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课改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
-
资源ID:66394670
资源大小:57.37KB
全文页数:8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新课改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docx
2023年新课改数学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推荐第1篇:新课改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新课改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也不断地改革更新,数学教学目标,也正发生着时代性的变化。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此,我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设置问题情境化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一年级学生从无知好动的幼儿转变为小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新教材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个体认识,在发现新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如:第一册教材中所创设的情境具有直观、想象、猜测的特点,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再现,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真实、有趣地展现出来,特别易于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方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如:教学“0”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创设全班同学吹泡泡,学生边吹边数、教室里充满了五颜六色的泡泡,一会儿泡泡没有啦,这时我抓住时机,谁能讲一讲你吹了几个泡泡?现在有几个泡泡?全破了、没有了;没有用什么数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知识。从而揭示课题,紧接着再创设“小猫钓鱼”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数一数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小猫各钓几条鱼?当学生讲第四只猫没有钓着时用什么数表示?用“0”表示,充分让学生体会把问题情境故事化;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一年级教材,借助于学生的 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用“分苹果”,学习得数为“0”的减法用“小猫吃鱼”,学习“5”以内的减法用“摘果子”,认识时间用“小明的一天”等一些有趣的课题表示,使学生学习既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教学“大家来锻炼”时,带领全班同学参观校园让他们发现身边的数学,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再解决问题。教学得数是“8”和“9”的加减法时,让学生摆一摆、涂一涂,在摆和涂中去发现加法和减法算式。悟出方法,既发展思维,又开发智力。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正如孔子说:“如之者,不如好之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实验教材特别重视游戏活动,如:“猜数游戏”,“出手指游戏”,“帮小动物找家游戏”,“下棋游戏”等,让学生从游戏中去体验,去发现方法,从而享有玩中学的乐趣。 3、重视合作交流活动。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是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教学时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在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多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空间,充分满足学生的活动欲望。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到知识,在交流中解决问题,找到方法。 总之,在新课程实验中,老师要带着新的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推荐第2篇:新课改数学培训心得体会 达州新课改学习心得体会 大英育才中学刘华东 通过达州此次的新课程改革的学习,我对新课改有深刻的认识,体会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确立起来。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一)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杜郎口经验让我感受到的是大多数讲课的是学生,给学生解答题的也是学生,老师只是起到了组织和点拨的作用。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其学习的潜力也会被充分地挖掘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是快乐的,就会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 “要我学”为“我要学”。 营造真正“三动”的课堂:动脑(预习阶段)、动手(展示阶段)、动口(交流阶段)。 (二)转变角色: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人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互相交流。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合作与交 流者。教师勇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三)对我的启示,通过学习杜朗口“三三六”模式,我从中了解到杜朗口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与杜朗口中学在一同成长,孕育了一批有创新精神的出色的数学教师,而且经数学组各位教师十年的探索与完善,形成以“先学后交流,当堂拔高”为特色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每位杜朗口中学的教师,深掘教材,精于学生管理,撰写优秀教案的创新精神,对我影响很大。 现如今,我正把先进的杜朗口的教学理念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之中,首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预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师生共同明确目标; 2、提出预习要求和方法;例如:独立思想型、同桌交流型、小组交流型、师生交流型 3、出示预习提纲,作好预习指导;例如:设计预习问题要坚持针对所掌握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对新知形成知识性规律,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等 新课改也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相信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在新课改 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在教学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就一定会有大跨步。 推荐第3篇:新课改数学教学大纲 高一(上)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12 函数及其表示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 21 指数函数 22 对数函数 23 幂函数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31 函数与方程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必修2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2 直线的方程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圆与方程 41 圆的方程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43 空间直角坐标系 高一(下)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必修3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2 基本算法语句 13 算法案例 阅读与思考 割圆术 第二章 统计 21 随机抽样 阅读与思考 一个著名的案例 阅读与思考 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 阅读与思考 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阅读与思考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 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阅读与思考 相关关系的强与弱 第三章 概率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阅读与思考 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 32 古典概型 33 几何概型 阅读与思考 概率与密码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必修4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5 函数y=Asin(x+)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高二(上)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必修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探究与发现 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 12 应用举例 阅读与思考 海伦和秦九韶 13 实习作业 第二章 数列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阅读与思考 斐波那契数列 阅读与思考 估计根号下2的值 22 等差数列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 等比数列 25 等比数列前n项和 阅读与思考 九连环 探究与发现 购房中的数学 第三章 不等式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 问题 阅读与思考 错在哪儿 信息技术应用 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举例 34 基本不等式 文科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选修1-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1 命题及其关系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 椭圆 探究与发现 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 信息技术应用 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 22 双曲线 23 抛物线 阅读与思考 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 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31 变化率与导数 32 导数的计算 探究与发现 牛顿法用导数方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 图形技术与函数性质 3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实习作业 走进微积分 理科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1 命题及其关系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 1 曲线与方程 2. 2 椭圆 探究与发现 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 信息技术应用 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 2.3 双曲线 探究与发现为什么线的渐进性 2. 4 抛物线 2y=ax+bx+c(a¹0) 探索与发现为什么二次函数y=±x是 bax2a2y-b2=12双曲 的图像是抛物线 阅读与思考 一、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应用 二、圆锥曲线的离心率与统一方程 小结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 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阅读与思考 向量概念的推广与应用 3. 2 立体几何的向量方法 总结 高二(下) 文科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选修1-2 第一章 统计案例 1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1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证明 阅读与思考 科学发现中的推理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第四章 框图 41 流程图 42 结构图 信息技术应用 用Word2023绘制流程图 理科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选修2-2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1.1 变化率与导数 1.2 导数的计算 探索与发现 牛顿法用导数方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1.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 图形技术与函数性质 1.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1.5 定积分的概念 信息技术应用 曲边梯形的面积 1.6 微积分基本定理 1.7 定积分的简单应用 实习作业 走进微积分 小结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阅读与思考 平面与空间中的余弦定理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2.3 数学归纳法 小结 第三章 系数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 系数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3.2 复数的代数形式和四则运算 阅读与思考 代数基本定理 小结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选修2-3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第三章 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高三(上)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选修4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第一章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第二节 基本不等式 第三节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第四节 绝对值的三角不等式 第五节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及其应用 第一节 柯西不等式 第二节 排序不等式 第三节平均值不等式(选学) 第四节 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优化的数学 模型 第三章 数学归纳法与贝努利不等式 第一节 数学归纳法原理 第二节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贝努利不等式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在此十个中任选四个 高三(下) 重点复习+ 经典练习 推荐第4篇:新课改数学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 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我对新课标有了全新的认识。下面就谈谈我对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几点心得体会。 反思当前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引导广大教师准确认识和领会一些实践中的问题是很重要的。 (一)新课程理念并非对传统经验的彻底否定 在新课改中,新课程理念下的纲要、教材、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等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对许多教师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比如一些教师认为要落实新课改就应该禁止书面考试,吧考试作为应试教育的万恶之源。其实考试本身并无错,只是我们的传统教育吧考试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唯一尺度,而且在当前的课改中,摒弃考试的做法是不恰当的。新课改是建立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必须理性地发扬与改进,并力求将传统经验和新教育理念实现最佳结合。所以,对于新课程,我们不要盲目乱想,对于旧课程,也没必要践踏。 (二)以正确的心态对待新课程理念落实的渐变过程 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很多地方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急躁情绪,想既然按照课改的新理念去做,势必就会看到课改的成果。事实上,新课改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理论的提升、关念的更新、课程结构的改革等等。这些事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当前我们要做的最有意义的工作就是把这个渐变的过程加快。 (三)扭转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行为相脱节的现象 基础教育改革的进程中,虽然教师通过培训和自学,已经有了新课程理念,但实际课堂教学却还是非常陈旧。导致这种理念和行为相脱节的原因是什么?关键是教学理念没有被内化。每个人的理念都是个体的认识、经验、行为在其头脑中的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则来自自身教学实践基础上的理性认识。只有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师的实际感受联系起来,才有可能构建起属于自身的新的理念,理念通过行为来体现,理念更是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实践与反思的教学模式是理念和行为相连接的最直接的手段,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以上就是我的几点学习心得,我知道自身的课改实践做得还不够,但是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改进,逐步做到和新课改的理念相一致。 推荐第5篇: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当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也不断地改革更新,数学教学目标,也正发生着时代性的变化。在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注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关注学生的发展。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此,在新课程实验中谈点体会: 一、设置问题情境化 新课程实验教材注重了儿童心理学,一年级学生从无知好动的幼儿转变为小学生,对任何事物的兴趣不能具有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注意力易于分散。新教材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中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形成个体认识,在发现新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学习世界。如:第一册教材中所创设的情境具有直观、想象、猜测的特点,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再现,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真实、有趣地展现出来,特别易于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方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如:教学“0”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创设全班同学吹泡泡,学生边吹边数、教室里充满了五颜六色的泡泡,一会儿泡泡没有啦,这时我抓住时机,谁能讲一讲你吹了几个泡泡?现在有几个泡泡?全破了、没有了;没有用什么数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知识。从而揭示课题,紧接着再创设“小猫钓鱼”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数一数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小猫各钓几条鱼?当学生讲第四只猫没有钓着时用什么数表示?用“0”表示,充分让学生体会把问题情境故事化;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望。一年级教材,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用“分苹果”,学习得数为“0”的减法用“小猫吃鱼”,学习“5”以内的减法用“摘果子”,认识时间用“小明的一天”等一些有趣的课题表示,使学生学习既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作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教学“大家来锻炼”时,带领全班同学参观校园让他们发现身边的数学,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再解决问题。教学得数是“8”和“9”的加减法时,让学生摆一摆、涂一涂,在摆和涂中去发现加法和减法算式。悟出方法,既发展思维,又开发智力。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发学习兴趣,正如孔子说:“如之者,不如好之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如果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学习。实验教材特别重视游戏活动,如:“猜数游戏”,“出手指游戏”,“帮小动物找家游戏”,“下棋游戏”等,让学生从游戏中去体验,去发现方法,从而享有玩中学的乐趣。 推荐第6篇: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编者按】:心得体会就是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文字。读书心得同学习礼记相近;实践体会同经验总结相类。 现今世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也不断地改革更新,数学教学目标,也正发生着时代性的变化。在重视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惟能力、关注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关注学生的发展。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取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此,在新课程实验中谈点体会: 一、设置题目情境化 新课程实验教材重视了儿童心理学,一年级学生从无知好动的幼儿转变成小学生,对任何事物的爱好不能具有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盲目性和随便性,留意力易于分散。新教材中通过设置题目情境,让学生从中往发现新的数学知识与方法,构成个体熟悉,在发现新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进数学学习世界。如:第一册教材中所创设的情境具有直观、想象、猜想的特点,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再现,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题目真实、有趣地展现出来,特别易于引诱学生的求知欲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知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动地探索、发现新的方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因此,在教学进程中,我们要重视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让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如:教学0的初步熟悉时,我先创设全班同学吹泡泡,学生边吹边数、教室里布满了五彩缤纷的泡泡,一会儿泡泡没有啦,这时候我捉住时机,谁能讲一讲你吹了几个泡泡?现在有几个泡泡?全破了、没有了;没有用甚么数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知识。从而揭露课题,紧接着再创设小猫钓鱼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数一数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第四只小猫各钓几条鱼?当学生讲第四只猫没有钓着时用甚么数表示?用0表示,充分让学生体会把题目情境故事化;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学习内容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布满数学。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布满着很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进生活中的数学,能使学生对数学感到不陌生,化枯燥的学习为生动接受,进而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干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起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热看。一年级教材,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习的、感爱好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用分苹果,学习得数为0的减法用小猫吃鱼,学习5之内的减法用摘果子,熟悉时间用小明的一天等一些有趣的课题表示,使学生学习既不陌生,又不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学习方式活动化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情势。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题目、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题目。新教材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进程中重视了以下活动: 1、重视操纵活动。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到达启智明理的效果,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教学大家来锻炼时,带领全班同学参观校园让他们发现身边的数学,从而提出数学题目,再解决题目。教学得数是8和9的加减法时,让学生摆一摆、涂一涂,在摆和涂中往发现加法和减法算式。悟出方法,既发展思惟,又开发智力。 2、重视游戏活动。爱做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游戏能激起学习爱好,正如孔子说:如之者,不如好之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假如学生产生浓厚的爱好,变苦学为乐学,就会产生强烈的欲看,积极主动地学习。实验教材特别重视游戏活动,如:猜数游戏,出手指游戏,帮小动物找家游戏,下棋游戏等,让学生从游戏中往体验,往发现方法,从而享有玩中学的乐趣。 推荐第7篇: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通过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我有以下几点粗浅体会,在教学中一定要: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1)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2)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从一边上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从多边形内任一点出发连各顶点等)呢?(2)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3)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他们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还因势利导探索多边形对角线的有关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即教师扮演好导演角色,学生扮演好小演员角色。 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把事先准备好的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朋友后,被“挤”出座位的另一个学生再去找自己的同类项朋友,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这种生动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学生充分活动,学习兴趣大增,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方法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例如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本县的几家银行去调查有关不同种类储蓄的利率问题。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银行收集到的各种各样有关储蓄的信息,然后再按每四人一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攻关,最后选派一些小组的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五、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推荐第8篇: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盐边县民族中学 王应富 通过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我有以下几点粗浅体会,在教学中一定要: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1)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2)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从一边上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从多边形内任一点出发连各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