %) ; (3) 过敏试验结果与测量血压结果未登记、盖章不清分别为15 份(8.57 %) 与11 份(6.29 %) 。 2.2 体温单存在的问题 在1000 份病历中,发现体温单存在问题61 份(34.86 %) 。其中: (1) 体温与病程记录不符23 份(37.71 %) ; (2) 盖章不清、记录不规范21 份(34.43 %) ; (3) 格式书写错误17 份(27.87 %) 。 3 讨论 3.1 问题分析 从护理病历书写规范与法律的角度,对调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3.1.1 真实性缺陷 护理文书是护士对护理对象所实施的一系列护理活动的真实体现。检查中发现有些护士按照自己的意向和需要调整修改护理记录,有些重写出于一个人的笔迹,导致不同程度的失真现象,在医嘱单与护理记录单存在的问题中所占比重较大, 达22.4 %。(1) 为了保持页面清洁,刮去原来的字迹或重新整页抄写,尤其对一些关键词或重要数字进行涂改,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其可信度低; (2) 同一个人的字迹完成不同班次的记录,并代签姓名及时间等,反映了护士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及证据意识。 3.1.2 客观性缺陷 护士对主观与客观的判断相混淆,对动态观察病情描述不准确、用词不恰当等。护理文书应是护士通过观察、检查等得到的客观情况以及围绕护理问题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内容应突出护理行为反应护理效果。此外,护理措施中合理饮食也缺乏具体内容。类似不客观的记录,占医嘱单及护理记录单存在问题的14.5 %。 3.1.3 准确性缺陷 护理记录中,应不断对病人进行评估,使护理记录能反映病人的现状,如一份在院病人是外院带入压疮的,护士对压疮进行了详细观察,但其记录为“骶尾部有压疮,已给予处理”,而对其压疮的分期、面积大小、深浅度未作记录,相应的护理措施及动态效果评价也未作详细记录,一旦因病人不满意而投诉时,医护人员将很难举证其中的因果关系。 3.1.4 及时性缺陷 检查中医嘱执行时间有误占医嘱单存在问题的15.4 %。如病人请假外出及拒绝辅助检查等,报告医生及签字不及时等。 3.1.5 连续性缺陷 在检查中还发现护理记录书写不连续的问题,如术后病人的伤口疼痛、便秘等问题,护理措施后的症状缓解程度、时间等均没有详细记录,其护理评价也欠缺。这种连续性缺陷记录,占医嘱存在问题的6 、7 % ,也是最常见的护理文书书写问题。这是护士在处理日常护理工作时,往往只注重完成具体操作,忽视工作环节的整体性、连续性。 3.2 影响因素 3.2.1 与护士知识不全面有关 护士基础理论较差、年轻经验不足、知识面窄,影响了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另外由于长期护理工作受功能制的思想束缚,使护士缺乏全面观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3.2.2 与护士责任心和工作态度有关。一是护士对护理文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表现为书写时粗心大意。二是缺乏对护理工作的敬业精神。 3.2.3 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记录也是一个重要的具有法律效应的医疗文书。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明确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护理记录。在临床实践中,护士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尽快解决影响病人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对一些可能引起护患纠纷的因素认识不足,护士普遍自我保护不强。 3.3 管理对策 影响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关键是人,是护士本身,从这一点出发,我们重点采取下列措施。 3.3.1 强化法律意识,明确护理记录的作用 3.3.1.1 利用院内业务培训、专题讲座、案例讨论、护理查房等形式提高护士对护理记录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达到自觉维护护患双方权益的目的。 3.3.1.2 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护士进行“三基”训练,结合医院的需求,派护士外出进修或参观学习,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3.3.1.3 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对护理文书中潜在的法律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 3.3.2 加强责任心、培养敬业精神 对责任心不强、粗心的护士,在运用制度进行约束的同时,帮助她们认识护理文书质量的重要性;对积极进取、工作中做出成效的护士予以表彰和奖励。 3.3.3 充分发挥护理管理人员的领导与指导作用 3.3.3.1 要求护士长每天检查护理病历的书写情况,每周发挥科室质量控制小组的作用,检查动态书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并利用早交班时间学习护理病历的书写规范,通报存在问题。 3.3.3.2 健全考核机制,进行全面质量考核,各病区每周自查,护理部每月专项检查,并进行护理书写质量反馈和整改要求。护理记录内涵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业务水平,需要对护士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专科理论水平,甚至文字书写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行持续改进。篇二:护理整改措施 护理整改措施 在今年8月份我院迎来上级领导及有关专家对我院进行检查指导。通过这次检查发现医院内存在许多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我们整改如下。 护理存在问题: 大部分“护理文件资料”无制定日期;分级护理制度未更新;“采血室”无显著标示;护理不良事件记录为“0”记录,无“缺陷记录”; 输液室无输液巡视记录;社区出诊服务记录用“圆珠笔”记录,操作记录单“无生命体征”评估、家庭治疗操作处置单不规范。 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护理文件资料,按要求制定各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及时更新。在采血室明显位置悬挂“标示”; 护理质量的质控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护士长全体护士的三级质量管理监控,落实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加强专项质控,落实纠纷缺陷管理,使用北京市护理质控中心统一下发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登记表,鼓励职工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 加强对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管理工作,坚持严格督查各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