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如何撰写统计分析报告.docx
2023年如何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如何撰写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是以统计资料为依据,以统计方法为手段,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去认识事物的一种分析研究活动,是统计工作的最后阶段,也是展示统计工作成绩、提升统计地位的重要窗口。统计分析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为党政决策、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咨询建议,是领导决策的风向标,其地位十分重要。好的统计分析能够使领导正确了解形势,启发领导思路,从而引导正确的决策。 一、统计分析的特点 第一,统计用数据说话。统计分析的主要依据是统计数据,充分利用统计数据来说话:要依据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客观事实来判断事物的发展变化状况、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运用统计数据形成观点、统帅观点,而不是脱离统计数据空洞地发表议论,要把数据和情况紧密地结合起来,而不是就数字论数字,搞数字罗列。用数据说话是统计分析研究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需要相应的来掌握统计数据的基本的运作、生产数据的过程、生产统计数据相应用的一些方法,对整个统计过程中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第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统计分析虽然是从数据入手,但在分析过程中,始终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任何社会经济现象都是质与量的统一,质是量的基础,而一定的量又是质存在的必要条件。我们在对其进行研究时,必须在研究其质的规律性的同时,研究其量的规律性。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而定量分析则使定性分析更加准确可靠,使人们对质的规律性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从而能深刻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定量分析是指采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及决定事物本质的数量界限。定性分析是指对客观事物进行逻辑推进式的分析研究,以寻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在统计分析中,把这两种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用定量分析证明定性,用定性指导定量,使得对事物的分析既有理论依据,又有量化实证,提高了分析结论的理论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当然,定量分析统计分析不是纯粹的数据语言,它在定量的过程中和定性紧密结合。这需要对数据进行解释,对数据背后的现象进行描述,用理论的知识来解释这个数据能够揭示其规律。比如说为什么利润高了,那么就要从数据的背后从理论上去解释,是因为这个规模扩大了,从量的扩张导致利润增加;还是由于加强成本管理,成本下降,销量上升,导致利润增加。 第三,统计分析具有客观性。就是它不像一个工作报告,也不像一个总结,它也不是某个部门纯粹的一个数字,它是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对客观事物进行描述,进行分析,提出结论这么一个过程。要求做统计分析的人一定要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比如搞投资分析,站在经济的角度来考虑投入高低是好是坏,站在一个公正的角度。投资高低对整个经济好与不好。但如果我们站在经贸委的角度来看更新改造投资,经贸委很愿意,更改投资越多越好,因为那是它的工作成绩,而我们更多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对更新改造投资进行分析研究,就有公正性。所以统计工作者一定要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不应该站在一般的角度来考虑,不能站在部门的利益上来考虑。 第四,统计分析方法的科学性。统计分析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文字报道过程,它需要用一些科学的方法,需要用一些科学的理论来对这些枯燥的数据,单调的数据进行组合,进行加工,进行整理,这个过程是一个科学的过程。统计分析方法是以总体现象的数量关系为对象的一类特殊科学研究方法的总称。从应用的角度来看,统计分析方法可分为经验方法与数学方法现类。所谓经验方法,就是指一些与初等数学知识和人们的实践经验相关联的方法,例如,在统计分析中常用的对比分析法、分组分析法、综合指标分析法、平衡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经验方法大都是依经验而产生、凭经验而完善、靠经验来检验其正确性的。例如在评价分析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对比分析法,其评价标准的选择,比较方法的确定,虽然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知识,但却需要研究者根据经验来判断,同样的方法,同样的研究对象,经验丰富的研究者肯定会比经验不太丰富的研究者获得更好的效果,在统计分析中,由于这一类方法简单、实用、约束条件下,因此应用什么广泛。数学方法又称数理统计方法,是以数学理论,特别是概率论为基础对客观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它可通过对现象貌似偶然的变动来探求其必然的规律性。由于这一类方法有着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因此,如能正确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统计分析的科学性。如SPSS、SAS、ERP等统计分析软件的出现,为数学统计分析方法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第五,统计分析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失去了时效性,也就失去了实用性,统计分析报告写得再好,也成了无效劳动。要保证统计分析报告的时效性,统计人员要有"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敏感,要有争分夺秒的时间观念,要有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争取"雪中送炭",避免"雨后送伞",把统计分析报告提供在领导决策之前和社会各界需要之时。 第六,统计分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工作的最终成果,它不但包含了统计数据反映的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进行分析研究,能进行预测,能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能提出有益于今后工作的措施和建议,从而直接满足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在了解形势、制定政策、编制计划,经营管理、检查监督、总结评比、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实际需要 第七,统计分析的对象具有综合性。统计分析的对象不是某种社会经济现象的个体数量方面,而是现象的总体数量方面,分析研究其综合数量特征。例如,分析工业企业产品的成本水平、变动及其原因,不是分析某一个产品的成本水平变动,而是分析整个企业该种产品的成本水平、变动及其原因。从总体上对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分析,可以避免以偏概全,使认识较为全面和准确。 第八,统计分析的范围具有广泛性。统计分析的范围具有广泛性,从统计分析涉及问题的广泛程度来看,有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从所分析总体范围的不同来看,有宏观经济分析、中观经济分析和微观经济分析。从一般认识的角度来看,有状态分析、规律分析和前景分析。从统计分析在时间上的着眼点的不同来看,有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随着统计方法与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对一些定性资料也可以进行统计分析。此外,从统计分析应用的领域来看,经济分析、会计分析等只要采取的统计方法,就也可以称其为统计分析。 二、统计分析的一般步骤 统计分析的步骤一般包括选题、拟定分析提纲、选择分析指标并确定分组标志、搜集和整理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归纳分析结果、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1、选题 所谓选题,是指通过对客观现象的观察,或通过统计资料的初步分析,选择出所要研究的对象,确定研究目的和范围,规划主题思想和基本内容。它并不是指为统计分析报告拟定一个标题,拟定标题属于统计分析报告的具体表达问题。 选题对于统计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题在们对客观现象的认识中,是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的联接点,它既表现为已知的,是在已往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又表现为未知的,是有待于即将开始的统计分析活动来解决的;它既可以反映现有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又体现了向未知领域探索的广度和深度。一个好的选题既体现了分析者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又可以体现统计分析价值。 选题的要求 一是选题要切合实际。统计分析是为了研究和反映实际情况,因此,选题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靠想象、凭兴趣。 二是选题要解放思想。选题要有勇气,要敢于正视各方面出现的矛盾,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并提出质疑。 三是选题要新颖独到。要注意选题的求新意识,抓住显露出的新苗头、新问题,统计分析才能有新的内容或新的见解。 四是选题要有针对性。统计分析是为了给各级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依据,是为了为社会公众提供咨询建议,而不是毫无目的的为了分析而分析。 五是选题要切实可行。选题不仅要考虑“价值”,还必须考虑可行。主观上可行就是量力而行,客观上可行就是要有较好的外部条件。 选题的方法 统计分析报告的课题虽然很多,但不等于随便什么都可以写。而是抓住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需要知道了解他们尚未认识或充分认识的社会经济情况。这是主观与客观应该结合之点。常常表现为"注意点"、"矛盾点"和"发生点"。统计分析报告的选题应该抓住这"三点"。 所谓"注意点",就是企业生产经营中关注的热点问题。比如企业生产形势出现异常,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企业成本的变动等热点问题。所谓"矛盾点”就是问题比较集中,影响比较大,但长期得不到很好解决的社会难点问题。比如国有企业改革、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等。所谓"发生点",就是我们常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联系和新趋势。比如经济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居民消费启而不动等。抓住"发生点"来写作统计分析报告,意义是很大的。 那么统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才能发现"注意点"、"矛盾点"和"发生点"呢?这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做法: 经常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产第一线。只有经常到基层去,到实际中去,才能掌握丰富、生动、真实、具体的第一手材料,才可以发现问题、才能研究问题。这样,脑子里积累的问题多了,材料多了,写起文章来就会刻得多,不致于枯燥贫乏,空洞无力。 经常了解领导的意图和工作动向。主要是向领导多请示、多汇报,参看必要的文件。了解领导意图及工作动向。 经常走访相关联系部门。各部门由于分管具体业务工作,对其分管的某个领域的情况是比较熟悉的,经常走访这些部门,了解他们的业务活动,参加他们的有关会议,搜集他们的有关资料、既可以帮助我们熟悉情况,又能使我们了解这些部门所关心的"注意点"和"矛盾点",并从中得到启示,进一步发现"发生点"。 经常研究统计资料。统计报表、统计台帐、统计历史资料等,包含了丰富的社会经济信息,比较全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并能暴露一些问题,因此细心地研究这些资料,并有意识的进行一些纵向、横向比较,并注意剖析其中的内部结构以及各种联系的变化,这些统计数据也往往能提示社会经济活动的"注意点"、"矛盾点"和"发生点"。 加强理论学习,经常阅读报刊,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选题的内容 在实际写作统计分析报告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来选题:A.围绕方针政策选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选择题目:(l)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苗头、新动向和新情况,为制订新的政策提供依据;(2)研究政策贯彻执行情况,反映新成就、新经验;(3)研究政策执行中的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为检验和校正政策提供依据;B.围绕中心工作选题。所谓中心工作,就是党政领导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力量开展的某项工作。应该看到,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和单位,其中心工作是不同的,比如西部开发是国家当前比较大的中心工作;C.围绕重点选题,所谓重点,就是在全局中处于举足轻重地位的某些部位或某项工作;D.围绕经济效益选题。提高经济效益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应当作为写作统计分析报告的经常课题;E.围绕人民生活选题。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不断满足社会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人民生活状况如何?城乡居民收入与外省、外市的差距有多大;F.围绕民意选题。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出台的一些重大问题的看法和意见,真实地表达人民群众的意向和要求;I.围绕横向比较选题;H.围绕较大变化选题;G.围绕薄弱环节选题;H.围绕形势宣传选题;J.围绕重要会议选题;K.围绕发展战略选题;L.围绕理论研究选题。 2、拟定分析提纲 为了达到分析的目的,在选定分析题目之后,需要拟定分析提纲。分析提纲是统计分析前的一种设想,它包括:分析目的和要求;从哪些方面分析;分析指标体系;分析所需的资料以及资料来源和资源取得的方式;分析所用的方法;分析结果的表达形式等。分析提纲的拟定,可以节省统计分析工作的时间,提高统计分析工作的质量,有利于统计分析工作有步骤地顺利进行。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建立统计分析指标体系,如何建立统计分析指标体系,要遵守五个原则,一是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紧扣选题;二是要注意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和系统性;三是要讲求简洁有效;四是要注意指标的敏感性;五是要注意指标的可行性。 例如,分析全市经济运行状况,选取的指标体系有:GDP,三次产业结构,投资、消费、出口、城乡人民收入、CPI等指标构建指标。 3、搜集和整理资料 统计分析是以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的,符合要求的统计资料是进行统计分析的前提和条件,统计分析可利用的资料很多,统计资料、会计资料及其他一些与分析对象相关的专业资料等。一般而言,统计分析多应用现成的统计资料,但随着分析的深化,也要补充搜集资料。搜集和整理资料有以下要求 一是要考察资料的可信程度。由于搜集渠道不同、搜集方法不同,统计资料的可信程度也不大一样,甚至会出现“数出多门,数字打架”的现象,可根据经验来判断资料的可信度。 二是资料的一致性。包括指标口径的一致性,指标范围的一致性等。 三是资料的计量水平。有些统计方法,尤其是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对统计资料的计量水平提出了一定要求。如列名水平、顺序水平、间隔水平、比率水平等。 4、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并归纳分析结果 在掌握丰富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周密的分析研究,并归纳分析结果,找出事物的规律,这是统计分析工作中的中心环节。研究过程是否科学,直接关系着统计分析结论的正确性。 统计分析报告的研究方法 统计分析报告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统计的方法;二是逻辑的方法。 统计的方法。 一是总量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总量指标(绝对指数)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总规模或总水平的方法; 二是比较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比较指标(相对数指标),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结构,比例、强度、速度及计划完成程度的方法; 三是平均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平均指标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平均水平,并以此为依据与同类社会经济现象比较的方法; 四是动态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动态指标反动态相对数(时间数列),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方法; 五是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统计指数,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变动中,各因素影响程度和方向的方法; 六是相关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来认识有相关关系的社会经济现象所表现的相关形式、密切程度及数量联系的方法; 七是平衡分析法。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来认识有平衡关系的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对应关系,数量联系及其综合平衡问题的方法; 八是预测分析法。是指通过数学模型或其他统计方法的计算和分析,来认识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及其数量表现的方法; 九是抽样分析法。是指通过抽样调查资料计算分析和推断,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情况的方法。 十是重点分析法。是指通过重点调查资料的计算和分析,来认识重点单位的社会经济情况的方法; 十一是典型分析法。是指通过典型调查资料的计算和分析,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典型情况,进而加深对总体情况认识的方法; 十二是分组分析法。是指通过统计分组的计算和分析,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不同类型,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其不同特征、不同性质及相互关系的方法。 逻辑的方法 统计分析报告的说理,离不开逻辑的方法。现将统计分析报告中常用的推理及论证的方法分述如下: 一是归纳法就是指从若干个具体事实做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二是演绎法这是以一般性道理对具体事实做出结论的方法; 三是类比法这是通过两个或若干同类的具体事实进行比较而的出结论的方法; 四是引证法这是引用某些伟人、经典作家的言论或科学上的公理,尽人皆知的常理来推论观点的方法; 五是反证法这是借否定对立的观点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方法。 六是归谬法这是顺着错误的观点、错误的现象继续延伸,进而引出荒谬的结论,以间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的方法。 掌握这些方法还不够,还要会综合运用。 一是要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例如,要分析一个企业的生产情况,只看全年的总产值就很难说明问题。如果我们用多种方法来分析,用动态数列法分析近几年工业总产值水平的高低和生产发展速度的快慢;用分组法对全厂车间班组进行解剖,对比分析各部门任务完成情况;用平衡法把现价工业总产值同销售收入、成品资金占有额进行分析,观察产销平衡情况;再联系报告期的利润、税金、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物资消耗等情况分析经济效益,那么我们对这个企业的基本状况就有了总体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就可以把分析引向深入。当然,并不是分析每个问题都必须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这要针对分析对象灵活选择。 二是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是根据现有资料和经验,主要运用演绎、归纳、类比以及矛盾分析的方法,对事物的性质进行分析研究。定性分析主要从实地调查收集资料,通过选择能代表事物本质特征的典型进行研究而获得结论。定性分析可以较快地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找出其本质要素。但由于定性分析忽略了同类事物在数量上的差异,结论多具有概貌性,并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成分,因此不容易根据定性分析的结论来推断所涉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定量分析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发展过程中的数量变化的方法。定量分析可以为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提供量的说明,可以反映事物总体的数量情况。定量分析是现代统计调查分析的主要方法。但定量分析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分析方法体系。 三是要善于使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也是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统计分析离不开比较,如分组法、动态数列法、指数法等统计分析方法,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比较来说明问题的。比较可以分为纵比和横比。纵比是事物现状与历史的比较,它可以反映事物前后的变化,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横比是一事物与其它同类事物的比较,它可以反映事物之间的差距,找出事物的外部联系。在统计分析中使用比较的地方较多,如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比、本期与上期比、本期与上年同期比、本单位与外单位比等等。使用比较应注意可比性。指标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必须一致;比较的指标类型必须统一;比较单位的性质必须相同。 四是要善于进行系统分析。社会是一个错综复杂、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在分析过程中,不但要注意研究对象所包括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且要用系统的眼光将所研究的对象放在社会的大系统中去考察。如1985年我国工业超高速发展,单从工业本身看,似乎没有多大问题,速度虽然快一点,但轻重工业比较协调,经济效益也较好。但是当我们把这个现象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大系统中来分析,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外汇信贷等就缺少相应的负担能力。因此,工业超高速发展是不能持久的。这就是从系统分析中得出的观点。 只要我们从多层次、多角度去进行分析,就可以使我们的认识不断深化,逐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弄清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5、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一篇完整的统计分析报告,有两个过程,一是研究过程,二是叙述过程。 研究过程,即运用统计方法对反映分析对象数量特征的资料进行判断和推理,并由此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过程需要应用统计方法,它是由已知的前提到未知结论的推理过程。 叙述过程,即将研究过程的内容进行文字上的加工,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的过程。需要运用有关修辞、语法、语言逻辑方面的知识来研究内容进行文字表述,是从论点到论据的证明形式。 研究过程和叙述过程存在密切的联系。首先,对于统计分析而言,研究过程是叙述过程的基础,叙述过程是研究过程的表现。研究过程是否科学,直接关系着统计分析结论的正确性。叙述过程是否合理,则关系着能不能简捷清楚地对分析过程及结论进行表达。其次,在实际的统计分析中,两个过程的操作很难断然划分,通常都是边研究边叙述,而统计分析报告则是研究和叙述的共同结果。 三、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知识 撰写统计分析报告的基本知识包括:标题的拟定,导语的撰写,报告的整体层次结构和结束语等。 1、标题的拟定 标题是作者向读者传递社会经济信息的第一个通道,是文章基本思想的浓缩,在文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标题可以增强文章对读者的吸引力,使统计分析锦上添花。 对标题的具体要求 确切,指标题要准确概括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做到题文相符; 简洁,指标题要精炼、扼要、通谷易懂,以尽可能少的文字来概括全文的内容; 新颖,指标题要不落俗套,具有鲜明的观点和独特的风格。 几种常见的标题拟定方式 以分析目的为标题。如“我市能源消费形势分析及对策”、“我厂生产经营情况分析”等。 以主要论点为标题。如“我市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增长”,既分析我市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情况,又说明了主要论点“大幅增长”,就比“我市工业经济效益分析”生动。 以主要结论为标题。如“产品销售是关键”、“兼并重组是国有企业发展之路”等。 以提问的方式为标题。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路在何方”、“金融危机的启示在哪里? 关于正副标题。为了突出主题或吸引读者,有的分析报告使用正副标题,正题也叫主题或大标题,副题是正标题的辅助标题,用于进一步补充和说明正题,使正题的意思更完整。如*经济实现软着陆-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 标题的选择。要使标题新颖醒目,扣人心弦,增加吸引力,引起人们的重视,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一是多用"论点题"和“事实题”少用"对象题"。试比较以下两题(乡镇工业大有作为;关于乡镇工业的调查);二是适当采用"设问题",试比较以下两题(商品库存为什么升高;商品库存情况的分析);三是用具体事实做标题。试比较以下两题(我市夏粮增产四千万斤;我县夏粮获得丰收);四是用突出的事实做标题。试比较以下两题(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一千亿大关;全市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五是加重语气。试比较以下两题(我市蔬菜价格猛涨2.65元;我市蔬菜价格上涨26%);六是运用对比手法。试比较以下两题(改革前长期亏损共达八万七,改革后一年盈利足有十万八;改革后我厂扭亏为盈全年盈利十万八);七是适当运用比喻。试比较以下两题(××地区大力营造"绿色宝库";××地区开展植树造林情况);八是适当运用诗词、成语、古语、警句。试比较下面两题(安得广厦千万间黎民百姓尽开颜;我区房地产情况调查);九是适当运用副题。试比较以下两题(××市葡萄生产情况一一今年全县葡萄产量可达25万吨,比上年增长24%;××县葡萄生产情况)。 2、导语的撰写 导语是文章的开头,要交待分析和论述问题的背景,指出分析的目的,揭示全文的中心内容,使读者对所要论述的全文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其要求一是要能够抓住读者,引起读者注意和兴趣;二是要为全文的展开理清脉胳,牵出头绪,做好铺垫;三是要短、精、新。 导语的形式 开门见山。紧紧围绕文章的基本观点,简明扼要,直叙主题。这是最基本的形式。 造成悬念。在分析问题或阐述观点之前,先依据文章要旨提出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交待动机。以交待动机的方式开头,分析动机清楚,写作目的明确。 导语的语言 导语的语言要精炼、新颖,避免用套话。还要注意导语语言与全文的协调,杜绝脱离文章主题地一味求新 3、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 统计分析报告的正文是它的主体。正文要围绕主题,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地展开;要依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地分析论述;要考虑读者的认识程度,从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原则出发。这就需要对内容的先后次序,展开的步骤,及论述的详略从全局出发进行合理的组织。统计分析报告的常见结构有以下3种 递进结构:文章的各部分之间一层进一层,层层深入地衔接。这种结构通常用于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主要形式有按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事物的逻辑关系及读者的理解顺序展开。如按“现状-原因-对策”、“历史-现状-未来”等。 并列结构:一般是按所要表述的情况,分成并列的几部分横向展开来表达主题。如在分析企业经营状况时,按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等进行叙述。 序时结构:按照事物发展的经过和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表述。总结过去、把握现在、预测未来,按照事物发展的经过和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表述。这种结构多用于反映客观事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分析。如建国60年*市国民经济分析,可以每个五年计划进行分析。 4、结束语的撰写 结束语是文章的结尾。好的结尾可以帮助读者明确题旨,加深认识。 结束语的种类 总括全文。在结束时归纳总结,强调基本观点,突出中心思想。统计分析报告在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主客观原因,论证多层次观点后,在结束全文时予以归纳总结,加强基本观点,突出中心思想,这种结尾方法就叫总括全文。总括全文式结尾的文章一般都有明显的“总起分说总结”的结构特点。且结尾的启始句多使用“综上所述”、“总之”、“总而言之”等概括性词语,然后再把文章前面叙述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概括,使读者进一步明确全文的中心思想。 提出建议。在文章结尾段,提出针对性建议。统计分析报告以建议结束全篇的居多,并且形式各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大类:一是没有结尾段,以最后一个层次的若干条建议来收笔;二是专门有个建议结尾段,用简炼的语言把建议内容概括在终篇段内。 首尾呼应。在导语中提出问题,通过分析归纳,在结尾时给予回答。 篇末点题。此分析报告在开头不亮出基本观点,经过一系列分析、论证,最后在文章收尾处点明题意。这种点题,含义深刻,富有概括力、表现力。 统计分析报告的结尾除以上几种外,有的还展望前景,提出看法;强调问题引起重视;事物未来做出预测等形式结尾,意在引起人们进一步的思索;或补充、强调导语和正文中未提到的问题,以使分析报告更加全面系统;有的还以饱满的热情,有力的语言来完成全篇分析报告。 对结束语的要求 当止则止。在统计分析报告的结尾,只要把意思表达完整,就应该收笔,防止画蛇添足。 合情合理。结尾应是水到渠成,从前文的分析论述中自然形成,与前文内容相呼应,避免“尾”不对题。 首尾照应。结尾要在内容和形式上呼应开头,与开头相一致,避免“有头无尾”、“虎头蛇尾”。 准确简洁。结尾提出的问题或对策建议应准确,语言表述简洁,避免过于冗长。 5、统计分析报告的语言 统计分析报告是应用文,其专业性强,指标概念多,所用数据多,容易造成枯燥无味。因此,尤其要重视语言技巧。 准确。语言一是要符合实际,符合真理;二是要合乎语法,合乎逻辑;三是要恰如其分,把握分寸。 简炼。要言简意赅,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 通俗。要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对于专业性太强的词、指标,要做深入浅出的解释。 生动。语言要具有活力,能感动人。如可以利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清晰、形象的描述。 四、统计分析报告中常见的问题 1、标题拟定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新意。有些标题虽然如实反映统计分析内容,但缺乏新意,如“×看法”、“×问题”、“×分析”等 标题与内容不一致。表现为标题范围广,而内容较窄,如写物价形势分析,仅分析蔬菜;标题范围窄,而内容较宽,如2023年形势分析,在正文中,对“十一五”五年进行了分析。 标题过长。显得太过冗长,不简炼,不能吸引人。 2、导语中常见的问题 过于冗长。容易分散读者的注意力,使人提不起兴趣。 与正文缺乏联系。导语是引导读者进入正文,需要与正文紧密联系。如导语范围与正文所述范围不一致等。 3、数字中常见的问题 数字罗列过多,缺乏重点。 作为论据的数字不能说明论点。 数字运用涵义不清或表述不当。 数字运用不准。 如何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撰写统计分析报告心得 怎样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怎样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报告 统计分析报告 如何开展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的撰写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