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数学反思教学的反思.docx
2023年初中数学反思教学的反思 初中数学反思教学的反思 张伟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反思教学越来越被老师们所青睐。美国学者波斯诺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因此,反思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批判地考察教师自我的主体行为,可以“反观其身”,帮助教师纠偏补过,在以后的工作中减少盲目性,增强有效性,使教学相长。 一、对反思教学有效组织课堂讨论形式上的反思 课堂讨论是反思教学中的四式之一,有效组织学生讨论有赖于学生间“创造性”的碰撞,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讨论交流中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但真正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时,就会出现与事实相违背的情况。笔者曾上过一节初二的几何课,要求画出三角形的高,并观察高与三角形的位置关系。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完成,当小组讨论时,只有少数学生在学习、画图,多数学生则在一旁指手划脚,不参与合作,而且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余的学生则成为“静观”、“静听”者,当老师要求小组汇报时,仍然是那一两个学生在总结发言,其他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在观战。这样的小组讨论,达不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只有少数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见解,大部分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显然只能起到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搭车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避免这种情况产生,必须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思考偿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探究,去发现问题,总结归纳问题。教师要给于充足的讨论时间,总结发言的时间,教师要随时补上一句“还有吗”,并不时地进行表扬鼓励。 有效组织课堂讨论,不但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而且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参与意识,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整体之中。然而在一些课堂上,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上,组织学生讨论的意义却变味了,有的老师为了使学生的讨论结果能与自己的教学设计相吻合,在讨论时,利用教师巡视指导的机会,把所得的结论悄悄地告诉了学生,或旁敲侧击地将结果透露给学生,或暗示给学生,甚至把答案让学生写在准备好的练习本上,在小组汇报时,学生就能按老师的设计思路、或设计意图、或标准答案来展示成果。这样看似学生的回答与标准答案相差无几,学生也沉浸在积极动手,充分讨论之中。但是老师却过早地介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剥夺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使学生失去了创造性学生的机 会。 二、对反思教学有效组织课堂讨论提问的反思 反思教学有效组织课堂讨论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不仅要求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整体把握,还要求分配学习任务,控制教学过程,提出合理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值得学生讨论。在听课中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当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回答不了(或教学进行不下去)时,老师说:“现在请大家讨论交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的则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再比如,有的老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讨论形式过于单一,学生还没有进入角色时,问题就已经解决了,这样的讨论氛围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渐渐地对讨论产生厌烦情绪。我听过一节关于直角三角形应用的课,老师给出问题:已知在地面A点测得塔顶的仰角是30度,A点到塔的水平距离为100米,求塔高。教师组织小组讨论、交流,结果学生答案却一样,把交流变成了简单的对答案,这充其量是知识的简单套用。还有的老师在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时,提出的问题过于复杂、或模棱两可,学生无从下手,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实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那些较复杂、综合、开放性的学习内容,或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把问题呈现给学生讨论,使其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专长,可以提高讨论的效率。如讲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教师可给出四个不同的解析式:y=2x+1,y= y=2x1,y=1 212+1, x1,让学生画图(画图时组内四人分工合作,每人只画一个 图形),然后,四人分别把所画的图形摆放在一起,讨论这些图象的特点,(有位置特点、图形特点、共同点,不同点等)并观察这些图象的形状。这样给出的问题,不是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某个框框中,问题的提出具有发散性的,讨论既节省了时间,又能抓住本节课的特点,何乐而不为呢? 三、对反思教学有效组织课堂讨论时间分配的反思 教师在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时,要提供给学生讨论充裕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发言的机会和互相补充、更正、辨正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有时,常常发现这样的问题,当老师将问题呈现给学生讨论时,未留给学生足够思考时间,就宣布讨论开始,还未到两三分钟,就宣布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讨论还刚刚进入状态,而有的小组则刚刚开始,当教师急于学生汇报或全班交流时,有的学生还伏手执笔,解答问题;而有的学生则处于无助状态;既不思考问题,又不听其他学生汇报。这样的小组讨论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目的,而且 很容易挫伤学生讨论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请听一位学生对课堂讨论的心声吧:“有些问题还没有来得及思考,就开始讨论,我们越来越没有兴趣,是不是留一定时间让我们来思考之后再讨论,让我们提出一些问题问问老师,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对反思教学有效组织课堂讨论评价的反思 新课标中强调:“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老师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就要对学生的评价不能过于单一或简单的一句话,评价时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一方面要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更多的关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及小组能给予充分肯定或有意义的奖励。在实际讨论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后,由小组代表展示成果时,小组代表一站起来发言就是:“我认为”、“我觉得”、“我的想法”等,往往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发表个人见解。教师对小组汇报后的评价也常常是:“你说得真好!”、“你的见解很独特!”、“你的发言很精彩”等,学生有时回答的问题不充分,不全面,不代表本组,老师也不加以纠正。显然,学生的不正确的发言方式导致了教师的不科学的评价结果。换句话说,教师不能客观公正,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教师只关注学生讨论问题结果的评价,忽略了讨论问题过程与方法的评价,也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的评价却关注的很少,更谈不上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了。 总之,在反思教学有效组织课堂讨论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何分组?如何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值得学生讨论?如何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如何评价?是组织教学前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师既要做好组织、引导、评价工作,又要在学生讨论时做到动中有节,乱中有序,保证讨论高质量高效益地进行。充分利用学生这个教育资源,让“先学”、“学好”的“小先生”来帮助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班级座位的编排要满足各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要求,教师的指导和介入适时地定位在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服务上,避免介入早了,剥夺了学生自主发现的机会,介入晚了,又会使学生处于无助状态。还要做到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舍得花时间,及时指点迷津,当学生讨论成功,沾沾自喜时,要激励他们向更高目标迈进。 初中数学反思教学的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指导的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